Ⅰ 軛怎麼讀 軛的拼音是什麼
1、軛拼音:[è] 。
2、釋義: 牛鞅,牛拉東西時 架在脖子上的短粗曲木。引申義是束縛,控制。該文字在《儀禮·既夕禮》和《荀子·正論》等文獻均有記載。
3、用作名詞
形聲。從車,厄聲。本義: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軛,轅前也。——《說文》。段注:「轅前者,謂衡也。」
楔貌如軶。——《儀禮·既夕禮》
三公奉軶持納。——《荀子·正論》
牽牛(牽牛星)不負軛。——《古詩十九首》
4、用作動詞
束縛。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軛民,父以名壓子。——譚嗣同《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
控制。義大利之大部被軛於奧國。—— 梁啟超《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
Ⅱ 軛怎麼讀
軛,讀作è,韻母e,聲調四聲。
釋義:駕車時擱在牛馬頸上的曲木。
同音字:諤、鱷。
偏旁部首:車。
筆畫順序:橫、撇折、豎、提、橫、撇、橫折鉤、豎彎鉤。
筆畫數:8筆。
結構:左右結構。
軛的組詞解釋
1、轅軛[yuán è]
車前駕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車子。
2、軛縛[è fù]
控制束縛。
3、亢軛[kàng è]
謂齊驅並駕。
4、負軛[fù è]
指駕車。
5、牛軛[niú è]
給(牲畜)在脖子上配大小適當的頸箍以防走脫。
6、銅軛[tóng è]
古代車上的銅部件。
Ⅲ "軛"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軛【è】:駕車時擱在牛馬頸上的曲木。
Ⅳ 「軛」讀什麼
軛:讀e四聲 [釋]:駕車時套在牛馬頸部的人字形器具.用以控制牲畜.軛式搭配中[軛]依然度[厄e 四聲]例如梁啟超<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義大利大部被軛於奧國" 此中[軛]作[軛制]解.
Ⅳ 「軛」怎麼讀音是什麼
「軛」字是「軛」字的簡體字,讀音為「è」。其字義有二「❶牲口拉東西時駕(註:「駕」似應為「架」)在頸上的器具。❷控制;束縛。」
下圖是摘自《漢語大字典》的該字讀音及字義:
「軛」字讀音及字義
Ⅵ 軛的拼音
軛的拼音是[è]
軛是一個漢字,讀作è,本意是指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引申義是束縛,控制。該文字在《儀禮·既夕禮》和《荀子·正論》等文獻均有記載。
軛作名詞時
1. (形聲。從車,厄聲。本義: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同本義 [yoke]
軛,轅前也。——《說文》。段註:「轅前者,謂衡也。」
楔貌如軶。——《儀禮·既夕禮》
三公奉軶持納。——《荀子·正論》
牽牛(牽牛星)不負軛。——《古詩十九首》
共軛異常 :由帶出和帶人作用引起的相伴出現的正、負異常。
輪軛:車輪和車軛。
犂軛:亦作「犁軶」,或稱「犂槅」。架在牛脖子上的器具,似人字形,用以牽引犁。
銅軛:古代車上的銅部件
轅軛:車前駕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車子。
牛軛:給(牲畜)在脖子上配大小適當的頸箍以防走脫。
狖軛鼯軒:形容極其靈巧的車馬。
頓軛:謂停車。
琱軛:猶琱輿。
亢軛:謂齊驅並駕。
Ⅶ 「軛」字怎麼讀
(1)拼音:[è]
(2)軛是一個漢字,讀作è,本意是指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引申義是束縛,控制。該文字在《儀禮·既夕禮》和《荀子·正論》等文獻均有記載。
(3)中文名稱:軛,釋義:束縛,控制,部首:車.
Ⅷ 「軛」的讀音是什麼
「軛」字的讀音是è
Ⅸ 「軛」怎麼讀音是什麼、
軛 拼音:ě,
筆劃:8
部首:車
Ⅹ 軛怎麼讀
è。軛是一個漢字,本意是指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引申義是束縛,控制。該文字在《儀禮·既夕禮》和《荀子·正論》等文獻均有記載。常用片語:琱軛、雕軛、鞅軛、馬軛、車軛、頓軛、犂軛、轅軛、羈軛、共軛異場。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別稱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