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荊軻刺秦王於怎麼讀
樊(fán) 翦(jiǎn) 亢(kàng) 戮(lù) 於(yū) 扼(è) 刎(wěn) 懾(shè) 揕(zhèn) 愕(è) 倚(yǐ) 箕(jī) 踞(jù)
『貳』 刎怎麼讀 刎的讀音
1、刎,拼音wěn,聲母w,韻母en,聲調三聲。動詞,意思是抹脖子、割斷。
2、刎頸之交,漢語成語,拼音是wěn jǐng zhī jiāo,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但詞源是《東周列國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
『叄』 自刎的意思與讀音是什麼
自刎的簡單解釋
zi wen
[commit suicide by cutting one』s own throat] 自己割斷脖頸;自殺
遂自刎。——《戰國策·燕策》
詞語出處
自割其頸。即自殺。《管子·大匡》:「 召忽 曰:『何懼乎!吾不蚤死,將胥有所定也……子其勉之,生死有分矣。』乃行入 齊 境,自刎而死。」《史記·刺客列傳》:「﹝ 田光 ﹞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 光 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已而自刎,不死。」《明史·曹文詔傳》:「 文詔 左右跳盪,手擊殺數十人,轉鬭數里。力不支,拔刀自刎死。」
『肆』 ,字怎麼讀,用拼音謝謝
飱
拼音:sūn
釋義:◎ 同「飧」。
歹食
崫
拼音:jué 、
釋義:◎ 古同「崛」,山高的樣子。
歾
拼音1:mò
釋義1:◎ 古同「歿」,死亡:「詘其節,執其術,共所~。」
拼音2:wěn
釋義2:◎ 古通「刎」,割脖子:「辟之是猶欲壽而~頸也。」
『伍』 這個字怎麼讀
1、筆畫2:刈
2、筆畫3:刌 刉 刋 刊
3、筆畫4:列 則 刎 刑 劃 刖 刓 創 劉 剛 刔 刐 刏
4、筆畫5:刣 利 別 刦 刨 別 刪 判 剄 刜 刢 刟 刞 刪 剗 刡
5、筆畫6:刯 刺 劑 刲 剆 刻 剴 刳 刴 刮 刵 剎 劌 刷 到 劊 制 刾 剁
6、筆畫7:剈 剄 剌 克 則 剅 銼 前 剃 剮 劍 削 剎
7、筆畫8:剚 劇 剮 剠 剜 剟 剡 剢 剕 剔 剝 剞 剒 剗 剛 剖 剝 剣 剘 剤 剦
8、筆畫9:副 剳 剶 剨 剫 剬 剭 剰
9、筆畫10:割 剴 創 剩
10、筆畫11:剸 剹 剾 剼 剽 剿 剻 鏟
11、筆畫12:劃 札 劁 劀 劂
12、筆畫13:劉 劆 劐 劊 劌 劇 劍 劋 劅 劏
13、筆畫14:劑 劓
14、筆畫15:劕
15、筆畫17:劖
16、筆畫19:劘 劗
17、筆畫21:劚 劙
『陸』 刎頸怎麼讀
「刎頸」的讀音為:wěn jǐng,聲母為w、j,韻母為ěn、ǐng,聲調為第三聲、第三聲。
1、表達意思:是指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2、出處:出自《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廉頗曰:『從今願結為生死之交,雖刎頸不變!』」
3、例句:今天我們誓為刎頸之交,從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6)刎怎麼讀擴展閱讀:
刎頸之交的故事介紹: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司馬遷在描寫廉頗請罪於藺相如時的情況,曾經用到「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這兩句話,後人就引用「刎頸之交「,來說明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柒』 刎頸之交怎麼讀
刎頸之交拼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原文: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譯文: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
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快心編初集》 二回
遂令小廝擺下香案,駕山已做就祝文,佩珩僉了花押,二人對天八拜,設誓焚祝,結成刎頸之交。
李劼人《大波》四部二章
鬧得不好,刎頸之交,也可為仇讎的。
成語典故
編輯播報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
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捌』 刎怎麼讀
刎讀作:wěn,聲母w,韻母en,聲調三聲。
簡體部首刂部,部外筆畫4畫,總筆畫6畫
1、〔刎頸之交〕舊稱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2、抹脖子:自刎。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只有四個
1、自刎[zì wěn]
割頸部自殺;抹脖子。
2、刎頸[wěn jǐng]
割脖子,自殺。
3、屠刎[tú wěn]
刎頸。
4、刎脰[wěn dòu]
刎頸。
『玖』 刎怎麼讀
wěn。刎,動詞,意思是抹脖子、割斷,也作刎頸之交,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但詞源是《東周列國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
刎的詞語 :自刎、屠刎、刎脰、刎頸至交、據圖刎首、刎頸、口刎、雍門刎首。
『拾』 刎怎麼讀
wěn。
刎,拼音wěn,動詞,意思是抹脖子、割斷。
簡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武粉切,音吻。《說文》剄也。《玉篇》割也。《禮·檀弓》不至者刎其人。《史記·張耳𨻰餘傳》兩人相與,為刎頸交。《韻會》或作歾。
「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存在、變化的詞,如:走(walk)、笑(laugh)、有(have)、在(lie)、看(see)、寫(write)、飛(fly)、落(land)、保護(protect)、開始(start)、起來(wake)、上去(up)。
動詞通常充當句子的謂語或後接描述性補語充當謂語中心,表示主語的動作、存在、變化,或主語對賓語的動作,態度。如「他來了。」("He arrived")(不及物,表示主語的動態)「我們熱愛祖國」("We love our motherland")(主語跟著賓語,表示主語對賓語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