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雪是怎麼形成的

雪是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3-01-07 13:16:34

A. 雪是怎麼形成的呢

雪的形成如下:

大氣中的水蒸汽直接凝華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說是雲中的溫度過低,小水滴結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時,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時會吸熱,所以地面氣溫會比下雪時低。首先要大氣中需含有較冷的冰晶核。其次是充分的水汽。如該冷空氣相當強烈,並帶著濕氣,1℃至10℃的氣溫同樣可以降雪。

雪的特徵: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樣之所以繁多,是因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為最多,對於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於它面上、邊上和角上 的曲率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冰晶各部分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例如當實有水汽壓僅大於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時,水汽只在面上凝華,形成的是柱狀雪花。

B. 雪是怎麼形成的

1.雪的形成過程

雪和雨一樣,都是空氣里的水汽冷卻凝結而成的,只是凝結時天氣冷的程度不同,因而有了雨、雪的區別。當天空上層的溫度很低、

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時,它就不是凝結成水滴,而是由水汽直接凝結成小雪片。由氣體不經過液體而直接凝結成固體的這種轉變,在氣象學上叫做「升華」。

因此,可以認為雪花是經過一種特殊方式形成的冰。當雲層中同時存在著冰晶和過冷的水滴(雲層氣流穩定,溫度在―20攝氏度或更低時,雲中尚能保持的水滴,叫做過冷的水滴)時,容易生成雪花。過冷卻的水滴比冰晶容易蒸發。

當冰晶上的水汽達到飽和不再蒸發時,而過冷卻的水滴在這時候並沒有停止蒸發,蒸發的水蒸氣就在冰晶的表面上升華凝結,體積逐漸增大,變成了疏鬆枝狀的六角形的小冰花,這就是雪。

雪的形狀十分美麗,它的花紋非常整齊,結構復雜,形狀多樣。已經發現的有4000多種不同的花紋。它們有的像盛開的牡丹,有的像瘦削的梅花,有的像分出枝杈的鹿角,有的像玻璃上凍結的冰花。如果把它們擺在一起,就能構成一幅美麗的圖案。

2.雪的形成條件

水汽飽和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里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

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

往往相對濕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濕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濕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3.空氣有凝結核

有人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里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濕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這樣大的過飽和現象在自然大氣里是不會存在的。

所以沒有凝結核的話,我們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我們有時才會見到天空中有雲,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4.雪對作物作用

雪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雪是具有很好保溫效果的物質,可以在寒冬保護植物不被凍傷,來年開春雪水融化可以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大自然的力量絕對不是巧合

因雪的導熱本領很差,土壤表面蓋上一層雪被,可以減少土壤熱量的外傳,阻擋雪面上寒氣的侵入,所以,受雪保護的莊稼可安全過冬。

積雪還能為農作物儲蓄水分。此外,雪還能增強土壤肥力。據測定,每1升雪水裡,約含氮化物7.5克。雪水滲入土壤,就等於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喂養家畜家禽、灌溉莊稼都可收到明顯的效益。

同時冬季雪水充足,不僅可以減輕當年的旱情,而且,也給來年春播作物的適時播種和苗全苗壯提供了有利條件。

5.雪對人的作用

經常用雪水洗澡,不僅能增強皮膚與身體的抵抗力,減少疾病,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如果長期飲用潔凈的雪水,可益壽延年。這是那些深山老林中長壽老人長壽的「秘訣」之一。

雪為什麼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因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數量要少1/4。重水能嚴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過程。有人做過試驗

魚類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會死亡。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條件是大氣中要有「凝結核」存在,而大氣中的塵埃、煤粒、礦物質等固體雜質則是最理想的凝結核。

如果空氣中水汽、溫度等氣象要素達到一定條件時,水汽就會在這些凝結核周圍凝結成雪花。所以,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故每當一次大雪過後空氣就顯得格外清新。

對於農村人來說,下雪是給莊稼加了一床被,又濕潤又鬆土,預示著豐收。 對於城裡人來說,下雪只是改善了空氣質量,增加了遊玩的樂趣。

其實雪還有其他的醫療作用,它可以去火、明目、降血脂等等。

據測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為0.05-0.10克。所以,地面積雪對音波的反射率極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為減少噪音作出貢獻。

6.保溫作用

積雪,好像一條奇妙的地毯,鋪蓋在大地上,使地面溫度不致因冬季的嚴寒而降得太低。積雪的這種保溫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開的。

我們都知道,冬天穿棉襖很暖和,這是因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棉花孔隙里充填著許多空氣,空氣的導熱性能很差,這層空氣阻止了人體的熱量向外擴散。

覆蓋在地球胸膛上的積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間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鑽進積雪孔隙里的這層空氣,保護了地面溫度不會降得很低。

當然,積雪的保溫功能是隨著它的密度而隨時在變化著的。這很象穿著新棉襖特別暖和,舊棉襖就不太暖和的情況一樣。新雪的密度低,貯藏在裡面的空氣就多,保溫作用就顯得特別強。老雪呢,象舊棉襖似的,密度高,貯藏在裡面的空氣少,保溫作用就弱了。

這是因為空氣是不良導體。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物體,它本身都能通過熱量,這種能夠通過熱量的性能,稱做物體的導熱性。在自然界常見的幾種物質中

空氣的導熱性最差。所以物體里容納的空氣越多,它的導熱性就越差。由於積雪裡所能容納的空氣量變化幅度較大,因此,積雪的導熱系數變化幅度也較大。

一般剛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溫效應最好,到春天融雪後期,積雪為水所浸漬,這時它的導熱系數就更接近於水了,積雪的保溫作用便趨於消失。

(2)雪是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雪:從混合雲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的固體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

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小。



C. 雪由什麼形成的原因

雪是大氣中的水蒸汽直接凝華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的。因為雲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混合組成的,當氣溫很低的時候,雲朵中的小冰晶在相互碰撞的時候會融化,並且又重新的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冰晶就增大了。當小冰晶增長到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會落到地面形成雪。
北方的雪讓南方人非常的羨慕。每到冬季,北方就白雪皚皚。而我們對於雪總有種說不出的喜歡,可能是喜歡它的干凈又或許是喜歡它的潔白。那在我們喜歡它的時候,有誰知道這些雪是怎麼來的呢?
雪是怎麼形成的
雪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就成了雪。由於雲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混合組成的,當氣溫很低的時候,雲朵中的小冰晶在相互碰撞的時候會融化,並且相互粘合又重新的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冰晶就增大了。當小冰晶的增長到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會落到地面,這就是雪。所以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

D. 雪是怎麼形成的

雪的形成一般需要以下兩點條件:

1.水汽飽和,空氣在一定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稱之為水汽飽和

2.必須有凝結核,凝結核是指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如硫酸,氮及其他一些化學物質微粒。

總之,雪的形成離不開以上兩個必備的條件。

水蒸氣微粒冷遇

天空中積雲中的水分遇冷形成了許多微小的冰晶,也就是冰晶核。冰晶核相互接觸又聚集成比較大的冰晶,當冰晶大到一定程度,達到一定重量就會從天上落下來。在下落的過程中空氣溫度較高,就形成了雨。下落的過程中溫度較低就成了雪或者雨夾雪。

雪花的成分是水,所以雪花的形成的物理步驟是:水蒸氣→水→冰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結在落下的自然現象。雪的前身是雲,雲是由很多固態水,也就是小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接觸和碰撞的過程中,慢慢的越來越重,變成了較大的冰晶,當冰晶的重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在適合的條件下,就會從天上落下來,如果在下降的過程中,冰晶預到熱就會變成小水滴,這就是我們常看見的「雨水」,而如果下降過程中熱量不足以使小冰晶變成小水滴,這時候我們就會看到雪了,這就是雪的形成過程。

雲裡面有很多小水滴和小冰晶,小氺珠碰到小冰晶就會凍結粘附在小冰晶表面,當冰晶相互碰撞的時候的會迅速增大。當冰晶能夠大到克服空氣主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雪就是這樣形成的。

雪是從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低溫的時候使水蒸氣凝結成冰晶,氣溫更低時落到地上便成了雪花

大風從北極刮風刮過來的

上面一個雨,下面一個日左邊沒有一豎。

應該是雲碰到冷空氣就下雪了

E. 雪是怎麼形成的呢

形成原理:

冰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並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雲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但是,冰雲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裡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來說卻還沒有達到飽和。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雪花壘砌起來,變成了雪。

(5)雪是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形成雪的條件:

①水汽飽和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里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濕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濕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濕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②空氣里有凝結核

有人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里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濕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這樣大的過飽和現象在自然大氣里是不會存在的。所以沒有凝結核的話,我們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

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我們有時才會見到天空中有雲,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參考資料

雪(自然現象)_網路

F. 雪是怎麼形成的

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

G. 雪是怎麼形成的,答案簡單些

雪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小。

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角形,花樣之所以繁多,是因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為最多,對於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於它的面上、邊上和角上的曲率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冰晶各部分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例如當實有水汽壓僅大於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時,水汽只在面上凝華,形成的是柱狀雪花。當實有水汽壓大於邊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邊上和面上都會發生凝華。

由於凝華的速度還與曲率有關,曲率大的地方凝華較快,故在冰晶邊上凝華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狀雪花。當實有水汽壓大於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雖然面上、邊上、角上都有水汽凝華,但尖角處位置突出,水汽供應最充分,凝華增長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狀或星狀雪花。

(7)雪是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一、水汽飽和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里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

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濕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

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濕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濕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二、原理

冰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並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雲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

但是,冰雲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裡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來說卻還沒有達到飽和。

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

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H. 雪是怎麼形成的

雪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就成了雪。

由於雲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混合組成的,當氣溫很低的時候,雲朵中的小冰晶在相互碰撞的時候會融化,並且相互粘合又重新的凍結起來,這樣重復,冰晶就增大了。當小冰晶的增長到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會落到地面,這就是雪。所以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

雪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雪是具有很好保溫效果的物質,可以在寒冬保護植物不被凍傷,來年開春雪水融化可以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大自然的力量絕對不是巧合,因雪的導熱本領很差,土壤表面蓋上一層雪被,可以減少土壤熱量的外傳,阻擋雪面上寒氣的侵入,所以,受雪保護的莊稼可安全過冬。

積雪還能為農作物儲蓄水分。此外,雪還能增強土壤肥力。據測定,每1升雪水裡,約含氮化物7.5克。雪水滲入土壤,就等於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喂養家畜家禽、灌溉莊稼都可收到明顯的效益。

I. 物理現象雪是怎麼形成的

雪是由冷卻水滴不斷附著在冰晶上,使其增大而形成的。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說來卻還沒有達到飽和。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溫度越低雪花反而越小

雪花晶體的大小,與水汽凝華結晶時的溫度密切相關。天氣越冷,氣溫越低,雪花晶體越小,在天氣十分嚴寒時,形成的雪花晶體,其直徑往往不到0.05毫米。

氣象科學家做過這樣的觀察:當空中溫度–8℃至–5℃時,形成稜柱狀冰晶;當–5℃至–3℃時,形成針狀冰晶;當溫度為–3℃至0℃時,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狀冰晶。可見,在溫度為–3℃至0℃時,雪花形狀最大、最完整。

在非常嚴寒時形成的雪花晶體反而很小,幾乎肉眼看不見,只有在陽光下閃爍時,人們才能發現它們像細粉狀,這種雪被稱之為干雪。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天氣網——雪的形成原理

閱讀全文

與雪是怎麼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