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震的形成有的是因為地下岩層板塊間的運動形成,有些是因為火山形成,不同類型的地震,形成的原因不同。
發生地震時注意事項:
1、迅速遠離房屋、建築物、山體、湖泊,轉移到空曠、平坦的地方。
2、來不及轉移時,要就地躲藏。俗話說:小地震不用逃,大地震逃不掉。所以,地震發生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就近躲藏。家中衛生間是最安全的地方。衛生間空間小,不容易被倒塌的天花板和牆壁砸傷。另外,衛生間有水,能夠維持人的生命。
地震時,首選衛生間躲避。其次,要選擇儲存室、書房、沒有煤氣的廚房等空間小的房間。室內牆角也是較安全的地方。房屋倒塌時,室內牆角處容易留下一個安全生存空間。另外,可迅速躲避到床、桌、冰箱、洗衣機等堅固物體旁邊或下面。
3、要蹲下身體,並用枕頭、棉被、書包等頂在頭上,保護頭部。
4、要用手絹、毛巾、或雙手捂住口、鼻及臉部,防止灰塵堵塞口、鼻和迷住眼睛。
5、地震發生後,要減少各種活動,保持好體力,堅定信心,耐心等待救援。
㈡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的震波,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㈢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
目前認為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但是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
地震時防護自救
避震原則的口訣是: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規;二要行動果斷,不要猶豫不決;三在公共場所要聽從指揮,不要擅自行動。意外發生時躲在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築物,開闊、安全的地方。
㈣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
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4)地震是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
1、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搖地動。
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於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2、人工地震是由於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一般所說的地震,多指構造地震,它對人類的危害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震
㈤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詳細說明
1、火山地震:火山噴發前,大量的岩漿在地殼里聚集,四處奔突,可能是岩層產生斷裂,引起地震。
2、火山地震中火山噴發時大量的岩漿沖出地面,會使周圍的大地產生強烈的震動。
3、陷落地震:當地下溶洞支撐不住地上的壓力時,就會塌陷引發地震。
4、構造地震:地殼的運動變化,對地殼各部分岩層產生巨大的力,這種力叫做地應力。在地應力作用下,岩層發生彎曲褶皺,岩石的褶皺變形一旦超過岩層的強度,岩層就會突然發生斷裂。
㈥ 地震是怎麼樣形成的
地震是地球表層的震動,包括天然地震、誘發地震和脈動三類。天然地震指自然發生的地震;誘發地震指爆破、核試驗等人類工程活動引起的地震;脈動則是指由於大氣、海浪等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經常性微動。
天然地震是地球構造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被稱為「活的地質現象」。一次強烈地震的發生通常伴隨大規模的地震斷層或其它地表破壞現象的出現。同時,地下岩層所積累的應變能以彈性波(地震波)的形式向外傳播,造成地面劇烈振動,從而引起建築物倒塌和人畜傷亡。天然地震又可按其成因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三類。構造地震主要是指由於地質構造力的作用造成地下岩層斷裂或錯動而引起的地震。這類地震為數最多,約佔全球天然地震的90%以上;其破壞力也最強,幾乎所有的強烈地震均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就是伴隨著火山的噴發或由於地下岩漿的沖動而引起的地震,它佔全球地震總數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指由於地層陷落或山崩引起的地震,約佔全球地震總數的3%。
㈦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在地球的表面,地震會使地面發生震動,有時則會發生地面移動。那麼, 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地震形成】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
地震之最
古今中外地震死亡人口之最:大約1201年7月,近東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所有城市都遭地震破壞,死人最多, 估算約達110萬。1556年1月23日發生在中國陝西華縣的8.0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前者確鑿一些,廣大災民病死、餓死,數百里山鄉斷了人煙,估計死亡83萬餘人 。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預報並取得明顯減災實效的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中國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預報,被世界科技界稱為“地震科學史上的奇跡”)。
環太平洋地震帶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台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嘯:1971年4月24日發生在日本琉球群島中的石垣島(估計巨大海浪的波峰高達84.7米,排山倒海的巨浪把重量達850噸的整珊瑚礁拋出2.092公里以上。這次海震所擊起的海浪,據測它的行進速度為每小時788.557公里)。
世界上有儀器記錄的最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智利地震(8.9級,因計算 方法 不同,也有9.5級的說法)。
世界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1976年的中國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
中國最早的地震記錄:中國歷史上有關地震的記載,最早見於《竹書記年》,書中提到“三十五年帝命夏後征有苗”、“三十五年帝命夏後征有苗有苗氏來朝”。通鑒外記注引隨巢子汲冢紀年雲:三苗將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太平御鑒引此雲:三苗欲滅時地震坼泉涌。帝舜時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
西方記載最早的地震災難:1755午葡萄牙里斯本地震。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