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蔞蒿怎麼讀
蔞蒿讀lóu hāo。
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體數2n=2x=16。根莖肥大,富含澱粉,為食用器官, 可作蔬菜、釀酒原料或飼料。含側柏酮(C10H16O)芳香油,可作香料。
分布於日本、朝鮮和蘇聯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均有分布。野生於山坡、草地、路邊、荒灘,《詩經》、《爾雅》及北魏賈思勰編撰的《齊民要術》中,對蔞蒿的生長習性及利用有記載。
蔞蒿多變異,曾被分為一些變種。地下根莖為產品器官,也可用於繁殖。莖直立,高60~150厘米,直徑4~8厘米,無毛,紫紅色,上部有直立的花枝。
下部葉在花期枯萎; 中部葉密集,羽狀深裂長10~18厘米,寬為長的一半,側裂片1~2對,葉面無毛,葉背披白色絨毛;上部葉片三裂或不裂,條形全緣。頭狀花序直立或稍下傾,有短梗,多數密集成狹長的復總狀花序。9月至10月開花,花黃色。瘦果細小,具冠毛,成熟時隨風飛散。
營養價值
蔞蒿每百克嫩莖葉含水分82 克,蛋白質3.7 克,脂肪0.7 克,碳水化合物9 克,胡蘿卜素4.35 毫克,維生素B0.3 毫克,尼克酸1.3 毫克,維生素C23 毫克,還含有多種礦物質。
富含硒、鋅、鐵等多種微量元素硒是人體極為重要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發肝、心、腦、胃等四十多種疾病。鋅具有補腦、防衰老的功效。普通植物中硒的含量極少,鋅、鐵的含量也不高,蒿茶中硒、鋅、鐵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很高。
『貳』 蒿怎麼讀
拼音:hāo,聲母h,韻母ao,音調陰平。
基本信息:
部首:艹,總筆畫:13,部首外:10
98五筆:aykk,86五筆:aymk,鄭碼:esjl
統一碼:84BF,倉頡:tyrb
基本解釋:
1、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如絲狀,有特殊的氣味,開黃綠色小花,可入葯(亦稱「青蒿」、「香蒿」):蒿萊(雜草,喻草野百姓)。
2、氣蒸出的樣子。
3、消耗。
(2)蔞蒿怎麼讀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蒿草[hāo cǎo]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數種。
2、蒿艾[hāo ài]
即艾蒿。一種野生的草。泛指野草。
3、蔞蒿[lóu h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背面密生灰白色細毛,花冠筒狀,淡黃色。葉子可以做艾的代用品。
4、莪蒿[é h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 長在水邊。葉細如針,嫩葉可食。
5、茼蒿[tóng hāo]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長形羽狀分裂,花黃色或白色,瘦果有棱。嫩莖和葉有特殊香氣,是常見蔬菜。有的地區叫蓬蒿。
『叄』 蔞蒿怎麼讀
lóuhāo。蔞蒿,釋義: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水中,嫩芽葉可食。《爾雅·釋草》「購、蔏蔞」晉·郭璞,註:「蔏蔞,蔞蒿也。」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詩之一:「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元喬吉《滿庭芳·漁父詞》曲:「蔞蒿香脆蘆芽嫩,爛煮河豚。」
蔞蒿又名蘆蒿、水艾、香艾、水蒿、藜蒿、泥蒿、蒿苔、龍艾、龍蒿、狹葉青蒿。蔞蒿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有柄,互生,羽狀深裂,裂片更分裂,末端尖,葉背密生灰白色細毛,莖上部葉有時全緣。花莖出於極端及葉腋,著生多數小頭狀花序,排列成穗狀花序;花冠筒狀,呈淡黃色。果實為瘦果。花期夏、秋間。多生於水邊堤岸或沼澤中,野生種廣泛分布於東北、華北、華中,早在明朝南京市民即已開始採食野生蔞蒿。90年代初期嘗試蔞蒿人工栽培。它以嫩莖供食用,其脆嫩、辛香、風味獨特,供不應求,是聞名遐爾的優良蔬菜。目前,江南地區栽培的主要品種有小葉青梗蒿、柳葉青梗蒿、小葉紅梗蒿,其中以柳葉青梗蒿品質最好。蔞蒿的嫩莖葉可涼拌、炒食。
『肆』 蔞蒿怎麼讀
蔞蒿:lóu hāo,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水中,嫩芽葉可食。
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氣味,有匍匐地下莖。莖少數或單,高可達150厘米,初時綠褐色,後為紫紅色,有明顯縱棱,下部通常半木質化,上部有著生頭狀花序的分枝;
葉片紙質或薄紙質,上面綠色,無毛或近 無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平貼的綿毛;莖下部葉寬卵形或卵形,分裂葉的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葉柄無假託葉,花期下部葉通常凋謝。
栽培技術
插後3-4天浸灌1次透水,發芽後可酌量減少水分,保持土壤濕潤。以後每施1次肥就溝灌一1次透水,但不要漫到畦面,以免引起土壤板結影響透氣,導致插條腐爛。大雨後要注意及時排漬。
扦插後由於經常灌水,土壤容易板結,萌芽後要適時中耕鬆土透氣。植株封行以前拔除雜草,以免影響幼芽生長。
間苗:當幼苗長到3厘米左右時要及時間苗,每蔸保持3-4株小苗。否則,幼苗過多,造成擁擠,會影響藜蒿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