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砼怎麼讀
砼是混凝土的同義詞,拼音為tóng。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
砼字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於1953年創造的。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復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大大加快了記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
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⑵ 砼怎麼讀 gong
拼音:tóng(聲母t,韻母ong,二聲)
基本字義:
砼,漢語詞語,拼音tóng,混凝土的同義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砼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繁體字:砼,部首:石,拼音:tóng
筆畫:10,結構:左右結構
首尾分解:石工,部件分解:石人工
(2)砼怎麼讀擴展閱讀
筆順:
組詞解釋:
1、素砼[sù tóng]指單純的混凝土。
2、砼柱[tóng zhù]混凝土。
3、砼梁[tóng liáng]簡介砼tóng 混凝土的意思。
4、砼澆築[tóng jiāo zhù]砼澆築指混凝土澆築,是將混凝土澆築入模直至塑化的過程。
5、防水砼[fáng shuǐ tóng]俗稱防水水泥,又稱特種水泥。
⑶ 砼字怎麼讀
1.讀音◎砼tóng
〈名〉
混凝土 [concrete]
砼,漢語詞彙,拼音為tóng,是混凝土的同意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2.來歷
「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時間是1953年。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也沒有復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構形會意為「人工合成的石頭,混凝土堅硬如石」。並在大學生中得到推廣。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3.批准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的讀音正好與法文「BE—TON」,德國「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詞的發音基本相同。這樣,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於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
⑷ 「砼」字怎麼讀
「砼」字讀音為tóng。
⑸ 砼怎麼讀
拼音為tóng,漢語詞彙。是混凝土的同意詞。
因為砼的發音不是按照漢語來的,是根據外語音譯而來。混凝土法文「Béton」,德國「Beton」,俄文「бетон」 ,音譯過來就是「必痛」,再加上混凝土本來就是個外來,所以自然而然的,中文發音就這樣發音[ tóng ]了。
與"砼"字有關的詞語:
1、素砼[ sù tóng ]指單純的混凝土。
2、砼柱[ tóng zhù ] 砼柱是漢語詞彙,意思是混凝土。
3、防水砼[ fáng shuǐ tóng ] 俗稱防水水泥,又稱特種水泥。是通過在水泥中添加高效防水粉達到防水效果的水泥。
(5)砼怎麼讀擴展閱讀:
「砼」字的發明人叫蔡方蔭,是一位早年的清華學子。1953年他發明了這個字,很快便在工程技術人員、大專院校學生中得到推廣。
這個新字創造得很巧妙,也很有道理:把「砼」字拆成三個字,就成為「人、工、石」,表示混凝土是人造石;如把它拆成兩個字,是「仝石」,而「仝」是「同」的異體字,「仝石」可以理解為,混凝土與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
1955年,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在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土木工程的書刊中。土木工程的涵蓋面很廣,包括房屋、道路、橋梁、鐵路、隧道、堤壩、海港、市政衛生、農田水利、人防工程等,因此此事在工程界的影響不小。
198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使之成為我國「工程專用字」。
⑹ 「砼」,這個字怎麼讀
砼拼音:tóng 五筆編碼:dwag混凝土.「砼」是「混凝土」的同義詞.大家都知道的,特別是搞基本建設的同仁們,大概都認識這個字.但「砼」是誰創造的?什麼時候被批准全國通用的?——恐怕就鮮為人知了!...
⑺ 砼字怎麼讀
砼[tóng]。
混凝土的同義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砼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預拌混凝土在一定的時間內呈流塑狀態,澆注入模,搗實固化後可以製成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構築物或構件,成型後一段時間里水泥與水發生水化反應,使混凝土硬化,硬化後的混凝土具有一般石料的性質,所以混凝土也叫砼,人工石的意思。
來歷
砼字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1953年創造的。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復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
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構形會意為「人工合成的石頭,混凝土堅硬如石」,並在大學生中得到推廣。
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⑻ 「砼 」的讀音是什麼
⑼ 砼怎麼讀 拼音
砼的漢語拼音是:tóng。
場址的地下水,對房基混凝土砼無侵蝕。
橋涵砼構件的裂縫主要為荷載裂縫和變形裂縫。
論述了高層砼框架結構建築物定向爆破的設計與施工方法。
本文主要介紹了架空管道半鉸接鋼筋砼支架的設計和構造。
試驗結果表明,鋼板夾心砼結構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延性。
無砂砼管井降水概述,施工程序,施工要點,工程實例和施工體會。
主要包括水上基坑施工平面布置,砼圈樑、支撐施工和鋼支撐施工工藝。
加強天氣預報的聯系工作,選擇有利天氣,保證砼連續澆築的順利進行。
在大、中型水電建設工程中,砼生產都採用自動化砼拌和樓系統來完成的。
就水泥砼脫空處理壓漿的施工,對高速公路路面養護施工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應用復合材料力學原理和有限元法對土工網格加強瀝青砼路面進行了力學分析。
結果表明,雙鋼筋砼大型屋面板受力性能良好,可用於大跨度的大型屋面板中。
本文簡要介紹了運用集水井降水及噴射砼護壁來進行人工挖孔樁快速施工的方法。
⑽ 砼怎麼讀
砼,漢語詞彙,拼音為tóng。
砼是混凝土的同意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相關組詞:
1、素砼:"素砼"即「素混凝土」,就是指單純的混凝土,相對於鋼筋混凝土而言的,當按照現代力學進行分析,將鋼筋和混凝土配合起來,就形成了堅固的受力體系。
2、砼梁:是混凝土梁。嚴格的講,應該是鋼筋混凝土梁。因為梁中沒有鋼筋是不合理的。
3、砼柱是漢語詞彙,拼音是tóng zhù,意思是混凝土。
4、砼澆築:指混凝土澆築,是將混凝土澆築入模直至塑化的過程。
5、防水砼:俗稱防水水泥,又稱特種水泥。是通過在水泥中添加高效防水粉達到防水效果的水泥。
漢字來歷:
「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時間是1953年。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也沒有復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
「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