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俅最後是怎麼死的
病死。
高俅於政和七年(1117年)由殿前都指揮使獲得武官最高行政級別的太尉,宣和四年(1122年)又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這個級別更高一些的待遇。這個官職有宰相之名,但不能行使宰相的職權,唐、宋時稱之為「使相」,可謂位極人臣。
蔡京等6人與高俅把持當時朝政,北宋王朝的腐敗此時達到了頂峰。他因趨附蔡京,當時正與蔡京並居相位。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兵臨開封,徽宗讓位,高俅與童貫等隨徽宗南逃。當時大臣與太學生陳東提出要逮捕蔡京等六賊與高俅,明正典刑。
李綱認為欠穩妥,為防蔡京等挾持徽宗政變,於是他代表欽宗勸徽宗等人返京,高俅由此逃脫一死。但罷免官職後不久,高俅就病死。
(1)高俅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高俅的小人性格:
高俅,在歷史上實有其人,但是正史鮮有他的傳記。高俅原是一個市井無賴,一度成為喪家之犬,活得很窘迫。但是,高俅並非等閑市井無賴,他會刺槍使棒,吹彈歌舞,相撲玩耍,尤其擅長踢毬。
高俅後來雖然當上要職,但始終不脫小人的本色。就像《水滸傳》里講述的,上任伊始,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報私仇,禁軍教頭王進就遭到了打擊報復。
他這樣做也是為了立威,畢竟他心裡有些自卑,盡管被破格提拔了,但是底氣並不足。君子胸懷坦盪,厚德載物,從容自信,而心胸狹窄,報復心強,缺乏自信,正是小人的第一大特徵。
② 高俅是怎麼死的
《宋史》並無高俅傳,而且與他沆瀣一氣的童貫的傳記里也隻字未提高俅。因此對他的下場,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是正常死亡,並沒有死於非命。
1.南宋王明清在《揮塵後錄》中記載:
"靖康初,佑陵南下,俅從駕至臨淮,以疾為解,辭歸京師。當時侍行如童貫、梁師成輩皆坐誅,而俅獨死於牖下。"——高俅歸老林泉,善終。
2.蔡東藩在《宋史演義》中對高俅也是一筆帶過:
「(1125年金兵第一次進攻東京時)上皇(宋徽宗)過浮橋,衛士攀望悲號,貫惟恐前行不速,為寇所及,遂命勝捷軍射退衛士,向亳州進發。還有徽宗幸臣高俅,亦隨了同去。」——高俅曾隨徽宗逃難。
「(1126年金兵二次進攻時,童貫被秘密誅殺)梁方平、趙良嗣等,亦次第誅死,朱勔亦伏誅,惟高俅善終,但追削太尉官銜罷了。」——奸臣高俅運氣很好逃過了殺身之禍。
3.《宋史.李若水傳》中提到高俅死於靖康元年(1126):
「李若水……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
4.不過民間還有另一說法,說高俅是被冤殺的。此說不可信,僅供參考:
「……高俅是山東人,本姓嚴,被其主人派往端王趙佶府上送東西,正巧趙佶在園中踢球,也是他時來運轉,球滾到高俅腳前,他把球踢回去,而且踢得老高老高的,趙佶高興地叫道:『好一個高球!』就把他留下陪殿下踢球,於是他索性改宗名高俅,從此飛黃騰達起來。他為人孝順,母親對他說:「我一輩子沒到過京城,沒看到金鑾殿。」要高俅帶她上京城開開眼,高俅說京城太遠了,我為老娘造一座金鑾殿吧!哪曉得這一造就啰嗦了。皇帝辦了他大逆不道之罪而問斬。臨刑時,他對皇帝說:『如果殺我冒了白血,就證明我是冤枉的,冒了紅血就是我罪有應得。』誰知一刀斬下,竟冒了白血。皇帝知道殺錯了,就為他大辦喪事,大肆撫恤,極盡哀榮。」
順便說一下其他幾個同時期的奸臣
高俅 壽終正寢
蔡京 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
童貫 被監察御史張澄砍下頭顱
楊戩 說不清楚,他傳說太多,很混亂
③ 高俅是怎麼死的
高俅被朱仝、雷橫他們殺死的。
高俅因善蹴鞠,獲寵於端王趙佶(即徽宗)。高俅官居太尉,沒有戰功,他恃寵營私,「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導致禁軍「紀律廢弛」、「軍政不修」,以至於金兵來襲之時,禁軍一鬨而散。
金兵南下侵宋之後,高俅、童貫、蔡攸等人,和宋徽宗一路南逃,身為軍事高官而不思抵抗。他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功底,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對皇帝宋徽宗百般討好,迎合宋徽宗好名貪功的喜好。高俅管理禁軍,在軍隊訓練上玩了不少花架子。
(3)高俅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歷史結局——
歷史上高俅不但壽終正寢,而且有三個兒子,都跟他沾光。其中兩個兒子一個叫高堯康,一個叫高堯輔。據《宋會要輯稿》卷七十九冊職官三十六的記載,高俅仿效蔡京提拔兒子的方法,
把兒子高堯康由遙郡轉為正任,另一個兒子高堯輔由觀察使提拔為承宣使。另據《宋史》卷二十一記載高俅還有一個兒子叫高柄,紹興十七年(1147年)被封為昌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