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綜合知識 >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3-01-28 22:02:50

①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化石形成過程是生物、物理、化學三種現象的結合。生物死亡之後被沙子、火山灰等沉積物掩埋了起來,當生物遺體中有機質被分解殆盡後,其堅硬部分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沉積在地上千年、萬年後變成堅硬石頭,但生物原來的形態結構依舊保留著,這是化石的形成過程。

什麼是化石:

地殼中保存的屬於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跡叫化石。化石可以分為四類:實體化石,遺跡化石,模鑄化石,分子化石。生物分界一般以一萬年前為界限,一萬年前的生物為古生物,一萬年前以後的為現生生物。

通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可以逐漸認識遙遠的過去生物的形態、結構、類別,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生物起源、演化、發展的過程,還可以恢復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各個階段地球的生態環境。

化石的形成條件:

1、其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比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當然,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比如水母、昆蟲),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不能立即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那乎不能形成為化石了。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

4、被埋藏的生物屍體要經歷很長時間才能形成化石。

② 化石怎麼形成

地史時期的生物遺體及其生命活動在被沉積物掩埋後,經歷漫長的地質年代,隨著沉積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積物中的生物遺體或遺跡經過物理化學作用的改造(往往伴隨著礦物質的交代和充填)最終形成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

化石一詞源自拉丁文fossillis,意為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它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中國古籍中早已有關於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代 的計然和三國時代的吳晉,都曾提到山西省產「龍骨」,「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化石。

所謂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分子。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

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物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

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來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化石一般最少都要經過上億年才能形成。

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軟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蝕殆盡,而只留下抵抗性較大的部分,如骨頭或外殼。它們接著就被周圍沉積物的礦物質所滲入取代。許多化石也被覆蓋其上的岩石重量壓平。

③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化石是埋藏在地層里的古代生物的遺物。最常見的化石是由牙齒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動物死後,屍體的內臟、肌肉等柔軟的組織很快便會腐爛,牙齒和骨骼因為有機質較少,無機質較多,卻能保存較長的時間。

由於化石中的大量礦物質是極為細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機質,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齒和骨骼原來的形態,連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的組織形態都能原樣保存。天長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斷增加,由原來的牙齒和骨頭變成了還保存牙齒和骨頭原有的外形和內部結構的石頭,這個過程被稱作「石化過程」。

④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化石是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

當一個生物死亡後,其遺體可能會被流沙埋葬,然後在下方的土壤壓力下被壓縮。在這種情況下,遺體中的有機物質可能會被清除,而骨骼或其他硬組織可能會保留下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硬組織可能會被岩石覆蓋,並在被礦物質侵蝕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堅硬。最終,這些硬組織可能會成為化石。不同的類型的化石可能會在不同的條件下形成,但大多數化石都是在受地質壓力作用下形成的。

最古老的化石

最古老的化石是在藍岩石中發現的單細胞生物的化石,這些化石的年齡約為35億年。這些化石是在瑞典的卡爾斯塔德發現的。這些化石表明,在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單細胞生物。這些生物可能是原核生物或非細胞生物。此外,還有一些古老的化石,例如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化石,其年齡約為3.4億年,表明在地球上最早出現了藻類生物。

⑤ 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石頭是形成原因如下:
石頭,一般指由大岩體遇外力而脫落下來的小型岩體,多依附於大岩體表面,一般成塊狀或橢圓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質地堅固、脆硬。可用來製造石器,採集石礦。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是用石頭來生火。石頭一般由碳酸鈣和二氧化硅組成。

⑥ 化石是怎樣形成的(簡略些)

當生物遺體中有機質被分解殆盡後,其堅硬部分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沉積在地上千年、萬年後變成堅硬石頭,但生物原來的形態結構依舊保留著,這是化石的形成過程。化石形成過程是生物、物理、化學三種現象的結合。

當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被分解殆盡後,其堅硬部分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沉積在地上千年、萬年後變成了堅硬石頭,但生物原來的形態結構依舊保留著,這就是化石的形成過程。化石的形成過程其實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過程,是生物、物理、化學三種現象的結合。

化石的形成條件:

1、其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比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當然,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比如水母、昆蟲),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不能立即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那乎不能形成為化石了。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

4、被埋藏的生物屍體要經歷很長時間才能形成化石。

⑦ 化石怎麼形成的

化石的形成

1、化石就是遙遠過去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

2、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被分解殆盡。

3、堅硬部分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石化變成了石頭,但生物原來的形態結構依舊保留著。

(7)化石是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化石的分類,可分為石質類和保存類型兩大類。化石石質類型有:硅質岩型、灰岩型、白雲岩型、泥灰岩型、頁岩型、砂岩型等。灰岩、粉砂岩和頁岩中的化石比較容易發現和收藏。

如三葉蟲、菊石、直角石、珊瑚和海綿等多保存在灰岩中;爬行動物類、植物類多在頁岩中;恐龍、恐龍蛋及魚類等化石多保存在砂岩中。化石根據保存類型可以分為三類:實體化石、遺跡化石(包括遺物化石)和化學化石。

灰岩、粉砂岩和頁岩中的化石比較容易發現和收藏。如三葉蟲、菊石、直角石、珊瑚和海綿等多保存在灰岩中;爬行動物類、植物類多在頁岩中;恐龍、恐龍蛋及魚類等化石多保存在砂岩中。化石根據保存類型可以分為三類:實體化石、遺跡化石(包括遺物化石)和化學化石。

⑧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01
化石是生物的遺體或其他生活活動的遺跡被沉積物埋藏之後,在沉積物的壓實、固結成岩過程中,經過石化作用形成的,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分子。

04
雖然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有五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類型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4)被埋藏的生物屍體還必須經歷長時間的石化作用後才能形成化石。有時生物死後雖然被迅速埋藏,但不久因沖刷等各種因素暴露出來而遭到破壞,也不能形成化石。有一些保存在較古老岩層中的化石,因岩層的變形和變質作用,使化石遭到破壞。
(5)沉積物在固結成岩的過程中,壓實作用和結晶作用都會影響化石的石化作用和保存。

⑨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化石作用被認定是單純的「石化」,後來人類才逐漸了解化石形成的原理。這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過程,是生物、物理、化學三種現象的結合。而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些特殊條件:第一,死去的有機體被迅速埋在沙土、淤泥或河泥中而沒有分解。

海底和湖底是非常有利的環境,草原和沙漠也不錯。其次,此生物不曾腐壞,而由礦物逐漸取代該生物體的有機物質。最後,化石若要保存幾百萬年不變,必須在石化後,不再經歷任何地質變動。

(9)化石是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從古時候到現在都有化石出現。

簡單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之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

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

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化石有三葉蟲化石,植物化石,貝殼化石,足印化石,恐龍化石,魚化石等。

雖然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有五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類型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4)被埋藏的生物屍體還必須經歷長時間的石化作用後才能形成化石。有時生物死後雖然被迅速埋藏,但不久因沖刷等各種因素暴露出來而遭到破壞,也不能形成化石。有一些保存在較古老岩層中的化石,因岩層的變形和變質作用,使化石遭到破壞。

(5)沉積物在固結成岩的過程中,壓實作用和結晶作用都會影響化石的石化作用和保存。

⑩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呢

化石是埋藏在地層里的古代生物的遺物.最常見的化石是由牙齒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動物死後,屍體的內臟、肌肉等柔軟的組織很快便會腐爛,牙齒和骨骼因為有機質較少,無機質較多,卻能保存較長的時間.如果屍體恰好被泥沙掩埋,與空氣隔絕,腐爛的過程便會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緩慢流動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內的礦物質,另一方面將水中過剩的礦物質沉澱下來或成為晶體,隨著水流會逐漸滲進埋在泥沙中的骨內,填補牙齒和骨骼有機質腐爛後留下的空間.如果條件合適,由外界滲進骨內的礦物質在牙齒和骨骼腐爛解體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機質,牙齒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為化石.由於化石中的大量礦物質是極為細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機質,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齒和骨骼原來的形態,連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的組織形態都能原樣保存.天長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斷增加,由原來的牙齒和骨頭變成了還保存牙齒和骨頭原有的外形和內部結構的石頭,這個過程被稱作「石化過程」.
除了牙齒和骨骼外,有的動物的糞便也能成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動物吃肉時是連著碎骨一起吞下的,糞便里有許多沒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爛,所以也能成為化石.腳印也能成為化石.人或動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腳印.泥沙干後,腳印又被另外的物質填滿.兩種物質都被後來滲進去的礦物質石化後保存下來,但是兩種物質的性質不同,軟硬不同,容易風化或破壞的程度也不同.一種物質被風化或破壞後,另一種物質便表現為腳印化石.
化石是由地制裁歷史時期生物的遺體或其他生活活動的遺跡被沉積物埋藏之後,在沉積物的壓實、固結成岩過程中,經過石化作用形成的.
那麼,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遺體,或者每種生物所有的組成和器官都能成為化石呢?不是的,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需要一定的條件.條件不同,所形成化石的類型也不同.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化石形成和保存所需要的條件.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主要與以下條件有關:
⑴生物體是否具有由化學性質較穩定的物質組成的硬體(如貝殼、骨骼等),具有硬體的生物保存為化石的可能性較大;
⑵生物遺體或遺跡所在環境的物理化學條件是否適合於保存,波浪作用強烈的水域環境不利於生物遺體和遺跡的保存;當環境介質的PH值小於7.8時,由碳酸鈣組成的生物硬體容易受到溶蝕,故也不利於生物遺體的保存;氧化條件下不利於有機質的保存;
⑶生物死亡後是否迅速被埋藏,如果生物死亡後,它的遺體能夠被迅速而長期埋藏,那就比較容易形成化石;
⑷沉積物的類型對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也有重要影響;如果生物遺體被化學沉積物(如CaCO3)或生物成因的沉積物所掩埋,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較大;
⑸在沉和物固結成岩的化石過程中,強烈的壓實作用和重新結晶的作用,不利於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由於形成化石的條件不同,保存在岩層中的化石也有不同類型.按化石保存特點不同,大致有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四種類型.其中研究得比較深入、意義比較的是實體化石.在實體化石中,生物遺體全部保存為化石的十分罕見,較常見的只保存了生物體的某一部分,如一顆牙齒、一塊骨頭、一枚貝殼或一片葉子等.
1901年在西伯利亞第四系凍土層里發現的猛獁象化石,不僅骨骼完整,皮、毛、血、肉,甚至胃中的食物也保存了下來.這是由於約25 000年前在該地生活的猛獁象死亡之後,被迅速地埋藏在凍土中所致.
在我國遼寧省撫順煤田的主煤層中,含有大量精美的由松脂固結變成的琥珀,其中常保存完整的昆蟲(如蚊、蜂等).
必須指出,在化石石化過程中,生物硬體原來的成分可能部分或全部被地下水中的礦物質所取代,或者其中穩定性較低的含氮、含氧物質經分解和升溜作用而揮發消失、僅留下了穩定性高的碳質部分,如植物的葉子化石通常是碳質和薄膜.由於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需要苛刻的條件.因此,保存在岩層中的化石實際上只是當時生存物的非常少的一部分,這就是生物史記錄的不完備性.盡管如此,我們仍可通過化石的研究,揭示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界的概貌.

閱讀全文

與化石是怎麼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