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十六計有哪些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分別是:
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三十六計第三計—借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三十六計第四計—以逸待勞;指作戰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
三十六計第五計—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東西。現比喻乘人之危,撈一把。
三十六計第六計—聲東擊西;指表面上聲言要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
『貳』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有哪些
01、美人計美人計應該也算是比較常用的一個計策了,在三國時期,王允為了對付董卓就曾使用過美人計,而在這個計策當中中主角自然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貂蟬。貂蟬作為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容貌自然不用多說。當時王允為了吸引董卓的注意,首先就是把貂蟬先獻給董卓,然後又私下讓呂布被貂蟬所吸引,這樣就可以利用貂蟬來離間呂布和董卓之間的關系,最終這個計策自然也是成功了,呂布為了貂蟬直接斬殺了董卓。
這其實就是韓信的傑作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得不說的是,韓信確實是一個軍事天才。而劉邦之所以能夠建立大漢政權,一大半的功勞都是要歸於韓信,當初楚軍所有的目光都是盯著正在維修的棧道,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韓信竟然率領部隊直接從陳倉出兵,但楚軍知曉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但可惜的是,韓信雖然幫助劉邦建立政權,但最終的結局著實有些凄慘。
『叄』 三十六計都有那些
第一計:瞞天過海——賀若弼渡江滅陳
第二計:圍魏救趙——孫臏智勝龐將軍
第三計:借刀殺人——鄭武公誘劍上當
第四計:以逸待勞——龐涓戰死馬陵道
第五計:趁火打劫——秦晉淝水之戰
第六計:聲東擊西——曹操解白馬之圍
第七計:無中生有——張巡智保雍丘城
第八計:暗渡陳倉——韓信用計取章邯
第九計:隔岸觀火——陳軫游說秦惠王
第十計:笑裡藏刀——關支長敗走麥城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孫臏賽馬論兵法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後晉大敗契丹兵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孟明視兵敗崤山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劉備借機取益州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取弇設計敗費邑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春秋時楚絞之戰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張巡大敗尹子奇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周亞夫破七國兵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王鎮惡亂中取勝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檀道濟用智撤兵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秦趙長平之戰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雎獻計打韓魏
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晉獻公一箭雙雕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李允雄州巧築城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田穰苴嚴明軍法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蜀魏鬥智五丈原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韓信大戰井徑口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石勒待機滅王浚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劉琨月夜吹鬍笳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西施獻身滅吳王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趙子龍智退曹兵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皇太極計除督師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老黃蓋赤壁詐降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田單設擺火牛陣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軒轅氏阪泉之戰 以上是故事
第01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第02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第03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第04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第05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第06計 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07計 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第08計 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第09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第10計 笑裡藏刀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第11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第12計 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第13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
第14計 借屍還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計 調虎離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第16計 欲擒姑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計 拋磚引玉 類以誘之,擊蒙也。
第18計 擒賊擒王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第19計 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第20計 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計 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第22計 關門捉賊 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第23計 遠交近攻 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第24計 假道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第25計 偷梁換柱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第26計 指桑罵槐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第27計 假痴不癲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第28計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第29計 樹上開花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
第30計 反客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第31計 美人計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第32計 空城計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第33計 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第34計 苦肉計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第35計 連環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第36計 走為上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這是用法...
『肆』 三十六計按照順序分別有哪些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按照順序排列,分為六套,每套六計,前三套是佔主動地位,處於優勢的時候使用的計謀,後三套是處於被動地位,劣勢的時候使用的計謀。
第五套並戰計,包括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第二十七計假痴不顛、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包括第三十一計美人計、第三十二計空城計、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第三十四計苦肉計、第三十五計連環計、第三十六計走為上。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按照順序排列就是如此了。
『伍』 三十六計有哪些
○第一套〖勝戰計〗
第01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第02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第03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第04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第05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第06計 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敵戰計〗
第07計 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第08計 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第09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第10計 笑裡藏刀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第11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第12計 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第三套〖攻戰計〗
第13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
第14計 借屍還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計 調虎離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第16計 欲擒姑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計 拋磚引玉 類以誘之,擊蒙也。
第18計 擒賊擒王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第四套〖混戰計〗
第19計 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第20計 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計 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第22計 關門捉賊 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第23計 遠交近攻 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第24計 假道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並戰計〗
第25計 偷梁換柱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第26計 指桑罵槐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第27計 假痴不癲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第28計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第29計 樹上開花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
第30計 反客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第六套〖敗戰計〗
第31計 美人計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第32計 空城計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第33計 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第34計 苦肉計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第35計 連環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第36計 走為上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陸』 三十六計有哪些
三十六計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1、第一套勝戰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和聲東擊西。
2、第二套敵戰計:無中生有、暗度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和順手牽羊。
3、第三套攻戰計: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和擒賊先擒王。
4、第四套混戰計: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和假道伐虢。
5、第五套並戰計: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痴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和反客為主。
6、第六套敗戰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和走為上計。
三十六計故事:瞞天過海
公元589年,隋朝將大舉攻打陳國。這陳國乃是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國,定國號為陳,建都城於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戰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於歷陽(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縣一帶地方)集中。
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准備迎敵面戰。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出擊,陳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
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鬆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今天的講蘇省鎮江市一帶)。
『柒』 三十六計有哪些
三十六計有: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指桑罵槐、趁火打劫、擒賊擒王、關門捉賊、打草驚蛇、渾水摸魚、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調虎離山、順手牽羊、李代桃僵、無中生有、聲東擊西、樹上開花、暗渡陳倉、假痴不癲、欲擒故縱、走為上、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連環計、美人計、借屍還魂、隔岸觀火、圍魏救趙、假道伐虢。
(7)三十六計有哪些擴展閱讀: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
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全詩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