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雨量怎麼計算的
目前,氣象、水文用來測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斗式雨量感測器。這種測量器將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個小斗內,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就自動倒掉,同時形成相應的雨量記錄。氣象所用的是0.1毫米的翻斗式雨量感測器,而水文用的則是0.5毫米的。
翻斗式雨量感測器是比較先進的測量器,自動生成降雨記錄,他們之前用的是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厘米,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量杯的直徑為4厘米,它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相應時段內的降雨量。
我國雨量南多北少,從東南向西北減少。400毫米等年雨量線從東北大興安嶺西坡一直向到西藏拉薩附近,把我國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半。我國大陸上年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在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下遊河谷的巴昔卡。
但我國年雨量最多的地方還是在台灣省。台灣許多地方年雨量比巴昔卡多,基隆以南不遠的火燒寮,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㈡ 降雨量怎麼算
降雨量的測量過程:
1、雨量筒的直徑為20cm,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
2、量杯的直徑為4cm,它和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據杯上的刻度數值就可讀出當天的降雨量。
(2)降雨量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以下是雨量等級:
①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稱為小雨,
②日降雨量10.0-24.9毫米為中雨,
③日降雨量25.0-49.9毫米為大雨,
④日降雨量為50.0-99.9毫米是暴雨,
⑤日降雨量為100.0-250.0毫米是大暴雨,
⑥日降雨量超過25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㈢ 降水量是怎麼計算的呢
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
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厘米,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量杯的直徑為4厘米,它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當天的降雨量了。
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稱為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等級劃分標准
降雨量是一種重要的災害數據,具有混沌特性,對於降雨量等級的劃分,不同部門有不同的標准。
1、氣象部門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單位用毫米表示。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稱降雨強度。降雨強度用降雨等級來進行劃分。
2、防汛部門
降雨量是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點或某一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以毫米計算。根據國家防辦《防汛手冊》規定,凡24小時的累計降雨量超過50毫米者定為暴雨。
㈣ 降雨量怎麼計算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器或雨量計測定,是通過測量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點或某一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以毫米計算,常有年、月、日、24小時、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
降雨量以mm為單位,可以拆磨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通常所說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是以日降雨量唯鉛衡量的。
在天氣預報中,有小雨、中雨、暴雨等專業術語,其中小雨是指24小時內降雨量不超過10毫米,中雨是指24小時內降雨量為10~24.9毫米,暴雨是指24小時內降雨旅山斗量超過50毫米。
㈤ 降雨量怎麼計算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氣象學中常有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6小時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6小時降水量;24小時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24小時降水量。
一個旬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年降水量」。 液態降水量稱為雨量,有時兩者也作為同義詞。單位時間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常用mm/h或mm/min為單位。單位時間的雨量稱為雨強。
把一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532.0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66.1毫米。
(5)降雨量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降雨的基本要素
(1)降雨歷時和降雨時間:降雨歷時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續時間,即一場降雨自始至終所經歷的時間。降雨時間是指對應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時段長,在此時間內,降雨並不一定是持續的。降雨歷時和降雨時間均以min、h計。
(2)降雨強度:指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計。
(3)降雨面積:指某次降雨所籠罩的水平面積,以km2計。
(4)暴雨中心:指暴雨強度較集中的局部地區。
雨量的等級劃分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於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