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姜維怎麼死的
姜維死於自刎。姜維投降鍾會後,知道鍾會有謀反之心,於是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鍾會一方面陷害鄧艾,一方面准備起兵造反,但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及蜀將張翼等都被殺害。
姜維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拜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姜維擺脫鄧艾等人,假意投降,與鍾會反叛,事敗被殺。
❷ 三國演義中姜維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姜維被殺而死。
姜維出身天水姜氏。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蜀相諸葛亮重用。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
延熙十九年,拜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為躲避黃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禍。
《三國演義》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R5lybdEjAOjpJBbthYTLQQ
❸ 姜維怎麼死的(姜維為光復蜀漢而殉國)
263年8月,曹魏發兵18萬進攻蜀漢,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潰後,和前來救援的廖化、董厥、張翼等人退守劍閣關。鍾會的十多萬人馬進攻一個多月毫無結果,意欲退兵。不料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劉禪投降。
不久劉禪的詔書傳來,要求姜維投降曹魏。姜維和眾將士感到悲憤不已,紛紛拔出寶劍劈砍石頭,發泄怒火。在經過一番思考後,姜維向鍾會投降。264年元宵節剛過,鍾會和姜維在成都密謀叛亂,但被衛瓘識破,曹魏士兵發生火拚,鍾會、姜維死於亂軍之中。而姜維則被憤怒的曹魏士兵剖腹取膽,碎屍萬段,可見曹魏士兵對姜維恨之入骨。為何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維呢?
姜維本是天水郡冀縣人,姜氏是當地望族,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俘。之後,姜維受到諸葛亮和劉禪的重用,從俘虜一路做到了蜀漢大將軍,成為蜀漢後期的棟梁之才。諸葛亮死後,姜維秉承丞相遺志,多次北伐,給曹魏造成了極大困擾。特別是狄道一戰,姜維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曹魏士兵死傷數萬人之多。
姜維的叛國行為為曹魏士兵不齒,而且姜維多次北伐,造成曹魏軍民死傷無數,所以曹魏士兵對姜維早已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誅之。
蜀漢滅亡,鄧艾是頭功,但鄧艾的下場卻是被下獄收監,鄧艾所部許多士兵因此受到牽連。他們認為,是姜維和鍾會兩人合謀陷害了鄧艾,所以藉此機會為鄧艾伸冤報仇。雖然史書上並沒有明確滲昌世記載姜維是否參與謀害鄧艾,但鍾會應該和姜維商議過此事,而且得到了姜維的支持。
投降後的姜維得到了鍾會的厚待,兩人 「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而且稱姜維的才叢肢能與夏侯玄和諸葛誕不分伯仲。姜維看出鍾會的野心不小,於是便想利用鍾會的野心來光復蜀漢。姜維的計劃是借鍾會之手誅殺曹魏骨幹將領,然後伺機殺掉鍾會,坑殺曹魏士兵。所以他給劉禪寫了一封密書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263年冬,姜維隨鍾會一同進入成都,將鄧艾收監。此時鍾會已經得意忘形,自以為扳倒了鄧艾,就沒有人能夠制衡他了。264年正月,司馬昭寫信給鍾會,說賈充將帶兵數萬下漢中,自己將屯兵十萬於長安。鍾會一看,司馬昭要來收拾他了,於是計劃立即謀反。姜維建議鍾會擇日召集軍中牙門騎都以上軍官、護軍、郡守和蜀漢舊官,將他們牢牢控制,並用親信接替他們的位置,再將不配合的士兵予以坑殺。
正月十六,鍾會按照姜維的計劃將上述官員牢牢控制,但許多士兵則歸鄉心切,不想為鍾會賣命,鍾會便挖好了大坑,做好了迅橡坑殺准備。但消息走漏,引起了巨大騷動,姜維建議鍾會盡快殺掉牙門騎都以上的軍官,以絕後患,但鍾會遲疑不決。十八日,士兵發生變亂,矛頭直指鍾會姜維。鍾會死於亂軍之中。姜維在徒手殺掉6名敵兵後被亂刀砍翻在地,憤怒的曹魏士兵想看看姜維到底有多大的膽子,於是剖開了姜維的腹部,其 「膽如升大」 。隨後,將姜維的家屬一並虐殺。姜維的計劃就此破滅。
這場變亂持續了數日,成都遭到洗劫,張翼、關彝(關羽之孫)、劉璿(劉禪太子)等人死於亂軍之中,劉禪的後宮、宮女被曹魏軍官玷污。而鄧艾也在綿竹被衛瓘滅口。這個故事被羅貫中演繹成 「一計害三賢」 。
❹ 姜維是怎麼死的
姜維被魏軍殺死的。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扮埋戚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液叢。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廳陵、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❺ 姜維怎麼死的
姜維想利用鍾會與鄧艾的矛盾趁機恢復漢室,後來因為鍾會被殺,他不遠偷生,拔劍自刎而死
❻ 號稱天水麒麟兒的姜維,最後是怎麼死的
三國時期的姜維被稱為“天水麒麟兒”,他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弟子,也幫助蜀漢多次對抗曹魏,但是當時的蜀漢實力不如曹魏,再加上曹魏的實力越來越雄厚,蜀漢則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最終姜維也只能被迫投降了,但是姜維的投降其實是故意的,因為他想趁機發動叛亂,結果剛跟鍾會發動了叛亂,便兵敗被殺了。
最後,姜維假意投降之後,便找到了了想要反叛的鍾會,鍾會對鄧艾早就有了殺心,所老亂閉以兩個人不謀而合,並約定好了一起擊殺鄧艾。但是這件事情很快就被鄧艾知道了,所以鄧艾很早就排兵布陣好了,就等著姜維和鍾會送上門,也就是說姜維和鍾會的反叛計劃完全在鄧艾的意料之中,所以這個計劃很快就失敗了,兩個人也因此被殺。
❼ 姜維是怎麼死的
姜維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策反鍾會反叛曹魏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被魏軍所圍,姜維自知無力回天揮劍自刎。姜維一生的豐功偉績在於他繼承諸葛亮遺志,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多次北伐,並且在滾慧兵力不多的情況下勝多敗少,使蜀漢得以多延續數年。
(7)姜維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姜維降魏之後,抓住機會,與鍾會商議如何設計除掉鄧艾。於是鍾會收買了監軍,而監軍向上稟報說鄧艾要謀反,於是司馬昭下令罷免鄧艾,押解回京。隨後姜維便開始了他的第二步,策反鍾會。姜維對鍾會曉以利弊,結果在姜維的勸說下,鍾會倒戈,重立劉禪為皇帝,對抗魏國。而此時姜維也深感復國有望,寫大睜答了一封密書給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可惜消息被泄露,姜維勸鍾會當機立斷殺掉所有魏軍將領,可鍾會念舊情上遲疑了一步,被關押的魏軍將領立刻連同還未被關押的魏早升軍殘部開始反抗,正月十八日中午,胡淵率領魏軍殘部與鍾會激戰,鍾會戰死,姜維眼見鍾會被殺,知道復國再無望,揮劍自刎,時年63歲。
❽ 三國姜維是怎麼死的
姜維(202-264)本為魏將,青年降蜀後深為蜀漢丞相諸葛亮賞識,成為其軍事方面的傳人。姜維好學不倦、樸素清廉,官至大將軍,成為蜀漢無人能出其右的最後支柱,盡心盡力北伐二十年,卻因成效不彰、耗費國力而招致後世的責難。蜀漢滅亡時,密謀復國失敗而被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身世及降蜀(202-238)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人。「姜」是羌人的大姓。姜維的父親姜冏是天水郡守的佐官,在一次羌、戎叛亂中,姜冏因護衛而陣亡。姜維少年喪父,和母親一起居住。姜維喜好鄭玄的學說,鄭玄是暢曉兩漢經學的大儒,姜維年少時就深受其影響,因此一心希望功成名就,暗中接納豪傑死士,做的事不同於常人。
成年後姜維出仕魏國,一開始出任天水郡的上計掾,又被選拔為州的從事,賜官中郎),負責當時天水郡的軍事工作。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兵出祁山(位於天水郡南部,),當時天水太守馬遵在外巡視,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隨行。馬遵聽說蜀軍來攻,而附近好幾個郡縣望風而降,便懷疑姜維等人也有異心,於是連夜逃往上邽(位於郡府冀縣東南,今甘肅省天水市)。姜維等人發覺太守馬遵計劃逃走,追上去又遲了一步,上邽城門已經關閉,不肯接納他們;姜維等回到冀縣,冀城也不放姜維進去,一行人只好投降諸葛亮。這時蜀軍馬謖於街亭要地被張合擊敗,諸葛亮便將西縣(位於祁山北麓,冀縣之南)千餘戶與姜維等撤退還蜀,姜維也因此和母親失散。
以上是《三國志》對於姜維投降諸葛亮之事的說法,但《魏略》的記載略有出入:姜維等人回到冀縣後,冀縣的官民大喜,推舉他們去拜見諸葛亮,而諸葛亮也非常高興地接見了他們。後來冀縣被魏軍收復,魏國官方認為姜維等人本來沒有叛變的意向,只是一時情勢所逼,因此並沒有為難姜維的母親、妻室與子女,甚至還為他保留了官職,延攬姜維回來。
孫盛《雜記》內記載了另一則有趣的故事:姜維與母親失散後,得到母親的來信,要他去找「當歸」,也就是暗示姜維應當回歸魏國。姜維回信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意思是說我不回來了。「遠志」和「當歸」都是中葯葯材。但《資治通鑒》考異提到姜維粗知學術,應該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加入蜀軍的姜維被諸葛亮任命為倉曹掾,同時加封奉義將軍、當陽亭侯,當時姜維年僅二十七歲。諸葛亮非常賞識姜維的才幹,他寫信告訴自己丞相府的留府長史張裔和參軍蔣琬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了一下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這個人真是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計劃通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這個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覲見皇上,請皇上予以重用。」可見諸葛亮真的是把姜維當成傳人來對待的。計劃230年,諸葛亮升姜維為中監軍(護軍),征西將軍。
234年八月諸葛亮病卒於五丈原(位於褒斜谷北口,臨渭水,今陝西省扶風縣至寶雞縣間),姜維與楊儀號令蜀軍撤退,司馬懿率大軍追擊。當時負責殿後的姜維伺追兵臨近,突然命大軍將旗號逆轉,同時擂鼓號令,做出要進擊的樣子,司馬懿擔心有伏兵,就沒有再行追擊,姜維隨即和大軍一起退還成都。此後姜維擔任右監軍輔漢將軍,負責統領諸軍,進封平襄侯。
二、遙遙北伐路(238-262)
238年,姜維跟隨大將軍蔣琬駐扎漢中。次年,蔣琬就任大司馬,掌管全國軍政,並讓姜維擔任自己的司馬(參謀)。此後蔣琬軍數次派偏軍向西進展,一邊窺探魏軍虛實,游擊騷擾,一邊結交不少羌胡領袖,給當時的雍涼都督郭淮製造了不少麻煩。
242年,姜維率部隊回蜀,駐扎在涪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次年冬十月姜維因功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發動十萬大軍,取道駱谷進軍漢中,漢中太守王平依險據勢狙擊曹爽,而費褘等分別率領駐扎在成都和涪的部隊赴援,並於曹爽軍撤退時進據三嶺攔截,獲得大勝。姜維很可能也參加了這次軍事行動。
247年,姜維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管尚書事。此時隴西、南安、金城、西平一帶的羌胡首領諸羌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治無戴等相繼對魏國發動叛亂,圍攻魏國城邑,並且一邊積極聯系蜀軍出兵接應。於是姜維出兵隴右(隴山以西),與魏國前將軍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水(黃河支流,流經隴西郡臨洮、狄道)之西,根據《華陽國志》校注,此役姜維得勝,《三國志》則未交待勝負。於是姜維主力進攻南方夏侯霸屯軍的為翅(今地不詳),而北方的郭淮料到了姜維的行動,先放下叛亂的胡人,大軍向南直取姜維,姜維退走。同年,汶山平康(今四川省黑水縣)蠻夷發動反亂,姜維率部隊西向討伐,平定了叛亂。
248年,郭淮進軍討羌,在西海(即青海)擊敗叛亂的涼州胡王治無戴。秋季,姜維出石營(位於南安郡南部),從強川(今地不詳)接應治無戴舉部上下來降,並將他們安置在蜀國境內。姜維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今地不詳)築城據險而守,西連羌胡。而郭淮以主力攻擊廖化,又讓夏侯霸等追姜維於沓中(今甘肅省舟曲縣西北),姜維只好放棄進兵,回頭救援廖化。
249年正月,魏國大將軍曹爽被司馬懿誅殺,右將軍夏侯霸惟恐被牽連,投奔蜀漢。姜維假節,出兵西平,再次北伐。姜維先依曲山(位於隴西郡南部)築起兩座城寨,讓牙門將軍句安、李歆分兵把守,自己聯絡羌胡首領質任等進逼魏國西部,一邊向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進軍,一邊圍攻南安。此時代郭淮為雍州刺史的陳泰率領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進兵圍困曲山,斷絕運糧通道和城外的水源。句安等挑戰不應,城中將士困窘交加。姜維聞訊,回軍牛頭山(即曲山所在山區)解圍,陳泰堅守不出,同時秘密派人聯絡討伐羌人的郭淮策應。於是郭淮率領部隊開赴洮水,攔截姜維的退路。姜維發現魏軍計劃,緊急撤退,曲山城寨牙門將軍句安、李歆計劃終於糧盡降魏。姜維初戰不勝而退,而在郭淮軍中的鄧艾認為姜維必定再來,於是屯兵白水(今白龍江,嘉陵江支流,流經沓中)北岸。三日後,姜維派廖化在南岸結營,牽制鄧艾。姜維想從下游渡河,突擊洮城(應是臨洮,今甘肅省岷縣),而鄧艾也算到了這一步,不顧廖化而徑赴洮城,使姜維無功而返。
幾番領軍西進後,姜維認為自己已經相當熟悉雍涼西部的情況,而且經過和魏軍的幾次較量,也對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打算一邊聯絡羌胡呼應,一邊投入更多軍力,這樣有希望一舉佔領隴右。但是當時掌握軍權的大將軍費褘卻認為,即使是諸葛亮也無法完成的北伐,自己與姜維更不會成功,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不要抱著佼幸決成敗於一舉的心理。因此費褘每次都只撥給姜維不超過一萬人的軍隊。
253年正月,大將軍費禕被魏國降將郭循於漢壽(今四川省劍閣縣東)刺殺身亡。少了費禕的阻撓,衛將軍姜維開始了一系列大規模北伐行動。四月,姜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位於南安郡南部),打算圍攻南安,而雍州刺史陳泰解圍進駐洛門(南安與天水之間,今甘肅省武山縣東)相拒,姜維糧盡退兵。
254年,姜維加督中外軍事,統領全國軍隊。年初,魏國狄道長李簡秘密獻書請降,於是姜維進圍襄武,和魏討蜀護軍徐質交鋒,斬殺徐質,擊敗魏軍,但是蜀漢盪寇將軍張嶷也在該役中戰死。姜維乘勝追擊,不少州縣聞風而降,於是姜維就將其中河關(今青海省循化縣東)、狄道、臨洮三縣(三縣皆屬雍州隴西郡)的居民遷入西蜀的綿竹(今四川省綿竹縣東南)、繁縣(今四川省成都市北)。
255年夏,姜維率車騎將軍夏侯霸及征西大將軍張翼再次出征隴西,八月到達枹罕(今甘肅省和政縣西),進逼狄道。雍州刺史王經進屯狄道,要和東面的征西將軍陳泰會合夾擊姜維。王經初戰失利,渡洮水退往西面,再次被姜維截住痛擊,王經大敗,魏軍死者數萬,不得已率萬余殘兵退保狄道城,姜維不顧張翼「見好就收」的勸阻,率部隊圍城。魏徵西將軍陳泰得知後,不等部隊集結完畢就連夜趕往狄道東南高山上,派很多人舉烽火、鳴鼓角。狄道城中將士見到救兵來了,士氣大振。姜維沒料到陳泰軍來得那麼快,不得已馬上率部隊攻擊山上的陳泰軍,卻被陳泰擊退。九月,姜維見圍攻不利,又怕被陳泰截斷退路,於是主動退往鍾提(今甘肅省臨洮縣南)駐扎。
256年正月,姜維升為大將軍。七月,祁山麥熟,姜維率休整後的部隊出祁山,發現魏安西將軍鄧艾已提前布防,便回師經董亭進攻南安。鄧艾占據武城山(位於南安郡南部)的險要進行抵禦,姜維無法攻克,於是和鎮西大將軍胡濟兵分兩路,想直接攻擊雍涼重鎮上邽。但是胡濟應到未到,姜維自己率領部分軍隊,連夜渡過渭水,向東直接沿山道進逼上邽,卻在段谷(位於上邽以南)遭遇鄧艾狙擊,部隊被完全擊潰,大量士兵陣亡。蜀國上下對姜維這次北伐的失敗有很多怨言,而原先已平定的部分隴西郡縣也騷動不安,於是姜維引咎自行降職為後將軍(一說衛將軍),行大將軍事。
257年,魏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以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為據點,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昭,魏國方面不得不分撥部分關中(即長安一帶)兵東下平亂。姜維想要乘關中空虛進攻秦川(秦朝中心地帶,指關中),於是再次率數萬人出駱谷,取道沈嶺(駱谷北口,今陝西省周至縣南)。當時長城(位於沈嶺北麓)積存的糧草較多但守兵較少,聽說姜維進逼,相當害怕。魏國征西將軍、雍涼都督司馬望親自到長城指揮抵抗姜維,鎮西將軍鄧艾也率軍從隴右趕到長城會合。姜維前住芒水(渭水支流,流經沈嶺山麓),沿山布下營寨,但司馬望和鄧艾一直堅守不出。次年,姜維聽說諸葛誕敗死,於是撤軍回到成都,復職為大將軍。
262年十月,姜維兵出洮陽(今甘肅省臨潭縣),卻在侯和(今甘肅省卓尼縣北)被鄧艾擊敗。姜維作為一名降將客居蜀漢,但十幾年 來雖然有勝有負,但是近年的連續作戰失利卻使得他的威信受到很大挫傷。而在蜀漢朝廷上,宦官黃皓弄權,與右大將軍閻宇勾結,一直想要廢除姜維的職務,讓閻宇替代。姜維很厭惡黃皓的行為,勸後主劉禪誅殺黃皓,但後主對他說:「黃皓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宦官,能幹什麼呢?以往董允看到黃皓就咬牙切齒,我很看不慣他這種做法,你又何必也和他過不去呢?」眼見後主信任黃皓,而黃皓在朝中枝附葉連,黨羽很多,姜維開始害怕自己的一番進諫會招來不測之禍,於是就告謝了幾句退出。後主隨即讓黃皓拜見姜維謝罪,姜維趁機說要去沓中屯田種麥,以此避禍。
三、魏滅蜀戰役(263)
詳細經過請參考歷史大辭典中的「魏滅蜀戰役」條。(考證補充尚在進行中)
姜維防禦漢中的戰策與以往的保守方法不同。以往魏延、王平的做法,是以重兵塞住漢中盆地北方的入口。姜維認為這樣子無法大破敵人,所以故意大開漢中北方的入口門戶,而重兵鎮守漢中盆地的南方出口陽平關(又名陽安關),再屯兵陽平關前的漢、樂二城(注十二),又在外圍的漢壽、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等地設圍,呼應堅守,以游軍襲擊攻關不克的敵人。等到敵退之時,諸圍軍力齊出,力求給敵人最大的損傷。
263年,姜維上表給後主劉禪說:「我聽說鍾會在關中操練軍隊,有進攻我們的趨勢,應該盡早派遣張翼、廖化率部隊守住陽安關口和陰平橋頭以防未然。」但黃皓迷信鬼巫,鬼巫說魏軍會不戰而退,於是黃皓就讓後主壓下姜維的奏報,不讓群臣知道。等到鍾會大軍開向駱谷,鄧艾多路進入沓中,蜀漢朝廷才派遣右車騎將軍廖化前往沓中支持姜維,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前往陽安關口,支持漢中地區。(注十三)
這時,鄧艾已經派遣天水太守王頎等直接攻擊姜維軍營,隴西太守牽弘等負責截斷姜維前方,金城太守楊欣等前往甘松(位於白水上游,今甘肅省迭部縣)狙擊,三萬魏軍和姜維部隊在陰平(應指沓中一帶)相持不下。不久,由於陽安關口的蔣舒出降、傅僉戰死,漢、樂形同孤城,鍾會大軍遂長驅直入。姜維聽說後緊急撤軍,在強川口被楊欣等追上而被擊敗。當姜維得知陰平橋頭被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士兵守住,立即取道孔函谷(白水流經之峽谷,今甘肅省舟曲縣)入北道,做出要直擊雍州後方的架勢,諸葛緒急忙退兵三十里阻截姜維;姜維一聽說諸葛緒撤守,馬上回軍繞過陰平橋頭,一日之差,姜維得以從容撤退。
姜維退還白水(今四川省青川縣東)後,會合廖化、張翼、董厥的部隊,一起退往劍閣(今四川省劍閣縣北)駐守,抵擋鍾會大軍南下。鍾會到達劍閣後就寫信招降,誇稱姜維有文武之德,胸懷大略,遠近馳名;姜維並不回信,只是分兵守住各處險要。鍾會屢攻不克,再加上魏軍補給線太長,糧運不及,不得已開始商討撤軍。而此時鄧艾走陰平險道,過無人之地七百餘里,直達江油(今四川省江油縣北),江油城守將馬邈投降;鄧艾整兵南下,又在綿竹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父子、黃崇、張遵、李球等殉國戰死,成都震動。十二月,後主劉禪決定向鄧艾投降,鄧艾一舉佔領成都。
姜維等人乍知諸葛瞻被擊敗,有傳聞說後主要固守成都待援,又有傳聞說後主要向東去東吳避難,也有傳聞說要南入建寧(今雲南省曲靖縣)。於是姜維就率軍從劍閣撤退,經廣漢(今四川省廣漢縣)、郪道(今四川省成都市東)來審視傳聞的虛實。而這時後主派遣太僕蔣顯來傳敕令,命姜維軍投戈放甲,到涪向鍾會投降。軍中將士無不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以發泄心中的悲憤。鍾會見到姜維後說:「為什麼這么晚才來投降?」姜維神色嚴正,流淚說道:「今天來此相見已經是太快了!」鍾會聽了之後很驚訝。
四、大膽復國計(264)
詳細經過請參考歷史大辭典中的「鄧艾、鍾會二士之死」條。
蜀軍投降後,鍾會很器重姜維,對他予以厚待,還將自己的印號節蓋都還給姜維等人,並不削去他的軍權。兩個人出巡時常乘同一輛車,與會時坐同一張席子。鍾會對自己的長史杜預說:「將姜維和中土的名士相比,諸葛誕和夏侯玄都及不上他。」而此時姜維心中卻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他發現鍾會這個人很有野心,認為可以藉助鍾會瓦解蜀中的魏軍,而使蜀漢復國。
姜維一邊寫密函給後主說:「希望陛下能再忍耐數日的屈辱,我有辦法使社稷再度恢復,日月再放光芒。」一邊游說鍾會說:「將軍從淮南平亂以來,計策從未失算,晉王全靠你一人之力,才能完成那麼大的功業。如今蜀地已經平定,你的威德傳於世間,人民都以你的功勞為高,主君也害怕你的謀略,這樣的情況下難道還打算安然回軍么?韓信和文種的下場就在眼前,像他們這樣的結果難道是因為愚昧的人碰上了昏君嗎?這都是利害關系使然啊!如今將軍立下大功,成就大德,何不仿效范蠡泛舟太湖隱匿蹤跡,功成身退,登峨嵋之嶺,從赤松子雲游呢?」(注十四)鍾會回答說:「你想得太遠了,我恐怕做不到,而且現在的情況,或許也有別的方法可以解決。」姜維說:「若有其它解決辦法的話,就全靠你本身能力來處理,應該用不著我來提示了。」於是鍾會和姜維之間更加心照不宣,交往更加密切。
不久之後,鍾會等誣陷鄧艾謀反成立,鄧艾被打入囚車,押赴京城。緊接著,鍾會在264年正月十五日抵達成都,獨統大軍,決意謀反。在鍾會的計劃中,姜維先率五萬人為先鋒出斜谷,鍾會領大軍在後,到長安後兵分兩路,騎兵沿陸路東進,步兵下渭河順流向東入黃河,估計五日到孟津(洛陽北方渡口),可與騎兵會合於魏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攻下洛陽則天下可定。而姜維的意圖,則是先慫恿鍾會盡殺魏將,然後自己再殺鍾會,並將魏兵全數坑殺,迎回後主。但是鍾會對姜維殺盡魏將的建議一直猶豫未決。
時值魏國郭太後病逝,正月十六日鍾會便請齊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官員及蜀漢遺臣,在成都為郭太後發喪,然後拿出自己偽造的「太後遺詔」給在場人士看,內容是要鍾會要起兵討伐司馬昭,願意共同起事者須當場簽名。眾人一片錯愕之中,鍾會更命他的親信代領諸軍,把這些官員、將領軟禁在成都官署,緊閉城門宮門,嚴兵看守。
但是殺將事機不密,當夜消息走漏。先是鍾會商議大事的監軍衛瓘脫身,把鍾會要殺盡握有兵權的將領的消息告訴鍾會的手下丘建,丘建把這消息告訴被軟禁的以前上司胡烈,胡烈又設法讓手下親兵把消息傳到城外給自己的兒子胡淵,搞得一個晚上城內城外都知道了。於是第二天城外的軍隊大舉登牆湧入城內,姜維率鍾會部眾力戰,手刃五六人後戰死,卒年六十三。《魏晉世語》中提到姜維死後身體被剖開,發現膽如斗大。魏兵又爭著前去追殺鍾會,而鍾會還有直屬部隊數百人跟著他繞殿而走,但最後也通通和鍾會一起被蜂擁齊至的魏兵殺死。進城的魏兵在成都四處搜括搶掠,城裡死傷慘重,那些現在屬於衛瓘的將領,花了幾天的時間才終於把亂事平定。許多蜀漢遺臣如太子劉璇、左車騎將軍張翼、姜維的妻兒等也在亂中被殺。
孫盛《晉陽秋》說:「我在永和(345-356)初年隨部隊到達蜀地,見到一些當時的遺老,以及姜維降後給劉禪的密奏,說是假降鍾會,然後殺了他恢復蜀漢的領土。可惜這件事最終失敗,蜀地的人民至今為之嗟傷不已。」
五、後世評論
關於姜維的性格,可由《三國志》其它幾處人物傳記看到不同的面向。〈卷45.楊戲〉記載,257年楊戲姜維出軍至芒水,但他心裡向來不服姜維,酒後言笑,每有傲弄之辭;姜維外表寬厚但內心忌怨,心裡一直過不去,等到還軍後,有官員猜著姜維的意思參奏楊戲, 朝廷就把楊戲免職了。而〈卷40.廖立〉寫道,廖立因恣意批評先主劉備、丞相諸葛亮等人而被免官,放逐汶山郡;後來姜維率偏軍經過汶山時,還去拜訪這位前輩,則顯出他有人情味的一面。
《三國志》〈卷45.鄧芝〉說,鄧芝任將軍二十餘年,賞罰分明、善恤部屬,儉素不治私產,不與官場人物同流;他對當時檯面上人物少有敬重,唯有姜維是他特別賞識的,由此記載顯出姜維出眾的地位。《魏晉世語》說:「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將這句話放在鍾會誇贊姜維的招降信之後,雖有溢美之嫌,不過算是相當程度地反映了姜維在時人眼中的形象。
蜀漢學者郄正曾著述評論姜維,其中說道:「姜伯約身負國家上將的重任,位列群臣之首,但屋宅十分簡陋,家裡也沒有多餘的資財,沒有妾室,家中不置聲色娛樂之物,穿著的衣服、出行的車馬及日常用品,一點也不奢華繁復,飲食上也很節制,官家所給的俸祿,都是隨手用光。他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表現自己的清廉高尚,而是本身對這樣的待遇已很滿足,沒有更多祈求。一般人評價一個人,如果他獲得成功就贊美他、失敗的話就貶低他,吹捧身居高位的人而壓抑地位低下的人,所以都認為姜維這個人投奔蜀國,最後落得身死宗滅的下場,而加以批評貶低,卻不考慮其它方面,這是有悖於史家春秋褒貶人物之本義的。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樸素清廉的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那個時代的傑出代表人物啊。」
但是東晉史家孫盛並不贊成郄正的評價。孫盛說:「世人雖然有百種行徑,做萬種不一樣的事,但是忠孝義節卻是百行的冠冕。姜維是魏國人而外奔蜀朝,違魏君徇私利,不可說是『忠』;舍棄老母,不可說是『孝』;加害舊邦魏國,不可說是『義』;國亡而不死難,不可說是『節』;且沒有德政而疲累地驅馳人民,身負抵禦外侮的任務而使國土失守,又不能說是『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個也沒有。魏的叛臣,又是亡蜀的亂相,而郄正卻說姜維是人物儀表,真不知道為什麼。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謙卑,又和強盜分財的義氣、因富貴而怕死才投降有什麼不一樣?」
裴松之則針對孫盛的評論發表了意見,他認為郄正的評論雖然都是講好話,但始終沒說姜維的所有行事可供天下作準則,「一時儀表」之語也只在好學與儉素兩件事上。《三國志》姜維本傳及《魏略》皆說姜維本無叛心,是受了情勢所逼而投降蜀漢;孫盛譏貶的內容中,頂多可以責備姜維舍棄母親,其它的都太過刻薄,也不能拿來反駁郄正。
《晉紀》的作者干寶評價說:姜維身為蜀漢的丞相,國家滅亡主公自縛受辱而沒有死節,卻死於鍾會之亂,真是可惜啊!然而這並非是他本人惜於一死,而是難在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死。古時候的烈士,遇到危急也不忘記自己所肩負的使命,不吝惜自己的名節去完成大業,這並非是他們怕死,而是他們本來就知道自己已經活不長了,擔心自己事業未竟而無法死得其所啊!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說:姜維這個人有點文才武略,卻一心想建功立業博取功名,不考慮實際情況窮兵黷武,最終因為不明敵情,判斷計劃不周密而遭橫死。老子說:「治理大國就像燒小菜(一樣馬虎不得)。」更何況像蜀漢這樣地域極小的國家,怎能屢屢滋擾,使她不得安生呢?
❾ 姜維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說姜維是自刎,史書記載姜維是被亂兵殺死。
司馬昭參軍衛灌念其忠心,厚葬姜維。
姜維(202-264),字伯約,蜀漢後期的領軍人物。開始在曹魏天水關效力。但中了諸葛亮離間計,無奈之下只得投奔蜀漢。後其母書信讓他回歸曹魏,但姜維認為自己在曹魏難有發展,便回絕了母親。母親知其心有大志後便不再多說了。諸葛亮殺了馬謖後,姜維便成為了諸葛亮最賞識的人。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臨死前將一生所學《兵法二十四篇》傳授給姜維,讓他作自己的繼承人。253年,蜀漢大將軍事費禕遇刺身亡,姜維於次年繼任為大將軍,從而掌握了軍權。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繼續北伐。但由於實力終不及曹魏,每次都失敗了。由於朝內黃皓專權,姜維被迫退往漢中。263年,司馬昭令鄧艾、鍾會二人伐蜀。鍾會與姜維在劍閣對峙,結果鄧艾趁機偷渡陰平成功,進攻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劉禪讓姜維投降鍾會,姜維從之。姜維投降後,為復興蜀漢,力主鍾會謀反。鍾會從之,結果被司馬昭鎮壓,姜維死於亂軍之中。司馬昭參軍衛灌念其忠心,厚葬姜維。
❿ 三國演義中姜維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姜維是如何死的
1、姜維自刎而死的。
2、劉禪向鄧艾投降後,姜維假裝向鍾會投降,煽動鍾會扣押鄧艾,並且讓他占據西川稱霸,想借機光復蜀漢,但是司馬氏早有防備,鍾會被亂軍斬殺,姜維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魏晉世語》中提到弊鍵敗姜維死後身亮余體被剖開,發現膽如斗租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