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臨海市在哪裡,臨海市在哪個省,臨海屬於哪個市
臨海市在浙江省,由台州市代管。
臨海,簡稱「臨」,浙江省台州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長三角經濟圈南翼,是浙江省轄市,台州副中心城市。介於北緯28°40′~29°04′,東經120°49′~121°41′之間。三面環山,一面靠海,陸域「七山一水兩分田」地貌,全市森林覆蓋率64.2%。
臨海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早在10萬年前,就有「靈江人」在此繁衍生息。漢昭帝始元二年(前85),置回浦縣,孫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設臨海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台州,置縣設郡已有2000年,是浙江省首個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縣級市。
歷史上曾留下了文武五狀元、同朝五宰輔、兄弟四進士、父子三巡撫等千古佳話,謝靈運、鄭虔、駱賓王、朱熹、戚繼光、徐霞客、朱自清等諸多名人大家都在臨海留下了歷史印記。
素有「小鄒魯」和「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的美譽,「江南長城」台州府城牆、戚繼光抗倭衛所桃渚城、明清紫陽古街、唐朝龍興古寺、宋代東湖園林、唐宋元巾山群塔及駱賓王祠、鄭廣文祠、文廟等古跡星羅棋布。
(1)臨海市屬於哪個省擴展閱讀
臨海市歷史沿革
夏、商、西周,為甌地,為揚州之域。春秋,為越國甌地。戰國,約在公元前306年(一說為公元前333年),越被楚滅,臨海屬楚,為甌越自治區域。秦,全國統一,推行郡縣制,仍為甌越地,屬閩中郡。
漢初,為閩越地。惠帝三年(前192),立搖為東海王,屬東海國(東甌國)地。建元六年(前135)為東越地。元封元年(前110)十月,東越國滅。元封二年,原東越國民內遷,其地置回浦鄉,屬鄞縣、隸會稽郡。
昭帝始元二年(前85),以東甌地回浦鄉建回浦縣,治回浦(今章安),並為東部都尉治所,屬會稽郡,隸揚州。漢章帝章和元年(87)七月,回浦縣改名為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析章安地置臨海縣,屬會稽郡。會稽王太平二年(257),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永寧、松陽、羅陽、羅江7縣。隸揚州。
晉太康元年(280),析臨海北部置寧海縣。晉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南部4縣置永嘉郡,至此,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寧海、始豐4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臨海郡。章安、始豐、寧海、樂安均並入臨海縣,屬處州。十一年(591)置臨海鎮於大固山,移縣於鎮。十二年處州改稱括州。煬帝大業初年,處州改稱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十一月,唐將杜伏威平李子通,原臨海郡地置台州,治臨海,隋代的臨海縣分設臨海、章安、始豐、寧海、樂安5縣。八年,始豐、樂安、章安(寧海於七年並入章安)並入臨海。
太宗貞觀八年(634)復分臨海地置始豐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分臨海置永寧(今黃岩)。武後永昌元年(689)復分臨海置寧海縣。玄宗天寶元年(742),台州改稱臨海郡。至肅宗乾元元年(758),又改臨海郡為台州。僖宗光啟三年(887)設德化軍。
五代,台州屬吳越國,軍、州、縣名仍舊,縣屬之。宋屬台州,隸兩浙東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台州為台州路,置總管府,治臨海,縣屬之。
明太祖時改台州路為台州府,治臨海,縣屬之。清沿襲明制,府治臨海。康熙七年(1668)置寧紹台道,治臨海。至二十四年(1685)道治移寧波。
民國元年,廢府、州、廳制,存道,縣屬會稽道。16年(1927)廢道,縣直屬省。21年6月置台州為第六行政督察區,駐臨海。9月改為第五行政督察特區。22年改為第四特區,駐海門。24年改台州為臨海區,駐臨海。
25年再改台州為第七行政督察區,駐臨海,26年移駐海門,29年,回駐臨海。同年7月,撤南田縣,劃臨海東北部山場、小雄、浬浦、沿江等鄉鎮和寧海一部分置三門縣。30年,督察區又駐海門。31年,駐臨海。37年5月,再改台州為第六行政督察區,駐地臨海,縣屬之。
1949年5月29日臨海解放,建立臨海縣人民政府,屬台州專員公署。1954年6月,台州專署撤銷,縣屬寧波專署。1957年7月13日,復置台州專署,駐臨海。1958年10月4日,台州專署復撤,三門縣分別並入臨海、象山兩縣。12月縣屬溫州專署。
1961年7月3日,雙港區劃仙居縣。1962年4月,復置台州專署,駐臨海,縣屬之,並分置三門縣。1963年6月14日,雙港區劃回臨海。1980年7月,前所公社劃歸海門特區(後改椒江市)。1982年1月,沿海公社劃歸椒江市。
1984年12月19日,章安、黃礁、梓林、楊司4個鄉(鎮)及大汾鄉的橫田、橫蔣、五四、七年4個行政村劃歸椒江市。1986年3月,撤銷臨海縣設臨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