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人男子「弱冠之年」是指幾歲
弱冠之年是古代的人們在20歲的時候一種稱呼,或者說是一種儀式,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意思就是表示男子已經成年了,因為那個年齡段人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強壯,因此用弱來進行形容。
弱冠之年簡介
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歲的年紀,也就是弱冠之年之後,要在自家的宗廟里舉行加冠禮。一般來說,加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特邀德高望重的貴賓為行冠禮的男子加 冠。在加冠的次數上,分別加上三次,各自代表該男子往後開始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
三次加冠結束後,特邀的貴賓還要向行冠禮的男子宣讀祝詞,賜予他一個「美」字,寓意他在未來能成為受人尊敬的男子。此外,古代的男子在行冠禮的時候,要將頭發盤成發髻,然後再戴上帽子,這樣方能稱之為「冠禮」。
(1)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擴展閱讀:
描述人們其他年紀的古說法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標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歲樂期頤。
②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至今已經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了,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就可以了解到不同時期的文化本身就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同時他也會不斷地注入新時代的一些活力,但是相信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經常聽到一些關於古代的衛生,比如說弱冠,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若觀一般是指男子20歲的時候,而且這個時候也是非常關鍵的時期,但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更多的去了解這方面的問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實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善於去觀察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每一個時間段的這些文化也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他也能夠體現當時的這種社會特點。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對於這一問題的相關認識。
③ 弱冠具體指的是古代男子的年齡,弱冠是指男子多少歲
弱冠具體指的是古代男子的年齡,弱冠是指男子多少歲?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
在古代,男人的20歲被稱為不同於女兒的20歲。男的20歲叫弱冠,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20歲的男人除了叫弱冠,還可以叫冠歲,意思是男人20歲。同時還有弱冠年的名字,表示一個男人已經到了成年的年齡。
④ 弱冠是指男子幾歲還有別的有關男女歲數的表示法嗎
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不惑之年四十歲;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
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古人非常重視冠禮。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
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
⑤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
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
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在《禮記·曲禮上》記載,「二十曰弱,冠」。簡言之,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唐代《孔穎達·正義》里又有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
在古代的習俗中,那些年滿二十歲的男子要參加冠禮,表示自己已經成年。但是,由於二十歲的男子身體尚未發育強壯,所以稱之為「弱冠」,表年少之意。所以,後人就用「弱冠」來指代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注意:弱冠不能用於女子。
以下為男子年紀的別稱:
一、赤子:初生的嬰兒。
二、襁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三、齠齔:兒童換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四、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五、幼學:10歲。
六、束發:男子15歲。
七、弱冠:男子20歲。
八、而立:30歲。
九、不惑:40歲。
十、知命:50歲。
十一、耳順:60歲。
十二、古稀:70歲。
十三、耋:70-80歲。
十四、耄:80-90歲。
十五、期頤:100歲。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⑥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
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
相關儀式:
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里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准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後,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此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
接著再依次拜見兄弟,拜見贊者,並入室拜見姑姊。之後,受冠者脫下最後一次加冠時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禮帽禮服,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卿大夫(在鄉有官位者)和鄉先生(退休鄉居的官員)。
冠禮的儀式,從周朝開始持續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於西風東漸,冠禮也就逐漸沒落而消失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弱冠
⑦ 弱冠是指男子多少歲
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那麼古時女子二十歲的稱謂是什麼呢?
桃李年華(táo lǐ nián huá),漢語成語,指20歲女子的代稱。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⑧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
【20歲】
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1] 出處《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⑨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
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唐代孔穎達在《正義》里又有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大意是說,在古代的時候,那些年滿二十歲的男子要參加冠禮,預示自己已經成年。
由於二十歲的男子身體尚未發育強壯,所以稱之為「弱冠」,表年少之意。所以,後人就用「弱冠」來指代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弱冠之年」也成了男子二十歲的代稱。
(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擴展閱讀
古代男性不同年齡段的稱謂
2~3歲:孩提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指: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權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之年
⑩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這個年齡的男子應該做什麼
相較於現代統一的十八歲未成年禮, 古代 的成年禮則相對較晚,至少在男子這方面來說。在古代男子二十弱冠,意思是說,男 孩子 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該「弱冠」了。
換言之就是說, 弱冠之年 在古代指的是男子20周歲的年紀。在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個很好奇的說法來形容人們的年齡,比如說弱冠之年,弱冠之年是古代的人們在20歲的時候一種稱呼,或者說是一種儀式。
古代封建社會是很重視男子的成年禮的。古時候的貴族人家會在孩子二十歲的這年,為他舉辦隆重的冠禮。《儀禮.士冠禮》中記載,在男子二十歲的時候,他的父兄們會為他挑選良辰吉日,然後在家族宗廟之前,在宗室貴賓們的見證下,正兒八經的祭祖祭天,然後為他舉行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