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嶺淮河地理意義
區域:中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2.氣溫:一月0℃等溫線東端;
3.降水量: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線;
4.水文: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
5.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6.農業: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7.河流: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有結冰期、含沙量大;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 化小、無結冰期、含沙量小;
8.林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
『貳』 秦嶺-淮河作為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有哪些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我國的南北方分界線
我們應該明確秦嶺淮河一線的走向,以及它作為我們南北分界線的重要條件是什麼。知道這條分界線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線。
首先呢,它之所以成為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肯定是由於這條線兩邊的景觀有差異的原因吧。景觀有差異的因素很多,比如氣溫和降水,還有地形地勢等因素。一般的來說,不同區域的差異往往是來自於氣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東部臨海地區降水多,內陸西部地區降水少等。不多說了,我們可以通過以上介紹來推斷,這條線必定是氣候的分界線了。由此,我們可以再通過氣候的差別來了解秦嶺和淮河分界線兩邊的氣溫、降水、干濕狀況等方面的差異,以及此氣候差異下的河流水文特點、農業狀況、土壤植被等差異。
通過相關的地理圖冊可以知道,秦嶺淮河一線是東西走向的,並且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通過地,再加上冬天的時候,秦嶺能夠阻擋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擋潮濕的海風進入西北地區,導致這條線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也就理所當然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分界線了。
秦嶺和淮河分界線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穿過秦嶺淮河一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北的一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為暖溫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南一月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為亞熱帶。
2、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根據降水量的不同區分。
3、河流情況有明顯差異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河流是否有結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運等差異得出。
4、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等為主,南方以常綠闊葉林為主。以及北方黑土為主,南方紅土為主等特點得出。
5、農業生產有差異的分界線
北方農業以旱地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兩熟,小麥玉米為主;南方水田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麥為主等等差異。
秦嶺國家植物園位於西安市周至縣,距市中心76Km。總規劃面積458Km2,其中中心區262Km2,規模為世界第一。秦嶺國家植物園總投資概算為13.8億元,一期工程投資5.3億元。主要功能是科學研究、科學教育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
『叄』 關於 秦嶺—淮河 一線 的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
一線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這條線以北被稱為北方,以南是南方,南北方在人文自然環境等各方面都不同,在秦嶺—淮河
一線以北冬季結冰,以南則不結冰。
『肆』 秦嶺與淮河的地理意義
1.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山脈,大致位於32°N~34°N,103°E~113°E。其北側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南側為低山丘陵和江漢平原。
2.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於31°N~36°N,112°E~121°E之間,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經豫、皖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全長約1 000千米。
3.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4.秦嶺是長江黃河分水嶺,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線,高度也足以阻止一般強度的南北氣流。有一次冬天從西安開車去成都,在北面進秦嶺隧道的時候雪花飄舞,南邊出隧道就風和日麗,漢江邊上的親水平台還有許多人懶洋洋地曬太陽。讓我一下就體會到了南北差異。
5.而且因為北坡斷層的存在(華山西峰是典型案例),秦嶺北側山路難行,截斷了許多文化交流。南側的川-鄂文化滲入每一條平緩的南坡河谷,但到了距離關中平原二三十公里的秦嶺中北坡,被秦嶺主峰和北坡的險峻山勢一刀切斷。我過去開車跑漢中經常穿越秦嶺,在西安南面五六十公里的小鎮上,半夜環顧四周,北面山脈的輪廓明顯比南面清晰——西安的燈光已經改變了這里的夜空,但小鎮上的飯店全是西南口味,不止辣,還大量放花椒,老闆和服務員聽起來都像四川人。再往北,翻幾十里山路到山另一邊的長安區、戶縣,飯店味道和居民口音就迅速切換為關中-河南風格。
5.所以嚴格說來,是秦嶺主峰-北坡幾十公里寬的山地阻隔了中國南北,秦嶺南側山地已是明顯的南方生活方式。
『伍』 秦嶺一淮河一線具有那些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分別有以上幾個地理意義:一月零度等溫線800mm等量降水線南方和北方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和溫帶分界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河面是否結冰的分界線
『陸』 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所有意義
秦嶺淮河 地理意義: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7月份800MM等降水量線,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線,一月份0攝氏度等溫線,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濕潤與半濕潤的分界線,亞熱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以及中國的南北分界線和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
在中國中部橫亘著一條要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象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
秦嶺東邊的淮河是中國的一條大河,全長1000公里,淮河兩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徵都有明顯的不同.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人們常說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秦嶺-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氣溫 1、1月份0℃等溫線
2、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3、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5、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三、氣候 6、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四、農業 7、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8、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
五、植被 9、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六、河流 10、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有結冰期
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無結冰期
11、秦嶺(和巴顏喀拉山)還是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
七、地形 12、該線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為主.該線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為主.
八、區域 13、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
14、我國華中和華北的分界線
總結:
1、地理分區上: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2、氣候類型上:溫帶季風氣候(北)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南)的分界線.
3、溫度帶上:暖溫帶(北)與亞熱帶(南)的分界線.
4、自然帶上: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的分界線.
5、典型植被上:溫帶落葉闊葉林(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的分界線.
6、土壤上:棕壤(北)和紅、黃壤(南)的分界線.
7、水文上: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
8、干濕地區上:半濕潤地區(北)與濕潤地區(南)的分界線.
9、地形上:華北平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
10、一月份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地區.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12、農業:小麥主產區(北方旱作農業)與水稻主產區(南方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13、亞熱帶水果柑橘生長的北限(橘生南國).
14、長江-黃河的分水嶺
『柒』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有哪些
秦嶺和淮河分界線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穿過秦嶺淮河一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北的一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為暖溫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南一月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為亞熱帶。
2、
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根據降水量的不同區分。
3、
河流情況有明顯差異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河流是否有結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運等差異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等為主,南方以常綠闊葉林為主。以及北方黑土為主,南方紅土為主等特點得出。
5、
農業生產有差異的分界線
北方農業以旱地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兩熟,小麥玉米為主;南方水田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麥為主等等差異。
『捌』 秦嶺淮河一線具有那些地理意義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
(8)秦嶺和淮河的地理意義有哪些擴展閱讀
秦嶺-淮河一線,作為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論述是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的。在由張相文發表於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中的185頁記載:「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
動物多馴驢良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這就是張先生對我國北方的描繪。所謂「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線 。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
『玖』 秦嶺淮河十條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在我國的自然地理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一條重要的分界線。
冬季0℃等溫線經過秦嶺淮河、
4500℃年等積溫線經過秦嶺淮河、
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秦嶺淮河。
所以從氣候的角度來看,秦嶺淮河以南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北是溫帶季風氣候;從自然帶角度來看,秦嶺淮河以南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北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不僅僅是氣候和自然帶的差異,河流水文方面也差異明顯,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的河流一般年徑流量較大、無結冰期、水位季節變化較小,以北地區反之。
在農業生產方面,南方地區以水田為主,而北方地區以旱地為主。
在古代交通運輸方面,南方地區以水運為主,北方地區以陸運為主。
最終也使得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人們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拾』 秦嶺淮河的意義是什麼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分界線:
1、氣溫: 1月份0℃等溫線。
2、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3、氣候帶: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5、干濕地區: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
6、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7、農業: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分界線。
秦嶺
在中國中部橫亘著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像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
自古以來,因秦嶺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因此而帶來的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稱為我國南北的分界線。習慣上稱秦嶺以南為我國南方,秦嶺以北為我國北方。但秦嶺正式的名稱是自漢代才有的。
廣義的秦嶺是橫亘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省鄖縣。
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