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記怎麼寫
怎樣寫游記一、什麼是游記?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二、游記的分類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三、游記的寫作方法不論是哪一種游記,在寫作時都要要注意以下幾點:1、游記中的線索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2、游記中的主體主體指的事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北京大學",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3、游記中的寫景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如一位同學寫一篇游覽長城的文章,就分別著重對長城的古老壯觀與周圍干凈整潔的景區環境進行了描寫,將景物描寫與文物保護與環境保護的主題緊密地結合了起來。4、游記中的地點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海洋館、大草原、科技館等。5、記游要分清主次游記雖然是對游覽過程的記錄,但卻不是面面俱到的記錄。我曾看到過一位大學生寫的游記,從早上起床寫起,然後寫怎樣吃早飯、怎樣出門坐車、路上都見到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一一寫到,一直到最後怎樣回到了家裡。一篇游記,寫了上萬字。卻沒有任何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這樣的寫作不是游記,而是流水帳,是沒有人願意讀下去的。 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文章主體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它的則應該一筆帶過,或者乾脆略去不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玲瓏有致
2. 一篇關於地理游記的作文
溫和濕潤的冬季,在這12月,悄無聲息的下了一場雨.檸檬樹,在雨後的空氣里氣定神閑的吐納呼吸,海岸線,給斑斕卻不張揚的地中海風格建築增添了幾分神秘.來不及去拜訪薩丁島上沉默如岩石的會看手相的老人,來不及去傾聽水城威尼斯的靜謐與喧囂的交響,沒有任何理由,就乘一葉扁舟,順著水流,從高鹽度到更高的鹽度.就從這里開始.蘇伊士運河,悠久的繁華,不是那海風吹拂下發出清脆樂聲的貝殼小風鈴,而是遠處傳來的陣陣渾厚的鍾聲,與河水默契的一唱一和,歌頌著忙碌,閑談著心事,嘮叨著一個多世紀前數十萬勞工的雞毛蒜皮,交流著東西兩塊大陸各自的歌舞昇平.回頭遠望尼羅河,一路奔流著匯入地中海,滄桑的河流,一聲嘆息,擦肩而過,邁向相反的方向.就讓小船義無返顧的駛向紅海吧,舀一勺這最鹹的海水,一路向南,追不上太陽直射點的匆忙足跡,路過聖城麥加的穆斯林安詳虔誠的表情.穿過曼德海峽,拐進亞丁灣,逆著印度洋上的季風環流,沿著海岸線,航行一道弧,到阿曼,完成第一站.阿拉伯半島是一隻巨大的靴子,小船從鞋尖一躍而下,一路的舟車勞頓做成一隻漂流瓶,漂向未知的充滿期待的遠方.就沉醉在這印度洋冬日的逆時針暖流里吧,是魯賓孫的小木筏,是五光十色旋轉木馬,享受著低緯的傾城日光,讓悠閑把航線劃成一個圈.當然,這不是句號.向東,沿著印度半島的輪廓,輕聲呢喃著陌生的名字,像一個個古老失傳的咒語:卡提阿瓦半島,訥爾默達河...西高止山脈阻斷了好奇的視線,那些幾乎穿過了整個半島的河流,終究要從德干高原順勢奔騰,更早的擁入孟加拉灣.不妨,穿過保克海峽,揮別斯里蘭卡,繞過半島東側的河流入海口,去看望久不得見的老友.一一拜訪,沿海北上,直到恆河口.最後轉身,混跡在萬噸巨輪的龐大身影中走進馬六甲,蘇門答蠟,爪哇等島,是一條光彩奪目的翡翠項鏈,馬來半島,加里曼丹,蘇拉威西是這漫長游記最末的匆忙痕跡.就到這里.收起地圖,這是"處心積慮"用航線編織的小情緒:L-O-V-E我愛上地理.
3. 地理游記怎麼寫
1、地理位置和范圍,
2、這個地方有什麼可看,怎麼走(或者怎麼找到)
3、可看的東西有什麼看頭(為什麼可看)
要想寫好,你在思考說明的時候,自然會運用自己知道的地理知識。
4. 涉及地理知識的游記300字
九寨溝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景區,它給你的第一感覺——美。
九寨溝被人們稱為童話世界,它之所以譽有此稱,是因為古人曾經說過:「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因水而聞名世界。九寨溝的水如銀鏈,似彩虹,將高原樸素的山林溝谷描抹得風姿綽約,妖嬈迷人。
九寨溝的水是無比的,千千萬萬的名人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對它的如詩,如畫,如歌,如錦。
九寨溝的美麗風景隨處可見,有恬靜的鏡湖,俊美的翠湖,秀麗的芳草湖,迷人的藏龍湖,神奇的五彩湖,奇異的流翠灘,珍珠灘,壯闊的諾日朗瀑布……
九寨溝最大最深的湖泊要數長海。它長約八公里,最寬處約四點四公里,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海拔在3000米以上,也是九寨溝最高的湖泊了。
長海盡頭連綿的山峰終年積雪,銀裝素裹,靠近岷山山脈的主峰,海拔大約都在四五千米。海子四周青山寂寂,綠水幽深,使湖水顯得格外澄清。春秋時節,長海的景色更加迷人:水中的琉璃世界,在春日倒映出百花簇擁的雪山,斑斕金秋則映襯著層巒疊嶂的黃櫨紅楓;隆冬一到,四山瓊花玉樹,迷漫一色,叫人嘆為觀止。
九寨溝的風景令人流連忘返,在這青山疊翠,萬木崢嶸,鳥雀鳴唱,瀑布聲喧的童話世界中,更讓我體會到九寨的美。難忘九寨清澈見底的溪流,難忘九寨一望無際的蘆葦海,更難忘九寨那美麗而又神奇的源泉。
九寨溝山清水秀,群山環繞,水清得魚,就是這樣的環境,才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就好似眾星中最亮的一顆,閃光奪目。
九寨溝的水,清澈見底,摸上去冰涼冰涼的,因為這是從雪山上流下來的雪水,冬去春來,春暖花開,冰雪融化,化作這一條條流動的小溪、河川、瀑布、海子。
則查窪溝的五彩池和日則溝的五花海,是不是九寨溝湖海中的精淬,也是眾多湖海中最小巧的海子。湖泊里生長著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它們形成了許多水升物群落;在裡面,同時還生長著蘆葦等草本植物。這些水生群落所含的葉綠素深淺不同,在富含碳酸鈣質的湖水裡,能呈現不同的色彩。同一湖泊里,有的水域蔚藍,有的灣汊淺綠,有的水色絳黃,有的流泉粉藍……變化無窮,煞是好看!在烈日當頭、山風吹佛或以石擊水時,還能綻開出層層疊疊、五彩斑斕的波紋。
瀑布中最美、最壯觀、最大的要屬樹正大瀑布了。從首尾相接的眾多的梯湖的飛瀑,水大勢凶,溝連回環,瀑布下瀉深溝,猶如千軍萬馬擂鼓搖旌,吼聲如雷。在樹正瀑布的最底端,有一個漂亮的海子——樹正群海。在那兒,仰天觀雲,側耳聽風,更有那岸邊大片大片的粉紅色的蕎麥花,高低錯落的藏族民居,還有早出晚歸的牛群、羊群,裊裊炊煙,聲聲犬吠。在那裡的一切,好像是幽深的、寧靜的世外桃源,卻又是生機盎然,出神入化。
九寨溝令人留戀。
5. 以地理視角寫一篇游記,400字
中國地大物博,從南到北,變化萬千,風景美麗而又不乏味,海南的
6. 地理考察日記怎麼寫
大概哪個年級的? 一般是地理位置、地理特點(地形、地貌、土壤、水源)、人文特徵(人口、經濟、交通、工業、農業等),有這么一些就很全面了。
真情實感,手工製作,我是一個地理老師,歡迎追問,希望可以具體說說你們的考察日記是什麼方面的,才能對症下葯
7. 地理游記怎麼寫啊
參考以下文章:古人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卻在3月看完黃山,6月就來登華山了。我對於華山的嚮往,源於《射鵰英雄傳》里的「華山論劍」。這里是一個高手與英雄際會的地方。我期冀在山巔遇到高手,但在這個高手和英雄稀缺的年代,我哪裡去尋訪不到真正的仙風道骨?只是遇上一些道帽昂然的假象,它們突兀在景點的顯眼處。我想,我此行的收獲,便是對不可企及的力量的膜拜,和面對鬼斧神工的感嘆而已。 天氣預報說西安當天最高溫度將達到42°C ,我周末去華山,正好可以逃離這個被酷暑包裹的圍城。8點鍾從西安出發,剛剛升起太陽已經讓人感到印面撲來的熱浪。與我們同行的還有來自美國,上海、重慶的朋友,我們這個團看起來還挺國際化的。華山在西安市東面120公里,出城的過程中,導游自豪介紹西安13朝建都的歷史。出城上高速之後,向右看去便是白鹿原,導游說賈平凹就是寫這里而出名的,車上馬上有人糾正說《白鹿原》是陳忠實寫的。走到這里,我還想起不久前一個西安朋友告訴我,這里有一個村子裡的人全姓「他」,說如果尋宗的話,我應該去看看。
我們要經過「灞橋」。這「灞」大概只有在這里專用,它的知名度可上溯到楚漢相爭之時,這可能是我們象棋盤上中間那條河流的發源地。現在,灞河上已沒有滔滔的河水,岸邊也沒有飲馬的狼煙。岸邊有許多建築,也許幾年之後,不斷擴張的城市可能會在這里出現許多現代化的小區來,當然,我希望不要模仿某些城市搞出太多不倫不類的歐式建築,與城市的文脈牽強附會。灞河中央還生出許多綠地,幾座水泥大橋橫跨其上,滾滾的車流淹沒了歷史的記憶。
華山坐落在華陰縣境內,大概兩小時左右便到達,山下的小鎮里,有許多葯廠,因為華山的中草葯資源特別豐富。由此容易聯想到「瑪叮啉」、「西安楊森」等以中草葯為賣點的公司落戶這里的原因。山下的小鎮不大,賓館飯店都很小,多是有農民自家的小樓小院改造而成,吃、住都比較簡陋,沒有像陽朔西街那樣浪漫的酒吧,也沒有黃山腳下湯口鎮夜幕中繁華,湯口鎮的小橋流水、煙雨迷濛,充滿茶香的暮色還讓人留連忘返,而華山下的小鎮彷彿籠罩著一層灰,乾燥且缺少一份活力。
我們逗留的第一站是水晶宮大酒店,嚴格來講,是名不符其實的。這是一座三層的小樓,一樓是「西嶽壽康百草堂葯材中心」,櫥窗上懸掛著巨幅靈芝、硃砂蓮、天麻等中草葯的照片。導游把我們帶到裡面,然後又穿著白大褂的小姐出來跟我們講解華山天然的、獨一無二的草葯,及如何辨別草葯的真偽。外賓朋友也坐在其中,對這些山野植物的功效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接著去參觀葯品展銷廳。一般來講,進醫院的葯房,撲面而來的是葯味,但進這重要展銷廳,葯味卻不怎麼濃。
午飯後,正是烈日當頭,白花花的太陽俯視著地面的石子,人從石子上踩過,浮塵就跟著腳步移動。如果這里有一條林蔭道,如果這里有一片綠地,那感覺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導游就這樣把我們帶到華山東大門的停車場等上山的車。很簡陋的一個停車場,進門右側是陝西旅遊集團歡迎遊客的一塊大廣告牌,噴繪布都垮下來了,看來很久沒人管了。停車場上已經有幾批遊客在等上山的車,這里沒有為遊人建專門的涼亭,停車場上幾顆白楊的樹蔭顯得非常的寶貴,好些人都擠在那。
上車是沒有規律的,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管理,一輛車到,許多人就涌過去,導游還動員我們去擠,與司機關系好的導游就優先帶客上去了,這些習慣了遵守紀律的遊客們只好曬太陽,哪些賣帽子的小販就得利了。與我們同行幾位外賓在茲烈的太陽下沒感覺什麼異樣,只有重慶的幾位遊客用家鄉話發泄著牢騷和不滿。終於輪到我們上車了,看著落在我們後面的遊客,我心裡忽然升起一絲夾雜著悲哀的快感。
8. 急求一篇地理游記!!!800~1000字!!!
走過鶯聲地板大殿深深,遊人如織。人們屏息靜氣魚貫而入,放輕放慢了腳步。長廊中寬大厚重的松木地板,生硬而冰涼。初時踩踏無聲,忽覺有嘰嘰咕咕的聲響,不知從何處傳來。是屋檐下穿行的冷風嗚咽嗎?是庭院里的樹枝撩撥著窗格嗎?停下腳,那聲音便悄然中止,飄散無蹤;再起步,一聲聲金屬般的叩擊,重又尾隨而來,像是一串瑣碎的匙鏈,或是不合腳的鞋跟兒,每走一步,都牽動著自己的腰部和腳筋,如影隨形。 然而,沒有鑰匙,更沒有鞋子。所有的參觀者,都已在大殿外脫鞋,只穿著襪子進入廊內行走。身上更沒有任何累贅之物,只有柔軟的襪子,無聲地落在靜謐的地板上。長廊上深褐色的地板漆已有些剝落,在白色的窗紙下顯露出斑駁的木紋,像是烙刻的一道道年代印記。一雙白色的襪子從眼前輕風般掠過,那詭秘的聲音忽又幽幽地響起來…… 日本京都元離宮二條城的「將軍府」。二條城「將軍府」,即公元17世紀初,駐寨東京的幕府政權,德川家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為保衛京都御所,令日本西部的諸侯所修建,其中的「二之丸御殿」,作為德川家康從東京到京都拜訪天皇時下榻的住所。後來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又擴建了二條城的規模並裝飾了其建築內部,還修建了本丸御殿。到了1867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就在二之丸御殿內,將政權還給天皇。1939年,天皇將其賜給京都市政府,1940年對外開放。1994年被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和特別名勝地。 那是一所總面積27.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七千多平方米的建築群。其中的二之丸御殿,由遠侍廳、式台廳、大廳、蘇鐵廳、黑書院和白書院6棟建築連接組合,從東南往西北方向依次遞進,計三千餘平方米。巨大粗壯的赭褐色房梁屋檐斗拱立柱,氣勢恢宏,線條流暢,造型簡潔,唐朝建築遺風尚存;一色黑瓦白牆,庄嚴肅穆,牆體多以精緻細巧的窗格、木條圖案作為裝飾,別有一種質朴清雅的意蘊。然而6棟建築的斜線排列,卻已打破了中國式庭院結構的方正秩序,「六進」之間以闊大寬敞的圍廊相接,遮風擋雨、層層貫通又相互獨立,可知日本對「外來文化」的巧妙吸收與改進。 由入口沿圍廊依次巡遊,內部共33個房間,須鋪設800多張草席。最大的正廳有如劇院,空闊曠達。各廳的牆上,依其使用功能與特點,分別以松、柳、鷹、鷺、虎豹和山水畫等當年府第門生的作品冠名,室內並無華麗的傢具擺設,少有奢靡之氣。 那吱吱的聲音忽又響起。在寂靜而陰森的走廊里,如同一個隱身人撥動的琴弦,在空氣中微微顫栗,令人隱隱不安。再走,聲音竟是愈發地清晰可辨,略施重力,便從自己以及旁人的腳下,長一聲短一聲地發散出來,那個時刻,忽覺整個回環的走廊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鳥籠,從籠子的底部,發出一陣陣細碎婉轉的鳥叫聲。 低下頭細細傾聽,終於明白,那聲音是從厚厚的木地板下傳來。好似地板下養著一群黃鶯燕雀,喳喳地撲騰歡叫著,要從地板縫里鑽出來。 這便是二條城將軍府中著名的「鶯聲地板」。 是因為距今300多年的將軍府,地板朽蝕榫卯松動,故而發出嘈嘈切切之聲嗎?是由於建築物年代久遠不堪重負,而低低呻吟嘆息嗎? 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並親眼見到鶯聲地板。但我沒有想到,這頗有詩意的鳥叫聲,竟是因防衛、以及防備內部謀反的功用而起。任何時候——凌晨、夜半、白晝,只要有人在廊中行走,但凡有活動的重力落在地板上,鶯聲地板自然而然就會發出報警之聲。除了飛檐走壁凌空騰飛的神人,任何人的行跡都將被這機關算盡的地板即刻預告。平常的日子,鶯聲啁啾,不是刺耳的噪音,主人聽著是欣悅的,以現在的說法,是人性化的設計。遇有凶險,地板的鶯聲婉轉,眨眼間就變成了嚇退刺客、擒獲叛軍的誘捕器。這聲聲溫婉悅耳的鳥鳴,將幾百年間宮廷里的刀光劍影,掩飾得何等充滿情趣。走完陰沉的御殿長廊,眼前的清流園陽光明媚。許多遊人聚攏在建築物一側,屈膝仰臉往地板的結構底部張望——我看見厚重的地板縫隙之間,精心鑲嵌的一枚枚銅子與釘眼。時光流逝,那銅子依然發出暗淡的光澤,釘子上略有銹斑,仍是完好如初。按此設計,人一踩上地板,銅子就會上下動彈碰到釘子,而活動中的銅釘在摩擦中,即可發出黃鶯鳴叫般的聲音。 鶯聲地板由此得名。 也許「鶯聲地板」還有更多的弦外之音,只是我們聽而不聞或是閉目塞聽罷了。若是不悉心辨別,那一聲聲微弱的回聲,很容易就隱失在我們自己的腳步聲中了。
9. 一篇600字左右的地理游記
可參考這個模板,稍稍改改裡面的地名和人名即可,非常簡單:
昨日應同學之邀同登白雲山。來廣州也這么久了,每天上班都要坐車路過白雲山,卻從來沒有上去過,昨天累是累,總算了卻個遺憾。我是真的累啊,前一天晚上連趕3場,3點才睡,7點又起,11點半上山……
之前跟人打過賭,那人說從南門一路走到西門用了5個小時。我通過精確計算後得出,1個小時走完全程。看地圖也是說全程3km,可是用了半個小時才走到半山腰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算是誇了海口了……
行走半山腰間,總有彷彿走在珞珈山上的感覺,總會指指點點說那裡像是走在南三區的山道上,那裡像是站在櫻頂看珞珈上,遠處的房子就是街道口,-_-b。廣州空氣質量不好,能見度很差。最高的峰叫摩星頂,海拔382米,我就orz了。好在是白雲山長在了廣州市區內,不然也就是個小土包包,人見人踩,而不是現在人見人愛。別看就那麼矮點,就是從半山腰爬上去也累得我半死。主要是前一天沒休息好,嗯,-_-/ 上的時候從階梯上的,很窄很陡,我在最後幾步路的地方睡了一覺,才最後登頂……好不容易爬到頭,相機又沒電了,orz ag...
上山容易下山難。所以看到路標顯示還有5km到西門的時候,我就想砍掉剛進門那個標示著全程3km的牌子了…… 好不容易挺過一半路程,終於搭上下山的小巴,也樂得輕松。這時候有個小插曲,我和同學選擇坐在車的最後一排背對著前進的方向。車子剛開動,旁邊走過一個mm,跟她的同伴說到,不知道做這個車要多少錢。正好被我們聽到,於是就出現了2個人很默契的異口同聲喊出 8塊 嚇那個mm一跳的景象 -_-b 我承認是mv才讓我有說話的慾望的。以此為契機,下山的路,變成了對獅子座性格特點、行為處事乃至人生觀的探討……看來獅子座也是個容易上綱上線的星座 orz
10. 暑假游記,從地理角度寫。怎麼寫
可以寫某個地區的地形、地貌、植被、氣候(旱季、雨季···)、以及由此產生的農業,人文地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