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一地理問題
等溫線平直表示影響氣溫的因素單一,如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影響氣溫的因素是太陽輻射。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於氣溫影響因素的多樣性,除太陽輻射外,還有洋流、地面狀況、大氣環流等,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從而使等溫線發生彎曲變形。那麼,這些因素使等溫線向什麼方向彎曲,以及如何根據彎曲方向判斷其主要影響因素,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考查的熱點。
一、口訣法
口訣:「一陸南」,諧音記憶為「一路難」。即一月份大陸上等溫線向南凸,海洋上等溫線向北凸。此外,還有「七陸北」、「一海北」、「七海南」等口訣。此方法主要運用於海陸分布引起的等溫線彎曲問題,由於其便於記憶,運用方便,並且無須考慮南北半球問題,所以掌握此方法能迅速准確地解決相關問題。
例1:已知圖一是1月份等溫線分布圖,問A、B兩地何處為陸地,何處為海洋?此類題目,無論如何變化,究其實質,無非兩種類型:一是給出時間條件求地點,二是給出地點條件求時間,
無論哪一類問題都可以用「一陸南」口訣解決。此題按常規方法解答比較麻煩,需要分南北半球兩種情況進行分析,通過比較A、B兩處相同緯度上兩點的氣溫高低,來判斷海陸分布情況,而且還需要考慮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的問題,如果學生的頭腦稍微不清醒就很容易出錯。如果利用口訣「一陸南」,能快速准確地找到答案:1月份大陸等溫線向南凸,顯然A為陸地,B為海洋。第二類問題「已知A為陸地,B是海洋,判斷此時為幾月份?」仍然可用口訣「一陸南」,快速得出此時為1月份。
二、規律探索法
此法運用范圍較廣,可以應用於受洋流、地勢、地面狀況等因素影響而引起的等溫線彎曲問題。
等溫線彎曲分布有如下一些規律:
影響因素
與同緯度地區氣溫比較
等溫線彎曲狀況
暖流(寒流)經過
氣溫高(低)
向高(低)緯凸
地勢低(高)
氣溫高(低)
向高(低)緯凸
大陸夏(冬)季
氣溫高(低)
向高(低)緯凸
海洋冬(夏)季
氣溫高(低)
向高(低)緯凸
由此可總結出等溫線彎曲分布有「高高低低」規律,即氣溫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氣溫低,等溫線向低緯凸出。反之等溫線向高緯凸出,氣溫偏高;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氣溫偏低。
例2:在我國1月份氣溫分布圖上,判斷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氣溫高低。從圖中可以看出:1月份0℃等溫線東部大致與秦嶺--淮河一致,西部沿青藏高原東南部邊沿明顯地向低緯凸出,根據「高高低低」的規律可知,青藏高原氣溫比同緯度地區低;4℃等溫線在四川盆地向北彎曲,8℃等溫線在雲貴高原向北彎曲,即向高緯彎曲,說明冬季氣溫較我國同緯度地區偏高。
利用這一規律還可以驗證口訣法的正確性:1月份,北半球大陸氣溫低,故向低緯凸,即向南凸,南半球大陸氣溫高,故等溫線向高緯凸,也是向南凸,因此無論南北半球,「一陸南」口訣都適用。
三、作輔助線法
此法適用范圍很廣,它不僅可以解決由於各種因素而引起的等溫線彎曲問題,還可以拓展到解決其他一些等值線的彎曲問題。例3:如圖二海平面等溫線分布圖,甲<乙<丙,要求判斷洋流L性質。可依以下步驟:
1、設L與等溫線乙相交於a點,則a點溫度為乙;
2、作a點切線與等溫線甲相交於b、c兩點,則b、c兩點溫度為甲;
3、顯然a點溫度高於b、c(因乙>甲),即a點有暖流經過(增溫)。
此法初看之下似乎很復雜,實際運用起來非常方便。不僅如此,它還可以用來判斷山脊線、山谷線,以及2002年高考中關於等鹽度線的彎曲之類的問題。
要求判斷虛線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可依據以上方法作輔助線與等高線相交於b、c,如果a<b、c,說明此處中心高度小於兩側高度,故為山谷;如果a>b、c,則中心高度大於兩側高度,故為山脊。
要求判斷影響等值線向外凸的主要因素。此題首先必須判斷Q點海域與外海的鹽度高低,可以根據方法三判斷,過Q點作切線交等鹽度線於b、c,顯然b、c鹽度大於Q點,說明Q點由於某種原因而使該處的鹽度降低,再聯系此處為長江入海口,則可以判斷影響等值線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徑流。
㈡ 這些題怎麼做(地理)(初一)
你好!
地理老師為你答疑解惑。
27.(1)烏拉爾山脈
(2)中部高四周低 ,喜馬拉雅山脈
(3)熱帶雨林氣候
(4)長江
(5)阿拉伯半島
(6)北海道島,本州島,九州島,四國島
28.(1)20°C,熱,5-10,熱帶季風氣候(2)北,南
好好努力,祝你學習進步!
㈢ 初中地理答題技巧
注意應用客觀知識,生活常識哦
㈣ 地理考試答題技巧初一
1、注重理論知識,夯實基礎
地理學習離不開基礎的理論知識,這部分內容是考試考查的重點之一,只有把基礎夯實,才能在此之上,建構更雄偉的高樓大廈。注重基礎知識,不代表著不理解的死記硬背,而是在自己生活常識的基礎之上將所學內容能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機的產生聯系。古人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見地理學科的范圍之廣,包羅萬象。與其他學科相比,地理是有魅力的一門學科,涉及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各地奇特的風土人情和特色文化,這些都可以在好奇心的影響下,不斷的進行學習和了解。也正因如此,堅實的基礎,才變得至關重要。
2、熟記地圖冊,建立空間概念
地圖冊是學習地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可以在地圖冊上找到很多信息。每一張地圖都是多種信息的綜合排布的體現,如果細細分析,一張小小的地圖就勝過千言萬語。所以從圖中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是對學生重點考查的能力。這里,我們常常考查的有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人口文化,等等。地理,因地圖而有趣,地圖因地理而多彩。
3、學習有法,思路清晰
地理的學習不是盲目的,也是有自己的章法的。在地理學習中,我們大致是把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三大板塊。初中地理以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為主,人文地理也會有所考察,但難度不會太大。自然地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都在追求的是,這是一個什麼現象,這個現象的特點是什麼,它產生的原因是怎樣的。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我們注重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以及經濟發展等部分。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的特點,也有和其他區域相似或相同的共同特徵。
㈤ 初中地理答題問題
物理
答題語言需專業規范
失分原因
1.未認真審題、看圖,導致思路不清,誤入圈套。
2.答題過程中的關鍵字、詞寫錯。回答問題不能用物理語言,不能抓住主要問題,條理不清,回答不全面。
3.對實驗目的、器材、原理、過程、方法、可能出現的問題等認識不足。
4.作圖不用鉛筆、直尺,缺乏規范。如實線、虛線的表示,帶箭頭或不帶箭頭,兩線是否垂直,是否用規定的字元表示等問題都不重視。
5.答計算題時亂套公式,對物理過程分析不深入、邏輯混亂。做題時物理單位不統一,對題干給出的條件不知如何取捨。解題過程只有數字運算,沒有物理公式。
答題指導
1.審題要仔細、認真,抓住關鍵詞和數據,尋找突破口,可先閱讀一遍題目,再帶著問題閱讀一遍題目。答題語言或符號要專業、准確、完整,單位的使用要統一。
2.解答計算題可先從文字、圖像、表格、裝置中找出有用的物理信息,認真分析物理過程,努力建立已知與未知之間的橋梁關系。同時步驟要簡潔、規范。
3.保持卷面清晰,檢查時切莫隨意更改答案。
㈥ 初中地理選擇題答題技巧
最好的辦法就是
「排除法」
做選擇題
這是做好的辦法了
我現在上初三
,初一、初二的時候我都是地理課代表
這都是地理老師教我的
很管用
能排除三個
還是一個正確答案
要是排除兩個
抓鬮還有50%的機會呢!!
希望能給你取得好成績
加油!!!!
㈦ 地理問答題怎麼做
問答題一般以區域地理為載體,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從不同側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層面來設問。因此必須用區域研究的方法,有整體性思維,圍繞著「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做什麼?」來思考回答。
首先讀題一定要仔細,不要遺漏提乾和問題里的每一個信息。地理題應該可以算作是文科中的理科,理解計算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自然地理類的,首先就是准確地判斷出地理位置,然後才能根據基本知識點答題,使很容易拿到全分的;如果是人文地理的話就要注意要點一定盡量答全。其次掌握一些問答題模板很重要。
⑴ 茶葉生長的有利條件: ① 氣候濕潤多雨; 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產青稞的自然條件: 地勢高, 氣溫低, 溫差大, 降水少, 光照充足.
⑶ 尼羅河三角洲(南疆) 盛產長絨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 降水稀少, 土壤肥沃, 有便利的灌溉條件.
⑷ 澳大利亞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有大面積乾旱半乾旱區域, 草原優良; ② 自流井多, 可供牲畜飲水; ③無大型野生肉食動物.
⑸ 西歐(美國東北部) 發展乳畜業的有利條件: ①緯度高, 氣溫低, 雲量大, 雨天多, 光照弱, 土壤貧瘠, 不適宜發展種植 業, 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 (自然條件) ② 人口、 城市密集, 市場需求量大, 交通便利, 經濟發達. (社會經濟條件)
⑹ 季風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利: 雨熱同期, 利於農作物生長. 弊: 旱澇災害頻繁. 變式: 溫帶季風氣候(黃淮海平原) 發展棉花種植的有利條件: ①夏季高溫多雨, 雨熱同期, 利於棉花生長; ② 秋季雨水少, 天氣晴朗, 利於棉花的後期生長和收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