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自轉公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公轉運動的地理意義:
(1)地球公轉產生了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隨季節的變化。
(2)地球公轉產生了晝夜長短隨緯度、隨季節的變化。
(3)地球公轉運動形成四季和五帶。
㈡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什麼地理意義
自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交替,2、地方時——東早西遲,3、水平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偏移——南左北右,赤道不偏,4、對地球形狀的影響——由於自轉產生慣性離心力,使赤道略鼓,兩極稍扁。
公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長短的變化,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3、四季的產生
㈢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意義分別有哪些
自轉意義:
1、南、北半球發生晝夜交替。
2、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
3、物體偏向。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轉)
4、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公轉意義: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2、晝夜長短變化。
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4、四季和五帶劃分。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
自轉速度的變化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
(3)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有什麼地理意義擴展閱讀:
地球自轉減慢還與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其反作用力讓地球自轉直接變慢,根據動量守恆的原理,這種因素應該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轉變慢的最主要原因了。所以人類為了地球的安全,發射的衛星不應該再藉助地球自轉的動量。
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包括晨線和昏線。晨昏線的判讀:
①自轉法:順地球自轉方向,由夜進入晝,為晨線;由晝進入夜為昏線。
②時間法:赤道上地方時為6點對應的為晨線;赤道上的地方時為18點,對應的為昏線。
③方位法:夜半球東側為晨線,西側為昏線;晝半球東側為昏線,西側為晨線。
黃赤交角的存在,也表明黃極與天極的偏離,即黃北極(或黃南極)與天北極(或天南極)在天球上偏離23°26′。
我們所見到的地球儀,自轉軸多數呈傾斜狀態,它與桌面(代表地球軌道面)呈66°34′的傾斜角度,而地球儀的赤道面與桌面呈23°26′的交角,這就是黃赤交角的直觀體現。
由於黃赤交角的影響,使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在南北回歸線上一年有一次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以北和南回歸線以南地區一年中沒有太陽直射。
㈣ 什麼是地球自轉和公轉簡述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產生晝夜交替。晨昏線的定義:由於地球是一個既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一半
㈤ 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天文現象具有什麼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的更替
㈥ 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的地理關系是什麼
您好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出現晝夜更替,周期為一個太陽日(24h)。自轉的平面叫赤道面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季節的形成和劃分。公轉的平面叫黃道面
二者關系:(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5º。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擴大,溫帶縮小。如果黃赤交角變小,溫帶擴大,熱帶、寒帶縮小。(2)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軸的指向保持不變,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之間的回歸移動
希望能幫助到您哦,望採納
㈦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什麼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一、
晝夜更替
1.產生原因:
(1)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亮的球體
(2)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半個地球
2.晝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
(1)晝半球:太陽高度大於0°
(2)夜半球:太陽高度小宇0°
(3)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等於0°
3.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二、地方時
1.概念
因為經度而不同的時刻叫做地方時
三、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
1.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
2.規律:地表沿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緯度越高,偏轉越大
3.對河流的影響
(1)北半球,右岸沖刷,左岸淤積
(2)南半球,左岸沖刷,右岸淤積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一、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隨緯度變化
(1)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東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2.隨季節變化
(1)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夏至日太陽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歸線及以南地區:冬至日太陽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當太陽直射時,太陽高度最大,為90°,太陽每年直射兩次
二、晝夜長短的變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3.春、秋分日
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
三、四季的劃分
1.天文四季
依據: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夏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
(2)冬季: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
(3)春、秋:冬、夏兩季的過度季節
2.氣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五帶的劃分
1.依據:太陽輻射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的規律
2.劃分:
(1)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
(2)南、北溫帶:回歸線到極圈之間
(3)南、北寒帶:極圈到極點之間
㈧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分別是什麼啊~
自轉意義
1.南、北半球發生晝夜交替
2.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
3、物體偏向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轉)
4,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公轉意義: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2.晝夜長短變化
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4.四季和五帶劃分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