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趣的地理知識有哪些
有趣的地理知識有如下:
1、地球和太陽的距離遙遠 當一個剛落地的嬰兒乘坐新干線去太陽時 他已經80幾歲了 ;但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只要8分鍾。
2、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口的10%;現在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從古到今一共有大約600億人;十分之一;也就是60億還活著。
3、地球上每一秒就會發生100次雷擊。每次打雷時,都會產生臭氧。這給大氣層上部的臭氧層源源不斷注入原料。
4、地球和太陽的距離遙遠。 當一個剛落地的嬰兒乘坐新干線去太陽時 ,他已經80幾歲了 ,但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只要8分鍾。
5、閃電溫度數倍於太陽表面溫度一束落到地面的閃電攜帶有1億至10億伏的電力,溫度能達到5萬華氏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3至4倍。
⑵ 有趣的地理知識
亞洲地理概況
名稱:亞細亞洲,簡稱亞洲。
位置:位東半球的東北部,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
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相連,合稱亞歐大陸,總面積5 071萬平方千米,亞洲大陸約佔4/5。
范圍: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0′,北緯60°05′),南至皮艾角(東經103°30′,北緯1°17′),西至巴巴角(東經26°03′,北緯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18′,北緯77°43′)。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有一系列與大洋洲接近的群島環繞大陸,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地理區域:亞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東亞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東南亞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國家。南亞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錫金。西亞也叫西南亞,包括阿富汗、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林。中亞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哈薩克的南部。北亞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
【居民】
人口:35.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5%,以中國人口最多,人口在1億以上的還有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人口分布以中國東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島、恆河流域等地最為密集。
種族:黃種人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黑種人很少。
語言:亞洲語言分屬於: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印歐語系。
宗教: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中南半島各國的居民多信佛教;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上的居民主要信伊斯蘭教,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和佛教;南亞各國的居民主要信印度教、伊斯蘭教和佛教;西亞各國的居民主要信伊斯蘭教。
【自然環境】
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69 900千米。多半島和島嶼。半島總面積約1 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最大的半島。島嶼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
地形:亞洲地形的總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周圍低,隆起與凹陷相間,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 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脈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窪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平均海拔4 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8米;西西伯利亞平原東西寬1 500千米,南北長2 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窪地棗死海,水面低於地中海海面400米。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火山與地震: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從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向北經尼科巴群島、安達曼群島、德干高原北部、伊朗高原北部到小亞細亞半島一帶,為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帶的一部分。亞洲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洲之一。
水系: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亞洲湖泊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湖裡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同時存在著淡水和鹹水的內陸湖。亞洲湖泊分布較廣,大致可分北亞、中亞、西亞以及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五大湖群。
氣候: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甚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50℃以下,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餘地區均在10-15℃之間。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1/2,伊拉克巴士拉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8.8℃,為世界最熱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乾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 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 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之一。西南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廣大地區年降水多在150?00毫米以下。9、10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易遭侵襲。發生於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風,5-1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發生於孟加拉灣的颶風,5-1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常造成嚴重災害。
【自然資源】
礦物:亞洲礦物種類多、儲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鐵、錫、鎢、銻、銅、鉛、鋅、錳、鎳、鉬、鎂、鉻、金、銀、岩鹽、硫磺、寶石等。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錫礦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60%以上。
森林和草原: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開發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發展。俄羅斯亞洲部分、中國的東北、朝鮮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廣闊的針葉林地區,蓄積量豐富,珍貴用材樹種很多。中國的華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別豐富,除普通闊葉樹種外,還有棕櫚、蒲葵、杉屬、水杉屬等。東南亞的熱帶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恆定、豐富的植物群落著稱。其主要樹種是龍腦香科,還有樹狀蕨綱、銀杏、蘇鐵等「活化石」。亞洲草原總面積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5%。
水力:亞洲各國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達26 000億度,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
海洋漁業: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盛產鮭、鱒、鱈、鰹、鯖、小黃魚、大黃魚、帶魚、烏賊、沙丁魚、金槍魚、馬鮫魚以及鯨等,著名漁場有舟山群島、台灣島、西沙群島、北海道島、九州島等島嶼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國沿海漁場面積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近1/4。
【經濟簡況】
亞洲各國中,除日本為發達國家外,其餘均是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都有一定的發展,許多國家發揮其自然條件和資源的優勢,經營多種熱帶和亞熱帶作物;積極勘探、開采礦產資源;大力發展製造業,使經濟體制由以農業、礦業為主的「單一」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亞洲的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在世界經濟中已佔重要地位。
農業:稻米、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馬尼拉麻(蕉麻)、柚木和胡椒等的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中國稻米產量佔世界第一位,印度占第二位;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產量佔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亞占第二位。金雞納霜主要產在印度尼西亞;馬尼拉麻主要產在菲律賓;柚木和胡椒主要產在東南亞各國。黃麻、椰干、茶葉的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的80%左右。黃麻主要產在中國、印度和孟加拉國;椰干主要產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等國。茶葉主要產在印度、中國和斯里蘭卡。其他還有棉花、花生、芝麻、煙草、油菜子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
工業:石油年產量約佔7-10億噸,佔世界年產量的27-30%;天然氣年總產量約1000億立方米,佔世界年總產量的6%以上,煤年產量約10多億噸,佔世界年總產量的22%以上;年發電量約10000億度,約佔世界年發電量的13%;鋼產量年約1.7億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4%;錫精礦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0%左右,其中馬來西亞產量佔世界各國中第一位。鎢精礦產量約佔世界產量的45%。亞洲的畜牧業、漁業也很發達。
亞洲工業: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和農產品加工及輕紡工業佔主要地位。中國工業發展迅速,工業體系完整。日本是高度發達的世界經濟大國。蒙古工業以畜產品加工為主。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印度尼西亞和汶萊以生產原油為主要。印度工業較發達。除阿富汗、黎巴嫩和土耳其外,西亞多數國家工業均以生產原油和煉油為主,西亞能源在世界能源中占重要地位。
交通:亞洲的交通各地發展不一。中國東半部、日本、爪哇島、斯里蘭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發達,以鐵路、公路運輸為主。廣大內陸地區和沙漠地區以畜力為主。東南部沿海海上運輸發達。經濟發達地區空運發展迅速。
⑶ 初中地理校本課程有哪些好題目
注重教育效能,充分張揚地域優勢 地理校本課程應具有教育性。要充分挖掘地方課程資源,突出家鄉生態特色,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認識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家鄉,並立志建設好自己的家鄉。河橫的綠色產品遠近聞名,「河橫」牌大米今年已獲得地理標志性產品,在市場上價格不菲,供不應求,成為南極科考隊專供大米,「三泰」牌醬菜如今也走俏市場,據統計上海每六人中就有一人選用「三泰」牌醬菜作為佐餐小菜,「如春」牌紅心鹹蛋也批量出口東南亞,成為海外華人青睞綠色食品。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教育更加生動、更加具有感染力。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實踐,得到了最真切的感受,加上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恰當引導,這種教育也更為深刻。
緊扣進代脈膊,充分挖掘人文資源 地理校本課程應具有時代性,要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靈活多樣的校本課程契合著時代的發展。泰州正在建設碧水長流、藍天白雲,清新宜人的「綠色泰州」,一個體現以人為本的美麗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新泰州正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校本活動中緊扣時代訊息,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如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爺爺奶奶或村中的老幹部,聽他們講講河橫發展的歷史,從而使他們感受到家鄉河橫人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們硬是肩挑背扛,把164個小丘陵平整成三千多畝的良田,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現在他們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身邊社會,更加深了對河橫發展過程中人文歷史內涵的理解,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就更強了。
培養探究意識,充分開發創新潛能 地理校本課程應具有探究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鑒於此讓學生通過收集家鄉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料,運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探究和實踐中能進一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而促進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形成。
⑷ 作為一個地理老師,怎樣才能把地理課上得很有趣
新老師考試,老師競爭,還是去新單位申請,說班級往往是主要的面試方法,時間非常緊張,不一定非常熟悉,我如何准備一個良好的地理?熊師建議分別以下六個方面:起點問題,大氣是令人愉快的,並且內容的內容的特徵在於,該過程正在移動結構。這六項建議並不是使教師的教師肯定遵守什麼條款,但六個方面,沒有與一些教學模式,剛性的順序。它可以是教學設計開始時的定向指導,也可以作為自我評估課程時的診斷標准,看看它是否已經實現。
該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參加的承運人。我無法想像一課中沒有活動過程。有兩種遷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必須具備特定形式。所以每個人都在看別人課程,或在互聯網上看到一些視頻,我必須有意識地積累某種形式的課堂活動,更好,總有一個適合場景。更積累,你可以相信。小組討論,所有意見,競爭分數,問題,有限的時間回答,看看圖片,這是真的,實踐演示,角色扮演,海上幫助,彩票回答問題,對話設計採用活動,一節不可用,並不是太多。有必要採取行動,不採取活動。摘要是課程的重要鏈接,但如果只有以前的內容只是重復,那麼它只是審查的作用。發明內容還假設上述知識,系統地概括,因此必須有結構化摘要。此時,董事會書是以思維的形式使用的最佳用途,並且總結了知識。電線連接到關鍵字。地理學科是自然的地理位置,經濟地理,區域地理和固有結構,可以提前准備一般思維地圖,具體課程的內容是好的。
⑸ 有趣的地理小知識 跪求 快
一、國中國
世界上有四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國」。
地處非洲南部的賴索托,四周被南非共和國所包圍,面積3.0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20多萬。
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東北部的聖馬利諾,國境四周與義大利接壤,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2萬。
位於法國城市尼斯以東,南瀕地中海,三面為法國東南部所環繞的摩納哥公國,是一個風景美麗迷人的小國,面積1.49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
地處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內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人。
二、城中城
倫敦市是英國的首都,是世界大都市之一,面積1605平方公里。倫敦城位於大倫敦市的中心地區,全城面積只有1.6平方公里,居民僅有4000多人,是英國的金融和商業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倫敦城在倫敦中心佔有特殊的地位。它有自己的市政機構、警察和法庭。它的市長地位比倫敦市政委員會主席的地位還高。在舉行重大典禮時,女王到達倫敦城,也需等候該市長將一柄「市民寶劍」授予她後,方可進城。真可謂「城中城」。
三、海中海
蘇聯中亞一帶的鹹海是一個兩屋海,即在鹹海底300~500米以下又出現了一層海。這層海的海水與白堊沉積混合在一起,它的水略含礦物質,有鹽分。科學家發現,鹹海的地面海與地下海有若干相通之處。地下海每年要供給地面海4~5億立方米的海水而不枯竭,原來天山山脈有幾道暗河直通到鹹海的地下海。
四、湖下湖
在美國阿拉斯加半島北部的巴羅沃海角上有一個奇妙的湖泊,叫努沃克湖。湖裡的水分為兩層,上層是淡水,下層是鹹水,而且水層之間有明確的分界線。據考證,這兩層不同水質是由海灣造成的。平常,陸地上的冰雪雨水流入湖中,因此比重小而浮在上面。當狂風捲起海水涌進湖裡的時候,由於海水含鹽比重大而沉入下層,形成了奇妙的雙層湖。
五、湖中湖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休倫湖中,有座面積為2766平方公里的馬尼圖林島,島上有個湖,叫馬尼圖湖,面積106.4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中湖。
六、島中島
位於南太平洋西部的湯加共和國的西列島中,有一個島嶼,島上有個湖,湖中有島,島上又有湖,一環套一環,構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島中島」。
七、瀑中瀑
南美洲伊瓜蘇河上的伊瓜蘇瀑布,幅寬4000米,是世界上最寬的瀑布。它被河心岩石分隔為275股小飛瀑,就像被一把大梳子梳過似的。瀑布跌落聲無及25公里,浪花飛濺,形成30~50米高的霧幕,蔚為壯觀。
八、樹中樹
在我國山東省青島太清宮內,有一顆西漢古柏,其上纏著一株凌霄花,形如盤龍,而在古柏中間,又長著一株闊葉喬木——鹽膚木,形成罕見的「三木一體」。
⑹ 高中地理有趣的知識
1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 天體的分類 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 天體系統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 天體系統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 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
7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溫度、液態水。
10 太陽的主要成分 氫和氦
11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核聚變反應
12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 太陽活動 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 11年。
17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 月相變化規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來 朔望兩弦四相。
21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 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 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23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2003年神州5號
24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 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5 保護宇宙環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徑 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長 4萬千米
28 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 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
29 經線和經度 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30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31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32 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23°26′和66°34′緯線
33 本初子午線 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 南北方向的判斷 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5 東西方向的判斷 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36 東西經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7.南北緯的判斷 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8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 地球自轉的周期 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40 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41 地球公轉的軌道 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42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43 地球公轉的周期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44 地球公轉的速度 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45 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46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47 晨昏線的判斷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48 地方時的計算 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49 已知經度求時區數 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50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51 北京時間 以東八區(120°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52 世界時 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53 國際日期變更線 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54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55 太陽直射點的判斷 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56 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7 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8 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9 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60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61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62 地球側視圖的判讀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63 地球俯視圖的判讀 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極。
64 晝夜長短的計算 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65 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根據晝長以標准日出(6時)和標准日落(18時)前後推算。
66 晝夜長短的判斷 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67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68 天文四季 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69 我國傳統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四季。
70 歐美傳統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71 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73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74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 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75 低層大氣的組成 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76 干潔空氣的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 生命活動;構成生物體;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雲致雨
78 大氣污染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
79 大氣垂直分層 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80 對流層的主要特徵 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81 平流層的主要特徵 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82 大氣上界 離地面約2000-3000千米。
83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陽高度角
84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5 輻射定律 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
86 地面輻射 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87 大氣逆輻射 夜間有雲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88 大氣的保溫效應 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
89 全球的熱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90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91 熱力環流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92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水平氣壓梯度力。
93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壓垂直指向低壓。單位距離間氣壓差越大風力越大。
94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 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 由於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並不平行,而是有個交角。
96 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 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97 小氣候 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98 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99 大氣環流的意義 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東北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風、極地高壓。
內容整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⑺ 有意思的地理知識
月亮上多擁擠
地理老師講到月球上的情況時說:「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幾百萬人也是很寬敞的。」
學生楊亮忽然大笑起來。
老師奇怪地問:「你笑什麼?」
楊亮說:「老師,您就沒想到,當月亮變成月芽的時候,住在上面的人該多麼擁擠啊。」
是英國倫敦
王輝在公共汽車上,聽見兩人談話。
高個說:「請你給我介紹一下傑克倫敦的情況。」矮個還沒來得及回答。王輝強忍住笑說:「叔叔。不是捷克倫敦,是英國倫敦。」
8.倒掛著
弟弟問:「哥哥,地球是球形,在我們站的地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樣站的?」
哥哥說:「當然是腳踏地,頭朝天的倒掛著。」
弟弟說:「他們怎樣走路呢?」
哥哥說:「他們走路腳一定不能離開地面,否則就會掉下去。」
弟弟說:「幸虧我們是在地球上面。」
9.當沒有太陽的時候
王輝問爸爸:「地球真是繞著太陽轉嗎?」
爸爸說:「當然。」
王輝問:「那麼,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呢?」
10.漢水發源在哪兒?
地理課上老師說:「上節課講了長江的源流概況和它的幾條大支流,誰還記得長江的支流漢水發源在哪兒?」
王輝思想正開小差,沒聽到老師提出的問題。可老師偏偏叫他回答,王輝急得滿頭大汗。
老師見他悶聲不響,又問:「漢水發源在哪兒?」
「汗水?汗水發源在頭上!」
11.二郎山最高
地理課上,老師講:「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王輝說:「不對。前兩天我聽到一首歌里說:二郎山高萬丈。我一算,一萬丈要有三萬多米,它比珠穆朗瑪峰高多了。」
⑻ 十個有趣的地理知識或地理新聞有哪些
1、海洋的鹽足以讓陸地高出150米。
2、閃電溫度數倍於太陽表面溫度。 一束落到地面的閃電攜帶有1億至10億伏的電力;溫度能達到5萬華氏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3至4倍。
3、地球上每一秒就會發生100次雷擊。每次打雷時;都會產生臭氧。這給大氣層上部的臭氧層源源不斷注入原料——你知道嗎;臭氧層的大洞使我們不得不使用防曬油來抗拒毒辣的光線。
4、土星的密度低於水;如果你將這顆行星放入海洋;它甚至能浮在上面( 5、既然黑鐵木不能在水上漂浮;不妨試一試火山浮石。火山浮石的密度低於水;所以能在水上漂浮。
5、如果大小相當於一角硬幣的中子星碎片落到地面;它的重量會驟然升至1億噸( 7、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青蛙雨」出現在2005年的塞爾維亞;倫敦在1998年也曾遭遇相同的「青蛙雨」?2006年;印度下了場「魚雨」;而威爾士在2004年同樣經歷了「雨中有魚」的奇妙一景。
6、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口的10%;現在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從古到今一共有大約600億人;十分之一;也就是60億還活著。
7、地球和太陽的距離遙遠 當一個剛落地的嬰兒乘坐新干線去太陽時 他已經80幾歲了 ;但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只要8分鍾。
8、 紅海 ,位於非洲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因沿岸水中生長著許多紅色藻類;海水因此發紅。
9、 黃海 ,位於中國渤海與東海之間;因黃河帶入大量黃色泥沙而呈黃色。
10、 綠海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之間;因曾有過大量綠色藻類;而得名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