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八大地貌類型及代表地是什麼
具體如下:
1、黃土地貌是以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獨特的溝壑縱深,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而命名的,大量縱橫交錯的溝壑,使得黃土高原表面十分破碎,這些溝壑一般可下切50至100米,有的區域甚至超過150米,主要是流水侵蝕的結果。黃土高原覆蓋的深厚、疏鬆的黃土層,是形成黃土地貌的重要原因。
2、丹霞地貌以廣東的丹霞山而得名,在我國的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貴州等南方省份廣泛分布,是一種垂直節理發育的紅色砂岩或礫岩,在流水或者風力的侵蝕作用下而形成的地貌類型,我國南方地區最為典型。丹霞地貌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在我國的西北地區也有分布,比如甘肅的張掖。
3、雅丹地貌是新疆羅布泊地區的一種特殊的地貌形態,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乾旱地區風力的侵蝕下,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風蝕柱等各種形態各異的地貌形態,我國柴達木盆地西部的雅丹地貌群,是世界上延伸最長的雅丹地貌群。
4、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蝕能力的水(自然界的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溶蝕能力)對於可溶性岩石(大多是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從而形成的地表以及地下形態的總稱,最早發現與喀斯特高原。
我國的雲貴高原廣泛的分布有石灰岩,加上氣候濕潤,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擁有包括溶洞、窪地、石林、石芽、落水洞、地下暗河、盲谷等各種地表形態。比如雲南路南石林、貴州雙溶洞、重慶小寨天坑、廣西桂林山水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相關信息:
中國境內不僅有常見的構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遺跡、凍土和冰緣作用現象、沙漠和戈壁等,還有在一定氣候條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黃土地貌。中國地貌種類的多樣、典型,是世界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
『貳』 桂林溶洞是不是哈斯特地貌。
桂林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觀主要有石林、峰林、漏斗、窪地、溶洞、溶洞內的石筍、石柱、鍾乳石等。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喀斯特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岩高原的名稱,當地稱謂,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我國雲貴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
『叄』 溶洞是什麼
溶洞是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腐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
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如聞名於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婁底梅山龍宮。它們就是由於水和二氧化碳的緩慢侵蝕而創造出來的傑作。
『肆』 溶洞屬於什麼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哪些地區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於我國西部碳酸鹽岩露出地區
『伍』 溶洞地貌是什麼它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岩溶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別是碳酸鹽類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蝕,有時並加以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狀,有洞穴、石芽、石溝、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種地貌地區,往往奇峰林立。
我國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有這種地貌。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現的奇峰異洞就是這樣形成的。
舊稱喀斯特,源於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名。
地表水在運動過程中對所經過的沉積物或岩石有著重要的侵蝕作用,既包括水動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運,又包括水對岩石或沉積物的化學溶蝕作用,還包括碎屑物在搬運過程中的磨蝕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對碳酸鹽岩侵蝕作用的結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彎曲的溝壑、高高的冰蝕懸谷、氣勢磅礴的大峽谷。「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學侵蝕作用的寫照。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斯拉夫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
按其發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種。
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里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獁猛洞,位於肯塔基州境內,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連起來的總長度達250km。洞里寬的地方象廣場,窄的地方象長廊,高的地方有30m高,整個洞平面上迂迴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層。雨季,整個洞內都有流水,成為地下河流在坡折處河水跌落,形成瀑布;旱季,局部地區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還有積水很深的潭,不妨稱無底潭。
中國是個多溶洞的國家,尤以廣西境內的溶洞著稱,如桂林的七星岩、蘆迪岩等。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上方山雲水洞,深612m,有七個「大廳」被一條窄長的「走廊」相連,洞的盡頭是一個碩大的石筍,美名十八羅漢,石筍背後即是深不可及的落水洞,也有一定規模。周口店的龍骨洞,洞雖不大,卻是我們老祖宗的棲身地
『陸』 溶洞算地表嗎
溶洞不算地表。地表是指地球的表面。包括平原、盆地、高山、湖泊、海洋等高低起伏的地形。而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1.地面,大地的表面。
南朝 宋謝庄《月賦》:「氣霽地表,雲斂天末。 洞庭始波,木葉微落。」
南唐李中《廬山》詩:「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2. 指陸地的邊際。
北魏荀濟《贈陰涼州》詩:「海曲窮地表,江源渺天際。」
3. 指地球的表面,即地殼的最外層。
『柒』 什麼是溶洞怎麼形成的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鈣(CaCO3),碳酸鈣是難溶於水的固體,它與水、二氧化碳反應會變成碳酸氫鈣[Ca(HCO3)2] ,化學方程式為:CaCO3+CO2+H2O=Ca(HCO3)2。碳酸氫鈣是一種無機酸式鹽,易溶於水。在自然界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對石灰岩層長期的侵蝕逐漸形成了溶洞。
地下水在鍾乳石和石筍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碳酸氫鈣在零度以下比較穩定,在常溫下易分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部滴落到洞底時,由於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氫鈣會分解生成碳酸鈣、水、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HCO3)2=CaCO3↓+CO2↑+H2O,當難溶於水的碳酸鈣逐漸沉積,就會在洞穴頂部形成下垂的鍾乳石;當碳酸鈣滴落到溶洞底部並向上堆積,就會形成石筍;當鍾乳石和石筍結成一體時,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溶岩發達國家之一,比較著名的溶洞有: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湖南的梅山龍宮、湖北的騰龍洞、貴州的雙河溶洞等。其中,貴州的雙河溶洞在2018年最新探測長度為238.48公里,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六長的溶洞。
溶洞是大自然的傑出造化,它的形成往往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因此,我們需要珍惜和保護它們。
『捌』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嗎
一般溶洞是喀斯特地貌,但也有一些是由於冰川融化後造成的溶洞,這些應該是不屬於喀斯特地貌的。我們常說的溶洞一般都屬於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於物理侵蝕和化學溶蝕作用造成的,常見的地貌有地下暗河、溶洞、溶溝、石林等等。
『玖』 地貌類型七大地形
1、黃土地貌
黃土地貌是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土狀堆積物,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我國黃土集中分布范圍:北起長城,南界秦嶺,西從烏鞘嶺,東到太行山,地理上稱為黃土高原。
2、喀斯特地貌
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碳酸鹽岩高原的地名,當地稱為Kras,近代喀斯特研究得名於此。
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洞、石筍、落水洞等喀斯特負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等……
3、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紅色砂岩、礫岩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石柱等特殊地貌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到第三紀,產狀水平或緩傾斜的紅色陸相地層中,以廣東福建丹霞山為典型。
丹霞地貌區奇峰林立、景色瑰麗,旅遊資源豐富,有的早已成為風景區,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張掖丹霞等。是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境的最佳地區。
4、雅丹地貌
中國內陸荒漠里,有一種奇特的地理景觀,它是一列列斷斷續續延伸的長條形土墩與凹地溝槽間隔分布的地貌組合,被稱為雅丹地貌。是由強大的定向風吹蝕和古河流侵蝕形成。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除了羅布泊和古樓蘭一帶的雅丹外,克拉瑪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風城」等也都典型。
5、沙漠、沙丘地貌
風力堆積作用形成,主要有新月形沙丘、沙丘鏈、沙壟、沙地……
『拾』 溶洞是什麼地貌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