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人三怎麼換地理位置

人三怎麼換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2022-06-19 05:57:07

❶ 經緯度坐標和地理坐標有什麼不同,怎麼轉換

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轉換?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又稱為地理坐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❷ 哪位好人幫我轉換一下這個經緯坐標(102°69′ ,25°03′),轉為地理坐標。非常感謝。在線等!

有四種可能
1.(102°69'W , 25°03'N )
2.(102°69'W ,25°03'S )
3.(102°69'E ,25°03'N )
4.(102°69'E ,25°03'S )
若有問題請追問

❸ 怎麼轉為地理坐標我之前把地理坐標轉成投影坐標了

1. ArcGIS中的坐標系統
ArcGIS中預定義了兩套坐標系統,地理坐標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和投影坐標系(Projectedcoordinate system)。

1.1 地理坐標系
地理坐標系 (GCS) 使用三維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位置。GCS中的重要參數包括角度測量單位、本初子午線和基準面(基於旋轉橢球體)。地理坐標系統中用經緯度來確定球面上的點位,經度和緯度是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上某點的測量角。球面系統中的水平線是等緯度線或緯線,垂直線是等經度線或經線。這些線包絡著地球,構成了一個稱為經緯網的格網化網路。
GCS中經度和緯度值以十進制度為單位或以度、分和秒 (DMS) 為單位進行測量。緯度值相對於赤道進行測量,其范圍是 -90°(南極點)到 +90°(北極點)。經度值相對於本初子午線進行測量。其范圍是 -180°(向西行進時)到180°(向東行進時)。
ArcGIS中,中國常用的坐標系統為GCS_Beijing_1954(Krasovsky_1940),GCS_Xian_1980(IAG_75),GCS_WGS_1984(WGS_1984),GCS_CN_2000(CN_2000)。

1.2 投影坐標系
將球面坐標轉化為平面坐標的過程稱為投影。投影坐標系的實質是平面坐標系統,地圖單位通常為米。投影坐標系在二維平面中進行定義。與地理坐標系不同,在二維空間范圍內,投影坐標系的長度、角度和面積恆定。投影坐標系始終基於地理坐標系,即:
「投影坐標系=地理坐標系+投影演算法函數」。
我們國家的投影坐標系主要採用高斯-克呂格投影,分為6度和3度分帶投影,1:2.5萬-1:50萬比例尺地形圖採用經差6度分帶,1:1萬比例尺的地形圖採用經差3度分帶。具體分帶法是:6度分帶從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開始,按經差6度為一個投影帶自西向東劃分,全球共分60個投影帶,中國跨13-23帶;3度投影帶是從東經1度30分經線(1.5°)開始,按經差3度為一個投影帶自西向東劃分,全球共分120個投影帶,中國跨25-45帶。
在CoordinateSystems\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Beijing 1954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到四種不同的命名方式:

Beijing 1954 (Xian 1980) 3 Degree GK CM 117E
北京54(西安1980) 3度帶無帶號
Beijing 1954 (Xian 1980) 3 Degree GK Zone 25
北京54 (西安1980) 3度帶有帶號
Beijing 1954 (Xian 1980) GK Zone 13
北京54 (西安1980) 6度帶有帶號
Beijing 1954 GK Zone 13N
Xian 1980 GK CM 75E
北京54 (西安1980) 6度帶無帶號
注釋:GK 是高斯克呂格,CM 是CentralMeridian 中央子午線,Zone是分帶號,N是表示不顯示帶號。
2.ArcGIS中定義坐標系
ArcGIS中所有地理數據集均需要用於顯示、測量和轉換地理數據的坐標系,該坐標系在 ArcGIS 中使用。如果某一數據集的坐標系未知或不正確,可以使用定義坐標系統的工具來指定正確的坐標系,使用此工具前,必須已獲知該數據集的正確坐標系。
該工具為包含未定義或未知坐標系的要素類或數據集定義坐標系,位於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transfomations—Define Projections

Input Dataset:要定義投影的數據集或要素類
CoordinateSystem:為數據集定義的坐標系統
3.基於ArcGIS的投影轉換
在數據的操作中,我們經常需要將不同坐標系統的數據轉換到統一坐標系下,方便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軟體中坐標系轉換常用以下兩種方式:
3.1 直接採用已定義參數實現投影轉換
ArcGIS軟體中已經定義了坐標轉換參數時,可直接調用坐標系轉換工具,直接選擇轉換參數即可。工具位於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transfomations——Feature—Project(柵格數據投影轉換工具 Raster—Project raster),在工具界面中輸入以下參數:
Inputdataset:要投影的要素類、要素圖層或要素數據集。
OutputDataset:已在輸出坐標系參數中指定坐標系的新要素數據集或要素類。
out_coor_system:已知要素類將轉換到的新坐標系。
GeographicTransformation:列表中為轉換參數,以GCS_Beijing_1954轉為GCS_WGS_1984為例,各轉換參數含義如下: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1 15918 鄂爾多斯盆地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2 15919 黃海海域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3 15920 南海海域-珠江口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4 15921 塔里木盆地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5 15935 北部灣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6 15936鄂爾多斯盆地
3.2 自定義三參數或七參數轉換
當ArcGIS軟體中不能自動實現投影間直接轉換時,需要自定義七參數或三參數實現投影轉換,以七參數為例,轉換方法如下:
3.2.1 自定義七參數地理轉換
在ArcToolbox中選擇Create CustomGeographic Transformation工具,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一個轉換的名字,如wgs84ToBJ54。在定義地理轉換方法下面,在Method中選擇合適的轉換方法如 COORDINATE_FRAME,然後輸入七參數,即平移參數、旋轉角度和比例因子。

3.2.2 投影轉換
打開工具箱下的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要轉換的數據以及Output Coordinate System,然後輸入第一步自定義的地理坐標系如wgs84ToBJ54,開始投影變換

❹ XY坐標如何轉換為經緯度坐標

一、確定投影帶: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 1:2.5萬-1:50萬圖上採用6°分帶,對比例尺為 1:1萬及大於1:1萬的圖採用3°分帶。


二、換算,就用三角函數將球體上的坐標(經緯)換算為投影的圓柱坐標。轉化為地圖方里坐標。我國規定將各帶縱坐標軸西移500公里,即將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標值前再加各帶帶號以18帶為例,原坐標值為y=243353.5m,西移後為y=743353.5,加帶號通用坐標為y=18743353.5 。

三、6°分帶法與3°分帶法

1、6°分帶法:從格林威治零度經線起,每6°分為一個投影帶,全球共分為60個投影帶,東半球從東經0°-6°為第一帶,中央經線為3°,依此類推,投影帶號為1-30。其投影代號n和中央經線經度L0的計算公式為:L0=(6n-3)°;西半球投影帶從180°回算到0°,編號為31-60,投影代號n和中央經線經度L0的計算公式為L0=360-(6n-3)°。

2、3°分帶法:從東經1°30′起,每3°為一帶,將全球劃分為120個投影帶,東半球有60個投影帶,編號1-60,各帶中央經線計算公式:L0=3°n ,中央經線為3°、6°...180°。西半球有60個投影帶,編號1-60,各帶中央經線計算公式:L0=360°-3°n ,中央經線為西經177°、...3°、0°。

四、轉換之前首先要搞清楚這個坐標是什麼系統下的。另外,在使用軟體轉換的時候,要進行投影設置,而不是直接將上面的坐標輸進去。

五、參考上述步驟解決完成,我只能和你分享給你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你不只是明白這一個題,而是希望你可以明白是怎麼轉化的。

(4)人三怎麼換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一個點在一個坐標系的(一組)坐標,到新坐標系的(另一組)坐標的改變。新坐標系可以是與原坐標系同類型的(通過坐標軸的平移或旋轉等得出);也可以是不同類型的(例如由直角坐標系變為極坐標系等)。

在許多工程測量中,其測量結果往往需要提供地方坐標系的坐標,這時就需要我們把GPS測量的處理結果從WGS84坐標系轉換到地方坐標系中。坐標轉換從方法上講有格網法、多參數法、多元回歸法等。

參數法轉換模型一般有布爾莎模型、莫洛金斯基模型、維斯模型、范氏模型等,但最常用的是布爾莎模型。從精度上講,格網法精度最高,但這種方法受已知條件限制,它需要測區內有足夠多的重合點並且分布均勻。在許多工程測量中,如道路、橋梁、建築、大壩、隧道測量等,他們需要的是當地坐標系,一般沒有足夠的重復點,所以在工程測量的坐標轉換中,一般很少採用格網法。採用比較多的還是參數法。

在許多GPS數據處理軟體中,如LGO、TGO、Pinncle等後處理軟體,都有坐標系轉換功能,有些功能比較齊全,如在TGO軟體中包含了七參數法、格網法、多元回歸法;LGO軟體中有格網法、七參數法、三參數法、格網與參法結合法,有三維轉換也有二維轉換。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結合測區內重合點的數量與分布情況決定採用哪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 網路 坐標轉換)

❺ 用origin處理數據,請問怎麼將直角坐標轉化為地理坐標(經緯度)

這個不難,使用origin公式轉換即可。以y值為例,新建空白列,選定,ctrl+Q,會打開一個對話框,如下圖設置。其餘類推!

❻ 經緯度怎麼轉換成地理坐標

你說的是不會寫坐標?

比如北京的經度是116°E,緯度是40°N。那麼北京的地理坐標可以寫成(40°N,116°E)。

是這個不懂么?

❼ 怎麼進行坐標轉換啊

西安80坐標系與北京54坐標系的轉換西安80坐標系與北京54坐標系其實是一種橢球參數的轉換作為這種轉換在同一個橢球里的轉換都是嚴密的,而在不同的橢球之間的轉換是不嚴密,因此不存在一套轉換參數可以全國通用的,在每個地方會不一樣,因為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橢球基準。 那麼,兩個橢球間的坐標轉換,一般而言比較嚴密的是用七參數布爾莎模型,即 X 平移, Y 平移, Z 平移, X 旋轉(WX), Y 旋轉(WY), Z 旋轉(WZ),尺度變化(DM )。要求得七參數就需要在一個地區需要 3 個以上的已知點。如果區域范圍不大,最遠點間的距離不大於 30Km( 經驗值 ) ,這可以用三參數,即 X 平移, Y 平移, Z 平移,而將 X 旋轉, Y 旋轉, Z 旋轉,尺度變化面DM視為 0 。 方法如下(MAPGIS平台中): 第一步:向地方測繪局(或其它地方)找本區域三個公共點坐標對(即54坐標x,y,z和80坐標x,y,z); 第二步:將三個點的坐標對全部轉換以弧度為單位。(菜單:投影轉換/輸入單點投影轉換,計算出這三個點的弧度值並記錄下來) 第三步:求公共點求操作系數(菜單:投影轉換/坐標系轉換)。如果求出轉換系數後,記錄下來。 第四步:編輯坐標轉換系數。(菜單:投影轉換/編輯坐標轉換系數。)最後進行投影變換,"當前投影"輸入80坐標系參數,"目的投影"輸入54坐標系參數。進行轉換時系統會自動調用曾編輯過的坐標轉換系數。
1、北京54和西安80是兩種不同的大地基準面,不同的參考橢球體,因而兩種地圖下,同一個點的坐標是不同的,無論是三度帶六度帶坐標還是經緯度坐標都是不同的。
2、數字化後的得到的坐標其實不是WGS84的經緯度坐標,因為54和80的轉換參數至今沒有公布,一般的軟體中都沒有54或80投影系的選項,往往會選擇WGS84投影。
3、WGS84、北京54、西安80之間,沒有現成的公式來完成轉換。
4、對於54或80坐標,從經緯度到平面坐標(三度帶或六度帶)的相互轉換可以藉助軟體完成。 5、54和80間的轉換,必須藉助現有的點和兩種坐標,推算出變換參數,再對待轉換坐標進行轉換。(均靠軟體實現)
6、在選擇參考點時,注意不能選取河流、等高線、地名、高程點,公路盡量不選。這些在兩幅地圖上變化很大,不能用作參考。而應該選擇固定物,如電站,橋梁等。

54坐標系下轉換成的經緯度坐標 跟80坐標系下平面坐標轉換後的經緯度坐標是不同的。一個點按3度和6度分帶 經緯度坐標肯定是一樣的,但是其平面坐標值不同。

❽ 人教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怎樣認識

主要是先找到 北在那邊。白天看太陽 如果你知道大約幾點 看太陽就能看出方向,指針式手錶 時針對准太陽 12點的方向是正南方 。晚上看 星星 月亮。
方向的辨別:
野外旅行必須學會辨別方向,我們都知道指南針的指向功能,下面介紹其他的野外辨向方法:
等高線:將地理海拔高度相同、相近的點,用線條人為的連接起來的線條,就是等高線。一般等高線的高度差都是相等的,視地圖的比例大小而定,一般在50-200米之間。通過察看等高線的分布及密疏等可以想像出大致的地形。等高線的色塊是隨著海拔的變化而出現顏色的變化,海拔上升以淺棕色,深棕色到深褐色不斷變化,有常年積雪的即出現白色(邊有虛線)而海拔下降到一定程度常用綠色標注,不要以為那是樹林或綠洲。如果是封閉並成一圈一圈的等高線,說明這是山峰或是窪地、漏斗地貌;如果等高線變密並合並在一起,即是陡崖、絕壁;如果等高線疏緩,說明地形是緩坡或平地;如果等高線出現丫字形就是山澗水溝。 地圖方向:絕大多數地區的地圖其方向都是圖紙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認清這點很重要,這是計劃活動行程所需要弄清的問題。

圖例:所有的地圖都有一些符號、線條等來表達某種地理地形的類型。如公路、湖泊、草原、河流、村鎮、山峰等等。一般的地圖上都有圖例的說明。
觀察天象:觀察天象最為常見的就是觀察北極星,夜晚,在月暗星明的夜空下,我們總會找到形似勺子的北斗星座,在那勺端七倍距離處有一顆明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它的正下方就是正北方,順時針 即是東,南,西方。

太陽與月亮:太陽東起西落,觀察日出日落一般可以看出一個大致的方向。也可以用以下辦法測定:在一平地上豎一根直棍(高1米以上),先在直棍影子的頂端作一個標記(如放一塊石頭),直棍的影子會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10-60分鍾後,在棍子影子的頂端又作一標記,在兩個標記間劃一條直線,並在直線的中間垂直的劃一條線,這個十字就是一個方向標,將第二個標記點標註上東,而後,順時針依次標上南、西、北方。
在戶外如何利用參照物辨別方向?
如何辨別方向

利用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以及夜空中其他星星的位置可以幫助你辨別方向。它圍繞軸線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圍繞太陽公轉產生四季變化,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傾斜一定的角度,由北向南逐漸*近,最近點位於南北回歸線處,太陽於6月22日位於北回歸線正上方(北緯23.5『)。位於赤道正上方的時間為3月21日和9月21日。 每天太陽東升西落——但也不是正東和正西方。有一些季節性的偏差,太陽位於午時最高點時,在北半球,太陽所處位置為正南;在南半球時,為正北。南北半球的區分可以通過樹影的移動來確定:北半球沿順時針,南半球沿逆時針方向移動。樹影既可用來確定方向,又可確定時間。
影鍾法(1)
在一塊平地上,豎直放置1米長的垂直樹干。註明樹影所在位置,頂端用石塊或樹棍標出。15分鍾後,再標記出樹干頂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兩點間的連線會給出你東西方向——首先標出的是西。
影鍾法(2)
如果你有時間,還可以用另一種更精確的方法——在早晨標出第一個樹影頂點,以樹干所落點為圓心,樹影長的半徑作弧,隨著午時的來臨,樹影會逐漸縮短移動,到了下午,樹影又會逐漸變長,標記出樹影頂點與弧點的交點,弧上這兩點間的連線會為你提供准確的東西方向——早晨樹影頂點為西。

簡易指南針
一截鐵絲(縫衣針即可)反復同一方向與絲綢摩擦,會產生磁性,懸掛起來可以指示北極。磁性不會很強,隔段時間需要重新摩擦,增加磁性。如果你有一塊磁石,會比用絲綢更有效———注意沿同一方向將鐵針不斷與磁石摩擦。用一根繩將磁針懸掛起來,以便不影響平衡。但不要用有扭結或絞纏的繩線。
觀察月亮
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反射太陽光。當它以28天多一些的周期沿地球公轉時,由於相對位置不同,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狀也會有圓缺之變。如果月亮與太陽位於地球的同一側時,會看不見月光,稱之為「新月」(a)——然後隨著逆時針的公轉,逐漸反射太陽光,月亮漸圓變滿。滿月與太陽分別位於地球的兩邊(b),這時月亮看上去又大又圓,接下來又逐漸變虧,周而復始。這可用來確定方向。如果月亮在太陽之前升起,被照亮的一面處於西方。如果月亮升起於太陽之後,「發 光」的一面位於東方。這種方法看上去簡單明了,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夜晚你都可以用月亮來辨別東西方向。
觀察星星
首先要學會辨認的是北斗七星星座群,包括大熊星座(a),仙後座(b)和獵戶座(c),它們都明顯地圍繞北極星(d)轉動。其中大熊星座(北斗星座)和仙後座是不落的星座,也易於辨認。是大小熊座的首要特徵星座,北斗星圍繞北極星轉。Dubhe(X)和Merak(Y)間的連線,沿Dubhe向前延伸,延伸距離為它們之間距離的4倍時,幾乎正好到達北極星。
仙後座(b)
形狀像字母「W」。也圍繞北極星轉,它位於北極星的另一邊,距離幾乎與北斗星相同。晴朗漆黑的夜空中,仙後座可以被看見躺在銀河系中。在有些季節里,大熊座模糊不分明時,找到仙後座對於確定北極星的位置會大有幫助。仙後座中央那顆星幾乎直指著北極。
獵戶座(c)
沿赤道上空升起,南北半球都可見到。不論觀察者所處的緯度,它幾乎沿正南方升起,沿正北方落下。Mintaka星幾乎正位於赤道上空。獵戶座離北極星比前兩者似乎都遠。三顆亮星組成獵戶座的背部,三顆較弱的星組成獵戶的劍,這兩個特徵組合會有助於你找到獵戶座

方法一:可以找到一棵樹樁觀察,年輪寬面是南方; 方法二:還是找一顆樹,其南側的枝葉茂盛而北側的則稀疏;
方法三:觀察螞蟻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方法四:在岩石眾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塊醒目的岩石來觀察,岩石上布滿青苔的一面是北側,乾燥光禿的一面為南側;
方法五:還可以利用手錶來辨識方向:你所處的時間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數對准太陽,表盤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在自然界,有某些動物是具有辨別方向的本能的,例如鴿子。有關專家經過測驗證明,人類的某些成員也具備這種能力,但是絕大多數都不具備,或者僅僅是潛在地具備。因此,人們要在野外確定方向,主要還是依*經驗和工具。
利用地物特徵
下述地物可以幫助我們辨別分向:房屋:房屋一般門朝南開,在我國北方尤其如此。廟宇:廟宇通常也南向設門,尤其是廟宇群中的主要殿堂。樹木:樹木通常朝南的一側枝葉茂盛,色澤鮮艷,樹皮光滑,向北的一側則相反。同時,朝北一側的樹幹上可能生有青苔。凸出地物:例如牆、地埂、石塊等,其向北一側的基部較潮濕,並可能生長苔類植物。凹入地物:例如河流、水塘、坑等,其向北一側的邊緣(岸、邊)的情況與凸出地物相同。
利用太陽與時表判定
上午9時至下午4時之間按下面這句話去做,就能較快地辨別出概略的方向:「時數折半對太陽,『12』指的是北方」。如在上午9時,應以4時30分的位置對向太陽;如在下午2時40分(即14時40分),則應以7時20分的位置對向太陽,此時「12」字的方向即為北方。為提高判定的准確性,可在「時數折半」的位置上豎一細針或草棍,並使其陰影通過表盤中心,見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 1.「時數」是按一日24小時而言的,例如下午l時,就是13時; 2.在判定方向時,時表應平置(表面向上); 3.此方法在南、北緯度2O°30』之間地區的中午前後不宜使用; 4.要注意時差的問題。即要採用「以標准時的經線為准,每向東15°加1小時,每向西15°減1小時。的方法將標准時間換算為當地時間。
利用指北針
當指北針的磁針靜止後,其N端(通常都有標志)所指的方向即為北方。
利用指北針辨別方向是十分簡便快捷的,但是需要注意: 1.盡量保持指北針水平; 2.不要距離鐵、磁性物質太近; 3.不要錯將磁針的S端當做北方,造成180°的方向誤判。
夜間利用星體
1.利用北極星北極星位於正北天空,觀察時,其距離地平面的高度約相當於當地的緯度。尋找時,通常要根據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或w星(即仙後星座)確定。北斗七星是七個比較亮的星,形狀象一把勺子,將勺頭甲乙兩星連一直線向勺口方向延長,約為甲乙兩星間隔的五倍處,有一顆略暗的星,即北極星。見下圖。
當地球自轉,看不到北斗七星時,則可利用W星尋找。W星由五顆較亮的星組成,形狀象個「W」字母,向W字缺口方向延伸約為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就是北極星。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2.利用南十字星
在北緯23°3O』以南的地區,夜間有時可以看到南十字星,它也可以用於辨別方向。南十字星由四顆較亮的星組成,形同「十」 字。在南十字星的右下方,沿甲乙兩星的連線向下延長約該兩星的四倍半處(無可見的星),就是正南方。
野 外 方 向 判 斷
野外判斷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許多,這里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 利用羅盤(指北針):
把羅盤或接納北針水平放置使氣泡居中,等磁針靜止後,其標有N的一端所指的是北方。
除了測出正北方向外,羅盤或指北針還可以測出某一目標的具體方位。方法是把羅盤照準器對准目標,或將刻度盤上的0刻度對准目標,讓目標、0刻度和磁中點在同一直線上,羅盤水平靜止後,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測量點至目標的方位,磁針N端指向36,則目標在測量位置的北偏東36度。
利用羅盤或指北針辨別方向雖然簡單快捷,但需要注意:
1) 盡量保持水平;
2)不要離磁性物質太近;
3)勿將磁針的S端誤認作北方,造成180度的方向誤差;
4)掌握活動地區的磁偏角進行校正。

2. 利用太陽:
在晴朗的白天,根據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東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斷方向。但只能大致估計,較准確的測定有以下幾種方法:
1) 手錶測向。「時數折半對太陽,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時到下午4時之間可以很快地辨別出方向,用時間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對准太陽,12時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其一半為7:20,時針對向太陽,那麼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時針對准太陽,時針與12刻度平分線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將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錶中央轉動手錶,使小棍的影子與時針重合,此時與12時刻度之間的平分線即是北方。
必須注意:判定方向時,手錶應平置;在南、北緯20~30度之間的區域內中午前後不宜使用。
2) 日影測向。在地上豎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隨太陽位置變化而移動,這些影子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連線是一條直線,該直線的垂直線為南北方向。
在一張50×50厘米的繪圖紙上繪制一系列同心圓,同心圓半徑以1厘米遞增,釘在平板上並水平固定好,將一根12~15厘米長的細鋼針或針狀物垂直插在圓心上。當太陽位置變化時,影子的端點總會與同心圓相交標繪出這些點,然後把同一個圓上的兩點直線相連,把這些直線的點與圓心相連,這條連線就是南北方向線,圓弧頂的方向為北方。

一.利用自然界特徵判定方向

在沒有地形圖和指北針等器材的情況下,要學會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

征判定方向。

首先,太陽是最可靠的「指北針」。

我們知道,太陽是由東向西移,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例如,早晨6時,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時,太陽位於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時,太陽到正西,影子則指向東方。因此,可用太陽和物體的陰影概略地測定方向。

俗話說:「立竿見影」,用一根標桿(直桿),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桿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鍾,標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是東西方向,與AB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圖5)。

依此法測定方向,插桿越高、越細、越垂直於地面、影子移動的距離越長,測出的方向就越准。特別是中午12時前後。如11時半和12時半這兩個時間的影子長度幾乎相等,頂點的連線剛好指向東西方向,連線的垂直線也能較准確地指出南北方向。

地球24小時自轉360度,一小時轉15度,而手錶的時針總比太陽轉得快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錶和太陽概略測定方位。早晨6時太陽在東方,影子指向西方,這時,將手錶上的時針指向太陽,表盤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表盤轉動90度,即將6時折半,使表盤上的「3」字對向太陽,「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時,太陽位於南方,將12折半,使表盤上的「6」字對向太陽,則「12」字仍指北方(圖6)。

依此方法測定方向,要考慮地方時差。應將北京時間換算成地方時間。以東經120度線為准,經度每向東15度,將北京時間加一小時,每向西15度,則將北京時間減一小時,即為地方時。如烏魯木齊的地理坐標是東經87度40分,則(120°-87°)÷15°=2小時9分鍾,將北京時間減去2小時9分鍾,就是烏魯木齊的當地時間。

以上兩種方法,夏天在我國台灣的嘉義、廣東汕頭東北的南澳島、廣西的梧州市、雲南的個舊市的北回歸線(北緯23度27分)以南地區不能使用。

順便提一下,我們知道地球在自轉中,地球和太陽相對位置移動15°這個原理,可以用手錶和太陽概略測定方向。反之,我們用指北針和太陽也可以測定概略的時間。方法是,用指北針指北定向,太陽的方位的讀數被15除即可。我國以北京時間為准,北京在東經120°線上,其他地區則應根據經度差異,加以修正,即得正確太陽時。

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的熱能在自然界形成了許多間接判定方向的特徵。掌握這些特徵之後,即使在沒有太陽的陰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例如:靠近樹墩、樹干及大石塊南面的草生長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黃得較快。樹皮一般南面比較光潔,北面則較為粗糙(樹皮上有許多裂紋和高低不平的疙瘩)。這種現象以白樺樹最為明顯。白樺樹南面的樹皮較之北面的顏色淡,而且富有彈性。

夏天松柏及杉樹的樹幹上流出的膠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結塊大。松樹幹上覆蓋著的次生樹皮,北面的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發展較高,雨後樹皮膨脹發黑時,這種現象較為突出。秋季果樹朝南的一面枝葉茂密結果多,以蘋果、紅棗、柿子、山楂、荔枝、柑桔等最為明顯。果實在成熟時,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樹下和灌木附近的螞蟻窩總是在樹和灌木的南面。

長在石頭上的青苔性喜潮濕,不耐陽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長在石頭的北面。

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萵苣的葉子都是南北指向。

我國北方的山嶽、丘陵地帶,茂密的喬木林多生長在陰坡,而灌木林多生長在陽坡。這是由於陰坡土壤的水分蒸發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復比陽坡快,易形成森林。另就樹木的習性來講,冷杉、雲杉等在北坡生長得好,而馬尾松、華山松、樺樹、楊樹等就多生長於南坡。

春季積雪先融化的一面朝南方,後融化的一面朝北方。坑穴和凹地則北面向陽融雪較早。北方凍土地帶的河流,多為北岸平緩南岸陡立。

此外,廟宇、寶塔以及一般住房大都坐北朝南。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的門則朝向東方(禮拜者面向西方)。

夜間通常利用北極星判定方向。尋找北極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稱的北斗星),因為它與北極星總是保持著一定的位置關系不停地旋轉。當找到北斗星後,沿著勺邊A、B兩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有一顆較明亮的星,就是北極星。

在北緯40度以南的地區,北斗星常會轉到地平線以下,特別是冬季的黃昏,常常看不到它。此時,應根據與北斗星相對的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仙後星座由5顆與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即可找到北極星。

在北緯23度以南地區,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座主要由四顆明亮的星組成,四顆星對角相連成為十字。沿A、B兩星的連線向下延伸,約在兩星距離的四倍半處即為正南方。

夜間還可以用月亮判定方向。月亮的起落是有規律的。月亮升起的時間,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鍾。例如,農歷十五的18時,月亮從東方升起。到了農歷的二十,相距5天,就遲升4小時左右,約於22時於東方天空出現。月亮「圓缺」的月相變化,也是有規律的。農歷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邊,十五以後,月亮的亮部在左邊。上半個月為「上弦月」,月中稱為「圓月」,下半月稱為「下弦月」。每個月,月亮都是按上述兩個規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測定方位,可參考下表。

此外,還可以根據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12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15度這一規律,結合當時的月相、位置和觀測時間,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時,看見夜空的月亮是右半邊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陽落山是6時,月亮位於正南;此時,10時-6時=4時,即已經過去了4小時,月亮在此期間轉動了15°×4=60°。因此,將此時月亮的位置向左(東)偏轉60度即為正南方。

在自然界中,風也能幫助我們判知方向。如木製的柱架,其迎風面顏色深黑容易腐壞,而懸崖及石頭迎風面較為光滑。但必須熟悉當地的盛行風向,這在沙漠地區尤為重要。

風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單風向地區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為主。沙丘和沙壟的迎風面,坡度較緩;背風面,坡度較陡。我國西北地區,由於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質

較硬,東南面坡度大,沙質松軟。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沙漠地區的植物,如酥油草、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向東南方向傾斜。蒙古包的門通常也朝向背風的東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許多小雪壟、沙壟,其頭部大尾部小,頭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以上所述是沙漠地區的一般特點。風向還因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異。因此根據風向特徵判定方向,平時應參閱兵要地誌,了解當地四季盛行風向,以便得出正確的判斷。還須注意,在具有多種風向而風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區,則會出現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區判定方向較為復雜,應參考日月和星辰綜合判別。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熟知有「獨立大樹通常南面的枝葉較茂密,北面的枝葉較稀疏。」、「獨立樹樹樁的年輪,通常北面間隔小,南面間隔大。」的說法,但在實際中卻是較復雜的。1945年,原蘇聯人M·貝里亞可夫經過系統觀察之後指出:「不能用樹木枝葉和年輪判別方向。樹葉繁茂通常不是在南方,而是在自由空間的一方。就獨立樹而言,除陽光以外,風和其它因素亦有巨大影響,以此判別方嚮往往不可靠。同理,即使是獨立樹的年輪也不一定在南方寬;對年輪寬度有影響的不單是太陽,還有風;此外,年輪寬度還有垂直變化,在不同的高度切斷樹木就會獲得不同的結果。」據實地觀察證明,貝里亞可夫的這個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寧夏賀蘭山山谷中的獨立樹受常年風向西風的影響,枝葉全部都朝向東方,而不是南方。

利用自然界特徵判定方位時,要特別注意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千萬不要生搬硬套。在辨別方向時,務必注意多種方法綜合運用,互相補充、驗證。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在掌握共同規律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各地區的特殊規律,以便得出正確的判斷。

迷失方向後怎樣處置

在野外行進中,原來的道路消失了,或者從開始就沒有確定路線,只是依賴地形及方位行進,結果找不到位置,這就是迷失方向了。

發現自己迷失方向後,切勿驚慌換措,應立即停下來冷靜地回憶一下所走過的道路,想辦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標志重新定向,然後再尋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循著自己的足跡退回至原出發點,切勿盲目亂撞。返回原來的路線,有時需要下很大的決心。尤其是已經登上了山嶺,臨時決定改道,走艱辛的回頭路,要比前進更需要勇氣和毅力。

發現迷失方向時,應先登高遠望,判斷應該往哪兒走,在山地尤應如此,先爬上附近大的山脊上觀察,然後決定是繼續往上爬,還是向下走。通常應朝地勢低的方向走,這樣易於碰到水源。順河而行最為保險,這一點在森林(叢林)中尤為重要。俗話說:「水能送人到家」,因為道路、居民點常常是濱水臨河而築的。

在山地,若山脈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較緩,可沿山脊走。因為山脊視界開闊,易於觀察道路情況,也容易確定所在位置。山脊還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只要沿山脊前進,通常可達到某個目標。

在廣闊平坦的沙漠、戈壁灘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進,因景緻單一,缺乏定向的方位物,人們在上述地區一般不會走直線,通常向右偏。一般人的左步較之右步稍大0.1~0.4毫米,因而行進中不知不覺便轉向右方。步行者通常約以3~5公里的直徑走圓圈,即俗話說的「鬼打牆」。為了避免走彎路,浪費時間,在沙漠戈壁或森林中行進,依照一個確定的方向作直線運動非常重要。在上述地區行走,可利用長時間吹向一個方向的風或迅速朝一個方向飄動的雲來確定方向。迎著風、雲行走或與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進,可在一定時間內保證循著直線前進。也可使用「疊標線法」,即每走一段距離,在背後作一個標記(如放石頭、插樹枝,或在樹幹上用刀斧刻制標記),不斷回看所走的路線上的標記是否在一條線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離了方向。解放戰爭中,我解放軍在東北剿匪時,一些偵察員就是用這種方法往返於茫茫林海雪原中取送情報的。

沙漠地區景物單調,常常使人迷向。沙漠地因風的作用,沙丘移動,道路不固定。尋找辨認道路可根據地上的馬、驢、駝的糞便來辨認。一般成規律者,是人畜走過的路線。如實在無路可走,可以沿著駱駝的足跡行進,在乾渴的沙漠中,駱駝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敏感,依此常能找到水源。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和草原地區,道路少但比較順直,變遷不大。只要保持了總的行進方向,便可一直走下去。在有流沙的地區,個別路段會被覆蓋,出現左右繞行的道路,這種繞行距離一般不會很遠,應及時回到原行進方向上,切勿沿岔路直下而入歧途。在沙漠地區,還應注意不要受海市蜃樓的迷惑。

在森林中行進,高密的樹冠,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日月星辰。進入森林時,為避免迷失方向,應把當地的地形圖研究清楚。特別要注意行進方向兩側可作為指向的線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脈、長條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進路線的左方還是右方,是否與路線平行。如發現迷失方向,應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進,一直走到為止,再行判定方位。
在我國西南邊疆叢林地區,居住著許多少數民族,他們多習慣砍光寨子附近山上的樹木。因而,以這種地區迷路之後,可爬到樹上或高處瞭望,如發現某座山上沒樹木,那座山的附近往往會有人家。此外,傣族等少數民族的住房多用竹子搭制,他們習慣在寨子邊上種大蓬竹。因此,有大蓬竹的地方,也容易找到山寨。

迷途時無路可走令人沮喪,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也令人無所適從。此時,首先要明確要去的方向,然後選擇正確的道路。若幾條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無法判定,則應選中間那條路,這樣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錯了,也不會偏差得太遠。
在開闊的地段,如草地、海灘、雪地上可以因地制宜製作地面標志。如將青草割成一定標志,在雪地上踩出或用樹木、石塊擺放出相應標志與空中聯絡。
1、平時參考地圖和指南針,同時積極觀察周圍的地形以及身邊的植物來判斷正確位置。
2、利用太陽
冬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後,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只要有太陽,就可以使用手錶來辨別方向。按24小時制讀出當時的時刻,將小時數除以二,將得到一個小時數。把手錶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讓手錶的這個時刻對准太陽所在的方位,這時手錶表面12點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點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立竿見影,在地上垂直樹立一根桿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東北,影子最短時是正中午,這時影子指向正北方。

3、利用星星

以北極星為目標。首先找勺狀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兩顆星的間隔延長5倍,就能再此直線上找到北極星,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利用地物判斷方位。

獨立的大樹通常南面枝葉茂盛,樹皮光滑,北面樹枝稀疏樹皮粗糙。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叫潮濕,長有青苔。

建築物和土堆等,北面積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則相反。

中國北方較大的廟宇,寶塔的正門和農村獨立的房屋的門窗多向南開放。

森林中空地的北部邊緣青草較茂密。樹樁斷面的年輪,一般南面間隔大,北面間隔小。

在中國北方草原,沙漠地區西北風較多,在草叢附近常形成許多雪龍,沙龍,其頭部大,尾部小,頭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❾ 地球怎麼轉

自西向東轉,在北極上空看:逆時針; 在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注:公轉和自轉方向一樣。

如果您認同我的答案,那麼請採納我,謝謝!

❿ 怎樣在野外定方向(地理)

一.利用自然界特徵判定方向

在沒有地形圖和指北針等器材的情況下,要學會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

征判定方向。

首先,太陽是最可靠的「指北針」。

我們知道,太陽是由東向西移,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例如,早晨6時,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時,太陽位於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時,太陽到正西,影子則指向東方。因此,可用太陽和物體的陰影概略地測定方向。

俗話說:「立竿見影」,用一根標桿(直桿),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桿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鍾,標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是東西方向,與AB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圖5)。

依此法測定方向,插桿越高、越細、越垂直於地面、影子移動的距離越長,測出的方向就越准。特別是中午12時前後。如11時半和12時半這兩個時間的影子長度幾乎相等,頂點的連線剛好指向東西方向,連線的垂直線也能較准確地指出南北方向。

地球24小時自轉360度,一小時轉15度,而手錶的時針總比太陽轉得快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錶和太陽概略測定方位。早晨6時太陽在東方,影子指向西方,這時,將手錶上的時針指向太陽,表盤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表盤轉動90度,即將6時折半,使表盤上的「3」字對向太陽,「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時,太陽位於南方,將12折半,使表盤上的「6」字對向太陽,則「12」字仍指北方(圖6)。

依此方法測定方向,要考慮地方時差。應將北京時間換算成地方時間。以東經120度線為准,經度每向東15度,將北京時間加一小時,每向西15度,則將北京時間減一小時,即為地方時。如烏魯木齊的地理坐標是東經87度40分,則(120°-87°)÷15°=2小時9分鍾,將北京時間減去2小時9分鍾,就是烏魯木齊的當地時間。

以上兩種方法,夏天在我國台灣的嘉義、廣東汕頭東北的南澳島、廣西的梧州市、雲南的個舊市的北回歸線(北緯23度27分)以南地區不能使用。

順便提一下,我們知道地球在自轉中,地球和太陽相對位置移動15°這個原理,可以用手錶和太陽概略測定方向。反之,我們用指北針和太陽也可以測定概略的時間。方法是,用指北針指北定向,太陽的方位的讀數被15除即可。我國以北京時間為准,北京在東經120°線上,其他地區則應根據經度差異,加以修正,即得正確太陽時。

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的熱能在自然界形成了許多間接判定方向的特徵。掌握這些特徵之後,即使在沒有太陽的陰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例如:靠近樹墩、樹干及大石塊南面的草生長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黃得較快。樹皮一般南面比較光潔,北面則較為粗糙(樹皮上有許多裂紋和高低不平的疙瘩)。這種現象以白樺樹最為明顯。白樺樹南面的樹皮較之北面的顏色淡,而且富有彈性。

夏天松柏及杉樹的樹幹上流出的膠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結塊大。松樹幹上覆蓋著的次生樹皮,北面的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發展較高,雨後樹皮膨脹發黑時,這種現象較為突出。秋季果樹朝南的一面枝葉茂密結果多,以蘋果、紅棗、柿子、山楂、荔枝、柑桔等最為明顯。果實在成熟時,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樹下和灌木附近的螞蟻窩總是在樹和灌木的南面。

長在石頭上的青苔性喜潮濕,不耐陽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長在石頭的北面。

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萵苣的葉子都是南北指向。

我國北方的山嶽、丘陵地帶,茂密的喬木林多生長在陰坡,而灌木林多生長在陽坡。這是由於陰坡土壤的水分蒸發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復比陽坡快,易形成森林。另就樹木的習性來講,冷杉、雲杉等在北坡生長得好,而馬尾松、華山松、樺樹、楊樹等就多生長於南坡。

春季積雪先融化的一面朝南方,後融化的一面朝北方。坑穴和凹地則北面向陽融雪較早。北方凍土地帶的河流,多為北岸平緩南岸陡立。

此外,廟宇、寶塔以及一般住房大都坐北朝南。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的門則朝向東方(禮拜者面向西方)。

夜間通常利用北極星判定方向。尋找北極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稱的北斗星),因為它與北極星總是保持著一定的位置關系不停地旋轉。當找到北斗星後,沿著勺邊A、B兩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有一顆較明亮的星,就是北極星。

在北緯40度以南的地區,北斗星常會轉到地平線以下,特別是冬季的黃昏,常常看不到它。此時,應根據與北斗星相對的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仙後星座由5顆與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即可找到北極星。

在北緯23度以南地區,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座主要由四顆明亮的星組成,四顆星對角相連成為十字。沿A、B兩星的連線向下延伸,約在兩星距離的四倍半處即為正南方。

夜間還可以用月亮判定方向。月亮的起落是有規律的。月亮升起的時間,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鍾。例如,農歷十五的18時,月亮從東方升起。到了農歷的二十,相距5天,就遲升4小時左右,約於22時於東方天空出現。月亮「圓缺」的月相變化,也是有規律的。農歷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邊,十五以後,月亮的亮部在左邊。上半個月為「上弦月」,月中稱為「圓月」,下半月稱為「下弦月」。每個月,月亮都是按上述兩個規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測定方位,可參考下表。

此外,還可以根據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12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15度這一規律,結合當時的月相、位置和觀測時間,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時,看見夜空的月亮是右半邊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陽落山是6時,月亮位於正南;此時,10時-6時=4時,即已經過去了4小時,月亮在此期間轉動了15°×4=60°。因此,將此時月亮的位置向左(東)偏轉60度即為正南方。

在自然界中,風也能幫助我們判知方向。如木製的柱架,其迎風面顏色深黑容易腐壞,而懸崖及石頭迎風面較為光滑。但必須熟悉當地的盛行風向,這在沙漠地區尤為重要。

風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單風向地區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為主。沙丘和沙壟的迎風面,坡度較緩;背風面,坡度較陡。我國西北地區,由於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質

較硬,東南面坡度大,沙質松軟。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沙漠地區的植物,如酥油草、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向東南方向傾斜。蒙古包的門通常也朝向背風的東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許多小雪壟、沙壟,其頭部大尾部小,頭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以上所述是沙漠地區的一般特點。風向還因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異。因此根據風向特徵判定方向,平時應參閱兵要地誌,了解當地四季盛行風向,以便得出正確的判斷。還須注意,在具有多種風向而風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區,則會出現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區判定方向較為復雜,應參考日月和星辰綜合判別。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熟知有「獨立大樹通常南面的枝葉較茂密,北面的枝葉較稀疏。」、「獨立樹樹樁的年輪,通常北面間隔小,南面間隔大。」的說法,但在實際中卻是較復雜的。1945年,原蘇聯人M·貝里亞可夫經過系統觀察之後指出:「不能用樹木枝葉和年輪判別方向。樹葉繁茂通常不是在南方,而是在自由空間的一方。就獨立樹而言,除陽光以外,風和其它因素亦有巨大影響,以此判別方嚮往往不可靠。同理,即使是獨立樹的年輪也不一定在南方寬;對年輪寬度有影響的不單是太陽,還有風;此外,年輪寬度還有垂直變化,在不同的高度切斷樹木就會獲得不同的結果。」據實地觀察證明,貝里亞可夫的這個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寧夏賀蘭山山谷中的獨立樹受常年風向西風的影響,枝葉全部都朝向東方,而不是南方。

利用自然界特徵判定方位時,要特別注意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千萬不要生搬硬套。在辨別方向時,務必注意多種方法綜合運用,互相補充、驗證。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在掌握共同規律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各地區的特殊規律,以便得出正確的判斷。

迷失方向後怎樣處置

在野外行進中,原來的道路消失了,或者從開始就沒有確定路線,只是依賴地形及方位行進,結果找不到位置,這就是迷失方向了。

發現自己迷失方向後,切勿驚慌換措,應立即停下來冷靜地回憶一下所走過的道路,想辦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標志重新定向,然後再尋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循著自己的足跡退回至原出發點,切勿盲目亂撞。返回原來的路線,有時需要下很大的決心。尤其是已經登上了山嶺,臨時決定改道,走艱辛的回頭路,要比前進更需要勇氣和毅力。

發現迷失方向時,應先登高遠望,判斷應該往哪兒走,在山地尤應如此,先爬上附近大的山脊上觀察,然後決定是繼續往上爬,還是向下走。通常應朝地勢低的方向走,這樣易於碰到水源。順河而行最為保險,這一點在森林(叢林)中尤為重要。俗話說:「水能送人到家」,因為道路、居民點常常是濱水臨河而築的。

在山地,若山脈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較緩,可沿山脊走。因為山脊視界開闊,易於觀察道路情況,也容易確定所在位置。山脊還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只要沿山脊前進,通常可達到某個目標。

在廣闊平坦的沙漠、戈壁灘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進,因景緻單一,缺乏定向的方位物,人們在上述地區一般不會走直線,通常向右偏。一般人的左步較之右步稍大0.1~0.4毫米,因而行進中不知不覺便轉向右方。步行者通常約以3~5公里的直徑走圓圈,即俗話說的「鬼打牆」。為了避免走彎路,浪費時間,在沙漠戈壁或森林中行進,依照一個確定的方向作直線運動非常重要。在上述地區行走,可利用長時間吹向一個方向的風或迅速朝一個方向飄動的雲來確定方向。迎著風、雲行走或與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進,可在一定時間內保證循著直線前進。也可使用「疊標線法」,即每走一段距離,在背後作一個標記(如放石頭、插樹枝,或在樹幹上用刀斧刻制標記),不斷回看所走的路線上的標記是否在一條線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離了方向。解放戰爭中,我解放軍在東北剿匪時,一些偵察員就是用這種方法往返於茫茫林海雪原中取送情報的。

沙漠地區景物單調,常常使人迷向。沙漠地因風的作用,沙丘移動,道路不固定。尋找辨認道路可根據地上的馬、驢、駝的糞便來辨認。一般成規律者,是人畜走過的路線。如實在無路可走,可以沿著駱駝的足跡行進,在乾渴的沙漠中,駱駝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敏感,依此常能找到水源。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和草原地區,道路少但比較順直,變遷不大。只要保持了總的行進方向,便可一直走下去。在有流沙的地區,個別路段會被覆蓋,出現左右繞行的道路,這種繞行距離一般不會很遠,應及時回到原行進方向上,切勿沿岔路直下而入歧途。在沙漠地區,還應注意不要受海市蜃樓的迷惑。

在森林中行進,高密的樹冠,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日月星辰。進入森林時,為避免迷失方向,應把當地的地形圖研究清楚。特別要注意行進方向兩側可作為指向的線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脈、長條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進路線的左方還是右方,是否與路線平行。如發現迷失方向,應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進,一直走到為止,再行判定方位。

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應先估計,從能確定方位的地方走出了多遠,然後尋找身邊便於觀看的樹干,用刀斧刮皮作環形標記(即樹干周圍的皮都刮掉,以便從任何方向上都能看到),再根據自己的記憶往回走。如果找不到原來的地點,折回標記處再換一個方向重新試行。最後,總能找到目標。

森林中,如果稍不留意,很難區分是林中小徑還是樹木間的縫隙。人們常走的小徑,因路面經常踐踏而變得堅硬踏實。但須注意,並非所有路面堅實的小徑都是人行的路。如上半身常碰到草藤枝條,而下半身卻不受這些雜物的纏繞,則可能是野獸出沒的路徑。黑夜中,這種感覺判斷較白天敏銳准確。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刻返回人行道路上去。沒經驗或不熟悉道路的人,夜間穿行森林一般都會迷路,因而,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夜行。

在我國西南邊疆叢林地區,居住著許多少數民族,他們多習慣砍光寨子附近山上的樹木。因而,以這種地區迷路之後,可爬到樹上或高處瞭望,如發現某座山上沒樹木,那座山的附近往往會有人家。此外,傣族等少數民族的住房多用竹子搭制,他們習慣在寨子邊上種大蓬竹。因此,有大蓬竹的地方,也容易找到山寨。

迷途時無路可走令人沮喪,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也令人無所適從。此時,首先要明確要去的方向,然後選擇正確的道路。若幾條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無法判定,則應選中間那條路,這樣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錯了,也不會偏差得太遠。

迷路後,當天色已晚。應立即選址宿營,不要等到天黑,否則將非常被動。若感到十分疲乏時,也應立即休息,不要走到精疲力盡才停止。這一點在冬季尤應注意,過度疲勞和淌汗過多,容易凍傷或凍死。

迷失方向,對一個沉著堅定的軍人來說並不足畏。古語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迷途時,只要冷靜分析,並根據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一些特徵判定方位,堅定信心,一定會突破「山重水復」的包圍,進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如需求救援,夜間可在高處燃點火堆;白天可燃煙,在火上放上青草,就會發出白煙,每隔十幾秒鍾放一次青草,正確的方法是每分鍾6次。這是世界通用的救難信號。若在森林中,可用斧頭、棍棒擊打樺樹,因為樺樹聲音宏大而且傳播很遠。

在開闊的地段,如草地、海灘、雪地上可以因地制宜製作地面標志。如將青草割成一定標志,在雪地上踩出或用樹木、石塊擺放出相應標志與空中聯絡。

二.怎樣確定方位

遇險者無論是在浩瀚的海洋上還是在茫茫的沙漠中,在茂密的山林里或是在冰封的雪原上,就是在荒郊野外遊玩迷路,是決定坐等救援還是自力脫險,首先需要弄清自己所處的方位。

1.使用地圖和指南針定方位

如果遇險者手中有精確的地圖和指南針,加上鉛筆、直尺(或其它有筆直邊緣的東西),以兩、三座建築物或地理特徵(如已命名的山峰、河流、湖泊,或寺廟、大樹等)為參照物,就能准確、快速找出自己的方位及走過的距離。方法如下:

·置指南針於地圖上,轉動地圖,使地圖上指向磁北的箭頭與指南針的磁針排成一線。看看四周有沒有明顯的建築物或地理特徵,如有,再在地圖上找出相對應的標志。

·置直尺於地圖上,直尺邊緣須貼著標志,慢慢移動直尺(勿轉動地圖),使之對准目標實物,沿著直尺自圖上標志向自己這方畫一條直線。再選別的建築物或地理特徵,以同一方法畫出另一直線。兩線交點大概就是自己所處的位置。

·如能多畫一直線來確定位置就更佳。三條直線如相交於一點,所定方位無疑更准確。如三條直線相交有3個交點,則自己所處方位在三交點所組成的三角形內。

·確定自己的位置後,再在地圖上尋找應走的路線。置直尺於擬走的路線上,沿著直尺的方向觀察前面的地形,觀察時不要轉動地圖。

·在前進路線上選一個容易辨認的建築物或地理特徵為目標。抵達後再用地圖和指南針,按新選目標,確定自己所處方位及前進路線。注意要避開懸崖、沼澤等危險地方。

·使用指南針時附近不可有鋼鐵物體,也須避開電流產生的磁場,例如架高壓電纜的鐵塔。在磁鐵礦區和發生雷電、暴風雨、地震、極光現象時也暫不能用它來定向。

2.利用手錶和太陽定方位

如果遇險者沒有地圖和指南針,也找不到可靠的地理參照物,在白天則可利用手錶和太陽來分辨方向。方法如下:

·將手錶平放,時針指出太陽(光線射來的方向),並想像有一條線把時針與12點的夾角平分。比方說,如果是上午8點,分角線會通過10點。如在南半球時,這條分角線所指的方向即為正北方;在北半球時,這條分角線所指的方向即正南方。如果所在地區在實施「夏時制」,則先將手錶拔慢一小時才進行。

·在北半球地區,一般當地時間6時左右太陽在東方,12小時左右太陽在天頂靠南方,18時左右太陽在西方。在南北球地區,6時左右太陽在東方,12時左右太陽在天頂靠北方,18時左右太陽在西方。這也可以大約地判明方位。

·如果遇險者的手錶已損壞或走時不準,可先用指北針確定時間。先測得太陽方位角,用太陽轉1小時的角度數15除後再加上1,所得的數值就是當地時間。例如,測得太陽方位角為180°,則當地時間即為180÷15+1=13時。

利用木棍陰影定方位

如須在原地逗留一些時間,白天還可在地上豎起一根木棍或竹竿,以木棍在平地上的影子隨太陽轉動而移動的原理來測量方位。方法是:

·每隔1小時左右,在木棍頂端陰影處做一個記號(如插根小棍子),把記號連成一直線。

·正午時影子距離最短,在北緯23.4°以北地區,此時影子正指北方;在南緯23.4°以南地區,此時影子正指南方。

·也可作木棍頂端陰影連線的垂直線,此垂直線也正指南北方向。

利用自然物體特徵定方位

白天如雲層厚密,看不到太陽,這時還可利用自然物體的特徵來辨別方位。

·在曠野中,獨立的大樹朝南一邊的樹葉茂密,朝北的一邊則比較稀疏。

·從鋸斷後大樹的樹墩上可以看出,樹的年輪是朝南一邊稀疏,朝北一邊則稠密。

·樹干或岩石上的苔蘚通常長在背光處,在北半球,朝北或東北那面苔蘚較多;在南半球,則朝南或東南那面苔蘚較多。這一方法不是很准確的。

·北方地區,北坡雪多、樹木多,而南坡少雪,樹木也少。

·秋天雁南飛,而春天雁北飛也可用來辨識方位。

3.利用夜晚的星星定方位

·在北方的夜空(北半球),很容易找到人們所熟知的北斗七星(大熊星座),其形狀像把勺子。小北斗七星(小熊星座)的形狀也像把勺子,勺柄上的北極星位於正北方。這顆明亮的北極星,在大熊星座「勺底」兩顆星之間長度延長約5倍處。如果我們在繁星密布的星空中找到北極星,那麼面對著北極星,前面是北,後面是南,左邊是西,右邊是東,立刻就可以定出方向來。

·在南北球,包括我國南方,那裡地理緯度較低,北斗七星有時會沒入地平線以下,或者由於它離地平線近而被樹木、村莊、山峰等所遮擋。由於看不到北極星,可以利用南十字星座來定方位。南十字星座由4顆亮星組成,如將對角的兩星相連,即成「十」字形。其中最亮的兩顆星連線的延長線即指向南方。如需更精確一些,可利用南十字星座旁邊的半人馬星座,將其中兩顆亮星作一假想連線,在連線中間作一垂直線與南十字星座的指南線相交,交點離真正的南極只偏差1度。

·在黑夜的天幕上,無論在南半球或北半球,都可利用獵戶星座來定方位。獵戶座由4顆明亮的星座組成,腰帶是3顆並排的小星,通過小星作一假想的橫線即為天球赤道,再經小星作一條垂直於天球赤道的線即為南北方向線,獵戶座頭部那端指向正北,腳部那端則指向正南。

三.怎樣確定時間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運行不息。天體的升落就象一架自然的鍾表在顯示時刻。在天文學上,利用這一自然現象,通過精密儀器觀測星星,可以定出准確時刻;但是我們用簡便方法觀看星星,也能定出大致的時間。雖然精確程序有所不同,可是基本原理仍然一樣。

這對於野外遇險人員、方向迷失者、夜間行進者,或者在缺乏燈光情況下,「夜光」的自然界鍾表,就顯得大有用場了。

⑴.利用北斗星定時間

北斗七星,在我國廣大地區,都能看到。晴朗夜晚,面向北方,把北斗七星鬥口的兩顆指極星,設想延長五倍多,就可找到北極星。我們把北極星當成鍾表表面的中心,把指極星和北極星的聯線當成時針。在鍾面上劃分十二等分:上面是12,右面是3,下面是6,左面是9。這樣一架北斗星鍾就組成了。

這架星鍾的時針是怎樣轉動的呢?

由於星辰是東升西落,所以北斗星鍾的時針轉動方向,就和普通鍾表的時針相反。12點以後,指11點,然後依次指10、9、8、7……等等。

這樣,看北斗星鍾定時間會不會引起混亂呢?

盡管它的時針轉動方向和普通鍾表不一樣,但是完全可以得出和一般鍾表幾乎一致的時間。

⑵.看星鍾定出時間

在觀測的時候,只要記住當地的經度(要以時間為單位來表示經度,因為地球自轉一周360°,需24小時,所以可用15來除當地的經度度數求得),認好星鍾時針所指的「鍾點」數字,以及觀測的月份和日期,最後再用一個常數減一減,就馬上得出所需要的時間。

這個方法,可用簡單的式子寫下來:

北京時間=36.4小時-經度-2(鍾點數字+M)

M就是由這年1月1日算到觀測時間的月數(每三天算成0.1月)。如果得出來的是負數,就要加24小時。至於36.4小時這個數字的來源,我們在此不作證明。

舉出例子來說明是很有趣味的。

在某年6月1日晚上,於北京天文館(經度=7時45分)看北斗星鍾指針在「10」,這時候的北京時間是幾點幾分?

先心算一下,知道6月1日離1月1日相隔5個月,即M=5。這樣,這時候的北京時間(鍾表時間)是:

36.4小時-7.8小時-2(10+5)小時=-1.4小時

24-1.4=22.6小時,也就是晚上10點36分。

⑶.利用仙後座定時間

有時候看不見北斗七星,可是和它幾乎相對的仙後星座升起來了。仙後座β星和北極星的連線也可以當成「時針」。鍾面劃分和時鍾轉動方向同北斗星鍾時針一樣。

計算的時候,只要把36.4這常數換成25.5就行了。

例如在某年6月9日下半夜,於同地看「仙後星鍾時針」指「2」的位置。這時候北京時間是幾點幾分?

心算6月9日離1月1日是5個月8天,即5·3月。這樣

25.5小時-7.8小時-2(2+5.3)小時=3點1分

北斗和仙後這兩架星鍾,一年到頭,只要傍晚晴朗,不分清晨傍晚,觀看都非常方便。得出來的時間,誤差為一刻鍾。

⑷.利用星盤定時間

看北斗、仙後星鍾,通過簡單計算,可以得知大概時間。如果有一個「恆星指示盤」,那就幾乎可以不經過計算,只要拔動星盤,馬上就知道時間。

這種星盤是這樣做的。

它分成甲、乙、丙三層。甲盤周圍畫上月份,每月等分三段,每段約10天。乙盤周圍等分24小時。丙盤以北極星為中心,按准確位置,面上北斗及仙後指時針。然後,三盤同心釘好,星盤即告製成。

天文學上知道:北斗時針這兩顆星的經度是11時,在每年9月6日半夜指正北方向。我們把9月6日下面一點定為北點;相對的一點就是指天頂方向。

使用時,把「24」這數字對准甲盤觀測月份和日數的位置。面向北方,把星盤的「北」點和地平的北點對好,並使星盤的「北」點和天頂聯線同子午線(天頂和天球北極的連線)相一致,然後拔動丙盤的「北斗時針」,使它和天上「北斗時針」的方向角相同。這樣,就可得出大概時間了。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們是在6月1日觀測。所以把「24」對准6月1日這一點。星盤的「北」點在下面,北點和天頂聯線調整在子午線上;時針的方向角也和天上「北斗時針」一樣,星盤所指結果是22點20分,和上面計算的差不多。

如果用「仙後時針」,則要記住β星的經度是零時7分;在每年3月23日半夜,時針指向北方。我們就在3月23日下面取一點作為「仙後星盤」的「北」點。觀測時,把「北」點和地平的北點對好。「北」點和天頂聯線調在子午線上,再把「24」對准觀測月份和日期;然後拔動丙盤時針,使和天上仙後座時針方向角一樣,就可以知道時間了。

需要指出:如果把星盤測得的結果,再加上經度差即:(8時一當地經度)的改正,那麼結果就和上面計算的完全一致了。

http://www.moon-soft.com/program/bbs/readelite33429.htm

閱讀全文

與人三怎麼換地理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