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地理角度看貴州發展經濟有哪些優勢,和主要限制條件
從地理角度看貴州發展經濟的優勢及限制:
1、貴州擁有美輪美奐的山水風光。
貴州92%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其中又有61%的是喀斯特地貌,貴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典型分布的地區,喀斯特地貌和山地特色構成了貴州的山水美景。在貴州,它既是瀑布之城也是溶洞之城,還是溫泉之城、峽谷之城。
2、貴州擁有美輪美奐的山水風光。貴州92%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其中又有61%的是喀斯特地貌,貴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典型分布的地區,喀斯特地貌和山地特色構成了貴州的山水美景。在貴州,它既是瀑布之城也是溶洞之城,還是溫泉之城、峽谷之城。
3、從貴州運出來的產品成本是極高的。
貴州應加大力度培育內部市場,加強省內基礎設施建設,把由於地理因素無法通達的地區通過公路鐵路連接起來,形成內部市場,以此承接和消化產業轉移。
(1)地理產業發展角度是什麼擴展閱讀:
貴州經濟運行的主要情況:
1、農業生產持續向好,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2018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276.74億元,比上年增長6.8%,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2%,拉動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
2、工業經濟穩中有進,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0%,增速高於全國水平(6.2%)2.8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2%,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9.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0%。
分行業看,19個重點監測的行業中,17個行業保持增長,4個行業增加值增速達到兩位數。
『貳』 地理信息產業的產業前景
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2010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規模已從2007年的400億元快速增至1000億元,年均增速達36%,一些地理信息技術與產品已達到或接近當前國際先進水平。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仍然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絕大多數地理信息企業做到了增產增人增效益。數據還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從業單位超過2萬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全國有200多所高校、20多所職業學校、200多個研究機構開展地理信息技術相關專業教育和研究工作。
在政府政策的保駕護航、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技術的推動下,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在「十二五」期間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地理信息產業是當今國際公認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世界各國紛紛看好這一市場,快馬揚鞭,大力發展。早在1990年地理信息系統及其相關產品的世界年銷售額就達到15億美元。目前,全球地理信息產業的年增長率已達35%以上,成為現代服務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地理信息產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服務於我們的生活,並帶來便利。電子地圖、衛星導航、遙感影像,這些地理信息產業鏈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創造奇跡,效益已經顯現。地理信息系統(GIS)集地球數字化於一身,能裝下整個地球的超量信息,可謂換個角度看世界。目前,全球GIS這一新技術產業的年增長率已達35%以上。
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電子地圖代替了紙質地圖,地理信息技術造就了地理信息系統。如今,地理信息技術正在走向成熟,地理信息系統也在不斷完善。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市場潛力很大。以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RS(遙感)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服務領域不斷延伸。據專家介紹,全國各地都加大了對地理信息產業的資金投入,加快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步伐,並已初見成效。
我國加快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的號角已經吹響。黑龍江省政府、國家測繪局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共建的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在一期工程竣工後,一批頗具實力的地理信息企業即進駐園區。不久前,隨著產業園的正式開園,更是群賢畢至,龍騰虎躍,他們立志將產業做大做強,促進我國地理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據統計,僅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一期工程建成後的2006年,地理信息的服務產值已超過2億元,國際空間數據加工業務達400多萬美元。專家預計,到2010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年總產值將超過8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增長5000億元以上。
2014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將從五個方面推動重點領域快速發展,分別是提升遙感數據獲取和處理能力,發展測繪應用衛星、高中空航攝飛機、低空無人機、地面遙感等遙感系統;振興地理信息裝備製造,帶動相關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提高地理信息軟體研發和產業化水平,結合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大力推進地理信息軟體研發;發展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加快推進現代測繪基準的廣泛使用;促進地理信息深層次應用。推進面向政府管理決策、面向企業生產運營、面向人民群眾生活的地理信息應用。
『叄』 高中地理:從產業轉移角度,分析部分從業人員返鄉創業的原因
1、從業的地方生活成本高,勞動力工資也上漲,而家鄉勞動力資源豐富,能源、原料充足;
2、從業的地方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發展機會增多;
3、返鄉人員掌握了技術、市場信息,積累了資金,具有鄉土情感;
4、家鄉對於創業有政策上的優惠,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改善;
5、東部發達地區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好多從業人員不能符合新產業從業的技術能力要求。
『肆』 什麼叫地理角度
描述事物從地理角度說,這里的地理角度是從地理學的方式分析、解釋、描述。
包括:
1、自然地理方面:經緯度,地形(什麼地形、海拔、地勢之類。)
2、氣候(什麼氣候、緯度帶、氣壓帶、風帶、降水、氣溫,氣溫要分三點:最高溫、最低溫和平均溫),資源,水文,土壤,農作物類型、種類等。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一般來講,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因此學者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
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稱之為人文地理(包括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個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實現人類的各種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伍』 地理中的「從產業鏈構建的角度考慮 」中的產業鏈構建是什麼意思能否舉例子說明一下
應該是能最大程度上利用某種資源、循環利用。比如石化工業區 從產業鏈構建的角度考慮 ,適合在該地區分布的產業有原油倉儲 、精細化工 、合成橡膠
『陸』 地理環境對生產發展的影響有哪些
地理環境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礦產資源等。
氣候是區域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產季節;氣候還會通過影響農業生產來影響與農產品有關的農業生產。
地形條件往往影響著區域農業生產的類型。一般來說,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山地丘陵適合發展林牧業;地形條件也是影響城市、交通和工業分布的重要因素,平原地形有利於建築物修建,可以降低建設成本。
不同的土壤類型對應不同的農業發展條件,比如柑橘適合酸性土壤;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
植被主要影響林業生產,繼而影響與林業有關的工業生產。
礦產資源的豐歉程度主要影響與採掘業有關的工業生產,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會形成礦業中心,繼而形成城市。
『柒』 高三地理:什麼是產業結構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有哪些
產業結構是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在一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
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系;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系。
影響因素
一切決定和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都會不同程度上對產業結構的變動產生直接的或間接地影響。知識與技術創新、人口規模與結構、經濟體制、自然資源稟賦、資本規模、需求結構、國際貿易等是一國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中的基本制約因素。
『捌』 地理信息行業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隨著時代的進步,地理行業也隨著科技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有潛力值。越來越多的人由於交通的發展愛上了地理這一門學科,那麼地理信息行業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又會是什麼呢?
發展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地理信息產業是高速增長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地理信息產業迅猛發展,不僅在國家信息化、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顯著作用,而且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保持社會穩定中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人民群眾對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地理信息產業顯現了巨大發展潛力和無限廣闊的前景。
2005年至2008年,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提供總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為例,2005年至2008年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總提供量分別約為4TB、5TB、7TB、32TB。
地理信息已經廣泛應用於網路位置搜索、車載導航、移動目標監控、數碼相機、攜帶型移動導航、智能交通、智能通信、游戲等諸多方面。
總結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高科技行業,地理信息目前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玖』 從地理角度回答,當時在發展工業方面,東北有哪些優勢(歷史題)
1、位置:
⑴緯度位置:較高,大約40°N ~54°N 氣溫低
⑵海陸位置:我國東北部、南臨渤海、黃海,東臨日本海
2、自然條件
⑴氣候條件——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
①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產季節等。
②東北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熱量和水分條件基本上可滿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但是農作物生長容易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
⑵地形、土壤條件
①地形條件往往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類型。
②一般來說,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而山地丘陵地區適宜發展林牧業。
西部高原地勢平坦,降水較多,是優質草原牧場——牧業
中部和東北部平原廣闊,面積佔全國平原總面積的1/3——種植業
周圍山地環繞,森林資源豐富,木材蓄積量佔全國總量的31%——林業
③土壤肥沃——廣泛分布黑土、黑鈣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
⑶社會、經濟條件
①工業特別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如亞麻紡織、毛紡織、乳品加工等對原料的需求,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重工業基地,為大規模機械化農業提供機械設備。
②東北地區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農產品、農業種植技術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為拉動本區發展外向型農業提供了重要機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於農業經營規模化,且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拾』 高中地理描述產業結構特點從那幾個角度來說,有什麼特定的詞來描述比如內部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單一等
特徵
編輯
1、條件制約性
區域經濟條件影響,制約區域產業結構,表現為對產業的類型和演化的影響。如:東部沿海地區由於能源、原材料的限制,就決定了它的產業不能發展或少發展那些高耗能和高耗材的產業部門;老少邊窮地區的條件決定了它不能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當然有些條件不是一成不變的,條件的變化可以促使產業結構的變化。
2、部門結構與空間結構的區域統一性
不同地區或同一地區的不同發展階段產業結構是不同的,不同的產業結構也可以反映產業結構的階段性,不同的產業空間結構可以反映產業結構的空間特徵,產業部門結構與產業空間結構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前者是後者的內容,後者是前者的空間表現形式,它們在區域上得以統一。
3、多樣性
區域條件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區域產業結構的多樣性。由於各區域所處地理位置、資源狀況及經濟發展階段等不同,所以產業結構的類型和層次總是多樣的。任何地區的產業結構層次都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地向高層次變化,從區域空間結構上看也是在不斷的變化的,也是多種多樣的。
4、開放性
區域產業結構形成和演變,也受到區外環境的影響,與區外不斷進行著物質、技術、信息,人才和資金的交流。現代區域產業的發展絕不是封閉的,總是在更大區域范圍內,在勞動地域分工中擔當不同的角色。區域產業結構的開放性要求我們在分析,確定產業結構時,不能就區域論區域,要從大區、全國及至世界的全局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