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大發現開始於哪個世紀
15世紀
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倫布、達伽馬、卡布拉爾、迪亞士、德萊昂、麥哲倫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Ⅱ 「地理大發現」開始於哪個世紀
地理大發現
新航路的開辟,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1]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發現(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時期。該時期內,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在這些遠洋探索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與此同時,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瓦斯科·達·伽馬、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胡安·德拉科薩、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喬瓦尼·卡波托、胡安·龐塞·德萊昂、斐迪南·麥哲倫、亞美利哥·韋斯普奇與胡安·塞瓦斯蒂安·埃爾卡諾等。在當時,遠洋航行意味著冒險:他們無法准確測量經度,木製船殼無法抵抗船蛆的侵蝕,儲備的食物不適於長期航行,船上的衛生與生活條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雙重驅使,這些人所進行的探索極大地擴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圍。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新航路的發現,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則是復雜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Ⅲ 地理大發現時代是什麼時候
地理大發現是指15~17世紀(又稱大航海時代),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它是地理學發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Ⅳ 15世紀末地理大發現指的是什麼事件
地理大發現是指新航路的開辟,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
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
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密切的整體
Ⅳ 「地理大發現」開始於哪個世紀又有哪些主要事件
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倫布、達伽馬、卡布拉爾、迪亞士、德萊昂、麥哲倫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新航路的發現
從十五世紀起,葡萄牙人不斷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沿海地區,掠奪當地財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貴族瓦斯哥·達·伽馬奉葡王之命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之後由阿拉伯水手馬季得領航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庫特,次年載著大量香料、絲綢、寶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這是第一次繞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稱之為「新航路的發現」。
新大陸的發現
在葡萄牙組織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也力圖尋求前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1492年8月3日義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即古都塞維爾,今稱塞維利亞)出發,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華特林島),之後又到了古巴島和海地島,並於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羅斯港。此後哥倫布又三次西航,陸續抵達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和南美大陸的一些地區,掠奪了大量白銀和黃金之後返回西班牙。這就是人們所稱謂的「新大陸的發現」。
第一次環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探險隊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東海岸南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即後來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死於此地。其後,麥哲倫的同伴繼續航行,終於到達了「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中的哈馬黑拉島。之後,滿載香料又經小巽他群島,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於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是應封建社會日趨衰落、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代要求,是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與發展對於擴大原料產地、市場以及交換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對世界生產力分布也有重大影響。
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
開創了歐洲主導世界的世紀,但是其主要的誘導動因確是由於原來的傳統東西方經濟交流道路被當時強悍的奧斯曼帝國阻礙而被迫進行的。通常改革都是因為現有的社會形態不能進一步前進成為了桎梏而進行的,這是很有趣的一點。即便是在被紀念的哥倫布也是懷著尋找東方的夢想經過了偶然的巧合才發現了美洲的,他在登陸了古巴後就認為自己到了日本附近。歷史的巧合就是這樣。
同時期亞洲航海發展
中國人進行了世界航海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次壯舉,鄭和下西洋,同樣性質的封建國家的不同性質的航海壯舉產生了不同的後果。當今的中國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假設,如果當年鄭和像西方殖民侵略擴張一樣,那麼當今的中國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Ⅵ 公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和麥哲倫環球航行吧。
其實哥倫布是向西航行,想到中國的。發現新大陸只是誤打誤撞。1492年,哥倫布攜帶著西班牙國王和王後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船隊從帕洛斯港出發,經加那利群島後向西航行,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和古巴、海地等島。但是,哥倫布誤以為巴哈馬群島是印度的轄地,把當地土著居民稱為印第安人,並誤認為古巴是中國的一個省。
1493~1496年、1498~1500年和1502~1504年,哥倫布又分別進行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航行,先後發現了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牙買加、特立尼達等島嶼,以及由宏都拉斯到巴拿馬的海岸。第三次航行中在帕里亞灣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哥倫布至死也沒意識到,他發現的這些地方並非中國和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
後來,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到達美洲,才認識到這是一個新大陸。
在人們認識到大西洋西岸的陸地並非亞洲,而是一個新大陸後,人們的地理視野擴大了。
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巴爾鮑亞越過巴拿馬地峽,看到了西南面的大海,他把這片海域稱為「南海」(今太平洋)。為了到達亞洲,人們努力尋找溝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峽,或者象好望角那樣的地角。基於這種願望,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開始了新的航海探險活動。麥哲倫曾經參加葡萄牙遠征隊,到過非洲、印度、蘇門答臘、爪哇、班達群島和馬六甲海峽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說。1519年麥哲倫率船隊,從西班牙的桑盧卡爾港出發,經加那利群島,到達南美東岸以後,即沿海南下,在南美大陸和火地島之間,穿過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峽,進入「南海」。起初向西北,後轉向西航。船隊在航行中從未遇到風暴,即把該海域稱為太平洋。1521年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與當地土著人的沖突中被殺。1522年麥哲倫船隊剩下的「維多利亞」號返回桑盧卡爾港,完成環球航行。
Ⅶ 地理大發現是14世紀嗎
地理大發現不是發生在14世紀,而是發生在是15世紀到18世紀。
地理大發現(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新航路的開辟,是15世紀到18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
Ⅷ 一「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以你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出現的新的交通工具對人類產生了怎樣積極的影響?
(1)新航路開辟
(2)大機器生產、西班牙(或葡萄牙)
(3)火車(或蒸汽機車)、汽車
(4)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5)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立
(6)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