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獲取解讀地理資訊理論文

如何獲取解讀地理資訊理論文

發布時間:2022-06-21 05:26:45

㈠ 如何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地理試題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漸脫離了教材,即呈現教材之外的信息。即使呈現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給出。如果信息中涉及學生沒有學到的概念和原理,試題中也會對概念或原理給出解釋,使提供的信息不會給解題產生障礙。這些信息或基於實際問題、熱點問題,或是合理的假設、推理,都是為了一定的能力考核目的而提供的。
2.多以圖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試題多以圖表的形式提供信息,不僅便於閱讀,而且能考查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
3.情境化的信息。不僅教學、教材編寫在創設情境,高考地理試題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查內容融於一定的情境之中。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試題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簡練,且可能隱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一般來說,無論是文字還是圖表,對解題無用或無關的信息必須刪去,因為任何多餘的信息都可能對學生解題形成障礙或干擾。
5.提供組合信息。有時候,為了特定的綜合能力考查,地理試題還可能在同一題中以中文、圖、表等不同形式給出組合信息。這類信息一般出現在非選擇題中,或考查學科內知識的綜合,或考查學科間知識的綜合。

㈡ 如何巧用地圖有效學習地理的論文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它儲存了豐富的地理信息,有效利用地理圖像,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將會使學習事半功倍。如何運用地圖來學習地理知識呢?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三個字「讀---畫---憶」。
1、讀一幅地圖,按先讀圖名、再讀圖例、最後讀圖的順序來閱讀。從地圖、圖片中獲取各種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大小、形狀等信息。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並分析地理事物相互之間的關系。將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各種地圖 「疊加」起來讀,能了解和掌握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更多的地理特徵,在讀圖中發現問題。
2、畫輪廓圖、填各種地理事物的名稱。一幅地圖往往容納了較多的地理事物。學習時,我們可以勾畫出較為重要的地理事物,以便於掌握它們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例如:在學習巴西時,我們就可以簡單勾畫出巴西的輪廓圖,圖中畫出重要的緯線(赤道、南回歸線),讓學生填出巴西的海陸位置,再根據其地形「北低南高」的特點,填出主要的地形區名稱。這樣,我們既牢牢掌握了巴西的自然地理概況,又增強了動手能力。通過畫圖、填圖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輕松掌握地理概念、地理空間分布規律和地圖知識,杜絕「地名搬家和地理規律錯位」現象的發生。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起到深化和鞏固所學地理知識的作用。
3、憶圖。將地圖清晰、完整的儲存在頭腦里,隨時回放。即使地圖不在眼前,也可以將儲存的地圖信息進行空間想像。如提到任何一個大洲大洋頭腦里就要形成七大洲四大洋和分布圖,能准確說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㈢ 地理信息系統論文

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論文在 輕風論文網 很多的哦,你可以參考下,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詢下他們的在線輔導老師,我之前也是求助他們幫忙的,很快就給我了,當時還是輕風論文的王老師幫忙的,態度不錯,呵呵,相對於一些小機構和個人要靠譜的多

這里還有些資料,你參考下

地理信息系統(GIS過去往往被認為是一 項專門技術,僅僅用於測繪、制圖、資源及環境管理等領域。今天,這種看法已經遠遠地落後了。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大,使GIS技術逐漸走向成熟,應用領域迅速擴大。專家估計, 在經濟建設 、日常生活活動所涉及的信息中,80%與地理信息密切相關,因此,GIS被公認為是21世紀的支柱 性產業,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 從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概念、特點、現狀以及在現代管理中的作用為基點,從GIS與管 理信息系統(M IS)相比較的角度,探討了GIS的實施方法、 項目管理、以及在我國的應用前景,並結合水利這 一專業領域的特點,給出了水利信息 系統解決方案。最後,對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網路GIS作了展望。 全文通過G IS與MIS對比性的論述,使GIS的特性更加突出,這也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

有什麼不明白的上輕風論文網看看吧

㈣ 地理怎麼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一、研讀高考試題,了解地理信息呈現的特點
1.試題信息出自教材之外,具有新穎性。地理試題或出自實際熱點問題,或基於合理的假設和推理,或源於高校地理課題研究。試題往往使用嶄新的材料和情境,將地理知識與「生活中的地理」聯系起來,考查學生的核心地理素養。當試題信息涉及的新概念學生沒有學過時,材料會對概念或原理給出闡釋,這就需要學生會解讀信息:甚至有時試題提供的情境與學生原有的常規認知產生「沖突」,就更需要學生基於新的問題情境下調用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破除解題中的困惑。
2.信息載體多樣化、組合化。地理科試題中信息載體形式多樣化,有文字材料、地理圖像和表格等。有時可能在綜合題中以文、圖、表等不同形式給出組合信息,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否有效、全面地獲取和解讀信息直接關繫到解題效率的高低。
3.顯性和隱性信息相結合。一般來說,試題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簡練,而且題目不會將所有地理信息都直接說明,而會在材料中隱含,只有學生自己發現了這些信息,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答題。
二、從不同的信息載體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在作答過程中,有的學生對題目沒有仔細閱讀和分析,就憑經驗作答,或答非所問,或遺漏重要信息。因此,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地理信息的載體不同,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途徑應「因信息制宜」。分析如下:
1.文字性信息。文字性信息是最基本的信息方式,包括相對獨立的文字材料,還包含圖、表格的名稱、引文或者說明,題乾的設問等。地理文字信息給出了解題的基本材料,還包含考查意圖、內容和方法,其獲取來源主要有:
(1)文字材料:文字材料往往經過了精心推敲,與中心無關或干擾性強的信息基本舍棄,而對解題有用的信息則相對完整,因此解題時一定要對信息材料由表及裡地精細化閱讀,提取有用信息,綜合分析。
(2)題目的設問:要認真閱讀題干,明確設問中的核心問題及其屬性,屬於哪一類問題、明確設問的邏輯性、前置條件、問題指向,才能依據設問從背景材料中快速提取相應的有效信息,調用相關原理、規律進行解答。
(3)試題的答案:圍繞同一背景材料設置的組合式命題,試題各設問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即前一題的答案為解答後一題提供了相關信息。
2.圖像信息。圖像信息包括區域地圖、示意圖、統計圖、聯系圖、景觀圖等,地理圖像信息可分為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常見的顯性信息包括

㈤ 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地理信息

可以通過網上信息指導。

㈥ 求「地理信息系統的地學基礎」的論文或者文文章

一、國際發展狀況 地理信息系統的存在與發展已歷經30餘年。用戶的需要、技術的進步、應用方法論的提 高,以及有關組織機構的建立等因素,深深地影響著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綜觀GIS發展,尤其是北美地區的實際情況,可將地理信息系統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60年代為地理信息系統開拓期,注重於空間數據的地學處理。例如,處理人口統計 局數據(如美國人口調查局建立的DIME)、資源普查數據(如加拿大統計局的GRDSR)等 。許多大學研製了一些基於柵格系統的軟體包,如哈佛的SYMAP、馬里蘭大學的MANS等。 綜合來看,初期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動力來自於諸多方面,如學術探討、新技術的應用 、大量空間數據處理的生產需求等。對於這個時期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來說,專家興趣 以及政府的推動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並且大多地理信息系統工作限於政府及大學的范 疇,國際交往甚少。 (2)70年代為地理信息系統的鞏固發展期,注重於空間地理信息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的真正發展應是70年代的事情。這種發展應歸結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資源開發、 利用乃至環境保護問題成為政府首要解決之疑難,而這些都需要一種能有效地分析、處 理空間信息的技術、方法與系統。二是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數據處理加快,內存容量 增大,超小型、多用戶系統的出現,尤其是計算機硬體價格下降,使得政府部門、學校 以及科研機構、私營公司也能夠配置計算機系統;在軟體方面,第一套利用關系資料庫 管理系統的軟體問世,新型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不斷出現,據IGU調查,70年代就有 80 多個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第三,專業化人才不斷增加,許多大學開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統 培訓,一些商業性的咨詢服務公司開始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工作,如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 (ESRI)成立於1969年。這個時期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總體特點是:地理信息系統在繼 承60年代技術基礎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計算機技術,但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仍然很弱 ;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統的應用與開發多限於某個機構;專家個 人的影響削弱,而政府影響增強。 (3)80年代為地理信息系統大發展時期,注重於空間決策支持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應 用領域迅速擴大,從資源管理、環境規劃到應急反應,從商業服務區域劃分到政治選舉 分區等,涉及到了許多的學科與領域,如古人類學、景觀生態規劃、森林管理、土木工 程以及計算機科學等。許多國家制定了本國的地理信息發展規劃,啟動了若干科研項目 ,建立了一些政府性、學術性機構。如中國於1985年成立了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 點實驗室,美國於1987年成立了國家地理信息與分析中心(NCGIA),英國於1987年成立 了地理信息協會。同時,商業性的咨詢公司,軟體製造商大量涌現,並提供系列專業性 服務。這個時期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商業化實用系統進入市場。 (4)90年代為地理信息系統的用戶時代。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許多機構必備的 工作系統,尤其是政府決策部門在一定程度上由於受地理信息系統影響而改變了現有機 構的運行方式、設置與工作計劃等。另一方面,社會對地理信息系統認識普遍提高,需 求大幅度增加,從而導致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擴大與深化。國家級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 息系統已成為公眾關注的問題,例如地理信息系統已列入美國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 路」計劃;同美國副總統戈爾提出的「數字地球」戰略、我國的「21世紀議程」和「三 金工程」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統。毫無疑問,地理信息系統將發展成為現代社會最基本的 服務系統。二、國內發展狀況 我國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開始。以1980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成 立全國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室為標志,在幾年的起步發展階段中,我國地理信息系 統在理論探索、硬體配製、軟體研製、規范制訂、區域試驗研究、局部系統建立、初步 應用試驗和技術隊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進步,積累了經驗,為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地理信息系統進入發展階段的標志是第七個五年計劃開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作為政府 行為,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開始了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科學研究、應用 實驗和工程建設工作。許多部門同時展開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工作。如全國性地 理信息系統(或資料庫)實體建設、區域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和建設、城市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軟體或專題應用軟體的研製和地理信息系統教育培訓。通過近五年 的努力,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上的應用開創了新的局面,並在全國性應用、區域管理、 規劃和決策中取得了實際的效益。

㈦ 在地理區域 氣候中如何獲取標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高考試題中地理信息的載體是各不相同的,地圖信息有的蘊藏在地理試題的題干文字中,有的蘊藏在各種地理圖形的表述語言中,有的蘊藏在各種地理統計圖表的文字和數字中,還有的蘊藏在地理試題的問題設計、各種地理圖形的主圖和附圖、各種地理圖形的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因此在解題時要注意試題的方方面面。根據地理信息載體的不同,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途徑就必然存在差異。獲取地理信息的途徑主要有:
1.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2.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3.從地理圖形的表述語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4.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5.從地圖和表格的組合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6.從試題的答案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㈧ 關於地理學科類論文範文參考文獻,與如何進行地理教學

何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我們在地理課堂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培養讀圖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並且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法指導,促進其有效學習,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有效性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很有趣味性的學科,地理知識豐富而精彩。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學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以提高地理課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火山地震帶及其分布」為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的地球」「地震破壞」的圖片,讓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然後短片回顧我國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場景,把學生帶入教學情景中,讓學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強大破壞力,激發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從而調動了學生探索地震相關知識的極大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師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注重讀圖能力的培養,提高課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規的文字語言來對地理知識的描述外,還有另外一種語

言,就是我們常說的地圖語言。對初中學生而言,教會他們讀圖、用圖,不僅能幫助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讀圖、析圖、用圖、畫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盡量把地理知識融入到地圖中去理解,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從而使「死」圖「活」起來,「靜」的文字「動」起來,久而久之,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自然就養成了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例如我採用形象比喻法來教育學生記住一些圖形的輪廓形狀:黑龍江的輪廓像一隻美麗的天鵝,湖南的輪廓像美人頭,英國的輪廓像一隻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義大利的輪廓像一隻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學習分層設色地形圖觀察地勢起伏時我採用剖面觀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繪制各種圖表的方法,適當的統計分析知識以及地理問題的歸納方法等,然後指導學生通過資料的表達,地圖、各種圖表對地理信息進行全面、深入的歸類整理和分析。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去引導學生分析各種地理信息的聯系、差異,力圖發現新的更有價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實施探索性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於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意識十分淡薄,學生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教學質量和學生聽課質量難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學就是主張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科學方法,探究性的獲得科學概念,並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例如,在「海陸變遷」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圖片,並進行分析:喜馬拉雅山在地質年代是怎樣的地理環境?我們利用科學史來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價值。此外,地圖的運用在地理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略圖的運用尤為重要。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圖,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習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七大洲、四大洋」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七大洲、四大洋」簡圖的繪制;又如學習湘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學生也可以參與到每個省級行政區輪廓的繪畫中來,在這過程中學生會不知不覺

地掌握了它們的相對地理位置。地理略圖不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聯系,還能顯示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地理略圖的運用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進行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提高課堂有效性
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評價方式,其中包括學生個人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覺思考的習慣,同伴的評價和教師評價有助於學生進行反思,有助於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新課程倡導賞識教育,無論學生的成就大小,教師都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並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這樣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鼓舞和信任,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自然會產生極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課堂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地理教學只有做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可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

閱讀全文

與如何獲取解讀地理資訊理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