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地理圖冊上勾畫大陸、半島、島嶼和群島的定義
海洋、湖泊和河流中四面環水的陸地。島嶼可以由基岩組成,也可以由鬆散堆積物組成。既可以由於構造動力作用而產生,也可以由外動力搬運作用形成。
當地殼運動上升,使原水下的陸地露出水面即可形成島嶼,如中國南方沿海一些小島;當地殼運動下降,使原水上的陸地部分掩埋於水下,只露出局部被水包圍的孤立陸地也可成為島嶼。因海底火山噴發堆積而成的島嶼,叫火山島 。有些則是由珊瑚蟲骨骼築造而成的島嶼,叫珊瑚礁島。河流、海岸帶的泥沙在水力搬運減弱,物質增多的情況下,可堆積為河間島、江心島、沖積島等。沿海的島嶼也可以因為構造斷裂而形成。如果斷裂方向與岸線平行,所形成的島嶼多與岸線平行,這些平行組合的島嶼群形成了特殊的達爾馬提亞式海岸;若斷裂與岸線方向垂直,則所形成的島嶼群與岸線垂直,成為里亞斯式海岸。
半島
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三面臨水一面與陸相連的陸地。大的半島主要受地 質構造斷陷作用而成 , 如中國的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等。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面積為322 萬平方千米 。此外,由於沿岸泥沙流攜帶泥沙由陸向島堆積,或島嶼受海浪侵蝕使碎屑物質由島向陸堆積 ,逐漸使島與陸相連,形成陸連島,如中國山東省芝罘島
地球表面高出海面,由陸殼組成的面積廣大的陸地。地球上最大一級的地貌單元,約佔地球表面面積的 29%。地球上大陸有 6 塊,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
島嶼
查看全文
『貳』 大陸是什麼
地球上有六個巨大的陸塊: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洲大陸。
主要從大小來看,地球的最顯著特徵是各個大陸和海洋盆地。平原、高原和山脈是地球固體部分的第二個最顯著特徵。大陸塊及其主要表面特徵似乎具有很高程度的永久性,並且是多種力量在若干極長時期內作用的產物。
雖然大陸—詞—般指—些龐大而廣闊的陸塊或本土,例如歐洲大陸,但是它在地球科學中卻有明確的意義。在地理學中,「大陸」指約佔地球表面29.2%的某些大的連續性陸塊。這些大的陸地區域是:亞洲(陸地的29.9%)、非洲(20.6%)、北美洲(14.8%)、南美洲(12%)、南極洲(10.5%)、歐洲(7%)和澳大利亞(5.2%)。這些大陸的總面積約為1480000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約840米。大陸中被高山或水體所包圍的突出部分,例如格陵蘭或印度——巴基斯坦地區則稱為次大陸。因為澳大利亞陸塊為水所包圍並且脫離其他大陸,所以有時稱為島洲。小的大陸,例如馬達加斯加或塞席爾群島稱為微大陸,因為構成它們的地殼與大陸岩石圈或稱大陸地殼的厚岩石層相似,因此它們與真正的大洋島嶼十分不同。
各個大陸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勻。例如,全部陸地的65%以上都位於北半球,後者有時稱為「陸半球」。南半球真正是一個海域。南半球只有11%左右高出水面。
『叄』 大陸的概念是什麼
大陸(continent ,the mainland ),從地理的意義來說,是指面積大於格陵蘭島的陸地,且有別於「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地球上共有6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從地質上來看一個大陸除位於海平面上的陸地部分外,還包括環繞它的大陸架。大陸架的地殼的平均密度是2.8克/立方厘米,這與大洋底的地殼平均密度(2.9克/立方厘米)相差很大。這個差別的原因是因為兩種地殼的組成部分和形成過程不同。
(3)地理上什麼叫大陸擴展閱讀:
非洲大陸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千米。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
南北最長約8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 500千米。地勢比較平坦。海拔500 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
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北部有少量熱帶雨林氣候地區。由於大分水嶺的雨影效應東部內陸不受季風影響,成為熱帶草原氣候,並成半環狀分布包圍。
中部由於維多利亞大沙漠造成的熱帶沙漠氣候。澳大利亞東南部因常年受暖濕海風的影響,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在25'S到30'S的澳大利亞西海岸分布少量地中海氣候,它的成因是受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的輪流控制。總體特點是成半環狀分布。
『肆』 什麼樣的陸地叫做大陸初中地理
大陸(continent ,the mainland ),從地理的意義來說,是指面積大於格陵蘭島的陸地,且有別於「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地球上共有6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從地質上來看一個大陸除位於海平面上的陸地部分外,還包括環繞它的大陸架。大陸架的地殼的平均密度是2.8克/立方厘米,這與大洋底的地殼平均密度(2.9克/立方厘米)相差很大。這個差別的原因是因為兩種地殼的組成部分和形成過程不同。謝謝。。。
『伍』 地理中的說到大陸東岸是熱帶季風氣候,這里的大陸指什麼
大陸:地球上面積廣闊而完整的陸地。
是地理意義上的,就是很大塊的陸地。一般主要的有亞歐大陸啦,北美、南美大陸,非洲大陸等等。。。。
因為陸地和海洋的熱容不同,溫度相同時候,大陸受熱升溫快,海洋慢,於是陸地空氣受熱上升,地表形成低氣壓,海洋表面空氣較冷,於是夏天時候,往往是海洋吹向陸地的季風;冬天時候地表空氣降溫快,於是大陸地表形成高氣壓,向海洋表面移動。
並且空氣流動的同時受到地磚偏向力的影響,發生偏轉。
於是形成了東南季風。。西南季風等等的方向季風。
主要抓住幾個點:大陸受熱快於海洋;空氣熱升冷降;空氣多的地方氣壓高,這個跟水是一樣的;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地磚偏向力。基本就這樣了。
『陸』 大陸的含義,地理上的,大陸必須四面環水嗎
從字面含義看,即廣大陸地的簡稱。
從地理定義看,是指面積大於格陵蘭島的陸地,與島嶼相對。
地球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
『柒』 大陸是指(初中地理)
大陸
1.地球表面高出海面,由陸殼組成的面積廣大的陸地。地球上最大一級的地貌單元,約佔地球表面面積的29%。地球上大陸有 6 塊,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
2.現在有時也相對港澳台指代中國的內陸地區.
『捌』 地理中大陸的概念是什麼
大陸(continent ,the mainland ),從地理的意義來說,是指面積大於格陵蘭島的陸地,且有別於「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地球上共有6塊大陸: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從地質上來看一個大陸除位於海平面上的陸地部分外,還包括環繞它的大陸架。大陸架的地殼的平均密度是2.8克/立方厘米,這與大洋底的地殼平均密度(2.9克/立方厘米)相差很大。這個差別的原因是因為兩種地殼的組成部分和形成過程不同。
『玖』 大陸的構成及其地理意義有哪些
大約40億年前地球表面出現了由較堅 固的岩石構成的地殼。在36億年前地球表面才被水層覆蓋。也就是說,那 時的地球有著一個遍布全球的原始海洋。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不 斷地冷卻,並且引起一定程度的收縮。收縮的結果,使地球表面產生了凹 凸,就像干縮了的蘋果,表面會出現凹凸不平的褶皺。收縮還會使本來並 不堅固的硬殼發生破裂。於是,地球內部熔融的岩漿便沿著裂縫噴涌而 出。天長日久,這些噴發出來的岩漿越堆越高,終於成為高出原始海洋的 火山島。根據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岩石的分布,最初的陸島大概分布在今天 的澳大利亞大陸的西部、格陵蘭島西部和非洲大陸南部等地。陸島出現 後,在太陽的光、熱以及地球本身的重力作用下,陸島上的岩石被風化、侵蝕。那些被風化、侵蝕下來的碎屑物質,被搬運到陸島的四周沉積下 來,形成早期的沉積層。後來隨著地殼的演變,滄海變為桑田。這些早期 的沉積層也被抬升出海面,使陸島面積不斷得到擴大。其中一些相鄰不遠 的陸島,由於不斷擴大,最終拼接成一塊較大的陸地。當然,陸地的形成 並不都是朝著由小而大的方向發展的。有些較大的陸地,有時會因地球的 演變而碎裂成若干小塊。有些甚至因受到巨大隕石的猛烈轟擊,轉化成為 一個深陷的凹坑,重新被海水淹沒。 特別是板塊運動發生以後,陸地和陸地之間會因漂移、碰撞而連接成為一體,如印度次大陸,就是通過這樣的作用和亞洲大陸拼接在一起的。相 反,有的大陸也會因破裂、漂移而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如非洲大陸與南 美洲大陸。
『拾』 內地和大陸的區別是什麼
中國內地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除港澳台地區外的領土范圍。因香港、澳門地理上與陸地相連,故回歸後通稱中央政府為「中國內地」或「內地」。
中國大陸地區,即中國除台灣地區以外的領土,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與台灣地區相對應,兩地區同屬一個中國,中國大陸地區的簡稱是「中國大陸」或「大陸地區」。
中國台灣地區
中國台灣地區,是指台灣當局控制下的地區(包括台灣本島與蘭嶼、綠島、釣魚島等附屬島嶼及澎湖列島),以及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烏丘等島嶼,陸地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
台灣地區行政區劃包括: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6個台灣當局「直轄市」,基隆、新竹、嘉義3個市,新竹、苗栗、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屏東、台東、花蓮、宜蘭、澎湖、金門、連江(馬祖)13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