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一直讀地理
因為學習地理有用。
地理是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人生活在環境里,人類離不開環境。地理學科引導我們去認識環境,教我們怎樣去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因而也是我們學習生存的科學,是我們生活的工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的素質。 地理學科的內涵非常廣泛,它不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學知識,與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各門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問題的地理思維方法還對我們學習其它學科大有幫助,使我們在這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淺。 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奧妙,海陸的變遷,氣候的異常,資源的開發,工業的合理布局,農業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長,環境的有效保護等等,都是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航空航天、南極探險、邊貿洽談、中東戰亂、三峽工程、經濟發展、「五一」旅遊、拉閘限電……無一不與地理有關。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 如果不學地理,以後別人問你澳大利亞位於哪裡?你答在澳門豈不笑死大家!
㈡ 學地理有什麼用
如果以是否在生活中「有用」來判斷,估計很多學科都會被認為「對生活沒有幫助」吧。首先你覺得沒有用不代表對其他人就無用。或者是你的生活與這些沒有交集(比如煮餃子與氣候學確實沒有交集),或者你還不能理解它們的作用。但你不去當地理學家或者什麼的不代表別人就不去當,也不會因為你或者什麼人不感興趣就剝奪他人接受這些知識的機會。其次,不能因為所謂應試教育的錯就歸罪於這些學科「沒用」,考試出題並不是這些學科的本意,只是人扭曲了它而已。可是另一方面說,也不可能按照每個人的意願設計他們自己「想要的」、認為是「有用的」教育(除非你不去學校走自學道路)。再者,地理如果無關緊要,那天氣預報、礦產勘測、城市規劃什麼的都可以死了。生物如果不重要,那外科手術、制葯技術什麼的也可以死了。歷史作為主觀性強的人文科學也許有爭議,但科學的意義是不能否認的。如果沒有人去追求這些「沒用」的空洞的東西,人類也不會有今天的發展。
㈢ 學習地理的意義與作用
地理環境的開放是我們對我們社會環境的一種認識,只有開放地理環境我們才能親身了解我們的地理環境,要是封閉的話,就會影響我們對環境的認識,降低我們的文化知識,開放的影響呢,可以提高我們國家的國民收入和副業的發展,不好的一面的,開放的環境容易被我們所污染,我們吃東西亂丟拉,好多的,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我們對地理環境的開放改變了地理環境本有的原貌,添加了許多人文的東西,破壞了它的原有性,弊利面都有吧!作用就是為了讓我們了解我們的環境和怎麼保護環境,讓我們認識到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還可以提高我國的國民和稅收的總值,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帶動和提高相關的副產業。
既封閉又開放的地理環境
說到潮汕文化的形成和特點,要與潮汕地區的自然環境聯系起來考察。
潮汕地區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東北與福建省接壤,東面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北西南分別與本省的梅州市、汕尾市為鄰。諺語稱其為「省尾國角」,指其位於國防門戶,又是遠離省城的東北邊陲。關於潮汕地區的戰略位置,清代學者顧炎武概括為:「(潮州)府介閩粵之間,為門戶之地。負山帶海,川原饒沃,亦東南之雄郡也。」
嶺南北為五嶺阻隔,南被海洋包圍,形成了向北封閉而向外開放的地理格局。在嶺南的大區域內,潮汕地區西北方橫亘著東北至西南走向的蓮花山脈,又切割成粵東這一處西北高東南低的背山面海相對獨立的地理區域。蓮花山脈不僅阻隔了潮汕與中原地區的直接交往,也構成了潮汕地區與嶺南首府廣州乃至珠江三角洲的天壤屏障。雖然對內陸腹地比較封閉,潮汕地區卻有著長達325.6公里的海岸線,使潮汕地區呈現出面向大海的開放格局。海岸地形復雜多樣,有眾多的港灣、島嶼以及廣闊的海灘。沿岸海域分布有低潮出露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島嶼126座,曲折的海岸線有多處內河出海口和港灣。海運方便,漁業資源豐富,還有可供開發的海灘塗面積20.53萬畝。海上貿易對於人多地少、西北有天壤屏障阻隔的潮汕地區的經濟發展意義尤為重大。潮汕人的生活、生產、貿易乃至歷史上發生在潮汕地區的許多軍事活動,都帶有強烈的海洋色彩,進而又影響到潮汕人的文化生活、思維方式、民風民俗以及民系發展等,使潮汕文化成為有海洋特色的地域文化。既封閉又開放的特定的地理條件,是造成潮汕民性既保守又富於開拓的矛盾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潮汕地區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與海上的聯系及海岸線的利用,卻受到極大的掣肘。政治上的原因,是封建統治者出於「靖亂」和御侵的考慮,長期不準粵東商港對外開放,使一些海上商貿活動被迫採取了違禁的民間活動的形式。從自然經濟條件上說,潮汕地區的港口條件也有一定的弱點,長期無法改變地方性港口的地位。無論如何,海濱生活環境及以海謀生的生產方式,給潮人的生活習俗和性格特點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比如喜食海鮮,以灘塗墾殖、漂洋過海、海運商貿、武裝走私等為營生的重要手段,鑄成了潮人性格中的勇於開拓、四海為家、強悍不羈之一面。
在這個區域內,韓江是水上交通主動脈,既是粵東和閩西南的交通紐帶,也是潮汕和贛南的文化紐帶,對推動潮汕文化的演變作用很大。其源頭一為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的汀江,一為發源於本省紫金縣白山崬的梅江。整個韓江流域覆蓋了閩粵兩省的十幾個縣,在潮汕地區的韓江中下游流域面積為1741平方公里。榕江是該地區第二大河,其幹流南河、北河分別發源於陸豐縣百花園與豐順縣猴子崬南麓,在該區流域面積約3512平方公里。潮汕地區並非一個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而是包括了山地、丘陵、平原、海灘等多樣的地貌。潮汕平原其實是若干個小平原的總稱,主要包括黃岡河下游平原、韓江三角洲平原、練江下游平原和隆江下游平原,平原面積大約只佔潮汕地區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廣東省內,潮汕平原面積僅次於珠江三角洲。然而,與面積為8600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平原相比,面積為915平方公里的韓江三角洲平原要小得多。潮汕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從南宋以後劇增,至清代中期,潮州府人口密度在省內僅次於廣州府。至當代,人口猛增,1991年,潮汕地區人口平均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009人,為全國人口密度的8倍,廣東省人口平均密度的3倍,大大超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澄海縣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860人,為全國人口最稠密的縣份。潮陽縣總人口達到207萬人,為全國人口第一縣。韓江三角洲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2427人,居全國各大三角洲之冠。面對這一系列的全國之最的人口數字,卻無法使土地面積相應增加,無法擺脫人多地少的局面。潮汕地區土地僅佔全國的千分之一,卻生活著佔全國百分之一的人口。1998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揭陽市人均耕地為1.8分,汕頭市為1.75分,連安排宅基地都困難。而廣東省1997年人均耕地為0.5畝,是潮汕的近3倍。人多地少的嚴酷現實,迫使潮汕人不得不墾山圍海,精耕細作,發展多種經濟作物,韓江三角洲成為我國著名的糧食大面積產區,但始終不能解決土地有限與人滿為患的矛盾。因此,讀書、經商、出洋、務工,自然就成為了潮汕人的求生之路。在勤勞刻苦、精明靈巧之外,潮汕人又有鋌而走險,甚而投機取巧之一面。人口稠密到極限,生產與生存空間十分有限的環境,對潮汕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經營方式以及潮人心理,無不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潮汕地區具有有利於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北回歸線橫過本地區中部,氣候溫暖濕潤,夏熱無酷暑冬暖有陣寒,四季常青,草木清華,生物早熟,一般比江淮地區早1--2個節候。但也有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和民生的災害:春季前期低溫陰雨,後期有倒春寒;夏季常受風暴和台風襲擊;秋季時有低溫霜凍災害;台風、乾旱、水災、地震、蟲害時有發生。這說明潮汕地區並非得天獨厚的富饒之境,還有自然條件惡劣之一面。風和日麗,精耕細作,與養成潮人性格中精巧、溫和的一面大有關系;在與自然不斷搏鬥中將蠻瘴之地開辟為魚米之鄉,對潮人養成敢於拼搏的強悍堅韌之民風和白手起家、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同樣有很大的關系;毀滅性的自然災害之不測,則影響到潮人滋長了稍安知足,有遠憂而不願作遠慮的消極的潛意識,以及凡事博一博運氣的宿命觀。
㈣ 我為什麼要讀地理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即講述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自然地理就包括了 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等,學習地理可以讓你全面的了解你所生活的地區,給予你基本的地理常識,對生活很有幫助(比如到外地旅遊) .地理知識以用於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是非常實用的知識.
比如:出去野營,地理知識是野外生存技能的重要部分。在一個地方建工廠,需要考慮到水流、風向、資源、人力、區位等各方面因素。另外這年頭我們國家的旅遊業越來越發達了,學好地理對旅遊也是好處多多。
㈤ 學地理有用嗎
地理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國將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定位為:通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地理課對於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為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例一:在「經緯網圖」上我們觀察到的知識就有:
①我們在這幅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線,其中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是經線,與經線垂直相交的線是緯線。
②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並相互平行;緯線圈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極點。
③指示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④經緯度的變化規律是:0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經線以西為西經度;自西向東,東經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逐漸減小。緯度以赤道為界,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自北向南,北緯的度數由大到小,南緯的度數由小到大。
⑤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
㈥ 學地理有什麼用啊
學地理有什麼用 當然有用啦,作用在生活中很大,體現在識別方位,掌握天氣,了解氣候,當地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在旅遊中更發揮作用,還可以知道一個城市的區域性怎樣,地位等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自然地理學得好的話,必要時還能夠在天上看到你想要看的星座呢,遇上自然災害也可以拿一些知識進行防備,總而言之就是非常重要
㈦ 學好中國地理對生活工作有什麼好處
學好地理不但有利於考試取得良好的成績,更關鍵的是對任何一個人的人生之路都有深遠的影響,我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學好地理的現實意義和長久意義:
1、學習地理是完善個人知識結構,培養人文精神的需要
我並不是說擁有了地理知識就一定具有人文主義精神,地理學科有邊緣化的危險,這很讓人擔憂。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樣重要。我們都知道暴發戶是很讓人瞧不起的,盡管他們很有錢。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這是至理名言。一個國家也一樣,僅僅經濟的富有並不能保證在國際社會被認可。我們國家現在的主要領導人都是很優秀的,這一點我是同意的。大家可以從他們畢業的學校和他們的經歷看出。但有一個現象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他們基本上都是理工科畢業的。我們知道在美國大學校長一般都是地理系或歷史系的,而中國的大學校長也一般是理工科的。大概理工科畢業的人一般比較嚴謹,而文科的思想比較活躍吧。所以我認為我們的領導人很難犯大錯誤,有沒有開拓精神就很難說了。小說《三國演義》大家都喜歡看,通過羅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幅立體的戰爭的畫卷。沒有足夠的地理素養,羅貫中先生的小說是不會這樣有吸引力的。 書上說,韓信用兵妙,孫子用兵妙,這些都得聯系地理知識才能理解怎麼個妙法。從哪裡走,走到哪裡,在哪裡埋伏,為何這么埋伏,聯繫上了地圖才知曉這仗為啥漂亮。 台灣問題,我當然是希望看到國家統一的。但我們有很多大陸人,動不動就威脅炸爛台灣,這難道有利於國家統一?如果我們考慮一下台灣海峽的寬度最短還有130公里,如果武力收回,需要巨大的海空軍優勢,而我國的海空軍實力較弱,統一談何容易,統一需要大智慧。
2、學習地理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須,是培養合格的世界公民的必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要有全球化的地理觀念。中國人的地理意識讓人感到擔憂,我們對世界的很多看法和分析都很有問題。比如地球可以容納100億人,現在已經有70億,快到地球的承載力的極限啦,怎麼解決日益嚴重的全球人口問題,怎麼解決越來越少的礦產和能源問題?怎麼解決世界環境問題?怎麼徹底解決中國環境問題?這些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從何談起,對此漠不關心,包括很多電視節目只重視娛樂,不重視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因此,學習地理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可持續發展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浮躁瘋狂的今天。
3、學習地理是滿足生活的需要。在古代,人們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往往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句話。可見,學好地理就足以在別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學識。大家熟知的一代地理天才諸葛亮就充分的把地理知識運用到軍事當中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話。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盡得10萬良箭。火燒赤壁,一把火燒滅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野心,燒出了三國鼎立的蜀漢王朝。他充分運用地理知識可謂成也地理;蜀軍北伐欲意重振漢室,火困司馬懿,欲想一把火燒掉曹魏的根基。不料,一場大雨澆滅了蜀軍的希望也澆滅了他的信心。他千算萬算卻沒能算到這場大雨可謂敗也地理。一代妖才,成也地理,敗也地理,功敗垂成,徒讓人黯然神傷,讓後人敬仰而又傷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學好地理也很重要,因為現在的地理大綱全是一些基礎性的,常識性的知識。不同於繁瑣的化學實驗和苦澀的物理公式,地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的日常交往談論當中,大多數的話題也都是和地理有關聯的,所以學好地理很重要。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地理,做一個智慧的人!
㈧ 學地理有什麼好處
地理也分好多的,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市地理,經濟地理和旅遊地理等,主要看你想往哪方面發展了。
說實話,現在的自然地理就業很不好,要想搞深入的研究只有考研讀博,而且要想出成績做論文就必須和GIS或者遙感結合起來。而其他幾個倒是就業不錯的。
當然,也看你自己的興趣,我們班就有一個特愛自然地理,所以他去了南大……
至於你說的有什麼好處,我覺的自然地理可以給你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去看待現實的人與物,包括各種氣候,水溫,地貌等。
至於其他方面的地理,倒是可以幫你在地理的基礎上去分析人文景觀,宗教,人口,城市聚落的分布和演變以及旅遊地的相關調查等。
呵呵,我本科學的就是地理,有空可以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