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瀨戶內海的介紹
瀨戶內海,日語為SetoNaikai,意即狹窄的海峽。位於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因在諸海峽之內,故名。為地層陷落而成。東西長440公里,南北寬5-55公里,周圍1,300公里,面積9,500平方公里。多港灣。海中有淡路、小豆、江田等525個大小島嶼。一般水深20-40米,鳴門海峽深達217米。氣候溫暖少雨,較乾燥。自古航運發達。
㈡ 高中地理 日本瀨戶內海為什麼風浪小
瀨戶內海位於日本,日本是島國多山,中間高,四周低,冬季瀨戶內海北部有山脈阻擋西北季風帶來的日本海水汽,夏季南部四國島上的山脈阻擋了東南季風從太平洋上帶來的水汽,並且島國的河流都比較短而且湍急,不易儲存
㈢ 為什麼瀨戶內海終年降水稀少,可以從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一下嗎
夏季來自太平洋的東南濕潤氣流受山地影響,瀨戶內海為背風區,而冬季西北風從日本海帶來的水汽受山地影響,瀨戶內海也為背風區,所以四季少雨。也就是說受東南和西北山地影響,其處在背風坡,降水少
㈣ 瀨戶內海的地理位置
瀨戶內海,日語作SetoNaikai。位於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歷史上是連接本州和九州,以及日本溝通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通道。 瀨戶內海,北面為本州,南面靠九州,中依四國,東為太平洋。西鄰日本中部城市大阪
東西長約440公里(270哩),易於航行。海岸線曲折,數百島嶼分布其間,以淡路島為最大。經豐後水道和紀伊水道與菲律賓海和太平洋溝通,西經關門海峽與日本海相連。該地區是日本關西地區和亞洲大陸之間交通線上文化往來的中心。沿海曾為主要產鹽區,現興起石油化工業。是受歡迎的度假處,整個地區屬於瀨戶內海國家公園。
㈤ 知識競答:瀨戶內海是海嗎
是一個海域的名稱吧 瀨戶內海,在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東西長約440公里,海岸線曲折。
㈥ 瀨戶內海是內海嗎
瀨戶,意即狹窄的海峽.因在諸海峽之內,故名.為地層陷落而成.東西長440公里,南北寬5—55公里,周圍1,300公里,面積9,500平方公里.多港灣.海中有淡路、小豆、江田等525個大小島嶼.一般水深20—40米,鳴門海峽深達217米.氣候溫暖少雨,較乾燥.自古航運發達.
㈦ 瀨戶內海位於日本哪兩個島嶼之間
考點: 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和城市 專題: 分析: ri本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ri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嶼及其周圍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 瀨戶內海位於本州島與四國島之間即圖中的②和③之間.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日本的島嶼和海域的位置,讀圖記憶即可.
㈧ 日本瀨戶內海有哪幾個大島嶼組成分別是什麼
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京濱工業區、阪神工業區、中京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和瀨戶內海工業區.前四個是老的,新形成的工業區中,規模最大的是.
日本瀨戶內海三明珠:廣島、山口、愛媛
㈨ 瀨戶內海在那裡要地圖
瀨戶內海,日語為SetoNaikai,意即狹窄的海峽。位於日本本州、四國之間,因在諸海峽之內,故名。為地層陷落而成。歷史上是連接本州和九州,以及日本溝通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通道。
瀨戶內海東西長440公里,南北寬5-55公里,周圍1,300公里,面積19,700平方公里,東西長450公里;南北寬15至55公里;平均水深37.3米;最大水深105米。有兩個出口與太平洋相通;另外有一個出口(關門海峽)與日本海相連,海域范圍內島嶼多達3,000多個。
從古時起,瀨戶內海就已是沿岸關西地區及九州之間的運輸交匯點,同時也是日本與周邊國家(例如:中國大陸及朝鮮半島)交通要道途經之處。即使在連結本州、四國及九州之間的陸上高速公路(如:南海道及山陽道等)建成,瀨戶內海依然是主要的交通要道所在。
(9)地理題瀨戶內海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瀨戶內海,既無原料和燃料資源,也無較大市場,全靠水陸運輸,為典型的加工貿易地區。古代和中世紀為日本與中國交往要道,對日本文化發展有重要作用。
較大工業中心和港口有廣島、吳(造船、汽車等機械工業)、 水 島(鋼鐵、石油、石油化學聯合企業、汽車等)、 福山 (鋼鐵),以及岩國、 大竹 (石油化學、化纖)、德山和北四國的松山、新居濱、阪出等。
農業發展早,海中諸島和沿岸低地種植水稻,坡地開為梯田 ,多栽培柑橘等果樹。原鹽業發達,現 鹽田 多已廢止,改作工業用地。 漁業 曾較發達,因海水污染,現已衰落。除東西交通外,南北跨越本州、四國的大橋已於1975年開工興建。
㈩ 裏海與內海的國際定義
內海 圖為全球最為知名的內海——瀨戶內海政治地理中內海是指領海基線向內一側的全部海水,包括:
(1)海灣、海峽、河口灣;
(2)領海基線與海岸之間的海域;
(3)被陸地所包圍或通過狹窄水道連接海洋的海域 (裏海衛星圖片,左上角為伏爾加河入湖處) 名稱:裏海(Caspian Sea)——世界最大的湖並且是鹹水湖
俄語作Kaspiyskoye More,波斯語作Daryaye Khezer。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位於亞歐大陸腹部,亞洲與歐洲之間,海的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面積約386400平方公里,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平方公里)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積總和(24.5萬平方公里)還大出51%。湖水總容積為76000立方公里。裏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有130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3 條河的水量佔全部注入水量的88%。裏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
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4至6米。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170至788米。南部凹陷,最深處達1024米,整個裏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積量達7.6萬立方公里。海面年蒸發量達1000毫米。數百年間,裏海的面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裏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系,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裏海在這一地區交通運輸網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中也具有重大意義;其優良的海濱沙灘日益被用作療養和娛樂場所。
裏海位於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而其表面約低於海平面27公尺(90呎)。靠近南面,最大深度為1,025公尺(3,360呎)。
裏海通常被認為是世界最大鹹水湖。然而這一觀念並不完全正確,因為科學研究表明,裏海經由亞速海、黑海和地中海與世界洋溝通。這一因素對於其自然地理所有方面的形成產生強烈影響。裏海具有特別的科學研究意義,因為其歷史、尤其是其面積和深度在以前的變化,為這一地區復雜的地質和氣候演變提供了線索。人為變化,特別是廣闊的窩瓦河系堤壩、水庫與運河造成的變化,對於當代水文平衡已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