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徐霞客是什麼朝代的人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不滿於「書齋講學,面壁讀書」追求功名之陋習,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放棄科舉,開始艱苦的旅行探險生活。
前後共28年,年年外出遊歷,足跡所至,東到浙江東部海島上的普陀山,南抵廣東的羅浮山,西達雲南西部的騰沖,北及河北薊縣的盤山,遍及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約20個省市。
徐霞客的貢獻
徐霞客早年的旅行,主要是游覽名勝,51歲後,開始有計劃、有系統地考察和研究自然規律。他所到之處,對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等作深入研究,並按日記錄,據實直書,不時參以己見。
尤其是對中國西南地區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學史上是空前的創舉,比歐洲要早一個多世紀,因此被公認為是世界石灰岩地貌的先驅。他把自己旅行中的見聞和研究心得寫成《徐霞客游記》一書,該書20卷,四十餘萬字,敘事生動,資料翔實,既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世界科技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又是一部很好的文學作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徐霞客
Ⅱ 徐霞客是幾代著名地理學家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了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主要成就
徐霞客的游歷,並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徐霞客對許多河流的水道源進行了探索,象廣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蕭、彬二水,雲南南北二盤江以及長江等等,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長江的發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戰國時期的一部地理書《禹貢》,書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後來的書都沿用這一說。徐霞客對此產生了懷疑。他帶著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源於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里,於是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源頭。在他以後很長時間內也沒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國家派出考察隊才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和雲南作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詳細的描述、記載和研究。他還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岩洞。他沒有任何儀器,全憑目測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學。如對桂林七星岩十五個洞口的記載,同今天地理研究人員的實地勘測,結果大體相符。徐霞客去世後的一百多年,歐洲人才開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學者。他指出,岩洞是由於流水的侵蝕造成的,石鍾乳則是由於石灰岩溶於水,從石灰岩中滴下的水蒸發後,石灰岩凝聚而成鍾乳石,呈現出各種奇妙的形狀。這些見解,大部分符合現代科學的原理。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游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游記文學。他的游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朴而綺麗,有人稱贊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從旅遊的角度看,其對壯游山水的全身心投入,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他的旅遊文學經典巨著,是其所有成就中的高峰。隨著徐霞客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旅行家的出現,旅遊才正式作為人的生存方式之一,迅速進入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生活之中,並從士大夫濟世人生的附庸生活中獨立了出來,步入迅速發展的時代新軌道。因此,《徐霞客游記》堪稱中國旅遊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Ⅲ 徐霞客游記是哪個朝代寫的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明末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
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3)徐霞客游記是什麼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擴展閱讀
《徐霞客游記》中關於景物的描寫不僅貼近現實,而且十分准確。現代科技也印證了徐霞客對於地質地貌和岩石景觀記載的准確性,據對比,徐霞客對華東地區和桂林許多岩石、溶洞的描述與科學工具的實際測量驚人地吻合。
例如在《游桂林日記》中對伏波試劍石的描寫:「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蓮萼倒掛,不屬於下者,僅寸有餘焉。是名伏波試劍石。」准確說明了石柱的具體位置是「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形態形貌「如蓮萼倒掛」,尤其是「僅寸有餘」的精確描述,比前人籠統地記載要科學得多。
徐霞客「欲盡繪天下名山勝水為通志」,為了達到「盡」的標准,《徐霞客游記》關於景觀的描寫也十分全面。這一方面體現游記所包含的內容跨時長、地域廣。徐霞客二十二歲起在母親的資助下開始雲游四方,游歷祖國的山水,一直到五十六歲過世之前幾乎都在進行旅行考察。
在這三十四年間,他的腳步東到浙江普陀,西到雲南騰沖,北至河北盤山,南到閩奧一帶,覆蓋了十九個省、市(區)。另一方面體現對景物的描寫全面。桂林的七星岩歷來是遊客和地理學家的關注點,徐霞客一生兩次到訪七星岩,為它作較為全面的記載。
在《粵西遊日記》中,他寫道:「蓋此處岩洞駢峙者三:棲霞在北,而下透山之東西;七星在中,而曲透山之西北;南岩在南,而上透山之東西。」從高角度全面說明了各個洞口的布局。
Ⅳ 徐霞客游記是哪個朝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所著
此書是明代後期的作品,作者徐霞客應該說是一位偉大的旅行家,在交通條件如此惡劣的古代、克服重重困難走遍天下,為我們留下了當時那些壯美風光和地理奇觀的最早面貌,是一部獨一無二的地理奇書。但要說他是真正地理學家就不準確的,因為此書以游記為主,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記錄只是順帶。
Ⅳ 徐霞客游記是哪個朝代的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明末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游記》劇情簡介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徐霞客的出遊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北登恆山,南及閩粵,東涉普陀,西攀太華之嶺,偏重搜奇訪勝,寫下了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嵩山、華山、五台山、恆山等名山游記十七篇;後期的西南地區之行,則在探尋山川源流、風土文物的同時,重點考察和記述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發育規律。
徐霞客人物介紹
影視作品《徐霞客游記》中的徐霞客是由演員賈一平飾演的。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是明代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了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Ⅵ 徐霞客游記是什麼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所
徐霞客,明代地理學家,作《徐霞客游記》。
Ⅶ 徐霞客游記的徐霞客是哪個朝代的人
徐霞客(1586一1641),明代地理學家。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屬今江蘇)人。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誌。年二十二棄科舉,遍游名山大川,足跡所到,北至燕、晉,南及雲、貴、兩廣等十七省,備嘗艱險,將其觀察所得,按日記載。志在考其形成、水文、地質、植物。死後由季夢良整理成《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生活在縉紳富貴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小就特別喜愛看歷史、地理和游記一類的書籍。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是徐霞客邁向旅遊生涯的開端。這時的徐霞客血氣方剛,年僅22歲。至此以後,徐霞客差不多每年都要外出旅遊考察,歷時30餘年。他北歷燕冀,南涉閩粵,西北直攀太華之巔,西南遠達雲貴邊陲,足跡遍及當時14個省,即現在的江蘇、浙江。山東、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16個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Ⅷ 徐霞客游記是哪個朝代的
徐霞客游記是明朝時期的。
徐霞客(1586一1641),明代地理學家。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屬今江蘇)人。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誌。年二十二棄科舉,遍游名山大川,足跡所到,北至燕、晉,南及雲、貴、兩廣等十七省,備嘗艱險,將其觀察所得,按日記載。志在考其形成、水文、地質、植物。死後由季夢良整理成《徐霞客游記》。
簡介
《徐霞客游記》中涉及到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歷史遺跡,這些在生活中並不常見的名詞。為此,我們不但對原文中的生僻字詞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對於原文中出現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釋中將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准確標示出來,減少了普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礙。更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最後,我們按照整部書的風格選取了精美古樸的木版畫,配合圖說,或是概括性地介紹了書中出現的風景名勝,或是介紹徐霞客當年途經之處的人情風物。呈獻給讀者的不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種文化和藝術美感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