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晝長怎麼算
晝夜長短的計算
1、可以利用一個地區晝弧所跨的經度范圍來計算,方法是在日照圖上某條緯度與晨昏線有兩上交點,兩點之間在晝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晝的時間。
2、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時間來求算。方法是:白晝長=2×(12-日出時間)或白晝長=2×(日落時間-12)。
3、同一半球相同緯度地區晝長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緯度地區的晝夜長短相反,如40°N的晝長是15時,那麼40°S的地區夜長為15時。
4、注意極晝區、極夜區的晝長分別是24時和0時。赤道地區的晝長永遠是12時。
『貳』 (真誠求助)高一地理:晝長與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
1/同一天,同一緯度晝夜是等長的,不同半球晝夜互補。
答案:10小時
2、日出時間=12--(晝長除以2),兩至日的晝夜互補。
答案:5點 10小時 7點
3、夏至日時,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南極圈內出現極夜。赤道終年晝夜平分。
24小時 24小時 12小時
『叄』 高一地理:晝長的計算
先說一下,A的答案是6時 18時吧。
首先,不管一個地方的晝長和夜長是多少,它的正午時刻(就是一天當中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時候)是都是一樣的,都是12時。
如果晝長為12時,意思就是說在12點以前白晝有6小時,在12點以後白晝也有6小時。
所以用12減6,就得到日出時;用12加6,就得到日落時。
總的來說,12點是一天當中的白晝中間點
同理,0點是一天當中的夜晚中間點
『肆』 地理中晝長公式是什麼
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晝半球所佔據的弧/15
=(12:00-日出時刻)×2
=(12:00+日落時刻)×2
=24小時-夜長
夜長=(24:00-日落時刻)×2
=夜弧/15
=(0:00+日出時刻)×2
=24小時-晝長
『伍』 高中地理 晝長計算方法
方法1:通過地球光照圖中該地所在緯線圈的晝弧和夜弧所跨經度判斷。晝長=晝弧所跨經度÷15°
方法2:通過地球光照圖中該地所在緯線圈的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比值判斷。例如晝弧與夜弧的長度比為2:1,可知該地晝長為16小時。
方法3:通過晝長與日出、日落時間的關系求得。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日出時間=12-1/2晝長。日落時間=12+1/2晝長
方法4:必要時強行記憶。必修1第19頁,二分二至日南北緯20°、40°及60°緯線的晝長在書中有明確標出。如夏至日20°N的晝長為13小時13分。
『陸』 高一地理怎麼算出一個地方的晝長和夜長,要利用哪些知識
看所在同一緯度在晝夜半球的所佔比例,再乘以24個小時就行了,超級好用。
『柒』 高一地理晝長問題。求解答,帶過程。附圖
(1)晝長15小時,A點日出時間6點,此時北京時間2點。B點太陽高度68°26『。
解析:很明顯,由圖可知B點占的晝弧(非陰影部分)為225°,根據公式晝長=晝弧/15°=15小時;A點位於赤道上,不管任何季節日出日落都是固定的,6點和18點。北京時間是120°E,很簡單的,由圖可看出90°E在右邊也半球部分(根據東經度沿著地球自轉方向遞增判斷),
此時90°E是在也半球的中點線上,則是0時,那麼北京120°跟90度差30°,則時間是加2個鍾,就是2點。太陽高度計算公式:B點正午太陽高度=90°-(45°-23°26』)=68°26『。
(2)副熱帶高氣壓,伏旱天氣,高溫少雨。此題不用講解吧???記住就行了,每年78月份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出現伏旱,高溫少雨。
(3)南,採光通風,最小。記住就行,朝著光照的地方,可以得到陽關照射。夏季的時候北半球太陽高度最大,高度高照射進室內的光的面積越小。冬季高度小,夾角比夏季小,斜線照射入室內面積就大。不懂在提問。-哲
『捌』 跪求 高一地理必修一怎麼求晝 夜長,地方時,有例題幫忙求解一下
日出日落時間早晚取決於經度(地方時早的先日出、日落)和緯度(緯度決定了當地的晝夜長短,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計算公式:日出時間=12-晝長/2(或日出時間=夜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或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
註:(1)日出、日落的計算要使用地方時
(2)同一時刻,北半球某地的晝長等於南半球同一緯度的夜長。
(3)同一緯度上日出、日落地方時、晝長相同。
(4)同一條緯線被晨昏線分成兩段,處於晝半球的一段弧所跨的經度數÷15°/小時=晝長。
例(2012全國卷6題)6月上旬某地約5時(地方時)日出,據此完成下題
該地可能位於( B )
A 亞馬孫河口附近 B 地中海沿岸 C 北冰洋沿岸 D 澳大利亞
解析:6月上旬某地約5時(地方時)日出,此時該地晝長夜短,為北半球某地。亞馬孫河口附近位於赤道附近,全年晝夜平分,地方時6時日出;北冰洋沿岸此時處於極晝期,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地中海沿岸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可能地方時5時日出。
(一)、地方時是如何產生的呢?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使得太陽不停地東升西落,晨線也不斷地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而向西移動,日出時間也出現了東早西晚。
(二)、什麼叫地方時呢?
因天空只有一個太陽,某一瞬間地球上不可能各地同時出現日出,即因經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時刻就叫地方時。
(三)、如何確定地方時呢?
(1)某地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時為12點,即竿影最短時定為12點。
(2)根據太陽的方位定地方時。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太陽位於正南方時為12點,南回歸線以南地區太陽位於正北方時為12點,南北回歸線及其之間地區太陽位於正南或正北方時為12點。我國古代已用日晷來確定地方時。
(3)在光照圖中如何確定地方時呢?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為12點,或太陽直射的經線為12點。平分夜半球的經線為0點.在赤道上,晨線處為6點,昏線處為18點。
(四)、怎樣計算地方時呢?
(1)、依據: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為15°/小時,4分/1°
(2)、公式:所求某地地方時=已知時刻±4分/1°×經度差
註:
東早西晚,若所求某地方位於已知地的東方,用「+」(時間早些,時刻數大些。) 否則,用「-」。即東加西減。
‚經度差的計算,若兩地位於0°經線同側,兩地的經度數大減小即為它們的經度差。若兩地位於0°經線異側,兩地的經度數相加即為它們的經度差。即同側減異側加。
ƒ採用24小時計時制。
④經度差的計算未過日界線(180°經線),因此,計算結果大於24小時,則要減去24小時,日期向後推一天;若計算結果為負數,則要加上24小時,日期向前推一天。
( 3)、常見題型
、已知某地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
例1 3月21日,中國烏蘇里江(135°E)為旭日東升時,我國帕米爾高原(73°E)的地方時為多少?
解析:計算經度差為62°
‚計算時間差62°×4分/1°=4:08
ƒ代入公式6-4:08=1:52(3月21日,中國烏蘇里江(135°E)為旭日東升時,為地方時6時)
‚、已知某地經度,求另一地經度
例2 當南充的物體的太陽影子最短時,北京時間為12:56,南充的經度為多少?
解析 計算時間差計56分。(物體的太陽影子最短時,地方時為12時)
‚計算經度差56分÷4分/1°=14°
ƒ計算經度120°-14°=106°(E)(南充位於北京的西邊,用「-」號)
『玖』 地理中晝長怎麼算
首先,記公式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我當時上高中也沒記什麼地理公式,是要對某一件事感興趣,才會有興趣去學習它。
至於你的問題我暫且做如下簡單的答復:
首先,做此類地理題目你要記死兩點點:「太陽直射點上就是正午十二點」;「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是6點所在經線和18點所在經線」 這很重要。
然後根據這兩點你可以依據地球上1小時=15度來計算對應時間,具體方法是「東加西減」即算給定經度算以東經線的時間便相加,以西經度則相減。
一般題目中給的圖會明顯標記出晨昏線與某地經線的交點,只要你算出這兩個交點所在經度的時間就可以求出晝長。
至於季節,這個很簡單因為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到:夏季我們所處的北半球是晝長夜短,南半球則相反,冬季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則相反。具體在一年中的晝夜長短做以下描述(以北半球為例):
(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 (全球晝夜平分) (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
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全球晝夜平分)→→晝越長夜越短→→→→晝漸短夜漸長 →→→→→晝越短夜越長
南半球則相反。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拾』 地理:如何看圖求夜長和晝長
晝長的計算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弧度法:如已知晝弧跨150°經度,周長=150除以15=10小時
2、線段法:已知某地日出時間為5:00,則畫一表示日出到日落的 線段,中點為中午12時,則上午為12-5=7,下午時間也為7小時,則晝長=7乘以2=14小時
3、對稱法:已知40°N的晝長為10小時,求40°S的晝長.(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因為40°N的晝長=40°S的夜長=10小時,則40°S的晝長=24-10=14小時
具體的方法要結合試題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