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北京上風上水,人傑地靈啊!按照地理來說北京屬於龍脈,不要認為這個是迷信,當初建都為什麼古都和現代都在北京都是這個道理。而且北京易守難攻,三面環山。有個說法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如果打仗進了居庸關等於就是進了北京城了,因為只要進了居庸關等於一路平趟的能打進北京。而且北京屬於咽喉部分,上可以治理東北,下可以治理華南,左可以治理西部,右可以依託天津的港口發展,其實天津本來就是北京的港口,在古代是這樣,現代也是這樣!不是那句話,北京城天津衛嗎?而且北京是革命發源地,五卅、八十九都是在北京發展的,北京人的意識很強,而且北京人見多識廣。在民國北京就是特別行政區,在古代北京都是特別的一個區域。
㈡ 北京的地理位置重要性是什麼
北平為中國的首都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政治上,北平位於華北老解放區內,人民力量雄厚,規模弘偉,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歷史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來,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搖籃。此外,在地理上,北平位於一個大平原之中,將來有足夠的擴充的餘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達,有平沈、平綏、平漢、平滬等鐵路干線,聯絡全國各地。總之從各種條件看,北平確實具備現代大國首都的各種資格。
㈢ 中國首都為什麼要建在北京
中國首都建在北京有三種原因:政治意義、現實情況、北京的建都歷史。
1、政治意義
北京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時離海近,而且渤海是中國近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
2、現實情況
首都應當選擇現代化的大城市,而且當時中國大城市不多,且位置合適,滿足建都條件的大概只有西安、北京、南京。西安距離革命時期的共產黨政治中心近,群眾基礎最為可靠,位置較為安全,但是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東移,西安位置太偏西,交通並不便利,不利於新首都的建設與擴張,因此北京更適合做首都。
3、北京的建都歷史
歷史上的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舊都。自古「燕都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中原,若坐堂隍,俯視庭宇」。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確獨特,它為中原北方門戶,有人講它是中國的「龍眼」所在。
㈣ 為什麼北京能成為中國首都,它有怎樣的優勢呢
中國自古以來從不缺少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城市,例如西安、洛陽、南京、重慶等大都市,它們在各個時期都有著獨特的意義。而北京又是憑借怎樣的優勢殺出重圍成為首都呢?我認為評判一座城市的優劣主要可分為兩點:①自然地理②歷史文化。
為何它又會成為眾多朝代古都呢?很簡單,中國古人甚至現代人都相信風水,北京在風水學上有“山環水抱必有氣”之說。古人建都更有“前要照後要靠” 之語,意思就是,前邊要見水,後邊要靠山,而在中國眾多古都之中,只有北京更符合這一點,所以這就不足為奇。
㈤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優越性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北京位於北緯39°56′,東經116°20′。其雄踞於華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東北部,由太行山(西山)與軍都山及燕山山脈所環抱,造成形似「海灣」之勢,故自古就有「北京灣」之稱。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交通、旅遊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個區和7個縣組成。總面積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佔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萬。北京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首。
北京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氣候的不同特色,不論你何時來京觀光,均有迷人的風彩。北京春秋季較短,夏冬季稍長。一月份較冷,月均氣溫-4.7℃,七月份稍 熱,月均氣溫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無霜期180天。這里地理位置顯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歷來被視為藏龍卧虎的神州寶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遠在70~50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祖先的發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國?燕國,在此建都,名 「薊」,從此「燕京」之名流傳至今。公元前三世紀後,此地歷為秦、漢、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鎮。公元十世紀初,我國東北的契丹族建立遼朝,將這里作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興起,滅遼而建金朝,正式於此建都,定名中都,並大興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華的宮殿。中都城在今廣安門一帶,但1215年毀於兵火。這一年,我國北方的蒙古族舉兵南下,相繼滅了金朝和避於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統一了中國。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寧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為大都,此是今天舊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設於南京,將大都改稱北平。1403年朱棣奪得皇位,遷都北平,並改名為北京,北京之名從此開始。不久興建紫禁城等,經過十五年施工於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達800多年歷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此留下了中華民族極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全城的建築布局以紫禁城為中心,從南到北貫穿一條全長8公里的中軸線。其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太廟與社稷壇);街道縱橫,殿宇輝煌;壇廟神奇,園陵壯美;河湖穿繞,風光如畫。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體造型,這不僅是中國古都的典範,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北京歷來以豐富的名勝古跡和迷人的自然風光著稱於世。這里有天下奇觀的萬里長城,世界之最的皇宮建築群,美不勝收的古典園林,以及宏偉壯觀的壇廟、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龍慶峽、石花洞等自然景觀,和1919年「五四」運動等眾多史跡紀念地,均是讓人大飽眼福,樂而忘返的旅遊勝地。
㈥ 北京作為我國首都的地理優勢在哪裡呢
北京之所以可以成為首都,在地理位置方面就很獨特,第一個原因是北京的地理環境不錯,雖然北京在很多南方人眼中感覺非常靠北,但是當年主要就是發展北方的重工業,因為和蘇聯走的近,北京也屬於暖溫帶氣候,比起東北這里還是要溫和很多得,並且氣候條件也不算乾旱,適合城市的發展,而且北京雖然離渤海比較近,但是依然保持了一點距離,還是屬於內陸城市,南部是華北平原,西部是黃土高原,所以說北京的交通也比較發達,最後就是北京的戰略位置非常優越,北京三面都是山,很難攻打進來,而東南地區相對更適合發展經濟並不適合做首都。
相比南京雖然也是一座位置不錯的城市,畢竟六朝古都的底蘊不是白說的,但是南京處在的位置很容易就被攻打進來,畢竟前幾次定都在南京結局都不好,所以人們也吸取了這個教訓,而上海這個地方只適合當經濟中心,卻不適合當政治中心,畢竟南方沿海地區,論戰略位置沒有北方那麼的強,只適合發展經濟和金融,但不適合成為軍事政治中心。
㈦ 1949年選首都為何選定北京,有何特殊意義
根據當時的候選城市,北京離海不遠也不靠海,可以避免其他國家直接攻擊,遠遠有優於沿海城市,風險可以控制,而且北京附近有中國的內海渤海,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首都的地位,再加上北京背靠蒙古蘇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距離,給人一種適中的感覺,進可攻退可守,所以定他為首都
㈧ 北京地理位置優越性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北京是交通要道,北進蒙古,東進東北 南進華北。要塞分別是 居庸關,山海關,盧溝橋。從軍事上講這是個絕佳的地理位置。 北京自然條件很好,地質結構穩定。最重要的是位於全中國的中央位置。
市域東西寬約160公里,南北長約176公里,土地面積1641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38平方公里,佔38.6%;山區面積10072平方公里,佔61.4%。北京地勢總體上上西北高,東南低。全市地貌由西北山地和東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組成。
(8)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歷史上有金、元、明、清、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等五個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數個政權建政於此,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宗室召公奭於燕國,是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時期人口超過一百萬。
金中都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北京與西安、南京、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擁有7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
在中國過去的8個世紀里,幾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築都擁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歷史意義。北京古跡眾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壇、頤和園、圓明園、北海公園等。
㈨ 為什麼選擇北京為首都它的地理優勢是什麼
首先北京自明朝以來一直都是國都,有政治基礎。其次吸取日本人入關的教訓,把北京設為首都能最大限度的輻射東三省和內蒙。
㈩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北京位於北緯39°56′,東經116°20′。其雄踞於華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東北部,由太行山(西山)與軍都山及燕山山脈所環抱,造成形似「海灣」之勢,故自古就有「北京灣」之稱。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交通、旅遊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個區和7個縣組成。總面積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佔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萬。北京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首。
北京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氣候的不同特色,不論你何時來京觀光,均有迷人的風彩。北京春秋季較短,夏冬季稍長。一月份較冷,月均氣溫-4.7℃,七月份稍
熱,月均氣溫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無霜期180天。這里地理位置顯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歷來被視為藏龍卧虎的神州寶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遠在70~50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祖先的發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國—燕國,在此建都,名
「薊」,從此「燕京」之名流傳至今。公元前三世紀後,此地歷為秦、漢、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鎮。公元十世紀初,我國東北的契丹族建立遼朝,將這里作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興起,滅遼而建金朝,正式於此建都,定名中都,並大興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華的宮殿。中都城在今廣安門一帶,但1215年毀於兵火。這一年,我國北方的蒙古族舉兵南下,相繼滅了金朝和避於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統一了中國。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寧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為大都,此是今天舊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設於南京,將大都改稱北平。1403年朱棣奪得皇位,遷都北平,並改名為北京,北京之名從此開始。不久興建紫禁城等,經過十五年施工於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達800多年歷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此留下了中華民族極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全城的建築布局以紫禁城為中心,從南到北貫穿一條全長8公里的中軸線。其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太廟與社稷壇);街道縱橫,殿宇輝煌;壇廟神奇,園陵壯美;河湖穿繞,風光如畫。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體造型,這不僅是中國古都的典範,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北京歷來以豐富的名勝古跡和迷人的自然風光著稱於世。這里有天下奇觀的萬里長城,世界之最的皇宮建築群,美不勝收的古典園林,以及宏偉壯觀的壇廟、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龍慶峽、石花洞等自然景觀,和1919年「五四」運動等眾多史跡紀念地,均是讓人大飽眼福,樂而忘返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