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年平均氣溫計算方法
年平均氣溫是將12個月的月平均氣溫累加後除以12而得.
溫室效應使地球年平均氣溫從早期的-21℃提高到了宜人的14℃
1986年以來,地球年平均氣溫連續11年高於多年平均值、且呈逐步上升趨勢.
平均5-15度
1998年7月,地球平均溫度是16.5攝氏度(美國國家大氣與海洋總署公布).自19世紀末以來,全球氣溫升高了0.3-0.6度.
地球上最熱的地方在撒哈拉大沙漠,那裡的實測最高氣溫達到57.9°C.而在最冷的兩極地區,曾經測量得到89.2°C的最低溫.地球的平均氣溫約為11.2°C.但近年來,由於溫室效應的影響,年平均氣溫政逐年升高.
地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6度(全球平均氣溫最底線為2度).地球氣溫在未來100年裡會上升多少,一般的估計是上升2.5至10.4攝氏度,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是看人類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❷ 某個城市或者全球年平均氣溫的演算法
樓上簡直和沒回答一樣!
舉個例子吧,比如您想算該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先把每一個觀測站的每天的四個觀測數據加起來,然後除以四,得出該日該觀測站的日平均溫度。再按照這個方法,把這個城市所有的觀測站的日均溫加起來,除以觀測站的數量,就是該城市的日平均溫度了。
年平局溫度同理,把每個地方的日平均溫度加起來,除以365,再除以觀測站的數量。
❸ 高中地理理論氣溫怎麼求
1、某日平均氣溫的計算公式:某一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平均值。
2、月均溫的計算公式:將一月中所有日氣溫相加後平均(如一個月中有30日,則月均溫為30日平均溫度相加後除以30)。
3、某年平均氣溫的計算公式:氣象站點當年測出的每日平均溫度的總和除以當年天數得到的該地方或該站點當年的年平均溫度。
❹ 初中地理~求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分析氣候特徵(11種氣候要全)以及如何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說出氣候類型+配圖
根據最冷月和最熱月的均溫值,確定溫度帶;結合降水的季節變化,確定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溫多雨,無明顯的季節區別。一年內各月平均氣溫在24-28℃之間變化,年溫差一般不超過5℃。
2、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基本在16℃以上冬半年,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季風顯著,而且盛行熱帶氣旋。
3、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濕季。乾季的氣溫高於熱帶雨林地區,每日平均氣溫在24~30℃之間。
4、熱帶沙漠氣候:極度乾旱而酷熱,少雨,,空氣十分乾燥,極少水分。
5、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常說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溫和濕潤。
6、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7、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潮濕的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較均勻。
8、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季風性顯著。夏秋常受熱帶氣旋影響。
9、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在大陸性氣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南部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熱月的平均氣溫,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10、高原山地氣候:海拔較高,終年低溫。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帶性的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高山氣候)。
11、寒帶氣候:全年寒冷,尤其是冰原地區,幾乎全年都被冰雪覆蓋。
❺ 地理中。最冷月均溫和最熱月均溫怎麼計
就是根據該地的氣象資料中的氣溫數據平均得來的。
先根據每天某些時間點的實時氣溫,做平均值得出日均溫,再由日均溫得出月均溫。這樣,最熱月(北半球陸地是7月、海洋是8月)和最冷月(北半球陸地是1月、海洋是2月)月均溫就出來了。
❻ 「日平均氣溫」怎麼算
日平均氣溫計算方法為:氣象學上通常用一天中02時、08時、14時和20時,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4個氣溫相加除以4),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日平均溫度是指一天24小時的平均氣溫。氣象學上把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稱為空氣溫度,簡稱氣溫國際上標准氣溫度量單位是攝氏度(℃)。天氣預報中所說的氣溫,指在野外空氣流通、不受太陽直射下測得的空氣溫度(一般在百葉箱內測定)。
日最高最低平均
所謂日最高最低平均法即採用當天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2個氣溫相加除以2)。
3、24小時平均
所謂24小時平均法即將全天2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24個氣溫相加除以24)。
(6)地理月平均氣溫怎麼求擴展閱讀:
除了日平均氣溫,還有候(5天)、旬(10天)、月、年平均氣溫,以表達不同時段氣溫的變化特點,氣象部門每天02時、08時、14時、20時(北京時)每隔6小時進行一次觀測或者02時、05時、08時、11時、14時、17時、20時、23時每隔3小時進行氣溫觀測。
❼ 最高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月平均氣溫的演算法。我明天期末地理考試啦。
最高月平均氣溫:這個月每日最高氣溫算平均數。例如:北半球的最高月是6、7、8月
最低月平均氣溫:這個月每日最低氣溫算平均數。例如:北半球的最低月是12、1、2
❽ 地理中,最冷月的均溫是什麼意思最熱月的均溫又是什麼意思
最冷月的均溫就是某地區一年或者多年裡最冷的那個月(如我們中國大部分是一月份最冷的)的平均氣溫;同理,最熱月的均溫就是某地區一年或者多年裡最熱的那個月(如我們中國大部分是七月份最熱的)的平均氣溫。
❾ 地理:怎樣求日均溫,月均溫,年均溫,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
日均溫:把一天中8點,14點,20點,2點測得的氣溫相加再除以4.
月均溫:把一個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氣溫相加再除以這個月的天數。
年均溫:把一年十二個月的月平均氣溫相加再除以十二。
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最高氣溫減去最低氣溫。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減去最低月平均氣溫。
(一樓的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是這樣算的嗎?最好先自己弄清楚了再回答別人,免得誤導他人)
❿ 日平均溫度怎麼計算
日平均溫度是指一天24小時的平均氣溫。計算方法為:氣象學上通常用一天中02時、08時、14時和20時,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4個氣溫相加除以4),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另外某月平均氣溫:收集每天的平均氣溫數據,進行加和,再除以該月的天數。
某年平均氣溫:某年的多日平均氣溫(或多月平均氣溫)的平均值。
(10)地理月平均氣溫怎麼求擴展閱讀:
根據日平均氣溫使用環境:可用日平均氣溫計算入春日、入夏日、入秋日和入冬日[1] 分類
1、入春日:連續5日的日平均氣溫高於10℃,第一天即為入春日。
2、入夏日:連續5日的日平均氣溫高於22℃,第一天即為入夏日。
3、入秋日:連續5日的日平均氣溫低於22℃,第一天即為入秋日。
4、入冬日:連續5日的日平均氣溫低於10℃,第一天即為入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