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怎麼認識地理位置

怎麼認識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2022-06-24 01:18:37

『壹』 如何高效的看懂中國地圖

1、先看地理位置和輪廓。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所以打開地圖後,先看該區域的經緯度是多少,是位於沿海還是地處內陸,該區域大致是什麼形狀。這樣就有了空間感和方位感,以後一提到這里,在頭腦中就有一個比較確切的印象。進一步還可根據其位置推測其氣候特點(而不是死記了)。

2、看顏色。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通過仔細觀察不同的顏色的范圍大小、地區分布,即可掌握該地的地形地勢特點。

3、按「面、線、點」的順序認識地理事物的分布。

『貳』 認識地理位置從___位置,___位置,( 經緯度 )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

認識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應主要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三個方面來說明.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半球;海陸.

『叄』 如何了解世界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初中地理沒有認真學好,只能到高中再從頭來學。其實我覺得,學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特別密切。學了地理之後,覺得自己長了不少知識。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圖上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別出不同國家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特徵,可以……這些對於懂地理的人來說都只是些皮毛。而對我這個曾經的「地理盲」卻是格外新鮮有趣的。教我們地理的黃國華老師是個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課總能給我們一種特別充實的感覺。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讓知識從耳邊溜走。我們總是不停地聽著、記著,一堂課下來,提綱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我想,幸虧有這番「狂補」,要不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我們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學到呢!�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復習的時候最好是能騰出一塊完整的時間系統地讀。先讀圖。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會比書本還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們的地理位置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因為記地圖有一個特徵,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所以與其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還不如剛開始就認真地記好。通過平時的應用加深印象,省去復習的時間。�

再有就是看書。要理解地記憶。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時候印象就比較深。地理和政治、歷史不同,常識性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但是要記的東西也很多,要捨得花時間,自己想竅門,比如「諧音記憶法」或者「形象記憶」等等。在學自然地理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理科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人文地理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時間里,主要是看提綱和卷子,要特別留意那些能與當前時事聯系起來的內容。比如某個特定的地區,或者是環境污染這一類的問題等等。只要你鑽進去了,就會發現地理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對它感興趣了,還怕學不好嗎?�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考綜合科的同學來說,不論是學「X」科中的哪一門,都不要孤立地學,要特別留意這幾科中能互相聯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時事政治題,就可以想想,它發生在什麼地方,與該地方的地理特徵有聯系嗎?該事件是否有什麼歷史淵源?從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麼哲理或政治經濟學原理。養成這種思考的習慣,不久你就可以在這幾科中來去自由了。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建立在你已經掌握好單科知識的基礎上,單科都沒有掌握好,哪裡還能談什麼聯系呢?所以這也就更強調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平時就要注意把知識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著到了考前再突擊,那樣的話有可能會摔得很慘。�

高考是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僅有方法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辛苦努力與積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灑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豐收的一天。從現在就開始准備吧,把你的腳步邁得堅實再堅實些,祝你「笑傲考場」!

『肆』 如何確認地理位置,如某建築的經度、緯度

找份地圖用尺去做計算,要不就是去當地的天文台或是地政單位。不過在大陸詳細的經緯度可能是被限制的。
推薦個網站:google earth

『伍』 如何從人地關系角度認識中國地理位置

一、先看幾組數據
根據《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我國土地面積960.0萬平方公里,2010年底總人數134091.0萬人。其中,東部地區土地面積91.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9.5%,人口50663.7萬人,佔全國38%;中部地區土地面積102.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10.7%,人口35696.6萬人,佔全國26.8%;西部地區土地面積68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71.5%,人口36069.3萬人,佔全國27.0%;東北地區土地面積78.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8.2%,人口10954.9萬人,佔全國8.2%。
二、地區劃分
從區域經濟學角度來看,我國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十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十二省市;東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港澳台三地是我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缺乏經濟數據,不列入經濟區域考慮。
三、各省市自治區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底統計數)
東部地區:(單位:萬人)
北京 1962
天津 1299
河北 7194
上海 2303
江蘇 7869
浙江 5447
福建 3693
山東 9588
廣東 10441
海南 869
中部地區:(單位:萬人)
山西 3574
安徽 5957
江西 4462
河南 9405
湖北 5728
湖南 6570
西部地區:(單位:萬人)
內蒙古 2472
廣西 4610
重慶 2885
四川 8045
貴州 3479
雲南 4602
西藏 301
陝西 3735
甘肅 2560
青海 563
寧夏 633
新疆 2185
東北地區:(單位:萬人)
遼寧 4375
吉林 2747
黑龍江 3833

總結性的言論說不好,怕誤導他人,特把數據列在這,請高手來說吧!

『陸』 如何理解地理位置對於城市發展的動態影響

地理位置是城市形成發展的重要因素
巴朗斯基曾給地理位置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對於這個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觀存在的東西的總和。也就是說,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經濟、政治等客觀事物在空間上相結合的特點,有利的結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進城市的發展,反之亦反。
揭示一個城市的形成與發展特性,除了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外,地理位置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城市地理位置是絕對個性化的特點。地球表面充其量只有某些方面地理位置相似的城市,而沒有地理位置完全相同的城市。這是因為自然、經濟、政治地理要素包括的內容異常豐富;城市與這些要素的空間組合關系又千變萬化;各種要素本身在歷史上又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尤其是人文要素變化更加頻繁;即使是變動相對較小的自然條件,對城市發生的作用過去、現在和將來也不斷有所變化。正因為如此,富於強烈地理性的地理位置分析始終吸引著城市地理學者。
1. 大、中、小位置
從不同空間尺度來考察城市地理位置,則有大位置、中位置和小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對較大范圍的事物的相對關系,是從小比例尺地圖上進行分析的。而小位置是城市對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對關系,是從大比例尺地圖上進行分析的。中位置是介於大、小位置之間的一種位置。
以上海為例,大位置的特點是其位於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以及長江的出口處。對內它是廣闊富饒的長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門戶,對外它是我國大陸向東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貿易要道的城市。中位置的特點是其位於長江三角洲的東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個長江三角洲平原,特別是太湖流域作為上海的直接腹地,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榮奠定了區域基礎。黃浦江和吳淞江相匯的特點則是上海形成與發展的小位置因素。

2. 中心、重心位置和鄰接、門戶位置
這一位置是從城市與其腹地的相對關系考慮的。當一個城市位於其腹地的中心位置,那這個城市與它周圍各個方向的距離都比較近,聯系方便,自然利於城市的快速發展,這樣的中心位置有利於交通線的匯聚,依靠這種便利的交通,城市發展會越來越快。例如廣州位於廣東省的中心位置,而廣州的發展眾所周知,它中國三大城市之一,優越的地理位置對這個城市的發展一定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當然,不一定所有城市都位於腹地中心位置,也不是所有中心位置的城市就一定會發展壯大,當城市腹地的人口分布和開發情況出現差異時,城市就會轉而位於腹地的重心位置。例如南昌、杭州、西安等城市就屬於這種位置關系,這些城市位於腹地的重心位置,而不是中心位置。
鄰接位置是和中心位置相對的,當城市不能或者沒有必要位於中心位置時,就會選擇鄰接位置,比如一些漁業城市、礦業城市,並不是位於礦區或者漁場中心,只是在鄰近這些資源的地方形成的。而門戶位置是鄰接位置中的一種特殊情況,比如河口城市,這樣的城市是通過控制門戶,把控進出口的貿易而發展起來的,例如福州市就是位於閩江口,它的發展壯大是靠控制整個閩江流域的貿易流通。
3. 沿交通線形成發展的位置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城市的形成發展要靠交通。鐵路、公路、海運、河運、空運這些交通設施都會影響一個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所以許多城市都是沿著這些交通線而設立的。
河運是早期城市形成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很多城市都是沿河而設,具體位置包括航運端點、梯級中轉點、河流交匯點、河曲位置、過河點位置(渡口)、河口。
海運的發展使很多港口城市發展壯大,如大連、青島等城市都屬於海港城市。
鐵路對於城市發展的影響更不用舉例,人們都說「要想富,先修路」。隨著經濟的發展,也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鐵路線縱橫交錯,其中這些靠著鐵路沿線的城市逐漸發展起來,最有利的當屬鐵路交匯處的城市,比如石家莊,正是因為鐵路的交匯,使這個城市的交通便利,從而促進城市的發展,逐漸成為一個地區的中心城市。這樣的交通樞紐城市舉不勝舉
總而言之,交通線對於城市形成發展的影響不可忽視,交通便利與否是城市能否發展的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像國家發展西藏的首要措施是修建青藏鐵路就是典型的事實說明。

『柒』 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特徵有什麼方法

優質解答
一、位置(區域定位)
1、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區域范圍,確定一個具體地點)
2、相對位置
①海陸位置:島嶼、半島、大陸東西岸等
②山河位置:從山脈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狀,流向判斷區域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據國家或區域輪廓,鄰國、鄰省輪廓判斷區域.
④交通地理位置:從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網中線、點的分布判斷區域.
二、自然地理特徵
1、地形:
①地形類型與名稱:可以根據區域位置得出,還可根據等高線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圖判斷.
②地形特徵:主要從地形類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狀況、地形分布上來描述.
③地勢特徵:主要從地面起伏變化的趨勢上來描述,常用的描述語言有兩種,如西高東低或由西向東傾斜.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判斷:a用等高線判斷;b根據圖幅提供的圖例來判斷;c根據河流的流向來判斷.
④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主要指板塊的碰撞、擠壓和張裂以及大的地質構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蝕作用,低平的地區主要是堆積作用,降水多的區域(濕潤、半濕潤地區)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主是風力作用.
⑤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2、氣候:可從氣候類型、氣候要素指降水和氣溫分布,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對動植物資源和河流的影響,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方面分析,主要介紹兩個方面.
①氣候類型: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判斷氣候類型.

氣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大區域的氣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的其氣候特徵,第二種局部地區氣候要素的分布,就要根據
其局部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來分析,如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等溫線在局部地區的彎曲、延伸、閉合及影響因素.
3、河流:主要從河流的水文特徵,水系特徵及開發利用等方面分析.
①水文特徵: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斷流、乾涸)、含沙量、冰情(有無結冰期、冰期長短、凌汛)等.
②水系特徵: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歸屬、河道(河谷寬窄、河床的深淺、河流彎曲系數).河網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關系),流域面積(面積、水系排列形式).水力資源等.
③開發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區,主要是開發水能資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緩、河通寬闊,流量穩定的地區開發內航運.

『捌』 認識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等方面加以描述

認識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應主要從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來說明.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

『玖』 怎麼認識地理位置(相東經多少多少度之類的)最好有圖片一起講解!~~謝謝

緯線共90度,赤道零度,往北叫北緯,往南叫南緯。
經線共180度,零度的線叫本初子午線,往東越來越小叫東經,往西越來越小叫西經 。

『拾』 如何理解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地理位置: 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資源: 資源貧乏,80%以上依賴進口.主要資源蘊藏量為:金礦689.6萬噸,銀礦1689.7萬噸,鐵礦62.1萬噸,煤826.5萬噸(以上數字為2000年統計).鉛礦為4317.9萬噸(1992年統計),銅礦為1155.3萬噸(1996年統計).石油100%依靠進口.核能開發較早,截至2002年8月,擁有53所核能發電站,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590.7萬Kw(千瓦).森林面積2521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木材52%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日本山地與河流較多,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每年1353億Kwh(千瓦時).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約相當於國土的10倍,漁業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資源量近年逐漸下降. 一、自然地理特徵 1、領土組成 日本是東亞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臨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 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 2. 多山的地形 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頻繁,人們可以感覺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達1500多次. 3. 海洋性季風氣候 日本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比較豐富. 4. 自然資源 日本大部分地區為森林覆蓋,森林資源豐富.山間河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缺乏. 二、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 1.發展經濟的條件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多優良港口,海上航運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狹小,礦產資源缺乏,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棉花等工業原料90%以上,甚至100%從國外進口. 2. 日本經濟特點 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 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 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 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日本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品. 三、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主要工業區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2.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國內和國際交通的樞紐. 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橫濱和神戶是著名的海港. 四、日本的漁業,北海道漁場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漁業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淡水養殖業也較發達. 日本的捕魚量佔世界第一位. 五、日本的農業 日本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 公頃,現在專門從事農業的人也很少. 由於地塊較小,日本農民多採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平原地區多生產稻米,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 丘陵地區多栽培果樹和種植蔬菜,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進口. 六、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 日本在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經過消化,成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現代日本文化既有日本民族文化的傳統,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在古代,日本與中國等東方國家早有往來.日本不僅從中國傳入了水稻、鐵器,而且日本的文化、藝術也深受中國的影響,例如日本的古代建築,文字等. 近代,日本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美文化的影響出深入到日本社會,例如許多日本人平時已不再穿傳統的服裝——和服,而穿上了西裝. 飲食方面,由於大量進口小麥,吃麵包的人逐漸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們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東方的佛教寺廟,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見的基督教堂.

閱讀全文

與怎麼認識地理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