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是誰
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水經注》對於我國地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並且該書在世界地理學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經注》中對於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後人高度評價。
酈道元是北魏時期官員、地理學家,他幼游歷秦嶺、淮河以北,考察河道溝渠,搜集風土民情,撰寫地理著作《水經注》,成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酈道元的著作還有《本志》、《七聘》等,但現在均已失傳。
《水經注》編寫特點:
1.例義謹嚴。凡經文均以「過」字敘述水的流行所經之地,凡注文則以「逕」字作為敘述水的流經之地的標志。二字使經、注分明,全書無一處苟且。
2.確定「逕見」(目驗)的鑒定標准,強調實踐第一的精神。這是繼承了司馬遷的傳統,依親歷所見,訂正材料,以定取捨。
3.提出一個「經之誤正」的論點,大膽指出經文水道的訛誤,同時也對前人注經的舊解進行了駁斥。這種在尊經時代的實事求是的精神,發展了疑古惑經之風,影響很大。
4.酈道元作注,於所見石刻,有的存錄,有的考證。其所錄石刻,糾正了《洛陽伽藍記》所顛倒了的一字石經與三體石經先後的記述錯誤,又保存了世界上最早的水文實錄。他所開創的碑刻文物之學,成為宋人金石之學的先導,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貳』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酈道元,《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
『叄』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什麼名著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水經注》有如此深遠影響,這與酈道元治學態度的認真是分不開的。為了著作此書,他搜集了大量文獻資料,引書多達437種,輯錄了漢魏金石碑刻多達350種左右,還采錄了不少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傳說故事等,並對所得各種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親自實地考察,尋訪古跡,追本溯源,採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肆』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酈道元。
酈道元(466年~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時期官員、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范的兒子。
酈道元以父蔭入仕,襲封永寧伯。遷都洛陽後,出任尚書郎、太傅掾,升任治書侍御史。受到尚書僕射李沖所彈劾,遭到免職。歷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外任冀州長史、青州刺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執法嚴峻,頗有威名,招致一些宗室怨恨。
後世影響
酈道元的著作《水經注》在後世學者對其不斷的研究中逐漸形成了一門學問——酈學。自從隋唐以來,不少學者就已對《水經注》進行研究。
但酈學作為一門學問,要到明朝以後才獲得發展。清乾隆時期,由於先後出現了全祖望、趙一清、戴震三位酈學大師,酈學研究趨於極盛。
『伍』 中國古代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誰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陸』 酈道元的作品是什麼
主要作品:《水經注》,《本志》(共十三篇,失傳),《七聘》(失傳)等。
酈道元撰《水經注》四十卷。且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
可稱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酈道元勤奮好學,廣泛閱讀各種奇書,年少立志要為西漢後期桑欽編寫的地理書籍《水經》作注。在編纂時他引用的歷史文獻和資料多達480種(前人著作達437種之多)。
其中屬於地理類的就有109種及酈道元親身考察所得到的資料,還有不少漢、魏時代的碑刻材料(這些資料大多都已失傳)。
這又是研究中國文明發展歷史的極其寶貴的資料。且《水經注》可稱為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後世影響:
酈學中的考據一流即關注《水經注》文本本身的修補整理工作。由於《水經注》文字生動優美,長期來為士人所喜愛,因此晚期鍾惺、譚元春評點《水經注》又發展處詞章學派。酈學研究中最後形成的是地理學派,因為《水經注》記敘河流兼及自然地理。
楊守敬、熊會貞,撰成《水經註疏》,並繪制《水經注圖》,是一部經世致用之書,屬於地理學派。地理學派的任務是如何發揮《水經注》的實際功效,使其更好發揮其價值。
近代以來地理學派的代表楊守敬、熊會貞所作《水經註疏》是《水經注》研究的重大成果,使《水經注》的地理學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揚,推動了酈學的發展。
『柒』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誰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酈道元。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時期官員、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四十卷,成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記失傳。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酈道元的著作《水經注》在後世學者對其不斷的研究中,逐漸形成了一門學問一酈學,清乾隆時期,酈學研究趨於極盛。
影響價值:
《水經注》對於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水經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後人高度評價。書中的缺點也有:他因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記錄有些簡單,其中還有些差錯。
『捌』 北魏酈道元所寫的《___》是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名著。賈思勰所寫的《___》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所著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南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北魏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他所著《齊民要術》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這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是世界農學史上的名著.
故答案為:
《水經注》,《齊民要術》.
『玖』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
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的作者是酈道元。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
基本介紹
《水經注》40卷,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水經注》全書三十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一千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歷史等。
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水經注》文筆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