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好,請問成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會員的條件是什麼,成為會員後有什麼好處
只要訂購雜志就可以了。加入後應該可以參加活動,買書之類的,不過在國內就比較沒什麼用了。
㈡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國家地理頻道
除了出版雜志推廣地理知識與資訊外,國家地理學會向來都非常熱衷於贊助一些國際性的地理探索或調查活動。而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拓展傳播資訊的廣告,開始從平面的書籍進入多媒體的領域,開始製作地理知識相關的影片,與擁有專屬的有線電視頻道「國家地理頻道」。
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簡稱NGC)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於1997年成立的一個製作與播放以自然、科學、文化與歷史紀錄片的付費電視頻道。在亞洲地區則與星空傳媒合資,於台灣、中國香港等地皆有播出。但是在中國,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法律規定,所以除特許地點與人士外,一般民眾或業者不能自行接收或公開播放,但中國中央電視台與該頻道與有合作關系,會選購部分節目以普通話翻譯加上中文字幕播出。
國家地理頻道包括國家地理頻道(國際)及國家地理頻道(美國),是由國家地理學會及新聞集團所合組成,目前以34種語言轉播至全球166個國家逾2億5千萬收視戶(包括非全天收視戶)。 國家地理頻道主要播放人文、地理、動物及科學紀錄片,集團尚有頻道播放其他類型節目,包括:
* 國家地理野生頻道(Nat Geo Wild):致力探索地球上每個角落,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接觸野生世界。
* 國家地理歷險頻道(Nat Geo Adventure):播放呈現國家地理一貫冒險及探索特色之節目的平台。
* 國家地理音樂頻道(Nat Geo Music)
* 國家地理高清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HD)
* 國家地理兒童頻道(Nat Geo Junior) 國家地理屬下還有:國家地理視頻公司、國家地理地圖公司、國家地理學會網站、國家地理探險委員會、國家地理保護基金等實體、機構。
從創立至今,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過的人類探索與科研計劃已超過7000件。國家地理學會的研究與探索委員會每年為各種學科的項目提供資助,他的研究重點是環境科學。
人類天性里的冒險精神,得到了國家地理學會的尊重與支持。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探險和科學研究的傳統,始自1890年,那是第一次資助探險隊沿著阿拉斯加和加拿大邊境,探勘聖伊利亞斯山的地形,繪制了地圖,並且發現了加拿大的最高峰——海拔5857米的洛干峰。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有8名常駐的探險家,他們是水下探險家羅伯特·巴拉德、人類學家韋德·大衛斯、海洋生物學家韋爾·厄爾、考古學家/埃及學家扎伊·哈瓦斯、高海拔考古學家約翰·萊茵哈特、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諾以及考古學家米夫和路易斯·李基母女。 1909年:人類第一次到達北極
1912年:秘魯安第斯山脈馬丘比丘挖掘失落的印加古城
1916年:發現阿拉斯加州的火山卡特麥羅山煙嵐蒸騰、景色奇異的萬煙谷
1929年:人類第一次飛越南極
1930年:拍攝了第一幅自然色航空照片
1934年:人類第一次下潛到908米的深海
1935年:人類搭乘熱氣球創下21718米高度的飛行記錄
1952年:出版第一篇有關海底的文章
1969年:阿波羅11號宇航員攜帶國家地理學會會旗登上月球
除了探險活動,歷史上幾次考古和古生物學的大發現,學會也是贊助的一員。這些發現揭開了不少古瑪雅文明以及地球16500萬年前恐龍王朝的謎團。
學會贊助的其他重要發現還有:
1974年:約翰森挖掘出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一具直立行走的人類祖先遺骸;
1980年於瓜地馬拉發現的輝煌的瑪雅文明;
1982年發現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時被埋在火山灰里的古羅馬城鎮;
1995年在秘魯山頂發現500年前冰凍的木乃伊。
地理學會的贊助,也使人類對動物的知識有了長足的進步:
李基家族在非洲發現三百萬年前的人類祖先;
珍·古德在野生黑猩猩的研究上有了突破;
還有關於蝙蝠、大灰熊、鯊魚、紅毛猩猩、帝王蝶和稀有的西伯利亞虎的研究等都使人類對我們人類自身和我們的動物朋友有了更深刻地認識。
最近幾年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主要活動有:
1998年,為鼓勵探險與冒險,特別是在未知地區的探險與冒險活動,成立了探險委員會,其中一個項目是可持續性海洋探險;
2000年6月,國家地理頻道推出了大地脈動活動,旨在提高大眾對這個星球面臨的嚴重保護問題的意識。這一活動屬於國家地理學會對在21世紀鼓勵更好地保護地球環境的承諾一部分;
2001年10月,世界上最優秀的6位攝影記者被任命為國家地理學會的首批有重大貢獻的常駐攝影師;
2001年12月,國家地理保護基金會成立,這是一個新的籌集捐助基金的機構,支持全世界的保護自然環境活動。
㈢ 艾澤拉斯國家地理學會論壇的注冊會員
現在應該恢復注冊了吧。
㈣ 國家地理中文版的相關信息
國家地理學會成立於1888年,是全球最大的非營利科學教育機構。一百多年來,秉持「喚起世人關懷地球」的宗旨,在一千多萬會員的支持下,贊助了9000件以上的研究計劃-羅伯 巴拉德 (Robert Ballard) 的鐵達尼號沉船尋獲;珍 古德(Jane Goodall) 的黑猩猩行為研究;理察 亞當斯 (Richard Adams) 對瑪雅部落的考古學研究…。 國家地理學會將考古、動植物、生命科學及世界每一哥角落的變化,以雜志、圖書、地圖、電視及各種媒體鮮活呈現給世人。
《國家地理》雜志是國家地理學會所發行的學會會刊,自創刊以來,一直以精彩絕倫的攝影,嚴謹真實的文字,精密准確的地圖與生動的插圖,將國家地理學會的第一手發現,送到全球讀者手中。現在,你訂閱雜志所支付款項的一部分,將實際贊助全球各地所進行的探索計劃。我們相信你的加入,將有助於世人了解宇宙、探測深海及尋找改善地球現狀的新方法,而你也將因為加入此一特殊的全球性團體而得到許多快樂。
《國家地理》簡體中文版
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執行副總裁,發行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雜志,是特里·阿達姆森先生加入學會6年來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這已是他第九次來北京了,而這一次的中國之行更令他興奮與期待。三年前,雜志的簽約攝影師麥克·山下在地理學會的資助下,開始重訪700多年前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路,沿途拍攝下四萬多幅照片,為這次的影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根據馬可·波羅的自述,他在700多年前來到中國,並在中國生活了17年之久,還在忽必烈的宮廷里做過官,這一切使他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個描述中國的人。」然而700年來人們也沒有停止過對馬可·波羅是否游歷中國的質疑,於是受學會與雜志之託,攝影師麥克·山下帶著四部相機和一本馬可·波羅的游記從威尼斯出發了。2001年,《國家地理》雜志分三期連續刊登了他所拍攝的照片,這對雜志來說是史無前例的,麥克·山下也由此獲得了雜志的最佳故事獎和最佳攝影獎。
「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與700年前馬可·波羅所做的相差不多。」阿達姆森先生的雙眼裡充滿了自豪,因此他認為,「我們在北京舉辦這個以馬可·波羅在中國歷險為題材的攝影展當然再合適不過了。」
展覽的另一部分內容還展示了《國家地理》雜志自創辦以來的115幅經典之作,它已經整整走過了115年的歷史了。「1888年,33人在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聚會,成立了一個以『增進和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學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不久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就是今天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
阿達姆森先生介紹,今天的國家地理學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非贏利性的教育與科學機構,它沒有所謂的股東,通過經營獲得的收益也並不是作為利潤分發,而是用於雜志、書籍或頻道中科普內容的製作。除此以外他們還將一部分資金送給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
出版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是他最大的願望
阿達姆森先生在學會中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負責學會的國際業務。他和他的同仁們都認同一個觀點:《國家地理》的宗旨是在大眾當中傳播科普知識,因此他們的讀者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說英語的人。這也是過去的6年中學會將雜志從惟一的英語版本擴展到26種語言文字的原因。
「我們認為我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科普教育,幫助世界各國的人們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據他介紹,現在《國家地理》的月銷售量在一千萬冊左右,讀者則有五千萬人。來北京之前,他剛剛參加了在克羅埃西亞舉行的克羅埃西亞版《國家地理》雜志的首發儀式,克羅埃西亞總統也到場祝賀。
出版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雜志,可以說是阿達姆森先生上任以來最大的一個願望,在他看來《國家地理》雜志與中國的淵源歷史久遠。他打開一本資料冊說:「我們每期雜志只有5個專題內容,但在過去的100多年裡,有關中國的報道就多達254篇。」
在1897年一篇講述歐亞鐵路的文章里,中國東北第一次出現在《國家地理》雜志中,而最近的一次則是本月關於滇緬公路的報道。阿達姆森先生翻閱學會的歷史時還注意到,雜志於1910年11月刊登的第一幅彩色照片就是在中國拍攝的。這些圖片和文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方方面面。
目前,國家地理學會已經在中國出版了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旅行家》雜志,其中的內容大都是關於中國的,他們試圖建立起一個網路,讓更多的中國編輯和攝影師參與進來。對於學會開辦的另兩本雜志《國家地理探險家》與《國家地理兒童》,阿達姆森先生盼望能早日在中國面世,而百年老牌雜志《國家地理》卻依然處在商談之中。
「我們堅持的一個原則是,我們希望讀者在拿到任何一個版本的《國家地理》時都能夠放心,無論從紙張、印刷和內容上都與在其他國家買到的是一樣的,26種版本要保持一個一致性。如果在某一個國家有特殊處理的話,這不符合雜志的一貫做法。」阿達姆森先生認為中國對雜志中80%的全球統一內容有所異議,是造成簡體中文版不能出版的一部分原因,另外在當地尋找到一個好的合作夥伴也相當重要,需要謹慎行事。因為當地的編輯團隊除了製作其餘20%的本地內容之外,還要參與到整個雜志的編輯工作當中。同一主題的圖片或文字,在針對不同的國家,雜志也會徵求當地編輯的感受,以便做出必要的調整。
阿達姆森先生笑著說,他還無法描述簡體中文版《國家地理》的工作狀況會是什麼樣,但他可以肯定簡體中文版與其他26種文字的版本一樣,也將有中國自己的編輯團隊,內地讀者與俄羅斯、德國或其他國家的讀者所讀到的內容相差無幾。「現在正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我們很想把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告訴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
㈤ 國家地理學會的介紹
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一個於1888年1月27日在美國正式創立的非營利科學與教育組織。
㈥ 未來我想進入國家地理現在該怎麼做
《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雜志每年發行12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志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准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該刊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志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罕見的彩色照片。2013年10月,《國家地理》迎來了創刊125周年紀念,10月號為特別紀念號。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於1888年10月,它由美國的一家非盈利科學教育組織--"美國國家地理協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創辦。
國家地理雜志近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雖然顯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記者在這里誕生,而那些有靈魂有激情的作品則往往代表了一種標准。
在大多數讀者眼中,國家地理雜志意味著權威、科學性、准官方,它更像是一本網路全書而不僅僅是一本雜志。
2015年11月新聞集團主席默多克旗下的21世紀福克斯公司宣布收購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意味該學會旗下《國家地理雜志》將易主,收購之後便對其進行大規模裁員。
㈦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來自媒體
國家地理學會是個大集團
王如君
要談《國家地理》,不能不說說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1月13日,33人在美國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聚會,成立了一個以「增進和普及地理知識」 為宗旨的學會———國家地理學會。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便是《國家地理》。可以說,《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一個機構,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機構。國家地理學會家大業大,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國家地理》雜志辦得紅紅火火。
國家地理學會從人員上講並不多,全體職員也就1400人。國家地理學會常務副總裁特倫斯·安德姆森對記者說,國家地理學會體制上與美國一般公司沒什麼兩樣,有董事會、首席執行官和總裁。
經過120年的發展,如今國家地理學會已發展成為一個「百寶囊」式的媒體機構,有圖書、雜志、電視、教育、旅行等部門,一年營銷總額在5億美元左右。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地理學會又推出了圖像產品。他們的《探險家》、《國家地理任務》等節目已榮獲了800多個獎項。《國家地理國際頻道》目前用25種語言在145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共有2億以上的家庭在收看。
但該學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非贏利機構,沒從政府那裡得過1個美元,自己掙的錢很多,但股東從來沒拿過一分錢,所有的贏利都回報了社會。國家地理學會主要捐助的領域是教育、環保、科學研究和探險活動,另外,該學會80%的贏利用來資助美國以外的項目。(王如君)
《環球時報》〔20031203第14版〕
㈧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介紹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於1888年1月13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聚會,成立的一個學會,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便是如今享譽全球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學會現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盈利的教育與科學機構。
㈨ 國家地理探險隊員是怎麼應聘的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一本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刊,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作為中國的國家地理雜志,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0206
㈩ 國家地理學會的組織刊物
在創會9個月後,1888年的10月,該學會出版了第一期的《國家地理雜志》月刊(原名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但之後簡化為National Geographic),是與地理知識相關的雜志產品之先驅,到今日已經發展成擁有諸多語版的國際性出版品。由於在經過幾次改版後,國家地理雜志的封面開始採用黃色外框的設計,從此之後「黃色方框」遂成為國家地理雜志與相關出版品的企業識別標志。
除了出版雜志推廣地理知識與資訊外,國家地理學會向來都非常熱衷於贊助一些國際性的地理探索或調查活動。而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拓展傳播資訊的廣告,開始從平面的書籍進入多媒體的領域,開始製作地理知識相關的影片,與擁有專屬的有線電視頻道「國家地理頻道」。除此之外,國家地理學會每年都會舉辦針對四年級到八年級學童(相當於10歲至14歲)的全國性地理知識競賽,稱為「國家地理小蜜蜂」(National Geographic Bee),且具有非常高的水平,而全國(美國)等級的冠軍,可以得到高達25,000美元的獎學金。至於1993年起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原稱國際地理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Olympiad)競賽的國際級地理知識競賽則在2002年時改名為國家地理知識世界競賽(National Geographic World Championship),是世界上類似競賽中水平與規模最高的一個,台灣省亦於2005年起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之名義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