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浙江的地理位置。在線等採納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介於北緯27度12分-31度31分和東經118度-123度之間,東瀕東海,南界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
㈡ 杭州市在浙江省的地理位置
位於浙江北部,東經118度21分至120度30分和北緯29度11分至30度33分之間。西鄰安徽省黃山市,南接紹興市,金華市,北臨湖州市,嘉興市,東濱杭州灣。
㈢ 浙江地理概況有哪些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
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復雜,山地和丘陵佔70.4%,平原和盆地佔23.2%,河流和湖泊佔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省內有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京杭運河(浙江段)等八條水系;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寧波東錢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島湖。
海洋資源我省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擁有海域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陸域面積的2.56倍;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6500公里,佔全國海岸線總長的20.3%;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佔全國島嶼總數的40%;港口、漁業、旅遊、油氣、灘塗五大主要資源得天獨厚,組合優勢顯著,為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資源保障和良好的產業基礎。
水資源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七山一水兩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椒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8條主要河流,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
浙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為1600毫米左右,是我國降水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但由於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600立方米。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浙江歷來是洪澇台旱災害的多發地區。一是洪澇台旱等災害交替發生,每年5、6月份梅雨集中,易成洪澇,7、8月份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容易發生乾旱,8-10月份沿海地區又常受台風襲擊,建國以來有30次台風在浙江登陸,造成巨大損失;二是由於江河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平原地區地勢低窪,河口受潮水頂托,排水不暢,洪澇台災害造成的損失巨大;三是由於人口密度高,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加上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水污染的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浙江人民有著悠久的治水歷史,史傳大禹治水「大會諸候於會稽」,麗水通濟堰、鄞縣它山堰、錢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傳至今。
礦產資源截至2004年底,已發現固體礦產113種,已探明儲量的有67種(油氣未列入),礦產地4730處(其中普通建築用石、砂、粘土礦產3510處)。葉蠟石、明礬石探明資源儲量居全國之冠,分別佔全國的53%、52%。螢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別佔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佔11%。沸石第四,佔10%。排列第五到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嶺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崗石、膨潤土等。可以滿足省內需求的礦產有葉蠟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劑灰岩、螢石、硅灰石、膨潤土、明礬石、沸石、電石灰岩和建築石料等礦產;主要依託國內供應的有煤炭、天然氣、磷、硫、鉛、鋅、稀土等礦產;主要依賴國外供應的有石油、鐵、鉀鹽、銅、鋁等礦產。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類礦山企業4606個,開發利用礦產共71種。全省各類礦山企業採掘礦石總量3.93億噸,年產量列前五位的礦產分別為建築用凝灰岩、水泥用灰岩、磚瓦用粘土、建築用砂岩和建築用安山岩。
土地資源根據2004年度全省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省土地利用構成中,農用地面積為12961.2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2.0%,建設用地面積為1360.2萬畝,佔8.6%,未利用地面積為1488.2萬畝,佔9.4%。
年全省耕地面積減少94.5萬畝、增加46.8萬畝,增減相抵凈減少47.7萬畝。全省減少耕地面積中,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50.3萬畝,佔53.2%;建設佔用耕地36.7萬畝,佔38.8%;生態退耕6.0萬畝,佔6.4%;災毀及其他減少耕地1.5萬畝,佔1.6%。全省新增耕地面積中,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整理新增耕地37.2萬畝,佔79.5%;農業結構調整及其他新增耕地9.6萬畝,佔20.5%。
年末全省耕地面積2997.9萬畝,比上年度凈減少47.7萬畝;可調整土地面積116.4萬畝,比上年度凈增加41.3萬畝。二者合計3114.3萬畝。扣除2004年度生態退耕和災毀耕地面積,表明我省2004年度繼續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資源特色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4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水產品、柑橘、竹製品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森林覆蓋率達59.4%,居全國前列。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浙江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石煤、明礬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等儲量居全國首位,螢石居全國第2位。
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浙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遊勝地」之稱。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明顯,知名度高。
㈣ 浙江省地理位置特點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介於北緯27度12分-31度31分和東經118度-123度之間,東瀕東海,南界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東西與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為浙。1996年統計,全省總人口為4343萬,有畲、回、壯、苗等49個少數民族。全省轄杭州、寧波(國務院批准為計劃單列市),溫州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10市及麗水地區,39個縣、25個縣級市、24個市轄區,共置858個鄉,983個鎮。省人民政府駐地杭州。
㈤ 浙江的地理情況
地理位置
浙江省位於東海之濱,地勢西南部高,東北部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呈梯級下降。西南部為平均海撥
800
米
的山區,
1500
米
以上的山峰也大都集中在此,龍泉縣境內的黃茅尖,海拔
1929
米
,為本省最高峰。中部以丘陵為主,大小盆地錯落分布於丘陵山地之間,東北部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河網密布。各山脈一直延伸到東海,露出水面的山峰構成半島和島嶼。浙江沿海有
2000
多個島嶼,是我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廣闊的海域構成浙江的海洋漁場。
㈥ 浙江的地理位置是在哪裡
浙江地理位置: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
浙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結果,浙江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1%,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
㈦ 浙江省所處地理位置為我國什麼地形區
浙江省所處地理位置為我國東南丘陵地形區。
東南丘陵包含(江南丘陵、江淮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等),福建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徽省、湖北省、江蘇省的全部地區或部分地區均為丘陵地形地貌。
東南丘陵海拔高度多在200米至500米之間,其中部分主要的山峰超過1500米。東南丘陵多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南丘陵與低山之間多數有河谷盆地,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十分適宜發展農業林業。
㈧ 誰內告訴我浙江省的地理位置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介於北緯27度12分-31度31分和東經118度-123度之間,東瀕東海,南界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東西與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為浙。1996年統計,全省總人口為4343萬,有畲、回、壯、苗等49個少數民族。全省轄杭州、寧波(國務院批准為計劃單列市),溫州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10市及麗水地區,39個縣、25個縣級市、24個市轄區,共置858個鄉,983個鎮。省人民政府駐地杭州。
浙江省歷史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分屬吳、越。戰國時屬楚。秦分屬會稽、閩中等郡。漢屬揚州刺史部。三國時入東吳版圖,仍屬揚州。南朝分屬揚州、東揚州。唐初先後屬江南道、江南東道,唐中葉江南東道下分置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兩節度使,浙江作為政區名稱始於此。五代時為吳越國地。北宋屬兩浙路。南宋分置兩浙西??行中書省,轄境與現在基本一致。清初改為浙江省,省名正式確立沿襲至今。
浙江省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市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全省總面積70.4%。主要山脈自北而南分別有懷玉山,天目山脈,括蒼山脈。平原面積23.2%,主要有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和溫黃平原;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境內河湖水面積佔6.4%,有錢塘江、甌江、曹娥江、靈江、苕溪、飛雲江、甬江和鰲江等水系,此外,還有大運河,杭州西湖、嘉興南湖、紹興東湖和寧波東錢湖、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餘公里,居全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餘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
浙江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18度,無霜期東南沿海達270天,杭嘉湖平原在230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2200毫米。7-9月沿海熱帶風暴活動頻繁。河流水源充足,地表水平均年徑流總量900多億立方米。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佔全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植被資源在3000種以上,森林覆蓋率達45.8%,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45種。野生動物有獸類80多種,鳥類300-400種,其國家一類保護動物22種,二類保護動物103種,省級保護動物44種。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有鐵、銅、鉛、鋅、金、鉬、鋁、銻、鎢、錳等,以及明礬石,螢石、葉蠟石、石灰石、煤、大理石、膨潤土、砩石等。明礬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一,螢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二。
㈨ 浙江在地理位置上有哪些優勢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北與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為鄰,省會杭州市與上海市兩地高速公路距離為130多公里。
㈩ 浙江的地理位置屬於東南西北方的哪一方
浙江的地理位置屬於中國的東方。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地跨北緯27°02'一31°11',東經118°01'一123°10'。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1%。
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下轄11個省轄市,19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37個市轄區。
(10)浙江需要什麼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極端最高氣溫44.1℃,極端最低氣溫-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
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