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關於地理的問題----什麼是季風啊
季風是由海陸分布、大氣環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為周期的大范圍對流現象。亞洲地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其特徵主要表現為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它們的轉換具有暴發性的突變過程,中間的過渡期很短。一般來說,11月至翌年3月為冬季風時期,6-9月為夏季風時期,4、5月和10月為夏、冬季風轉換的過渡時期。不同地區的季節差異有所不同,因而季風的劃分也不一致。
環繞著全球的東西向風帶,並不都是天衣無縫、完整無缺,而是呈現著明顯的不連續現象。在熱帶、副熱帶、溫帶地區的赤道無風帶、信風帶、副熱帶無風帶和西風帶上,有些地區完全被南北向的季風所取代。
季風是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變化顯著的風系,和風帶一樣同屬行星尺度的環流系統,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陸地溫度差異所致。季風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在冬季由大陸吹向海洋。
季風活動范圍很廣,它影響著地球上1/4的面積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亞、東亞、非洲和澳大利亞北部,都是季風活動明顯的地區,尤以印度季風和東亞季風最為顯著。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圍季風區,而歐洲和北美洲則沒有明顯的季風區,只出現一些季風的趨勢和季風現象。
冬季,大陸氣溫比鄰近的海洋氣溫低,大陸上出現冷高壓,海洋上出現相應的低壓,氣流大范圍從大陸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風。冬季季風在北半球盛行北風或東北風,尤其是亞洲東部沿岸,北向季風從中緯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區,這種季風起源於西伯利亞冷高壓,它在向南爆發的過程中,其東亞及南亞產生很強的北風和東北風。非洲和孟加拉灣地區也有明顯的東北風吹到近赤道地區。東太平洋和南美洲雖有冬季風出現,但不如亞洲地區顯著。
夏季,海洋溫度相對較低,大陸溫度較高,海洋出現高壓或原高壓加強,大陸出現熱低壓;這時北半球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尤以印度洋和南亞地區最顯著。西南季風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東海岸跨過赤道到達南亞和東亞地區,甚至到達我國華中地區和日本;另一部分東南風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東南風的形式影響我國東部沿海。
夏季風一般經歷爆發、活躍、中斷和撤退4個階段。東亞的季風爆發最早,從5月上旬開始,自東南向西北推進,到7月下旬趨於穩定,通常在9月中旬開始回撤,路徑與推進時相反,在偏北氣流的反擊下,自西北向東南節節敗退。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起源於三支氣流:一是印度夏季風,當印度季風北移時,西南季風可深入到我國大陸;二是流過東南亞和南海的跨赤道氣流,這是一種低空的西南氣流;三是來自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的東南季風,有時會轉為南或西南氣流。
季風每年5月上旬開始出現在南海北部,中間經過3次突然北推和4個靜止階段,5月底至6月5—10日到達華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抵達長江流域,7月上旬中至20日,推進至黃河流域,7月底至8月10日前,北上至終界線—華北一帶。我國冬季風比夏季風強烈,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常有8級以上的北到西北風伴隨寒潮南下;南海以東北風為主,大風次數比北部少。
季風地區享有得天獨厚的氣候,那裡的降水多半來自夏季風盛行時期。我國古代利用季風實施航海活動,取得過輝煌的成就。明代鄭和下西洋,除了第一次夏季啟航秋季返回外,其餘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東北季風期間出發,在西南季風期間歸航。這充分說明了古人對風活動規律已經有了深刻的了解。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333457.html
㈡ 高一地理的大氣環流 季風運動,這一類型題怎麼做
D B
在做這些題目之前,你要先清楚大氣環流和季風環流的成因,這樣才能追根究底地做出答案。
首先,從圖1的經緯線中,我們要知道圖中所示有兩種氣候類型,下面方格形陰影為地中海氣候,上面的斜線陰影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第一題:知道美國地形的特點就能大概進行判斷。美國西海岸那裡有一條落基山脈,受山地地形的阻擋,使得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只能存在於狹窄的海岸地帶。
第二題:要看到圖2中,從南到北降水量是逐漸增加的,最重要的是冬雨率是不斷減少的,而且這幾個城市都位於地中海氣候區。地中海氣候的降水特點是冬季受到盛行西風帶的控制,降水較多,夏季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降水少。也就是說冬天降水主要是因為盛行西風帶的影響。
㈢ 憋了很久的地理關於季風信風的問題,求人解答,謝謝!
首先第一個問題,風是如何產生的?這牽扯到氣壓(物理)變化,空氣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而溫度越高,氣壓越低,那麼也就是說一個地方的冬天和夏天的氣候同時也是氣溫是不同,所以同一個氣壓帶不同季節氣壓也是不同的。
先說我們壓軸的東南季風,因為到了夏天,水的比熱容(物理知識)要比陸地大(其實水比熱容最大),所以導致陸地的溫度比海洋的溫度高,所以地面的氣壓明顯低於海洋的氣壓,所以吹的一般都是東南風,而到了冬季,亞歐大陸氣溫很低,而海洋溫度較之高一些,所以說會有西北季風了,或者說冷風北吹向南,實際就是一個季節氣溫變化。
而信風和這里又有明顯的不同
這里引自網路(實際還是溫度的不同導致的氣壓變化問題,加上地球自轉的影響):信風的形成太陽長期照射下,赤道受熱最多,赤道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高空形成相對高氣壓,高空高氣壓向南北兩方高空低氣壓方向移動,由於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南北緯30度附近偏轉成與等壓線線平行,大氣在此處堆積,被迫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此時,赤道低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產生氣壓差,氣流從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北半球副熱帶高壓中的空氣向南運行時,空氣運行偏向於氣壓梯度力的右方,形成東北風,即東北信風。 南半球反之形成東南信風。
季風具有季節性,而信風較為穩定,信風帶,為什麼中國沒有信風?因為亞歐大陸太大啦,已經足以改變氣候了~
不知道這樣好不好理解。
㈣ 地理季風問題
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宜人類居住與生存。大陸性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風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寒冷乾燥,南北溫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濕的夏季風從東部和南部海洋吹來,普遍高溫多雨,南北溫差甚小。中國從南至北呈現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六個溫度帶;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異很大,東南沿海可達1500毫米以上,西北內陸只有200毫米以下。 形成原因 關於季風的成因問題,有人認為是海陸間熱力差異以及這種差異的季節變化造成的;有人則認為是由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所致。我國的一些氣候工作者認為,季風現象是海陸分布的熱力作用、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和具體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響下的綜合現象。例如印度季風之所以特別顯著和穩定,是由於海陸分布所引起的季風和行星風帶的季節變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壓的南面,又處於信風帶的位置上,因此印度東北季風特別穩定;夏季印度在熱低壓的南面,又處於赤道槽北移時西南風經過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風也特別穩定。 由於亞洲是位於地球上最大陸塊一亞歐大陸的東部,與面積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緊密鄰接,以及高空行星環流的季節變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亞洲特有的季風環流系統。冬夏海陸熱力差異,引起海陸大氣活動中心(即高低氣壓活動中心)的季節變化,使季風風向發生有規律的季節轉換。 冬季,亞洲陸地輻射冷卻很快,形成乾冷的西伯利亞高壓(又稱蒙古高壓),在北太平洋面上為冷濕的阿留申低壓,二者都非常發育,尤其是前者勢力十分強大,幾乎控制全部亞洲大陸。它是大陸反氣旋的中心和乾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源地,也是冬季大陸季風的源地。由於冬季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連成一片,二者復合,勢力強大,成為亞洲大陸冬半年氣候的主宰。高壓乾冷氣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風,印度洋沿岸為東北風,這就是東亞和南亞的冬季風,具有晴朗嚴寒、乾燥等冬季高壓天氣特徵。冬季風為乾燥陸風,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風,能形成大風雪。侵入長江以南地區的曖海變性極地大陸氣團,能形成冬春陰暖或降雨天氣。青藏高原,冬季阻擋西風氣流,使之分為南北兩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環流形勢。由於高原北面高壓脊的存在,十分有利於冬季風的南下,使冬季風影響加強,造成我國冬季的寒冷氣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壓槽,由於槽前帶來大量的暖濕氣流,對我國南方天氣氣候的影響也很大。又由於高原的阻擋,使高原北側的南疆和河西一帶,冬季乾冷;而南側印緬一帶冷空氣活動少,冬季乾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個冷源,這將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下沉氣流,從而也就加強了冬季季風環流。 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所控制,低壓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與赤道低壓連為一體。這時夏威夷高壓西伸北進,勢力最強,范圍最大,因此就形成了從北太平洋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亞洲東部的東南季風。這就是東亞的夏季風,它是源於熱帶海洋氣團的暖濕氣流,夏季時對亞洲大陸影響最大。亞洲南部,這時由於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跨越赤道後轉為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當西南季風到達孟加拉灣再向北推進時,受阻於青藏高原而分為兩支:一支沿喜馬拉雅山向西,進而維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熱低壓;另一支沿山脈走向,流向我國,擴大了西南季風對我國的影響范圍。夏季時青藏高原對周圍自由大氣來說是熱源,這必然要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季風低壓,從而起了加強夏季風的作用。
㈤ 地理:常考地區的季風風向問題~求大神TnT
東亞季風: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方;
南亞季風: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
這兩個地區是最常見的季風區。美國東南部參考下東亞季風。
南美洲東南部跟澳大利亞東南部,夏季是東北風,冬季是西南風。
其實歸納起來: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下圖是澳大利亞冬夏季風向
㈥ 高中地理氣候問題——季風
我國的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最有利的是:雨熱同期,水熱組合好
冬季影響我國的季風是:西北風 特點:寒冷乾燥
夏季影響我國的季風是:東南季風來自太平洋;西南季風來自印度洋
特點:濕熱
㈦ 關於地理的夏季風,冬季風的問題
1、亞洲夏季風中的東南季風和冬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夏季風中的西南季風是由於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形成的。季風並不只是亞洲的,只是亞洲的季風最典型。
2、我國北方夏季吹(
東南季)風,冬季吹(西北季
)風。因為北方是溫帶季風氣候。不是每個地方都是這樣,有一些地方可能受地形等的影響而有所不同。
3、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從(東南)吹來,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從(西南)吹來,原因是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㈧ 在地理中,季風氣候中。風向應怎樣判斷(方法)
氣流是從高氣壓指向低氣壓,也就是說風都是從高氣壓區吹向低氣壓區。季風也是如此。在不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風向是與氣壓梯度力重合的,但是地球是一直在轉的,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肯定也會影響風向,記住一句話就行了:南左北右赤不變。季風是從高氣壓中心吹向低氣壓中心,在中途也受信風,盛行風的影響。如果還是不怎麼明白,我可以具體給你講一個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