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合川地理位置如何

合川地理位置如何

發布時間:2022-06-25 02:17:30

1. 重慶合川區與銅梁縣哪裡好點

銅梁區這些年的城區發展建設早以已超過合川區了,而且銅梁區的地理位置是渝西地區的幾何中心、在成渝中軸線上,比較合川的地理位置好多了!銅梁是國際主義英雄邱少雲的故鄉、譽滿全球「中華龍」的發祥地,全國唯一的中國龍燈龍舞之鄉、全國首批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首批天然氧吧城市、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市等等,銅梁建有全國最大的城市公園「原鄉中央公園」佔地面積三千畝及佔地面積四千五畝城市濕地公園「小北海濕地公園」等等!合川比得上嗎???

2. 合川區在哪裡

合川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56公里。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8'37"至106.40'37"、北緯29.51'02"至30.22'24"之間。東鄰渝北區,南靠北碚區、璧山區,西連銅梁區、潼南縣,北接華鎣市、岳池縣、武勝縣、蓬溪縣。東西寬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重慶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

合川區是重慶六大衛星城市、重慶的城市拓展新區,截至2013年,全區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辦事處、23個街道,總人口為155萬人,城鎮人口69萬。

3. 合川區與萬州區那個地理位置高

摘要 合川區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地處重慶市北大門,距重慶56公里。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8'37"至106.40'37"、北緯29.51'02"至30.22'24"之間。東鄰渝北區、岳池縣,南靠北碚區、璧山縣,西連銅梁、潼南縣,北接武勝、蓬溪縣。東西寬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市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其中海拔最好點為1284.2米 是和川三匯鎮白岩頭

4.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合川校區B3宿舍條件和地理位置怎麼樣

位置比較好,上課、吃飯、出門都很方便,可以說是合川校區地理位置最合適的宿舍區。不過這邊因為樹子和綠化多,所以有一點蔭,蚊蟲多,有點潮濕。宿舍條件挺好的,有空調,熱水器,陽台,總體來說和銅梁校區差不多,只是有點舊了。好像還有飲水機,我們D區這邊就沒有飲水機的。

5. 關於合川的PPT

一、合川概況
●中文:合川區●拼音:hé chuān qū
●英文:Hechuan District●日文:合川區(あいかわく/ごうせいく)合川夜景
合川是重慶的北大門,是規劃中的重慶北部地區中心城市。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是重慶與資源豐富的川北地區相聯的紐帶,也是重慶資金技術集約發展的延伸帶,被譽為重慶通向四川北部、陝西、甘肅等大西北省區的"經濟走廊"。全區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2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共524個村、82個居民委員會,全區總人口為153萬人,其中主城區人口35.5萬人。主城區建成面積32平方公里,城區道路總面積267.7萬平方米,城區綠化面積868.4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33.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9.5%,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79平方米。2004年成功創建為重慶市二、歷史沿革
合川古名墊江(原為褻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鴨咀的匯合之水如衣重疊之意,《漢書·地理志》誤記為墊江並沿襲至今),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合川古城邑"巴子城"(今城區銅梁山下)曾是巴國別都。公元前314年始設墊江縣,縣域轄今合川、武勝、銅梁、安岳、岳池縣地,隸屬巴郡,治所在今合川。南朝元嘉年代升墊江縣為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為合州,轄墊江、清居、東遂寧、懷化4郡及郡屬石鏡(合川)、漢初(武勝)、清居(南充市南)、方義(遂寧城區)、德陽(遂寧市中區東南)、長江(蓬溪)、始興潼南7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合州更名涪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名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復名合州。宋淳祐三年(1234年)為抗蒙兵,在州城之東5公里的釣魚山築新城,州治所遷居釣魚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返回原址。以後,合州轄縣陸續劃出,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成為不再轄縣的單州,屬重慶府管轄。民國二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縣。
1950年,合川屬川東行署壁山專員公署轄。1951年,壁山專區更名江津專區,合川屬江津專區轄。
1952年4月劃出合川縣城關區增設合川市。
1958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合川市建置撤銷,原合川市所轄地域改為合川縣城關鎮。
1983年3月,重慶市和永川地區合並,合川縣屬重慶市轄。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號)批復同意撤銷合川縣,設立合川市。
2000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號)批准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駐地由合陽城蘇家街31號遷至南津街中南村。
2000年,合川市轄6個街道(合陽城、高石坎、南津街、涼亭子、東津沱、釣魚城)、50個鎮(鹽井、草街、灘子、十塘、官渡、雙鳳、獅灘、福壽、雲門、天星、高龍、大石、尖山、利澤、古樓、銅溪、油橋、張橋、渭沱、皂角、太和、龍井、隆興、木蓮、佛鹽、三廟、七間、爐山、合隆、燕窩、二郎、龍鳳、錢塘、沙魚、金子、泥溪、龍市、淶灘、碼頭、肖家、雙龍湖、渭溪、黃土、香龍、小沔、寶華、三匯、清平、土場、保合)、8個鄉(九嶺、小河、鳳山、赤水、會龍、佛門、響水、大沔)。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420520人。
2001年6月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96號)同意合川市將原有的50個鎮、8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3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鄉鎮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37.7平方千米擴大至60.7平方千米,鄉鎮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2.2萬人增至3.6萬人。
2002年,合川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36個鎮,95個居委會、529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150.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32萬人。
2005年4月1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合川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復》(渝府[2005]77號)同意合川市將3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2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
2006年2月23日,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合川市部分村跨鎮調整的批復》(渝府[2006]34號)又對合川市部分村進行了跨鎮調整。
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國函[2006]110號)批准: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區的行政區域,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南津街道。
三、地理位置
合川區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地處重慶市北大門,距重慶56公里。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8'37"至106.40'37"、北緯29.51'02"至30.22'24"之間。東鄰渝北區、岳池縣,南靠北碚區、璧山縣,西連銅梁、潼南縣,北接武勝、蓬溪縣。東西寬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市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

6. 求一介紹合川的ppt 包含合川的概況,合川的歷史,地理位置,工業發展,旅遊景點,等

編輯本段一、合川概況
●中文:合川區●拼音:hé chuān qū ●英文:Hechuan District ●日文:合川區(平仮名:あいかわく/ごうせんく片仮名: ホーチュァン) ●西班牙語:Distrito Hechuan ●法語:District de Hechuan
合川(合川形象宣傳片)是重慶的北大門,是規劃中的重慶北部地區中心城市。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是重慶與資源豐富的川北地區相聯的紐帶,也是重慶資金技術集約發展的延伸帶,被譽為重慶通向四川北部、陝西、甘肅等大西北省區的"經濟走廊"。全區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23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共524個村、82個居民委員會,全區總人口為154萬人,城市人口39.6萬。 主城區建成面積35.9平方公里,城區道路總面積267.7萬平方米,城區綠化面積868.4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33.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9.5%,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79平方米。2004年成功創建為重慶市級山水園林城市。 二、行政區劃 合川區轄7個街道、23個鎮:合陽城街道、釣魚城街道、南津街街道、大石街道、雲門街道、鹽井街道、草街街道、錢塘鎮、沙魚鎮、官渡鎮、淶灘鎮、龍市鎮、肖家鎮、古樓鎮、三廟鎮、燕窩鎮、二郎鎮、龍鳳鎮、太和鎮、隆興鎮、銅溪鎮、渭沱鎮、雙鳳鎮、獅灘鎮、清平鎮、土場鎮、小沔鎮、三匯鎮、香龍鎮、雙槐鎮。 區人民政府駐希爾安大道222號,郵編:401520。區號:023。
編輯本段三、歷史沿革
合川區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古代合川,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的重要居住地。公元前 11世紀,周族姬發(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封宗姬於巴,爵子。巴子在今合川城區銅粱山下建巴國別都,名「巴子城」。 公元前314年,秦置墊江縣,縣域轄今合川、武勝,銅粱、安岳、岳池縣地,隸屬巴郡,治所在今合川。墊江縣為合川歷史上最早的縣名。墊江原名為褻江,取嘉陵江、涪江在縣城匯合之水如衣重疊之意, 《漢書·地理志》誤記為墊江並沿襲至今。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代 (424—453年),宋文帝升墊江縣置東宕渠郡,屬梁州,郡治在今合川市區。宕渠名源於宕渠水(今渠江)。 西魏恭帝三年 (556年),改為合州。合州名因涪江自梓州、遂州來,在合川城區與嘉陵江合流而故名,州治所在今合川城區。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 (598年),合州更名涪州(仍以水名)。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涪州改名為涪陵郡,轄石鏡、漢初(清居縣並入)、赤水(源於今鹽溪河古名赤水得名,縣治在原合川縣赤水鄉)3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年)復名合州,屬劍南道。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又改合州為巴川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再復名為合州。 宋太祖乾德三年 (965年),石鏡縣改名為石照縣,合州屬梓州路,後為潼川府路。宋理宗淳佑三年 (1243年),為抗蒙兵,在州東5公里的釣魚山築新城,遷合州及石照縣治所於釣魚城。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1283年),撤銷昌州(治地今永川市)及所轄之昌元縣、永川縣並入大足縣,屬合州。同年,合州及石照縣治所由釣魚城遷回原址,屬重慶府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赤水縣並入石照縣。合州轄石照、銅梁(大足縣並入),定遠(至元二十二年置,治今武勝縣南)3縣。 明代,合州隸屬重慶府。明太祖洪武七年 (1374年),大足縣從合州劃出歸重慶府直轄。明孝宗成化十四年 (1478年),從銅粱縣分置安居縣(屬重慶府轄),合州僅轄銅粱、定遠2縣。 清世宗雍正六年 (1728年),合州成為單州,不再轄縣,屬重慶府管轄。轄明月里、永清里、來蘇里、興仁里共4里73場鎮。 民國 2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縣,屬川東道。 1949年12月3日,合川解放。 1952年4月,劃出合川縣城關區增設合川市(專轄市),屬四川省。1958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合川市建置撤銷,原合川市所轄地域改為合川縣城關鎮。 1992年8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合川縣,設立合川市,隸屬四川省重慶市。 2000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號)批准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駐地由合陽城蘇家街31號遷至南津街中南村。 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國函[2006]110號)批准: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區的行政區域,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南津街道。 2009年12月3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9〕199號)批復關於合川部分行政區劃的調整:撤銷大石鎮、雲門鎮、草街鎮、鹽井鎮,設立大石街道、雲門街道、草街街道、鹽井街道。同時調整了古樓鎮、三廟鎮的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四、自然地理
合川衛星地圖
合川區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地處重慶市北大門,距重慶56公里。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8'37"至106.40'37"、北緯29.51'02"至30.22'24"之間。東鄰渝北區、岳池縣,南靠北碚區、璧山縣,西連銅梁、潼南縣,北接武勝、蓬溪縣和華鎣市。東西寬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市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 合川區地處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的交接地帶。出露地層從老至新有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和侏羅系、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以侏羅系分布面積最寬,佔全區幅員面積四分之三以上。侏羅系中又是沙溪廟組面積最大,達1664.03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70.62%。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構造體系,全境有兩種地質構造類型:境東及東南部屬川東平等嶺谷區華鎣山復式背斜褶斷帶,其餘的大部分地區屬川中褶帶龍女寺半環狀構造區。全市地貌因受地質構造和岩性的制約,其特徵是東、北、西三面地勢較高,南面地勢較低。最高點是三匯鎮白岩頭,海拔高度為1284.2米;次高點在西部龍多山,海拔高度619.7米;最低在南面的草街鎮嘉陵江邊,海拔185米。全境地貌大致分為平行嶺谷和平緩丘陵兩大類型:東南邊緣之華鎣山區為平等嶺谷地形,分布面積359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5.5%;西北部廣大地區,屬川中丘陵盆地,為平緩丘陵地型,分布面積1997.2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84.5%。
編輯本段五、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區境現探明的礦藏資源有煤、石灰石、鹽、鍶礦等26種。其中煤儲量約18.2億噸,分布在華鎣山周邊地區的三匯、清平、土場、鹽井、草街、雙鳳、獅灘、小沔等8個鎮,位於鹽井儲量達2億噸的瀝鼻峽煤田正在建設;鍶礦100萬噸,分布於鹽井鎮干溝一帶;鐵礦6800萬噸,分布在鹽井、雙鳳、三匯地區;鹽160億噸,全市分布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鹽層厚度平均為16米;石灰石55億噸,分布在鹽井、三匯地區;鋁土礦7500萬噸,分布在三匯、清平地區;重晶石40萬噸,主要含礦層為三迭系下統飛仙關和嘉陵江組。
土地資源
全區土地面積按地圖量算(下同),幅員面積為2356.21平方公里,摺合353.43萬畝。土地資源的利用現狀是:耕地176.6萬畝,占總面積的49.97%;園地13.74萬畝,佔3.89%;林地23.22萬畝,佔6.57%;居民及工礦用地28.59萬畝,佔8.09%;交通用地(含農村人行道)22.56萬畝,佔6.38%;水域面積20.54萬畝,佔5.81%;未利用地68.17萬畝,佔19.29%。總面積中,屬國家所有的土地18.22萬畝,占總面積的5.15%,集體土地335.52萬畝,佔94.85%。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原則",全市土地的土壤類型共劃分為4個土類、6個亞類、18個土屬、70個土種、97年變種。其中,農業耕地有17個土屬、69個土種和94個變種;非農業耕地有1個土屬、1個土種和3個變種。水稻土類是農業耕地的主要土類,約占總耕地面積的61.33%;其次是紫色土,佔34.1%;第三位是黃壤土,佔2.69%;潮土土類最少,僅為1.81%。從土壤的質地分析:沙土佔17.83%,粘土佔23.57%,壤土佔48.82%,礫質土佔9.78%。土壤的酸鹼度含量:酸性佔5.63%,微酸性佔20.21%,中性佔60.44%,微鹼佔13.72%。
動植物資源
合川區植被屬川東盆地偏濕性常綠闊葉林亞帶、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區、川中方山丘陵植被小區。其基本類型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和灌叢4個群系綱、5個群系組13群系。植被的種類雖然繁多,但自然組合比較單純。分布情況是:華鎣山區主要是馬尾松純林,次生灌叢和亞熱帶低山禾草草叢;其餘地區則以柏木、疏殘林為主,其餘是散生的桉樹和竹林,以及主要植被破壞後形成的黃荊、馬桑、芭茅、茅草組成的草叢和油桐、果樹、桑樹等經濟林木。初步調查:糧食作物有5科16種106個品種,油料5科31個品種,糖料2科24個品種,茶葉1科3種,果樹19科50種103個品種,桑樹1科60個品種,蔬菜13科44個品種,麻類3科3種,煙1科4種,葯材加野生植物有67科145種,森林資源常見的有木本54科128種,草本10科17種,竹1科11種。野生動物獸類有12種,禽類41種,魚類64種。飼養動物有蠶1科6種,豬、牛、羊、兔4科13種,雞、鴨、鵝、蜂4科1種,魚類12科59種。
水資源
境域水資源由地表水、過境水和地下水三大部分組成。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全年降雨總量多年平均為9.06億立方米,東部華鎣山區雨量豐沛,西部高丘台地偏少;夏季降雨集中,6月至9月的降雨量佔全年總量的54.66%。按徑流深計算,地表水資源量人平637立方米,土地畝平263立方米,耕地畝平729立方米。過境水主要是穿境而過的嘉陵江、涪江、渠江形成。三江多年平均年流量為730億立方米,最高為1301.85億立方米,最低為230.29億立方米。三江水溫為7.1~29.5℃,水質指標:ph值在7.5~8.2之間,溶解氧6.3~11.94毫升/升,總硬度5.3~99.18德度。地下水儲量年總計10744萬立方米,其中華鎣山區儲量佔65.8%,其餘地區佔34.2%。水資源開發利用:一是各部門用水。據有關部門1993年調查和統計資料,當年農業灌溉用水(含過境水和地下水,下同)10653.48萬立方米,城鎮生活、環衛用水929.73萬立方米,工業用水1126.6萬立方米,農村人畜飲用水2730.16萬立方米,水電站發電用水81791萬立方米。二是水力發電。嘉、涪、渠三江水力可作發電動力的理論蘊藏量為56.25萬千瓦,現只涪江渭沱電站開發利用3萬千瓦。總投資7.6億元的涪江富金壩航電樞紐於2003年11月28日開工,按5級通航標准建設,航道及船閘等級為v級,總裝機容量6萬千瓦,由3台燈泡式貫流發電機組構成,每台機組2萬千瓦。草街航電樞紐工程已於2004年12月啟動,總投資49.03億元,裝機容量50萬千瓦。將建成三級船閘,並能夠渠化嘉陵江70公里,渠江88公里,涪江22公里,共180公里。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的建成將有效地改變三江的航運能力和防洪能力,1000噸巨輪也可以從重慶直航合川。
編輯本段六、交通樞紐
合川擁三江通航之利,有212國道和渝合、渝武高速公路及遂渝快速鐵路之便,交通享自然之助,得人工之福。目前,合川正以全力打造重慶北部交通樞紐為重點,打通合川的多條便捷通道。
渝合(武/南)高速公路
渝合(武/南)高速公路起於重慶北部新區余家灣,止於合川市涪江二橋北橋頭,與合川至四川高速路相連,全長58.83公里,總投資31億元人民幣。該路1999年6月全線動工,穿華鎣山、跨嘉陵江,不到60公里路段上密布著3座跨江大橋、29座各式橋梁及5座隧道,隧道橋梁總長超過18公里,占線路總長的31%,橋隧密度目前居重慶已通車高速公路之首。高質量的路橋設施、先進的管理監控水平和沿線綠化景觀使之成為目前重慶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條高速公路。該路通車後,將與市內各已通車高速路一起構成主骨架公路網,徹底實現重慶「東出上海、南下湛江、西進成都、北上南充」的戰略構想。
遂渝快速鐵路
遂渝快速鐵路為國家一級鐵路干線,系成渝高速鐵路的一部分,全長128公里,總投資49.52億元,其中合川段49.5公里,總投資20億元。它的正式運營,使成渝兩地之間的鐵路里程縮短160多公里,形成成渝兩地之間的又一快速通道,徹底改變交通對合川的制約,對合川的經濟發展、勞務輸出、人員就業形成巨大的拉動作用。
蘭渝鐵路
蘭渝鐵路全長820公里,其中合川段57公里,時速200公里,項目設計輸送能力可達到貨運5000萬噸/年、客車50對/日,可滿足遠期蘭州——重慶間的客貨運輸要求。計劃2008年下半年開工,建設工期四年,總投資789億元。據初步測算,到2020年,僅合川主城區境內每年需要蘭渝鐵路運輸的糧食、食品、煤炭、水泥等貨物將超過1000萬噸,客運達126萬人次,如此大規模的勞力輸出和物資進出,必然給蘭渝鐵路運輸帶來巨大效益,也將給合川帶來前所末有的發展機遇。 合川的水路建設也緊鑼密鼓,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涪江富金壩航電樞紐,碼頭等水上交通建設項目正逐步由藍圖變為現實。這些項目的建設,將實現合川三江300公里的航道渠化,1000噸級船隊經合川可直達四川省廣元市,實現江海直達運輸。合川的公路建設則以提高通達深度、通行能力和網路連接程度為重點,形成以高速公路為主導,「一縱四橫八條干線」公路為骨架,縱橫交錯、干支結合的公路網路。鐵路、水路、公路的齊頭並進,最終形成重慶通向川北、陝甘等地的水陸交通樞紐,打造和提升重慶的對外輻射力。
公路「白改黑」
公路「白改黑」與2007年重慶推出「白改黑」計劃,公路大部分由水泥路面變為瀝青路面,減少了環境污染,該政策一致延續至今。。
合川高架橋
合川高架橋合川高架橋與2008年9月開工——2009年8月完工。耗時近一年,大大改善了道路擁擠的情況。
編輯本段七、人文積淀
合川人文代衍,眾多名人大事遠揚海內外。宋元合川「釣魚城」之戰,合州軍民浴血奮戰36年,取得了擊退蒙(元)傾國之師、擊斃蒙哥的偉大戰績,創世界戰爭史奇跡,古釣魚城因此被譽為「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城」;市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淶灘鎮古瓮城遺址,鎮內二佛寺保存著全國最大的禪宗石刻摩岩造像群,是佛教禪宗文化勝地;北宋理學家周敦頤作合州判官6年,開合州理學之宗,並寫下了重要篇章《養心亭說》;清初於成龍任合州知州,勤政為民,勵精圖治,被康熙皇帝譽為「清官第一」;史學家張森楷在合川太和鎮創辦「四川蠶桑公社」,被譽為川東蠶桑之父;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合川草街創辦育才學校,著名的專家學者如翦伯贊、賀綠汀、戴愛蓮等曾在這里執教,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幼時也曾在育才學校讀書學習;我國四大實業家之一的盧作孚先生在合川創辦了民生實業公司,成為近代中國船王,抗戰時搶運物資入川被稱為「中國工業上的敦刻爾克」,保住了國家的工業命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趙君陶曾在土場創辦戰時兒童保育院;新中國第一位少年英雄劉文學為維護集體財產而英勇獻身,成為一代楷模。周恩來、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在合川留下了光輝足跡。新中國成立以來,更是涌現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重慶市副市長謝小軍、中國科學院院士石青雲、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等傑出人物。
編輯本段八、產業結構

7. 重慶合川城市環境如何

合川是重慶的北大門,是規劃中的重慶北部地區中心城市。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是重慶與資源豐富的川北地區相聯的紐帶,也是重慶資金技術集約發展的延伸帶,被譽為重慶通向四川北部、陝西、甘肅等大西北省區的"經濟走廊"。全市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2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共524個村、82個居民委員會,全市總人口為149.94萬人,其中主城區人口29.15萬人。主城區建成面積26.38平方公里,城區道路總面積267.7萬平方米,城區綠化面積868.4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33.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9.5%,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79平方米。2004年成功創建為重慶市級山水園林城市。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123.5億元,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5.7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0.3億元,增長14.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7.5億元,增長14.3%。三次產業的構成比例為20.8:40.8:38.4。全年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為37684萬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74402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979576萬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達845704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

環境能鍛煉一個人,只要你是一顆鑽石,你就能夠創造未來.

8. 重慶三江交匯在哪裡

交匯於合川區。

合川區的地名,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更改。在漢書地理志裡面記載,合川區古時被人們稱為「墊江」。所謂墊江,其實正確的寫法應為褻江,表示的是嘉陵江與涪江這兩條江在城北的鴨咀區交匯,水流如同衣服那樣重疊起來的意思。

但因地理志中誤記為墊江,後來被人們依此沿用下來。到公元五五六年,因為此地兩江匯合,合川區又被命名為合州。直到一九一三年,它才因三條江川在境內匯流,而被人們稱為合。

(8)合川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合川區的地名,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更改,建制悠久。合川區的版圖面積與人口規模較大,當地常住人口的密度每平方公里大約六百人左右。

合川區地理位置較為優越,交通便利,境內有公路、鐵路、航運等多種交通方式,是渝西北、川東北的交通樞紐與重要的貿易中轉處,也是本市通往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交通要道以及經濟走廊。合川區經歷過多次沿革,歸屬地曾有過數次更改,歷史上頻繁改制,二零零六年才成為重慶市下轄的一個區。

倘若打算來合川區旅遊,這里發達的交通運輸一定會讓遊客感覺周到而便利。在該區的境內,擁有數量繁多的名勝風景,比如釣魚城遺址、淶灘古鎮、二佛寺、古聖寺等。釣魚城遺址始建於南宋,曾為古戰場堡壘,存有古城牆與城門、府井等多處遺跡。

淶灘古鎮建在山峰上,有水相繞,風景宜人。二佛寺亦建立在山頂,規模宏大,佔地多達五千餘平方米,傳言唐時曾有使者至此祈禱。古聖寺始建時間是在明代,建築雕飾繁美,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合川區

9. 合川三江是哪三江

合川三江是指嘉陵江、涪江和渠江。

合川是重慶市下的轄區,位於長江上游,是重慶西北地區。合川是嘉陵江和涪江交匯,而嘉陵江與渠江在合川的三匯交匯,所以合川三江的說法是為了人們對合川有一個標志性的標簽。嘉陵江是從北邊流過來,在渠合嘴和東北來的渠江交匯,渠合嘴以下稱為嘉陵江。

繼續南下就是鴨嘴和西北來的涪江匯聚,再往東南流去,下游都是嘉陵江,直到重慶朝天門流入長江。涪江和渠江都是嘉陵江的支流,渠江也稱為南江河,從川、陝兩省的界米倉山南麓發源,流經南江、巴中、平昌、達縣、渠縣、廣安、岳池、合川等八個縣區。

合川三江的地理位置

合川區地處中丘陵和重慶平行嶺谷的交接地帶。出露地層從老至新有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和侏羅系、新生界第四系。以侏羅系分布面積最寬,占合川區幅員面積四分之三以上。侏羅系中又是沙溪廟組面積最大,合川區太和鎮馬門溪還挖掘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馬門溪龍。

10. 求一介紹合川的ppt 包含合川的概況,合川的歷史,地理位置,工業發展,旅遊景點,等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0

閱讀全文

與合川地理位置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