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浮洋龍是什麼

地理浮洋龍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5 04:28:51

① 風水懸龍指的是什麼樣的山脈

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平地也有龍脈,其標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總之,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是古代先哲對中華地理的樸素認識,是千百年經驗的積累中國的地理形勢,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條大的緯向構造,如天山-陰山緯向構造;昆侖山-秦嶺緯向構造,南嶺緯向構造。《考工記》雲:“天下之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貢》把中國山脈劃為四列九山。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於西北的昆侖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干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如城郭牆垣,形似樓台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 在龍脈集結處有朝案之山為佳。朝山案山是好似於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擁著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擋風,並且很有曲趣之情。如《朱子語類》論北京的大環境雲:“冀都山脈從雲中發來,前則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案,江南五嶺諸山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過於冀,所謂無風以散之,有水以界之。”這是北京城為中心,以全國山脈為朝案,來說明北京地理環境之優越。 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道小環境受到的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任何一塊宅地表現出來的吉凶,都是由大環境所決定的,猶如中醫切脈,從脈象之洪細弦虛緊滑浮沉遲速,就可知身體的一般狀況,因為這是由心血管的機能狀態所決定的。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蓋一棟樓房,每修一個工廠,都應當先考察山川大環境。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必無後顧之憂,而後福乃大。如果有更多問題,可以點擊ID咨詢。

② 地理中什麼叫龍

地理中的術語,和龍有關的一般是山脈,和風水有關,比如說龍脈等。
龍脈,是指起伏的山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必須了解來龍去脈,才能判斷因果吉凶。
風水業內公認:昆侖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龍中的祖龍(根龍)。龍脈從昆侖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龍脈的布局結構和分級,類似一棵大樹有根龍、干龍、支龍、葉龍。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開花結果)被認為是風水寶地(龍穴)。

③ 地理學里講到,倒地龍 ,意指什麼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4-28

④ 這是龍什麼

一、如果「龍」是恐龍,那麼的確存在於遙遠的亘古。
二、如果「龍」是指先秦諸子百家所謂「龍」,即華夏民族的遠古圖騰,那麼就是如今的馬來西亞「灣鱷」,由於氣候變遷,最遲於唐朝晚期在中國絕跡。
三、如果「龍」是指頭似駝、眼似鬼、角似鹿、耳似牛、須似蝦、鱗似魚、腹似蜃、身似蛇、爪似鷹的動物,那麼現實中不存在,只存在於宋朝以後的傳說中;通常我們所謂華人是「龍的傳人」,指的就是這種「龍」,迄今只有一千年左右;換句話說,一千年以前以及更早的炎黃子孫,根本沒聽說過什麼「龍的傳人」的說法。
四、如果「龍」是指歐洲傳說中那種口噴火、背生雙翅、四肢強健、爪牙尖利的動物,那麼這種動物歷史上是否存在過,至今存在爭議。
五、如果「龍」是指聖經中魔王撒旦的別稱,那麼撒旦存在於現實中,這種「龍」只是撒旦的別名,現實中不存在這種動物。

⑤ 地理人子須知的二十四龍是什麼意思

《地理人子須知》這是一本很長的書,頁數:492 !

本書全面詳盡的將龍砂穴水悉數論述;不只是摘抄前人成糶,更將自己的思考、心得、經驗和盤托出,坦誠不藏私。另外考證風水名家的歷代案例很多,是古代記載最多的,極利於學習者參考摸索,是眾多堪輿風水著作中的名著,集地理風水之大成。

⑥ 這是什麼龍 ,麻煩各位看看,謝謝

可能是一種叫始祖龍的龍

⑦ 這個是什麼龍

(1)龍的分類:
青龍:為「四聖」、「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天之四靈」之一,又稱為蒼龍,代表東方,青色,因此稱為「東方青龍」。
應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背生雙翼的龍,據《述異記》記載:「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據說當年軒轅帝有名大將就是應龍,主要功績有斬殺蚩尤、誇父。
虺(huǐ):《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龍的幼年期。
虯(qiú):虯龍是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一說是無角的幼龍。《說文解字》:龍無角者。各本作龍子有角者。今依韻會所據正。然韻會尚誤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賦》引《說文》虯,龍無角者。
螭(chī):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類龍生物。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
蛟(jiāo):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
角龍:指有角的龍。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
火龍:《清史稿》載:「浮山有龍飛入民間樓舍,須臾煙起,樓盡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龍見於張體兩川圍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龍見於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龍見於龍王峪,先大後小,長數丈,所過草木如焚」。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庄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
雲龍:雲霧纏繞的龍。
望龍:頭部呈側面的龍。
行龍:傳說鯉化蛟,蛟化龍,而當龍達到一定境界時,會化為行龍。
魚化龍: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古代早已有之。《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龍門,講述的就是龍魚互變的關系。
蜃龍:蜃棲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樣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蜃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就是從口中吐出的氣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幻影。
(2)《述異記》中的一句話:「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按照這個等級來說是蛟——龍——角龍——應龍。
蛟: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
角龍:指有角的龍,角龍便是龍中之老者了。
應龍:有翼的龍稱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從龍的分類來說,有螣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無角的叫螭(chi)龍,有角的叫虯(qiu)(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蛟龍、螭龍、虯、應龍,都不是龍的正統,龍的正統叫做蒼龍。
(7)地理浮洋龍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龍文化具有鮮明特色:
(1)悠久性。中國龍崇拜歷史在世界上最為久遠。據考古發掘資料,最早的龍形象是在 1994 年發掘的遼寧阜新查海遺址中發現的,這一遺址中有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在新石器遺址中,還發現了眾多的龍形象。至於玉龍和龍紋就更多。
(2)延續性。龍文化在中國歷久不衰,歷朝歷代延續不斷,可以說是延續時間最長、生命力最強的文化現象之一。
(3)多樣性。中國龍文化豐富多樣。龍的形象變化多樣,中國各朝代的龍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與龍有關的民俗活動也各不相同,龍的神話傳說豐富多彩,祭龍儀式紛繁復雜。
(4)普遍性。中國大多數民族都崇拜龍,有龍抬頭節習俗,帶有「龍」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國各地。
(5)整合性。自秦漢之後,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這使各地區、各民族本來不同的龍文化得到整合。中國龍文化經過整合,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傳播力。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礎上形成的。先秦時代的乘龍周遊四海、乘龍升天,以及以龍溝通天人的信仰,被道教全盤繼承。龍在道教中被認為是「三轎」之一。
這里所指的「三轎」,一曰龍轎,二曰虎轎,三曰鹿轎,作上天入地的乘騎工具。道教里有許真君御龍及建立鎖龍井的著名神話故事,中國各地的鎖龍井故事的作者就是巫師即中國道士所為。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 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
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 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⑧ 誰知道這是什麼龍

形狀看起來像是泰坦龍,是最後的爬行足、食植物的動物,但其尾脊椎殘體多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沒變,頭小、尾長、大象般的肢,頸有點短。其最重要的區別處是尾脊椎開始處的球凸和凹窩鉸合處。由於臉很長,故最完整的顱有點像梁龍。至少有一種骨質鱗甲演化為甲殼。

⑨ 浮洋鎮的浮洋鎮姓氏

浮洋集市有浮洋四大姓之說,其四大姓分別為徐、洪、黃、陳。相對應為徐隴、洪巷、庵後、廈里美。另外浮洋鎮最大姓氏是方姓,其次是陳姓,最大村莊為仙庭村,其次是鬥文村,隴美村,
仙庭村(俗稱沙埕)是潮汕方氏三大流派之一.為潮汕方氏入潮最早的一支(創於1142年)也是潮州市最大的方姓聚居區.加上福洞.木井.隴頭方.南門橋.鎮內.在浮洋鎮方姓人口多達12000多人.是浮洋鎮最大姓氏之一.方氏在浮洋影響巨大.仙庭村是浮洋鎮最大的村莊.耕地近3000畝.土地肥沃.加上寨內16池寨外100塘.境內溪流密集.自古以來都是潮州著名漁米之鄉.在明未清初.因土地富鐃方氏人才輩岀有金沙埕(仙庭)銀鳳塘之譽.福洞村華僑眾多.有九座庵文物古跡等..仙庭村方潮盛銅鑼製作工藝馳名海內外.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庭村三年一次二月初四風雨聖者民俗文化節,盛況空前,影響巨大,是浮洋鎮最大型的游神賽會,行程十公里,每次到仙庭村的遊客都超過十萬人次,2014年民俗遊行有大鑼鼓,標旗,儀仗隊等,村裡還有四台潮劇,六台文藝晚會,一台潮劇票友等演出,還有六公里的燈龍,燈光景點,煙花表演等。
徐隴村,屬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距鎮政府西0.5公里,東連集鎮,西望仙庭,南接東 隴,北與田墩,隴美為鄰,潮汕公路貫穿村南村北,浮洋車站座落於村東。面積1.3平方公里,位居四大姓之首!主村徐隴聚落呈長方形塊狀,南北走向約0.5公里,在潮汕公路以東的徐隴屬浮洋鎮市集,這里有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潮汕公路西的徐隴有徐隴新市場及主村。浮洋車站,城市信用社,農科所,浮洋移動,浮洋聯通,浮洋廣播電視和法庭座落於徐隴村。新宅區多向潮汕路東側發展,與集鎮相連。新宅區多向潮仙公路東側發展,與集鎮相連。 宋末立村,明中葉,徐氏始祖古隴由福建蒲田縣烏分門樓石榴花叢腳遷此,為紀念始祖故名徐隴。初還有揚、毛、柯、石諸姓,後盡外遷。村民除務農外,以鋸角梳、打錫薄,經商為主,也有搞搬運的。
建國後,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耕地面積939畝,屬粘質土,主種水稻。1953年實現全年畝產跨《綱要》,1961年實現一造跨《綱要》。「文化大革命」時期,該村成為「大批判」典型,日夜狠批所謂「資本主義」造成糧食連年減產。有一生產隊人月平均口糧8斤稻穀。
「三中全會」後,水稻單產躍居全鎮前列。村辦企業主要有調味,錫薄,糧食加工等。個體企業出現好勢頭,發展了服裝、珠59、錫薄、角梳、打石、木工、杉木、建材、煤炭。
清末,該村已有「大書齋」、「臨池寄廬」、「洋朵下書齋」、「柿園書齋」4個 私墊。民國十年(1921)井私塾於大宗祠稱「東海小學」,學生近80名。抗戰勝利後由徐彰國帶頭捐款侶辦「登雲國民第十九保校」,學生160餘名,免費入學。1952年改稱「徐隴小學」。
徐隴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已故名人有,明進土洪夢棟,清康熙進士徐上、清雍正癸卯科武舉徐之傑,戲劇藝人徐烏辮、解放戰爭時期烈土徐家誠,省文史館研究員大律師徐彰國,廣州起義總參謀長徐光英,國民黨上將徐煥國。當代名人有:中共湖北省委顧問徐揚、中山大學副校長徐遠通、對越自衛還擊戰一等功臣徐家欽,還有徐義忠,徐慶元等在地方黨玫機關任職,廣東省大哥大集團董事長徐保也是徐隴人。有500多名村民旅居新加坡、馬宋西亞、泰國及港澳地區。
洪巷村由洪巷、隴頭李、隴頭方、宮後黃4個自然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位於浮洋鎮政府北側,與浮洋集鎮相連。東界木井,東南與福洞為鄰,西接潮汕公路,北望烏洋。面積1.24平方公里。聚落呈塊狀。 浮洋四大姓之一!
主村洪巷,始祖玉田系宋末潮州「推官」天寵公之孫,任潮州「屯軍務」職。初定居於鳳塘鎮洪巷邢鄉,後遷創於此。因洪姓,為不忘祖共工氏,以共己二字相疊為「巷」而故名。初創村時,村中已有陶、張、蔡、辜、盧、宋、黃、王、李、謝、楊、曾、魏、丘等十六姓。後因相繼外遷,現存洪、李二姓。 洪巷村緊連浮洋集鎮,人多地少農閑多從商。村辦工業有碾米廠、磚瓦廠、抽紗廠。「三中全會」後,發展了碾米、塑料、機織羊毛、角梳、木器等個體企業1984年華僑協助辦綉衣服裝廠,從業125人。
轄屬鳳彩洪村,位於徐隴村南0.5公里,距鎮政府西偏南0.5公里,明代中葉始祖洪元宇從潮陽縣岐北鄉遷此。固與鳳彩陳,吳三自然村構狀似鳳,故名鳳彩。村民姓洪,故稱鳳彩洪。收購舊銅錫自清沿襲至今。
洪巷村清代已有私塾4所,民國期間並為學堂稱「明道小學」,學生150餘人,現稱洪巷小學。名人有洪遜、洪高煌、李振忠等。名產芋瓠瓜,明末清初始植。瓜肉可充佳餚,留種瓜子曬干可當葯用, 有消風散氣,健脾益胃功能。每年初春植苗,農歷三月可收獲上市,廣銷各地。芋瓠瓜是該村獨有名產,種苗從不外流,故名廣聞。建國後種苗始外傳,團培植技術缺乏改良,雖型大體重而質量遠遜。「廣惠荷花」是「浮洋八景」之一。清代巡檢司衙曾設於村南廣惠橋頭。 隴頭李村,距鎮政府北0.5公里,洪巷村西,潮汕公路東側。明代福建蒲田遷此創鄉。1939年為日軍憲兵部駐地,村民全部被逐離鄉,田園拋荒。抗戰勝利後,村民回鄉重建家園,原建築物多受破壞,至建國後方得恢復村貌。 隴頭方村,位鎮政府北,浮洋新埠寨門外,與李厝相連,洪巷西側。始祖於明代由福建蒲團遷此。宮後黃村,距鎮政府北0.5公里,洪巷東北側。東鄰木井,北望顧畔。始祖於萬曆(1573~1620)年間由福建蒲田遷居庵後村。二世復遷此定居。因姓黃村前有老爺宮故名。
庵後村屬廣東省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東南0.4公里,位於集鎮東側,東鄰福洞。南接東邊,北與洪巷交界,面積0.32平方公里。聚落呈塊狀,與集鎮相連。村民農余多從事工商業。居黃、林兩姓,黃為主姓。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創鄉。先民來自福建蒲田石獅巷。定居後於村西合建靈雀宮。此後有江東獨樹村村民黃繼普也遷居於此,並倡導建廟,遂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建「玄帝廟」一座,俗稱大庵。「大庵」聞名遠近而村故稱「庵後」。
庵後村人多地少,1952年毗鄰集鎮的130餘戶農戶共700餘人劃入浮洋集鎮。現有耕地295畝,屬沙壤土,主種水稻、蔬菜。是浮洋蔬菜主產地之一。
該村與東邊、廈里美等合辦六聯小學。1978年曾參加潮州市春節遊行慶祝活動。1956年曾辦文化室、圖書館和清唱班。
華僑近千人,旅居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越南、美國等地。旅居柬埔寨僑胞黃貞勤,黃貞勉,昔年曾贈建萃英學堂,抗日戰爭時期三度匯款救濟家鄉貧苦居民。1962年以來,僑胞多次捐資興辦家鄉福利事業。
名勝有「大庵佛燈」、「廣池明月」。
已故知名書法家黃仰孚出生於該村。
廈里美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俗稱廈底尾,由廈里美、鳳彩陳二自然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主村廈里美距鎮政府南0.5公里,位潮汕公路東側,東接東邊陳村,西南與東隴為鄰,北與集鎮相連,排澇南溪穿境而過,面積0.71平方公里,聚落呈塊狀。農閑多從事工商業。
主村先民於明初由福建蒲田遷東邊村。明朝中葉,陳雲東、陳雲山兄弟於本村建鴨寮1間,後養鴨致富,遂就地創鄉建祠。爾後有陳、歐、林、黃、吳、李、許等姓遷此同居,現只存陳、歐、林3姓。因創鄉時地處倔窪地而得名,後雅化為廈里美。
村南境內有安揭引韓乾渠,西有排澇南溪,排灌自由,旱澇保收。耕地614畝,主種水稻、蔬菜、甘茨,蔬菜生產四季皆盛,是浮洋鎮蔬菜主產地之一。建國前有雕刻拜神紙花,鋁線日用製品家庭傳統工藝。鋁線工藝有飯匙、窗柵、池柵、花籃、吊籃、捕鼠籠等產品,遠銷廣東各地。近年鋁線製品被淘汰。
村有聯辦六聯小學。大革命時期烈士陳卧雲出生於該村。
轄村風彩陳,俗稱黃萊陳,位鎮致府西南,與浮洋市相連。清代先民由揭陽下巷及鳳塘鎮吉林村遷此。原居黃、馮、毛三姓,現居陳姓,因與洪厝,吳厝三村成鳳狀故稱

⑩ 請問這是什麼龍

按特點來說,應該是棘龍。一類大型獸腳類肉食龍,其中的亞種埃及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龍,體長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體重4到26噸

閱讀全文

與地理浮洋龍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