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雲南在漢朝的什麼地理位置

雲南在漢朝的什麼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2022-06-25 08:32:27

『壹』 漢代在雲南設置的益州郡在今天的什麼地方

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發巴蜀兵臨「滇」,以其地置益州郡。新建的益州郡民戶81946戶,人口580463人。郡治在滇池縣(今晉寧縣境),下設24個縣,即滇池(晉寧、呈貢)、連然(安寧)、谷昌(昆明)、秦臧(富民、羅茨、祿豐)、建伶(昆陽)、雙柏(易門、雙柏)、同勞(陸良)、銅瀨(馬龍)、俞元(澄江、江川、玉溪)、收靡(嵩明、尋甸)、邪龍(巍山、漾濞)、味縣(曲靖)、昆澤(宜良)、葉榆(大理)、律高(通海、河西)、不韋(施甸)、雲南(祥雲、彌渡、鳳儀)、高唐(保山)、弄棟(楚雄、姚州、大姚、鎮南、定遠、廣通、元謀)、比蘇(雲龍、蘭坪)、賁古(蒙自、個舊)、母掇(建水、石屏、開遠)、勝休(龍武、峨山)、來唯(南澗)。

『貳』 雲南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北緯21°8'32"-29°15'8"和東經97°31'39"-106°11'47"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東西橫跨864.9公里,南北縱距990公里,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同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同寮國、越南毗連。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雲南自古就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各國的陸路通道。

有出境公路20多條,15個民族與境外相同民族在國境線兩側居住。與泰國、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國相距不遠。

(2)雲南在漢朝的什麼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北回歸線橫貫雲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

雲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

雲南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全省河川縱橫,湖泊眾多。全省境內徑流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9條,分屬長江(金沙江)、珠江(南盤江)、元江(紅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

紅河和南盤江發源於雲南境內,其餘為過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盤江外,均為跨國河流,這些河流分別流入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多數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變化大的特點。

『叄』 漢朝的版圖包括雲南,青海和廣西嗎

包括廣西和雲南大部,青海只包括東部和北部一部分。見下圖。

『肆』 雲南漢朝有那幾個府

依漢制,漢初,地方行郡國並用制度;至漢武帝時,設十三州刺史部,雲南地屬漢益州,朝廷在此設永昌、滇等郡。時至宋朝,宋廷在地方設路、府、州、縣等機構,地方始有『府』這一行政機構出現,例如:河南府、大名府、歸德府、河中府、建康府、越州府等。

『伍』 雲南省在古代叫什麼郡呢

雲南省在西漢至東漢時稱為益州郡。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開西地南夷,漢武帝兵臨古滇國,滇王不戰而降。西漢在此設益州郡,制「滇王之印」賜予滇王,令其復長其民。置縣24,雲南為其一。取縣名為「雲南」有三種說法,一是「彩雲南現」說,建縣時,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二是「雲山之南」說,雲山即(現賓川雞足山,常凝雲氣高數丈,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三是「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

『陸』 雲南在中國的哪個部位

雲南的地理位置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國,每個省的名稱,都有獨特的歷史地理淵源。雲南之名雖然出現得早,始於西漢,是全國省名中最早的一個, 但其最初為縣名,後為郡名,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詔王為「雲南王」,「雲南」一詞才成為較大地域的名稱,元代正式設立了雲南行省後,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名稱。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在今祥雲雲南驛設雲南縣,屬益州郡。縣名來歷有二:一因山得名,即縣西北百數里有終日與雲氣相連的雲山,縣在其南,故名雲南;二因祥瑞徵兆得名。傳說漢武帝夢見吉祥彩雲現於白岩(今彌渡紅岩),縣在其南,故名雲南。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降孟獲,會師滇池」,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雲郡,治所在雲南縣(今祥雲雲南驛),以今祥雲一帶為中心,轄青嶺(今大姚)、弄棟(今姚安)、邪龍(今巍山)、葉榆(今大理)、遂久(今麗江)、姑復(今永勝)。西晉時又合並了永寧(今寧蒗)和雲平(今賓川)兩縣。在300年裡,雲南縣一直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937年,南詔亡,段思平建大理國後設雲南瞼、品甸瞼。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省,改雲南瞼為雲南州,屬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雲南州為雲南縣,在今祥雲米甸一帶設土司世職12關長官司, 隸大理府。1914年, 因雲南縣名與雲南省名相重,借「彩雲南現,人以為祥」之意,改雲南縣名為「祥雲」。
雖然從「雲南」改稱「祥雲」已有80年,民間仍稱祥雲為「小雲南」,以有別於作為雲南省的「大雲南」。 歷史學家有充分理由稱今天的祥雲一帶為 「古雲南」。這不僅因為從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這片土地以雲南稱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1964年在祥雲大波那出土的世界聞名的木槨銅棺說明,早在戰國時代,這里的人們就過著定居生活、使用銅器且冶煉和鑄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縣城23公里的禾甸先後出土了銅鉞、矛、釒尊、鋤、雞形杖頭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遺物200餘件,為研究雲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還從距祥雲縣城3公里的清華古洞內發掘出了新石器時期古人類使用的石刀、石斧。這更說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這里就有了 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雲南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除在滇池周圍的昆明、晉寧、安寧、 祿豐等地較為集中外,范圍更廣地集中在祥雲、彌渡、賓川、大姚、大理、洱源、劍川、永勝、寧蒗等歷史上雲南縣境內或相鄰地區(史家與「滇池地區」相對應,稱其為「洱海地區」)。這說明,歷史上的雲南縣和雲南郡在雲南歷史上舉足輕重。
從前109年漢武帝設雲南縣到1382年明太祖降雲南州為雲南縣的1491年間,歷史學家稱為「古雲南」和民間說的「小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雲城15公里的雲南驛。今祥雲城舊稱雲南城。《蠻書》記載:「今雲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瞼,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驛,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國主段思平雖設品甸瞼,但與其同「級」並存的雲南瞼仍以今雲南驛為中心。
縱觀祥雲雲南驛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其2000多年的歷史中,其政治經濟地位是越來越下降,但它的名稱卻越來越受重視,包容性越來越廣,最終發展成為省級行政區的名稱。這一發展過程和演變現象,在整個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柒』 雲南納入西漢版圖的歷史

三國蜀後主建興三年(225年),蜀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今雲南、貴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區)。建永昌郡(治所在今雲南保山),從此雲貴高原納入中國版圖。

『捌』 雲南在哪裡

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省會昆明。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96萬(2010年),佔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省的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1965年於雲南元謀上那蚌村附近,發現兩顆古人類左右門齒,定名元謀人。元謀人的距今年代為170萬年左右,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考古學家認為,「元謀人」北上越過金沙江,到甘肅、青海成為古羌戎人,繼續往東北越過白令海峽進入美洲,成為印第安人的祖先。 遠古時期,雲南、四川、貴州地區的土著居民開始相互遷徙,西南民族共同體「夷」出現了,它主要 滇池
指今彝語支民族公元前900—公元前109年,古彝族在雲南地區相繼建立了古滇國、哀牢國等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等地區。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並開五尺道自今曲靖聯系內地。 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設立益州郡和24個縣,郡治滇池縣(今晉寧),開辟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復擴建五尺道,更名為「西南夷道」。郡縣制度的推行,推動了雲南各族的社會發展,帶來了中國內地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文化和生產關系。從中國東漢開始雲南全部和今緬甸北部、東部是中國領土。 漢朝征服西南夷時,發現當地有來自「身毒」的商人(今日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在梵語中稱為「Sindhu」。 三國時期,雲南地區稱為「南中」,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王孟獲。
城市風景(20張)320年代,爨氏在昆川(今晉寧)稱王,爨氏(見爨族;六詔)統治維持400年。公元七世紀,大約在大唐帝國興起的同時,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類似部落聯盟的民族政權,稱為「六詔」。分別是蒙舍詔、越析詔、鄧賧詔、施浪詔、浪穹詔、蒙嶲詔,「詔」為夷語, 有「王」或「首領」之意。 唐宋時期,738年,巍山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羅閣兼並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779年又遷都羊苴咩城。後其子閣邏鳳統一西南及東南亞部分地區,雲南省政權的第一次統一。公元739年,南詔遷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南詔建立後,不斷向四面擴張,其鼎盛時期曾控制了東至雲南曲靖地區,東南達越南北部,西南直達今緬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為界,東北抵達今貴州省遵義市一帶的廣大區域。 738年,巍山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羅閣建立南詔國,後其子閣邏鳳統一雲南及東南亞部分地區。 902年,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 9
城市風景2(11張)30年,東川節度使楊干貞滅大天興國,改國號大義寧。 937年,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元明清時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統一大理國,並多次派軍深入緬甸中部北部西部東部,1276年建立雲南行省,出現雲南省之名,管轄范圍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西部,緬甸北部東部中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元朝中期後管理雲南省的元朝宗室梁王大力開拓,雲南省管轄范圍包括以上范圍還擴大到泰國北部,是歷史上最大的雲南。元庭遂平定雲南,建立19個萬戶府,下設千戶、百戶,實行蒙古貴族的軍事統治,為後來建立雲南行省奠定了基礎。1280年忽必烈調其子納速剌丁為雲南行中書省右丞。 1284年納速剌丁升任平章政事後,進一步集中行省軍政權力,完善行政、軍事和司法,同時「開雲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實行軍民屯田,發展經濟文化,是為雲南全省驛傳系統完備和雲南驛現存驛站之始,而雲南驛地處緬甸和中國內地交通要沖,成為
了一個較大規模的驛站,派駐有蒙古和色目軍隊保護。至此,「雲南」正式成為我國中央直轄、行省一級的行政區劃名稱和地理名詞,歷經元明清三朝,直到今天,元朝管理雲南為後世的管理雲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明朝繼承了元朝雲南省的大部分轄地。直到清朝,雲南是中國白銀的主要產區。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雲南,形成今天的雲南回族和蒙古族。也稱「雲南新疆」或者「南疆」(新疆原指:新擴大的疆域或者新納入的疆域)。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沐英率軍隊在奢香夫人的幫助下攻佔雲南,滅元朝梁王。明朝末年,南明永曆皇帝逃亡到雲南。清世祖順治十六年(1659年),派平西王吳三桂追捕永曆。1662年,吳三桂從緬甸抓回永曆皇帝,在昆明絞死。吳三桂駐守雲南。1856年-1873年,雲南杜文秀和李文學起義,幾乎佔領昆明城以外的雲南全境。晚清時期,英國征服中國清朝藩屬國緬甸,法國征服中國清朝藩屬國越南,清朝無力援助緬甸越南,兩國分別強迫清朝再次割讓不少雲南土地給緬甸和越南。邊境地區開放了幾處通商口岸:騰沖、蒙自、思茅。1910年,法國投資的滇越鐵路(中國境內部分今名昆河鐵路)通車。1909年,清朝實行新政,雲南編立新軍,成立陸軍講武堂。 清朝以後,1911年10月30日(重陽節),蔡鍔、唐繼堯率新軍發動重九起義,脫離清朝。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又在此發動反對袁世凱的護國運動。 民國時期,滇軍在雲南形成割據局面,以龍雲(1928年-1945年)為主席的雲南政府統治雲南。 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付出極大代價的滇緬公路修通,成為中國與境外聯系唯一的交通線。1942年有10多萬中國遠征軍從雲南進入緬甸配合英軍與日軍作戰,日軍擊敗英軍,沿滇緬公路進至惠通橋,隔怒江與中國軍隊對峙2年。1938年-1946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聯合辦學,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50年2月24日是雲南解放日,這是一個雲南各族人民應該永遠銘記的日子。

『玖』 昆明在漢朝叫什麼

古族名。漢代西南夷的一支。出自古氐羌系統。主要分布在今雲南西部及滇池周圍與滇東北一帶,貴州西部、四川西南部亦有之。西漢元狩初年曾阻漢使通身毒(今印度),漢武帝在長安附近鑿「昆明池」練水軍以備進討。元鼎六年(前111年)司馬遷奉使入其地。元封二年(前109年)至六年,漢以其聚居的洱海地區並入新置的益州郡。東漢建初二年(77年),其在邪龍縣(今雲南巍山)的首領鹵承曾助漢擊破哀牢夷,受封為破虜傍邑侯。魏晉時為南中夷人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與叟並稱為「大種」、「小種」。後不斷分化組合,經南北朝至唐代,演化為烏蠻系統的各族,僅部分保留「昆明」族稱,即《新唐書·南蠻傳》所稱的「昆明蠻」和唐初內附諸族中的「昆明十四姓」。現代的彝族、納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等民族,均與昆明人有密切的淵源關系。

『拾』 楚漢時期雲南叫什麼地名

夜郎古國
夜郎國的具體位置,史籍記載都很簡略,只說:「臨牂牁江」,其西是滇國。牂牁江是漢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據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國都邑番禺(今廣州)的記載,考訂為貴州的北盤江和南盤江。多數人認為,夜郎國的地域,主要在今貴州的西部,可能還包括雲南東北、四川南部及廣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區。在考古發掘未提供出可靠證據前,這樣的爭論必然還將繼續下去。
夜郎國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有專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樂時,已發展到鼎盛時期。夜郎王為了擴展地域,先後在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區多處建立城池,由於夜郎王在這些城池都有過短時間居住,便成了後人爭夜郎古國的理由。從可樂「西南夷」墓群看,只能說明可樂當時的繁榮,夜郎的都邑究竟在何處,疆域有多大,發掘才剛剛開始。目前除了可樂遺址外,在周邊地區發掘的遺址中,還陸續出土一批夜郎時期地方特色的重要文物。

南越國
(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是秦朝將滅亡時,由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並桂林郡和象郡後於約前204年建立,於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所滅,傳五世,歷93年。國都位於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國的廣東、廣西兩省區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貴州、雲南的部分地區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國又稱為南越或南粵,在越南又稱為趙朝或前趙朝。南越國是秦朝滅亡後,由南海郡尉趙佗於前203年起兵兼並桂林郡和象郡後建立。前196年和前179年,南越國曾先後兩次臣屬於西漢,成為西漢的「外藩」。前112年,南越國末代君主趙建德與西漢發生戰爭,被漢武帝於前111年所滅。南越武帝趙佗 南越國是嶺南地區的第一個郡縣制國家,它的建立保證了秦末亂世嶺南地區社會秩序的穩定。來源於秦朝中原地區的統治者,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生產技術,使嶺南地區落來的政治、經濟現狀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國君主推行的「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族和南越國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融合,並使漢文化和漢字得以傳入嶺南地區,改變了嶺南落後的文化狀況。

閱讀全文

與雲南在漢朝的什麼地理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