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地理怎樣才能學好,我感覺自己記不住。對地圖很困難。
我今年剛剛參加了高考,地理應該說是我的優勢科目吧~(*^__^*)
作為學姐,下面這些應該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吧:
地理最重要的是讀圖的能力,有所謂「無圖不成題」之說。
對於地圖冊里的地圖,要熟練掌握。(注意熱點區域、高頻區域)
大體輪廓、大致經緯度、氣候類型、地形等都應該爛熟於心。
你可以在房間里貼一張世界地形圖或中國地形圖,這能夠幫助你建立心理模板。
對於題目中的地圖,先根據經緯度與輪廓確定大致方位,反映出該地的地形和氣候,根據題干要求來作答。
對於題目中的圖表,首先應關注的是表頭,確定該表反映的是何內容,再關注該表的坐標,有的題目用心極其陰險,多個坐標上的數值是不一樣的,需引起特別關注!
再教你一個學地理速成的方法:整理答題模板。(我稱之為萬能無敵模板~)
最好是自己整理,下面的是我在高考之前整理搜集的,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主要地形分布(多種地形條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徵(剖面圖中)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等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社會人文地理部分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城市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影響當地供水和交通運輸
4.資源條件(代表城市:大同、大慶、鞍山、克拉瑪依、英國伯明翰、美國芝加哥、南非約翰內斯堡<金礦>)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莊、日本築波)
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國華盛頓,巴西巴西利亞)
3.軍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國波士頓)
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
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築波)
6.旅遊因素(代表城市:黃山、泰安)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
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
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
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全面分析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2.相對位置
「自然條件」
1.農業條件:a.地形(類型、土地類型特徵<如:以耕地、林地、草原為主等>、土壤)
b.氣候(類型、水熱條件、光照、熱量等)
c.水資源(多年平均徑流總量、河流、湖泊)
d.生物資源(如:氣候類型特徵有關的生物、農作物特徵)
2.工業條件:礦產資源(如:海鹽、能源等)
「社會經濟條件」
1.人口(包括:勞動力的素質、質量)
2.交通
3.市場
4.科技
5.歷史:包括:工農業基礎
6.國家政策
第二版塊 應用案例模板
區位選擇類問題
☆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大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原因分析類問題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
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意義影響類問題
☆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交通: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經濟: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價值作用類問題
☆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調節氣候
2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
3保持水土
4.防風固沙
5.涵養水源
6.凈化空氣,美化環境
7.穩定大氣成分
8.吸煙除塵
方法措施類問題
☆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缺乏水資源的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特別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況下,回答意義影響類問題時,應當注意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條件分析類問題時,注意應答出有利條件以及不利條件。
3.作答地理綜合題,應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學會採用分點作答;作答特徵描述問題時,學會分階段描述特徵。
4.作答地理綜合題,應注意回答的邏輯性:弄清各點作答的先後順序;不出現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B. 地理不能准確判斷出地形
你好,你是中學生還是高中生了呢。關於地理位置網路是這樣理解的,地理位置一般是用來描述地理事物時間和空間關系。它根據人們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對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從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時空屬性和相關特徵。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對性和絕對性,一般分為絕對地理位置和相對地理位置。相對地理位置是以其參考點的周圍事物進行確定。而絕對地理位置是以整個地球為參考系,以經緯度為度量標准。地球上每一個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經緯度值。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質來分,可劃分為經濟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你說你考試的時候判斷不出是哪裡,這是因為你對這個地理位置不熟悉,我覺得你可以這樣,先多看地圖,平時對某些比較常見的地圖輪廓進行分析,比如說山東省的輪廓就是像個右手點贊(頂呱呱)的手勢,雲南省就是像只孔雀,非洲地圖就好似一個平行四邊形底下是三角形,然後你再從題目文字敘述中了解當地的人文信息或者其他地理信息,從而判斷,如果記得住大概的經緯度就最好啦,當然了,這是要靠平時的多積累多留心觀察,最後,祝你成功。
C. 怎樣記憶地理世界地形
要多留意身邊,身邊隨時都回出現這些地形名稱的,聽到了,就想想對應地圖上哪裡。死記硬背沒用的,把洲都串起來,腦子里要有一個整體的地球地圖
D. 地理知識記不住怎麼辦
看圖可以記得很快,
或者呢你可以靜下來看書,找一個專門的活頁本子,把你覺得是重點的,記不住的東西抄下來,
考前好好看看,
就差不多了.
E. 八年級上冊地理地形,地勢圖記憶方法
死記!地形有五大類: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地勢:哪高哪低,如中國,西高東低。
F. 區域地理要怎麼學,我根本就記不住地圖……
我說下我自己的方法,每次考試把自己錯的題目,審清楚,自己哪一點不會,哪一點比較陌生。當然這要有一定的基礎哦。其次要多看圖,別小看那一張地圖,例如中國,地理位置,地形,經緯度,河流,山脈,氣候類型等,以中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每天記點,看點,不知不覺的,你會慢慢的掌握這些的。起先會覺得什麼都既不了,但是一張圖拿出來你要知道的東西還很多,細心點,加油,我想你可以的,希望這些能幫的上忙
G. 總是記不住世界氣候分布類型, 還有世界地形 該怎麼辦
要記住世界氣候類型分布首先要記住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還有海I陸分布(這對季風性氣候很重要)。世界地形嘛,多看地圖冊,看了以後自己在本子上多畫畫各重要的地理標識(比如界山啦,或者是對氣候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地理因素!)
H. 地理也很難記啊怎麼樣才能記好地理
怎麼說呢,我覺得不管學什麼,都要培養出興趣,像我就是非常喜歡地理,所以地理才學的比較好。
然後上課時一定要認真,想要學好地理,積累很重要,有時候老師在講一道題,你一定要聽清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因為有時候老師會提到一些小的,書上沒有的知識點,自己也要對這些小知識點進行整理,而多知道一些這樣子的知識點,對解題很重要,而且你解題時想到的也會比別人更廣泛。
考試時,選擇題的話,要看清每一個選項,注意這期間細微的差別。然後客觀題的話,把題目認真地讀一遍是必要的,而且不要急於下筆,想一想答案到底涉及了幾個知識點,分序號列出來,條理一定要清晰,不可以有的沒的都答上去,回答盡量用專業術語,這個也還是靠平時的積累。
記憶的話,還是要多看多寫,平時沒事可以拿著地圖研究,若是實在沒有興趣的話,你就試著向自己提問,比如說看地中海沿岸的氣候,你就想他為什麼是地中海氣候,是由什麼形成的,影響因素是什麼,適合不適合人類居住,為什麼,出產什麼農作物,地球其他地方有沒有這個氣候類型,又是怎樣形成的,考慮的要全面,學會把問題延伸來考慮。
平時的話還是要多做題,把典型的例題記住一些,看看別人是怎麼答題的,自己也要形成一套答題的方式,做得多了,也就知道該怎麼答了。說白了答題還是有套路的,多看看,就可以記住了。
地理還有一些計算題,最常見的就是區時的計算、太陽高度、直射點的計算,這樣子的題就是要記公式,算的時候仔細一點,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以上,就是我學地理時的一些方法和想法,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學好地理!~
其實最最最重要的,還是培養興趣!呵呵!加油吧!
I. 學地理,地圖老是記不住,怎麼辦
樓主你好!我高中當了兩年的地理課代,地理最高考過98分~給你一些我關於地圖記憶的建議~
地圖不必刻意花時間記憶,有時間就多看看,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印象~另外,地圖可以減記~如記憶重要地理事物分界線~如山脈河流等,以此再延伸即可~如太行山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分界線;大、陰、賀、祁、巴、岡這幾個山脈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及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等等~氣候圖方面,大多可以按照緯度與海陸位置判斷,其餘一小部分單獨記憶即可(如非地帶性的幾個地點、季風區等)。總之,沒事就隨手翻翻地圖冊,不知不覺中,地圖就會漸漸印在你的腦海中!祝你地理學習成功!O(∩_∩)O
J. 學習地理記不住怎麼辦
中學地理相對來說,背誦記憶的部分不是很多,相比於政治和歷史,更偏向與理科,有不少理解的部分。你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同時太陽的三層之類的記憶知識不是主要的備考內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地理成績差只需要把自然地理部分理解記憶下來就行,因為人文地理題目較活,靠一定的生活和學習積累。自然地理部分理解好地球部分的知識,比如自轉公轉、大氣以及鋒面等的成因、特徵以及影響,可以通過在網上查詢整理好的知識點進行高強度的記憶,之後通過做題進行強化,記住,不懂的一定要多問,比如成績好的學生或者老師。中學時間緊,總結以下幾點,方便你學習:
著重復習自然地理部分,尤其是必修一部分,人文地理部分可以做真題背答題思路
在網路文庫搜索整理好的地理知識點,盡量知識點和擴展知識全的,抽出時間一次性掌握,不介意直接列印,最好手抄下來自己補充(分享時代對於知識的不重視)
不懂就問,不會就查,有問題可以找同學或者老師。如果有什麼細節問題,可以找私我。
願君學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