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地理課程學科素養是什麼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1)地理學科學科素養是什麼擴展閱讀:
培養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方法
1.課前教學設計培養意識的滲透
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地理教師樹立地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師是地理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是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進程的主力軍,也是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師,這個課前的設計對於整個地理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的了整個課堂的培養方向和重點。
因此在課前的地理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有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意識,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
在設計教學時,可以滲透培養學生空間視角這一核心素養的意識,通過設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運動規律這樣的活動以達到這一培養目的。
2.課中培養方式和學科教學內容和邏輯的結合
核心素養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等多個方面,教材中的各個地理知識點都有其側重的方向,一個地理知識點往往不能兼顧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知識自身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
例如,在學習各類地圖時,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識圖、繪圖、用圖的地圖技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三要素區分各類不同的地圖類型、能夠繪制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通過對圖的分析正確的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等。
另外地理的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載體,在運用學科知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時候也需要符合學科的邏輯性,使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相應的學科邏輯相結合,有效培養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養。
3.課後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學的大方向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評價上就要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側重點,而不僅僅是以往的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或是對三維目標的評價。
在設計時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的記憶,要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及其在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的應對能力,如在設計對地理必修一「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這一章內容的評價量表時,不能單純地設計「請繪制出熱力環流模式圖」而應該設計成「請根據熱力環流模式圖,繪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陸間的熱力環路模式圖」,這樣就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測量到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及人地觀念的核心素養。由於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其內隱性,在評價時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和開發出信效度高的測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測量工具,對教學活動中地理核心素養進行測量才能精確的把握住培養的動態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中的相應的策略。
『貳』 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叄』 什麼是地理課堂教學的核心素養
1·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主要是在與提高學生在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的提高。
2·教師培養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途徑:
①教師自身具有完善的地理科學素養;
②在課堂教學上樹立新型的師生觀;
③樹立正確的教材觀。
『肆』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與能力簡答題不分析可以嗎
可以,簡答題主要概括答案就行。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1、人地協調觀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2、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3、綜合思維,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伍』 地理學科四個素養解釋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秉持的正確的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面對不斷出現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人類社會要更好地發展,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協調好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人地協調觀」素養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分析、認識和解決人地關系問題,成為和諧世界的建設者。
2.綜合思維 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在不同時空組合條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綜合決定著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綜合思維」素養有助於人們從整體的角度,全面、系統、動態地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3.區域認知
指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多種多樣,將其劃分成不同尺度、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區域加以認識,是人們認識地理環境復雜性的基本方法。「區域認知」素養有助於人們從區域的角度,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4.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戶外考察、實驗、社會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個核心素養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地協調觀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它包含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等。綜合性和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兩大突出特點,由此形成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應具備的分析和理解地理過程、地理規律、人地關系系統等重要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感悟、體驗現實世界中人地關系的重要途徑。
『陸』 地理學科素養是啥 地理到底帶給我們什麼
我初中、高中地理,每次都是滿分。。地理很難嗎?
我理解的:一、學會基本的生活常識,為生活服務(比如天氣、各地氣候植被特產等);二、對各地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有所了解,有助於各地旅遊什麼的,開闊視野同時增強旅行中應對危機、迷惑時的個人技能,提高生活質量;三、對人類居住區、生活區、工業區的合理規劃;促進地區間物資流通和商品交換,促進經濟發展、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應該還有幾條,都是我自己總結,手打的
『柒』 初中地理學科素養 有哪些
地理知識素養是指現代公民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現代地理科學的基本知識,在地理素養中地理知識素養處於基礎地位,是其他相關地理素養形成的基本載體。「課標」中的內容標准要求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既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的素養,也是學生學習地理技能、過程與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基礎。
『捌』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是什麼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是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
學生建立人地協調觀,就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後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地理核心素養的價值
地理學的四個傳統是對千百年來人類地理工作一種概括,有其巧妙的地方,對於把握高三備考時的知識主幹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它們兩者並不矛盾沖突,而是相互依存。通過一些地理核心素養在高中課程中的應用案例,以及對地理核心素養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和要求進行討論。
有利於教學一線的中學地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借鑒應用,有利於高三地理教師和學生的備考工作,明確努力的方向。作為教學一線的地理教師,緊扣地理學四個傳統所體現出來的地理主幹知識,圍繞地理學科的四個核心素養,將高三備考的策略更好地貫徹到地理教學實際中。
『玖』 什麼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實踐力
。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大方面,四大核心素養是相輔相承的。這是我國地理教育學家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響應了我國頒布的課改綱要、新課程標准等。
(9)地理學科學科素養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學科四大素養已經深入普及到我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並成為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目標的依據和標准,並在中國眾多高中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學生能夠在四大素養的教學模式下逐步學習並掌握一定的高中地理知識,與高中地理技能。
由此可見,四大素養對於高中地理學科的課程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高中地理課堂的新課程改革,同時高考也必然向「核心素養」的考查轉變,「核心素養立意」將是未來高考改革的基本特徵和方向。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
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於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拾』 地理的四大素養是什麼
地理素養是指學習者經過地理學習後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觀點、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構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