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荔縣是個怎麼樣
西瓜好。人比較猛,刁*城、野*南,不講理的**縣,你應該聽說過的。
❷ 大荔碧桂園·同州首府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大荔碧桂園·同州首府
樓盤位置:大荔縣洛濱大道與陽光路十字東南角向東100米(縣公安局對面)
開發商:大荔縣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70年
公交線路:項目周邊有4條公交線路,102路、103路、106路、3路,通達邊的鄉鎮、縣區及高鐵站
其他交通方式:公交、步行、自駕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116513.33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27棟樓,停車位
內部配套:新風系統、室內凈水機系統、人車分流系統等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❸ 陝西省大荔縣吃饅頭嗎
吃的,我現在就在這邊,這邊普遍以吃麵食為主。面條,麵皮,肉夾饃,饅頭,饃饃這類的這邊的人都特愛吃。
❹ 我想知道大荔縣為什麼要填了同州湖
摘要 大荔縣同州湖風景區位於陝西渭南大荔城區段,佔地面積4平方公里,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已累計投資3億元,完成6.3公里兩岸堤防、1.75公里中隔段、360畝生態景觀工程、1000畝湖面蓄水工程、5公里環湖自行車綠道、100輛自行車站點、1000部生態停車場等配套工程及音樂噴泉、福壽橋、康寧橋等20多處景點建設,可容納5-10萬人游樂觀賞,於六月全面向社會開放,填補了大荔縣歷史上無公園的空白,成為集文化、民俗、休閑、體驗、旅遊為一體的新景區。
❺ 渭南市大荔縣沒個鄉鎮種植什麼作物最多
大荔縣是農業生產大縣。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資源,造就了多樣的生產模式和大批的名優特農產品。九十年代以前,我縣以傳統糧棉生產為主,九十年代以後,按照「結構調優、產品調特、效益調高」的思路,依託資源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大力發展了設施農業、紅棗、特色水果、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經過多年的探索努力,農業結構不斷深化、細化,特色產業布局基本趨於合理,優勢產業帶基本形成,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全縣糧食總產20萬噸,油料總產4萬噸,瓜菜總產40萬噸,棉花總產3.5萬噸;全縣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3萬畝,其中日光溫室2.6萬畝,總產27萬噸,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反季節瓜果菜之鄉, 「東有壽光,西有大荔」已成共識。紅棗面積42萬畝,總產8萬噸,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棗鄉」。特色水果面積達26.5萬畝,總產22萬噸,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命名為全國果品生產重點基地縣。畜牧業規模不斷擴大,全縣牛存欄達 8.5萬頭,肉類總產2.6萬噸,畜牧業產值2.5億元。經過不斷的調整優化,全縣糧、經面積比從3:1調整到1:1.5,效益比從3:1調整到1:3;2006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7.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4元,分別較2000年增長54%和45%。
發展一村一品,促進優勢產業向優勢趨於集中,是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做法,通過土地、技術、項目等優惠政策扶持,全縣涌現出了溫室油桃村、溫室黃瓜村、塑棚哈密瓜村、弓棚西瓜村、早中熟蘋果村、時令水果村、黃花菜生產樹、秦川牛養殖村等50餘個專業村,這些村從事主導產業的農戶佔到了70%以上,主導產業收入佔到了群眾收入的70%以上。輻射帶動了全縣一半以上的村從事特色產業生產,形成了區域明顯的優勢產業帶,北部塬區形成了lO萬畝早中熟蘋果產業帶,洛灌區形成了10萬畝時令水果和10萬畝溫室瓜果菜產業帶,沙苑、黃河灘區形成了30萬畝紅棗和8萬頭秦川牛產業帶。同時,以雙泉、伯士為中心,形成了3萬畝塑棚哈密瓜生產基地,以馮村、羌白為中心,形成了萬畝弓棚西瓜生產基地,以埝橋.馮村為中心,形成了萬畝反季節瓜菜生產基地,以蘇村、官池為中心,形成了5萬畝黃花菜和3萬畝蘆筍生產基地. 已基本形成專業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的模式。 近年來,我們把提高農產品品質、質量作為首要任務,以綠色為目標,積極實施農產品綠色行動,大力推行標准化、品牌化,全縣已完成中早熟蘋果、時令水果、冬棗等20萬畝綠色食品認證。同時,積極開展商標注冊、名牌嚴品培育工作,已注冊登記了同州牌西瓜、露泉牌哈密瓜、皇族牌油桃等二十餘個商標品牌。全縣已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餘個,其中32家被認定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八魚油脂被認定為國家級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0多個,帶動農戶6萬戶,可為農民增收3000餘萬元。
❻ 大荔縣同洲西苑怎麼樣
你好,大荔縣同州西苑非常好,一站式的學區房,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是居住的最佳小區,現在購買還有優惠。
❼ 介紹陝西大荔的論文
大荔縣,古稱同州,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渭河、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千年河西地、關中米糧川」,大荔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距今二十萬年左右「大荔人」遺址所在地。是商、周時即為古邴國及古芮國所在地。全縣轄2個街道和15個鎮,272個行政村、26個社區、總人口75萬(2014年),常住人口70.11萬(2015年),縣域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是關中面積第一大縣。
大荔縣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東濱黃河,南臨渭河,西接晧壤,北靠鐮山,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處在陝晉豫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陝西東大門建設」的重要位置,距省會西安125公里,境內路網縱橫密布,108國道、202省道、沿黃旅遊專線穿境而過,韋羅高速公路將連霍、西禹高速接為一體。隨著大西客運專線的開通,大荔站是全國唯一一個縣級站,將為大荔的經濟社會實現新的飛躍。
大荔縣旅遊資源豐富,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豐圖義倉、福佑古寨景區、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同州湖景區及沙苑國家沙漠公園。
中文名稱
大荔縣
外文名稱
Dali County
別 名
同州、馮翊、臨晉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陝西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5個鎮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區碼
715100
地理位置
北緯34°36′ 東經109°43′
面 積
1800平方公里
人 口
常住人口70.11萬(2015年)
方 言
中原官話、汾河片、西河小片、大荔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著名景點
豐圖義倉、岱祠岑樓、魏長城遺址、三河濕地保護區、同州湖景區
火車站
大荔站(大西客運專線)、大荔北站
車牌代碼
陝E
生產總值
115.95億元(2016年)
特 產
西瓜、黃花菜、花生、冬棗、櫻桃
行政代碼
610523
著名人士
閻敬銘、張奚若、史豐收
特色餐飲
爐齒面、帶把肘子、九品十三花等
境內學校
大荔中學、城郊中學、同州中學等
戶籍人口
79萬(2017年)
❽ 誰知道渭南大荔的風土人情,經濟如何還有從西安到大荔坐車要多長時間
我渭南市的。
澄縣寺前,一個落後的小鎮,你要有心裡准備啊,氣候乾燥,空氣粉塵含量高,缺水,如果你是一天一澡的南方人就慘了,一個月洗一次澡能受得了不?不過民風淳樸。
下面是詳細介紹:
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
區域概況
澄城縣位於陝西省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6′30〃-110°05′50〃、北緯34°55′45〃-35°27′05〃。總面積1112平方千米 / 1121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15200。行政區劃代碼:610525。區號:0913。
澄城地處陝西東府中部,屬秦晉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腹地,距省會西安180公里,全縣國土面積1121平方公里,其中塬地點54.5%,溝壑丘陵佔34.8%,山地佔10.7%。現轄8鎮6鄉266個行政村,14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2萬人,農村勞動力15.5萬人。耕地面積89萬畝,人均2.8畝,荒山荒坡面積34.6萬畝(其中可利用面積29.6萬畝)。地勢北高南低,四條河川把全縣劃為"三梁一原"。縣境屬關中平原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年均氣溫12℃,降水量680毫米,無霜期204天,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數達2616小時,海拔406.9-1268米,是陝西延安以南熱能輻射量最高值中心,無污染性工業源。主產糧、棉、油、果、畜,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區域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巨大的生態農業縣。
歷史沿革
澄城是黃河流域的古老縣份,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古屬雍之地,春秋屬晉,秦始設北徽縣,從北魏始建澄城縣,縣名縣治沿用至今已有1540年。這里前拱原阜,後依山隴,地形復雜,地理位置險要,是歷代屯御敵的戰略要地。吳起在此屯兵,郭子儀率兵征叛,李自成抗擊官兵,王震率領的西北野戰軍浴血奮戰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過深沉的足跡。這里土厚水淳,風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壯麗,隋文帝修建行宮,唐名相魏徽在此受封。歷史上曾有過"澄城八景",如今更勝當年:壺梯山幼樹成林,翠柏環繞;龍首壩湖光瀲灧,雪浪排空;大市場古色古香,遊人如織;樂樓和澄塔遙相呼應,雄居縣城。
農業生產
澄城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畜牧業發展較為迅猛,盛產國家優良牛種-秦川牛,是國家級渭南生態農業科技園區秦川肉牛育肥基地。秦川肉牛屬全國五大牛種之一,因其良好的生產性能而馳名中外。具有肉用性能良好、屠宰率高、出欄快、肉質鮮美等特點,是其它品種所無法比擬的,在長期生產實踐中表現良好。2002年,陝西省牛存欄250萬頭,其中秦川肉牛佔到80%以上,澄城縣及周邊縣市(大荔、蒲城、白水、合陽等)秦川肉牛存欄達30萬頭,年出欄7.5萬頭,完全可滿足建設500萬美元秦川肉牛屠宰加工場需要。
澄城地處世界蘋果黃金生產帶,是全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全縣蘋果面積達30萬畝,年產優質商品果3億多斤,已跨入陝西省四強縣全國百強縣行列,並成為陝西唯一的國家標准化示範區,獲得"中華名果"之桂冠。
澄城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九十年代被列入陝西省秦川肉牛開發基地縣,今年被陝西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確定為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科技示範項目-秦川肉牛養殖縣。2002年,全縣生豬存欄12.8萬頭,羊存欄8萬只,牛存欄4.5萬頭,雞存欄135萬只,其中籠養雞110萬只。現有50頭以上的黃牛育肥場5個,10頭以上的養牛戶125戶。依託縣秦川肉牛育肥場通過省檢疫檢驗注冊登記取得供港澳活牛銷售體系之優勢,建成6個鄉鎮養牛基地,現存欄牛2.5萬頭,年出欄活牛6000頭以上,直供港澳2000頭以上。現有20頭以上養豬戶1130戶,20隻以上養羊戶400戶,1000隻以上養雞戶510戶,百頭以上養羊、養豬場230個。配套服務上,已建成小尾寒羊擴繁群5個,牛、羊配種點12個,良種豬人工授精點35個。防疫上豬瘟防疫密度100%,雞新城疫苗防疫密度95%,人工種植紫花苜蓿、黑麥草、皇竹草等優良飼草5萬畝,年青貯秸桿1.8萬余噸,氨化飼草300噸。已建成縣秦川肉牛育肥場、遠大禽業公司、金農牧業公司、逸達公司、豐源種豬廠等一大批畜牧龍頭企業,基地加農戶的畜牧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
工業經濟
澄城縣工業園區,位於縣城南郊,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已被列為渭南市「兩區六園」的開發重點。園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完備,設有企業服務中心,可為入園企業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園區開發以科技為先導,以項目為載體,以鋁電工業、化工工業為主,既注重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發展「拾遺經濟」、「補缺經濟」,又注重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高新技術項目,促進科技經濟一體化。目前入園企業11戶,累計投資超過5個億,在建項目8個,全部建成後園區經濟總量可達10億元以上。發展思路和目標是,園區建設與項目建設有機結合,以園區吸引項目,以項目支撐園區,打響園區品牌,逐步把其打造成全縣工業的「航空母艦」。�
行政區劃
澄城縣轄8個鎮、6個鄉:城關鎮、馮原鎮、王莊鎮、堯頭鎮、趙庄鎮、交道鎮、寺前鎮、韋庄鎮、雷家窪鄉、善化鄉、劉家窪鄉、安里鄉、羅家窪鄉、庄頭鄉。共有7個居委會、266個行政村。
【城關鎮】 轄5個居委會(五路、北街、南街、大市場、九路新村)、11個村委會(南關、北關、城內、陽庄、陽庄堡、雷庄、埝村、鎮基、串業、董家河、西河)。
【馮原鎮】 轄27個村委會(馮原、孫堡、山頭、東曲、魏仙橋、書堡、賀家橋、關家橋、茂塬、吝家嶺、徐卓、吉安城、長寧、雷家莊、楊家窪、迪家河、叩卓、太極、賀家河、西社、趙庄、永豐、盧家社、韋家社、小河西、李家河、石家坡)。
【王莊鎮】 轄16個村委會(王莊、塔中、洛城、西城、東干浴、白草塬、水窪、靈泉、蔡鄧、侯卓、蛾蟒、岑頭、太賢、李家窪、石家窪、魚家窪)。
【堯頭鎮】 轄2個居委會(石溝、權礦)、12個村委會(堯頭、東村、石溝、權家河、喬溝、段庄坡、浴子河、耀顯、鎖頭、曹村、楊家、藺庄河)。
【趙庄鎮】 轄19個村委會(趙庄、新卓、貴益、北趙庄、關則口、溝西、寺庄、黨家莊、咸和、雷村、武安、高垣、喬庄、雷家莊、樊家莊、東蔡鄧、劉鐵河、麻家河、白家河)。
【交道鎮】 轄15個村委會(交道、彭家河、北社、中社、南社、阿鑾寨、楊家嶺、卓里、樊家川、王村、南堯、勸母、楊家、元里、後地)。
【寺前鎮】 轄30個村委會(北街、梁山、南黨、東習、人和、吳坡、北窪、蔡袋、東街、西習、西觀、南街、趙家、解家、韓窪、醍醐、北酥酪、堯頭、和家樓、姬家莊、雷家圪嶗、醍醐庄、雙家坡、張家坡、趙家寺、湯家坡、雷家河、曲安河、韓家河、季家坡)。
【韋庄鎮】 轄27個村委會(韋一、韋二、東庄、東白、南白、臨皋、廟西、西白、南酥酪、鐵庄、毛家坡、業二、業一、前城、西南、新城、東白龍、魏家斜、樓子斜、南伏龍、北伏龍、南棘茨、北棘茨、馬庄、秦庄、鄭家坡、西北坡)。
【雷家窪鄉】 轄19個村委會(雷家窪、里庄、鄭家、堡城、堡城庄、金家橋、神後、嶺上、廟窪、璞地庄、林川、馬家河、袁家河、璞地、趙家河、黨家河、劉家河、柏門、城牆頭)。
【善化鄉】 轄11個村委會(居安、團結、什二、尖咀、馬村、六家莊、善化、吉安、嚴庄、隴頭、張家窪)。
【劉家窪鄉】 轄19個村委會(劉家窪、翟尚、柳泉、良甫河、魯家河、翟卓、富垣、良周、賈家埝、平定、平城、店頭、梁家咀、楊家窪、路井、南太、北太、葛家窪、內信)。
【安里鄉】 轄20個村委會(安里、義南、張卓、三門、義合、程家窪、義井、柳泉垣、南堯、義井庄、石家莊、西富庄、段庄、翟卓、翟家莊、高槐、效城堡、光祿、東富庄、劉卓)。
【羅家窪鄉】 轄21個村委會(羅家窪、虎佃、楊家隴、北寺、東永固、西永固、遮路、新莊、義城、親鄰、西庄、許庄、西北庄、陳家醍醐、上馬店、鄭家窪、東馬店、西馬店、車蓋、郊城、杜家窪)。
【庄頭鄉】 轄19個村委會(庄頭、楊家莊、越家莊、程趙、西夏、代庄、柳池、李家河、姬家河、段家河、柏東、柏西、王家醍醐、壚窪、郭家莊、宋家莊、曹庄、後埝、永內)。
❾ 大荔南湖怎麼樣可以說說嗎
風景優美,值得一去。
大荔開發的「南湖」景色迷人,南湖項目是渭南市2017年重點建設項目。景觀節點及配套工程預計投資5000萬元,總工期18個月。建設了10萬㎡景觀綠化、3000m的人行步道、兒童戲沙區及游泳區、體育休閑等設施。
歡迎到南湖遊玩。
❿ 大l荔是什麼省什麼市
大荔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位於北緯34°36′——35°02′, 東經109°43′一110°19′, 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地貌分為黃土台塬、渭河階地、洛南沙苑、黃河灘地四個類型,縣域面積17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9.3萬公頃, 全縣轄13鎮,13鄉,415個行政村, 總人口72萬人。
自然環境
自然條件優越 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4.4℃, 降水量514mm, 無霜期214天, 境內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條件優越, 洛惠灌區、 抽黃灌區、 抽渭灌區、 沙苑井灌區覆蓋全縣, 有效灌溉面積占總耕地的80%以上。水資源3億立方米以上, 森林覆蓋率28%以上, 已負盛名的醫飲兼用礦泉水, 被譽為 「中國之冠」、「世界罕見」, 日開采量可達5萬噸。 歷史文化悠久 大荔古為同州府所在地, 文物遺產豐富, 有「大荔猿人遺址」、 「沙苑文化遺址」、 「魏長城遺址」和豐圖義倉、岱祠岑樓、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等文化古跡20餘處。同州梆子、碗碗腔等戲曲劇種享譽中外, 傑出人物, 層出不窮, 有明代為官清廉的光祿大夫馬自強、清代被稱為「救時宰相」的軍機大臣閆敬銘,參力口過辛亥革命,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長的張奚若等名人。
大荔物產
名特物產豐富 全縣已形成了「沙苑108(黃花菜、紅棗、花生)、黃洛果菜瓜、庭院上香菇、灘區魚筍雜、牧業牛當家、實現產業化」的農業產業新框架。全縣糧食總產25.8萬噸、油料總產3.8萬噸、蘋果面積30萬畝、紅棗30萬畝、塑棚設施農業10萬畝、 同州西瓜6萬畝、蘆筍6萬畝、養殖水面2萬畝暢銷省內外, 反季油桃全國領先, 功能性的果蔬番茄椒全國獨有, 濃縮蘋果汁、蘆筍、 紫香蘇已出口西歐 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是國內五大黃牛之首——秦川牛的主要發源地, 全縣飼養規模10萬頭, 二零零二年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秦川牛養殖加工為主的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大荔核心區。
大荔交通
基礎設施完善 已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 國道、省道為骨乾的公路環網化體系。鐵路西韓線穿越縣境內、隴海線距縣城26公里。108國道(北京--昆明)從縣城而過,順108國道,向北60公里到合陽縣城,向西南60公里到渭南市,距離省會西安120公里。順大華路向南30公里可進入連霍高速。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2.6萬門, 實現村村通電話, 是全省第一批電氣化達標縣。縣城經過大規模改造, 面貌煥然一新,西安-北京的高速列車途徑大荔,並且在大荔黃家設置一站點, 已成為關中東部的一顆明珠。
大荔地理
大荔縣,為關中平原東部重鎮。早在商周時期,大荔為古芮國及同國所在地,春秋時少數民族沿洛河進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國。秦厲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設臨晉縣。漢武帝時改為左馮翊,晉武帝時(公元265——公元290)更名為大荔縣。以後地名變為頻繁,西魏改為同州,唐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曰馮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復同州。元朝以後改縣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為府,後又置為大荔縣。 現在的大荔縣,其實還包括朝邑縣。朝邑縣,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南五泉縣,西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改為朝邑,隋屬馮翊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置河濱縣,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改名河西,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復曰朝邑。1958年並入大荔縣。 據《大荔縣志》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開始築城。距今已有兩千年了。這里東臨黃河,據有薄關要沖,地處守衛西京的險要位置。所以漢後各代都視其為重鎮。由於歷史上多次農民起義,封建王朝爭奪,加上各種自然災害,城區屢遭毀壞,所以對其進行修葺。據《讀史方輿紀要》載:"同州所現城,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510年)刺史安平王元燮所築;其東城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刺史穆弼所築,西與大城通;其外城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刺史王羆所築也。"三次築需歷時26年。唐又重築為新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大地震,城牆毀。重修時縮小到周長為七里六(一里為180丈)。清乾隆年間和道光年間先後又作過兩次較大修葺。其城廓規模仍沿明時未變。城長4788米,高12.28米,基寬9.8米,頂寬6.3米。 仔細觀看,大荔縣城形狀呈龜形.龜為四靈(麟、鳳、龜、龍)之一,靈龜是長壽,異靈的象徵,將縣城建作龜形,取福壽久遠、樣瑞悶永恆之意。南門為龜頭,城樓上面南有兩個圓洞,是龜的兩隻眼睛;北門是龜尾,城樓上面北有一個圓洞是龜肛門,城外寶塔是龜尾巴;東南門是左前爪,由於龜尾彎曲,所以修理工了兩個門洞,中間有個小瓮城;西南門是右前爪,也是兩個門洞,有個瓮城;左後爪伸出去是東北門,兩個城門,一個瓮城,端東端西。由於前爪蜷縮,所以城牆西北方彎了回來,沒有城角。 自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後,各地起義不斷,為防止起義軍民入城,先後對城牆都作過修補。直到1948年國民黨政府妄圖阻滯解放軍解放大荔縣城,大量徵集全縣民夫重整城垣,加固城牆,疏通加深拓寬外壕。然而在1949年3月第一次解放大荔時,城一攻即破,徒具勞民傷財之害。 解放後,城牆已失去防禦守護作用,聽任存廢,漸次為群眾取土修建庄基。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其被蠶食佔用,日甚一日。尤其是"十年動亂",城牆被夷為平地。 大荔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東部,地處北緯34-35,東經109-110,是黃河、渭河、洛河匯流之地。 海拔329--533米。平均氣溫13度左右,無霜期212天,年降雨量514毫米,屬於溫帶半乾旱地區。縣城面積1776米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82372畝,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陝西主要棉花、糧食、油、西瓜、蘋果、花生、紅棗等產地之一。本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大荔人」遺址的發現證明,遠在距今二十萬年左右,先民已經在這里勞動、生息、繁衍。商、周時代即為古都所在地。春秋戰國時代,大荔在此築城立國。清雍正年間改為同洲府。民國時期設八區專署。歷來都是關中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今大荔縣是由大荔、朝邑、平民三縣合一而成。全縣共轄10鎮、23鄉,總人口為632661人,民族以漢族為主,有回族、壯族、滿族、土族、蒙古族、苗族等十個民族。 本縣歷來以農業為主,早在周、秦時,就廣種小麥、糜谷、豆類等農作物。為了促進發展,漢武帝首開龍首渠,唐代修通靈坡灌溉工程,明清時代打井修渠已成規模,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生產。千百年來,廣大農民在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的種植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培植了全國有名的黃花菜、西瓜、紅棗等土特產品和秦川牛、同洲羊、關中驢等優良種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