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高中地理學習方法,如題
你好,我是2010屆浙江文科畢業生。
地理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部分,相對來說,自然地理比較難,尤其是地球運動這塊內容,比較令人頭疼。所以,關鍵方法是多看地圖。你可以去書店買一張大的世界地圖,貼在你寢室或卧室的牆上空閑的時候看一下,不一定要死背,角角落落記得清清楚楚,你可以有技巧地背。比如,你關鍵要抓牢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緯40度、東經120、0度等比較有代表性的經緯線來記。除了大地圖,你還必須要買本權威的小地圖冊,平時多翻翻,翻多了就熟悉了,這就叫熟能生巧。學文科肯定要下功夫背的!我們高三時,地圖冊都是「韋編三絕」,翻得破到不能再破。
人文地理注重對生活實際的運用,例如城鄉規劃。所以,平時看一些地理雜志,最好趁暑假多看一點,否則高三是沒有時間看的。
地理其實是一門偏理的課程。因為有些題目要求計算,例如視運動。所以,如果你對地理的敏感性不強,那麼一定的練習是必需的,但是不是盲目地做大量的練習,因為學校裡面老師會對習題進行整理,再發給你們做,量已經很大了,文科生要講求效率。
地理的錯題整理很重要,為了節省時間,不建議你再買筆記本來摘錄錯題,你可以將每次的卷子收集好,用夾子夾起來,注好錯題,記好解題步驟,就行了。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覺得前兩年的課都荒廢了的話,真的不要急,現在還來得及!高考總復習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輪其實就等於上新課,因為離高一的時間實在太長,沒有多少名學生會把原來的新課記得清清楚楚。第一輪一般有五到六個月的時間。請一定要把握好啊!把過去不清楚的知識點補起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
但是,身為文科生,不建議花費超多的精力在文綜上,因為文科關鍵還要看數學!數學是拉分的大課!除非文綜本來就很強,才考得出相當高分。一般情況,大家的文綜水平基本持平。
沒有經歷過高三,就沒有經歷過人生,加油!希望你在高三有不一樣的表現!
2. 浙江高2地理學習方法!!
一、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圖判讀出:地形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勢低平或地形平坦開闊
數量:地廣人稀土地廣闊,土地租金低
氣候:由地圖判讀出:是×氣候,(雨熱同期、光熱水組合好,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水源:臨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區),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場:該地區人口稠密或工礦業發達或城市較多,市場廣闊(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交通:臨近河或湖,水陸(海陸)交通便利或河流交匯處,內河航運發達(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政策:國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勵)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發達
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勞動力工資低
工業基礎:工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
3.自然對農業的不利的區位因素
洪澇、乾旱、台風、春季低溫、寒潮等氣象災害;熱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鹼度
2010-5-16 15:09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2樓
三、城市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出:地形平坦開闊
氣候:由題設得出是什麼氣候,總結出:降水適度,氣溫適中
河流:由地圖判讀出臨河:①運輸功能:河流交匯點、過河點、河口、河運的起點或終點,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臨近河流,水源充足或豐富
2.社會經濟因素
自然資源:判讀圖中某地是否有某種自然資源或臨近某種自然資源
交通:由地圖判讀圖中某地是否臨鐵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碼頭、以及多種交通方式的交匯處交通便利
農業基礎:本地農業基礎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軍事中心②是否是旅遊、科技中心(新因素)
2010-5-16 15:09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3樓
四、交通線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質:
①平原:限制少,少佔好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建設、城鎮發展的關系
②山地:盡量沿等高線修築,盡量避開地形地質復雜的地區(隧道避開斷層,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彎曲或開鑿隧道)
水文: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減少橋梁總長度、投資、施工量
氣候:注意暴雨、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凍土、積雪的深度,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
2.經濟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運輸,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⑵鐵路、公路國道線基本方向以直達為主,並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通過城市時應從城市邊緣經過(減輕對市內交通的影響)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則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需要為主,可以通過當地的居民點、車站、碼頭等
3.社會因素
①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或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②促進資源的開發、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
③國境鐵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發展邊境貿易)
2010-5-16 15:10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4樓
五、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區位
1.自然條件
水域條件(航行條件):等深線密——江闊水深,空間大,便於航行和停泊
港灣:避風浪
陸域條件(築港條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適當,地質穩定,拋錨空間大
2.社會經濟條件
經濟腹地:(港口服務的區域)經濟發達,輻射范圍大,客貨集散量大(影響港口的興衰)
城市依託:單一大城市或某個城市群為依託,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國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
(二)汽車站的區位
汽車站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①路寬,與市內外交通聯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積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區位
1.自然條件
地形:平坦開闊、坡度適當,保證排水
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地基要穩,堅實
氣候:少雲霧、大風、暴雨天氣日數
2.社會經濟因素
交通: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經濟: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2010-5-16 15:10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5樓
六、水電站的區位分析
水量:與氣候、干濕地區、河流的補給、流域面積或集水區域有關(由河流的位置判讀)
落差:與穿越等高線有關或位於階梯過渡處
具體開發:與地質、地貌(地形圖上一般要為峽谷,為了減少投資和工程量;地基要穩、堅實,少地質災害;與水庫選址相同)有關
2010-5-16 15:10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6樓
七、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原因:峽谷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盆地、窪地地形建水庫庫容量大
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誘發地震、滑坡
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沒良田和村莊
2010-5-16 15:10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7樓
八、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氣象條件: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便於對衛星跟蹤觀察
初速度:地球自轉的速度——緯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設中海南衛星發射場);緯度高,初速度小。
同一緯度,地勢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於降低發射初速度(也與能源有關)
地形:地形開闊,便於對衛星的跟蹤觀察。
能源:向東發射,節約能源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地廣人稀或人煙稀少,不幹擾居民生活
交通便利:我國的四個航天基地都便利
國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
航天工業基礎較好:如太原
2010-5-16 15:11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8樓
九、衛星著陸基地的區位分析
氣象條件: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高好,便於對航天器的跟蹤觀察。
地形條件:地形平坦、開闊,少河流峽谷,有利於航天器或航天員的安全和便於目標搜尋
人口密度:地廣人稀或人煙稀少,不幹擾居民生活
2010-5-16 15:11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9樓
十、發展海洋水產業的區位分析
1.大陸架寬、淺,水溫適宜,陽光充足,有利於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河流或徑流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和營養鹽類
3.寒、暖流交匯,海水發生攪動或冬季海水上泛,營養鹽類豐富
十一、旅遊業區位分析:
旅遊活動包含三要素(從三要素去分析,有利於增強記憶):
1.旅遊者:主體
相當於市場(臨近經濟發達地區,市場廣闊)
2.旅遊資源:客體
A.旅遊資源的質量、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旅遊資源的質量高、集群狀況好、地域組合好)
B.市場距離:旅遊地的最優吸引半徑(大或小)(即旅遊資源與旅遊者之間的距離)
C.環境承載量:旅遊活動容納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3.旅遊業:媒介
A.地區接待能力:強或弱
B.交通位置及通達性:直接影響遊客和數量
2010-5-16 15:11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10樓
十二、商業街的區位分析
市場最優:城市幾何中心,商業活動范圍大—— 一般以零售為主
交通最優:市區環路或高速公路邊緣或街角處,交通便利—— 一般以批發為主
商業小區:便民最優——建在居民住宅區內,由多種營業點組成
消費人群:多
2010-5-16 15:11 回復
微湖龍蝦
20位粉絲
11樓
二、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臨近某原料產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業
能源:臨近某能源產地(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能源充足——動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開闊,利於建廠
水源:臨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經濟因素
市場: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場廣闊(對市場指向工業更明顯)
交通:臨海或海港、臨河湖或河流交匯處、臨鐵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密集型工業
技術:科教發達或臨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勞動力素質高——技術密集型
農業基礎:臨近商品糧基地或農業產區,農業基礎雄厚或農業發達
3.社會因素
國家政策:國家政策的扶持、鼓勵,國家政策變化(解決就業的工廠設在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經濟差距進行的西部大開發)
國防安全:某時期國防需要
個人行為(或偏好):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工業慣性:考慮搬遷費用或政府的影響或出於對當地經濟的考慮等
4.環境因素
風向:嚴重污染大氣的工廠,應該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口地帶,或者在主導風向的垂直兩側選擇廠址,季風區布置在當地最小風頻的風向的上風地帶
水源:有廢水排放的工廠應布局在遠離水源地或遠離河流上游區;自來水廠布局在居民區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區
距離居民區、農田的遠近:佔地面積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用地規模較大、污染較輕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的邊緣或近郊地區;嚴重污染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布局在遠離市區的遠郊或郊外
生態環境:工業布局應遠離生態環境脆弱地區
3. 浙江師范大學的地理科學專業要學那幾門課程,要四年的課本名字,特別是專業課,謝謝!
地球概括、地質學、地貌學、水文學、氣象與氣候學、現代地貌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生物地理、土壤學、人文地理學、旅遊地理、遙感概論、經濟地理學、中國經濟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人口學、環境學、海洋地理、新編地理教學論、現代城市規劃等
以上是專業主要課程,不包括其他基礎課程
4. 高中浙江地理學考如何復習好
高中浙江地理學考如何復習好、
一、 查缺補漏,完善知識體系。
把握學科特色,重視學科主幹知識的復習。
二、 提高考試應試能力
良好的心態
重視四種能力的提升。
重視區域地圖的復習,以區域為載體,復習系統地理知識,進行知識的全面重組。
把地形圖、氣候圖、降水量分布圖、等溫線圖等圖表,畫成同等比例尺的圖上,找這些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考試日益迫近,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取得較大的復習成效,這也是廣大考生關心的問題,下面就此給同學們提幾點建議:
一、調整好心態,樹立起自信
復習到後期,很多學生可能會出現「高原期」,很多原來記憶清晰的內容會變得模糊,很多簡單的題目也可能出錯,加之高考日益逼近,學生此時一般會出現焦躁的心理,信心動搖;而有一部分前期復習不努力或者是努力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可能會喪失信心,從而「破罐子破摔」,因此樹立信心成為後期復習的一個重要任務。
1.調整心態,提高自信度
同學們在這段時間內可以採取自我暗示、自我激勵等方法來調整狀態,以此來突破心理上的學習極限,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使自己每天都保持著學習激情和充滿自信的學習狀態,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最好的辦法就是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並認真落實,清楚後期復習要做什麼、如何做,防止前緊後松導致高考復習「前功盡棄」。
2.自我調適,保持健康
要把最好的狀態調整到高考期間,使自己發揮出最高的水平。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一方面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另一方面也能通過運動來放鬆大腦,緩解緊張和疲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優化主幹知識,完善知識結構
1.強化主幹知識
對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典型的原理圖、示意圖、景觀圖等進行再認知、再強化,做到心中有數。對相近的地理知識進行辨析區別,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還要注意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相結合。
2.查漏補缺,完善知識網路
後期有限的復習時間內,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再全面復習知識點,可根據地理各要素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的聯系線索,形成知識網路,突出主幹,強化重點內容。不僅要理解每個知識點,還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如農業和氣候相關,水溫和氣候相關,植被的變化和氣候相關,有些洋流的變化也與氣候相關。要對存在關聯性的知識進行梳理,在頭腦中逐步構建知識網路圖。
3.重視地圖識記,選取重要的經緯線進行空間定位
先了解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等經過的大洲、大洋、國家及地形區;再由位置、地形、海陸狀況,推斷氣候、自然帶等;最後,看這些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城市、港口、交通線、礦區、旅遊地等。
5. 浙江省高中地理(湘教版)學習順序
如果參加地理選考,那就要繼續學習選擇性選修課本:選擇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礎)、選擇性必修2(區域發展)和選擇性必修3(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
高二學的課本
6. 航拍中國浙江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航拍中國浙江地理知識點有如下:
1、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地跨北緯27°02'~31°11',東經118°01'~123°10'。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
2、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1%,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
3、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4、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平原和丘陵,浙中地區的盆地,浙西南地區的丘陵和山地,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各類地貌齊全。
5、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
7. 關於浙江的區域地理如何復習
浙江是一個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的大省。它山川秀麗,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眾多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全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島嶼眾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上海市相鄰。省內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為平均800米的山區;中部以丘陵、山地為主,大大小小的盆地分布在丘陵和山地之間;東北部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此外,浙江沿海有兩千多個島嶼,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份。 行政區劃 浙江省下轄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其中杭州市為浙江省省會。 浙江美食 浙江菜有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溫州菜這四種地方菜。其中杭州菜製作精細,清鮮爽脆;寧波菜以海鮮居多;紹興菜分腌菜、臭菜、霉菜三大系列;溫州以魚類食品見長,如溫州魚餅早在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就已聞名全國。 文化名人的故鄉 浙江省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東漢到現代,涌現出近千名著名的文學家。「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又出現了魯迅、茅盾等眾多浙江籍名人。解放後,紹興市的魯訊故居和桐鄉市烏鎮的茅盾故居成為後人憑吊兩位文豪的最佳場所。這些富有文化色彩和獨特意義的建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 茶的故鄉 浙江茶葉品種繁多。省內有92%的縣市盛產茶葉,出現了杭州龍井綠茶、紹興平水珠茶、溫州珍眉茶等茶中珍品。其中龍井茶歷史悠久,以「色綠、香郁、味苦、形美」四絕著稱,在明代已被列為茶中上品。 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市區,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西湖景區以西湖為中心,分為湖濱區、胡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五大景區。在一年四季中,西湖都呈現出它不同的美景。其中最著名的西湖十景分別為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雷峰夕照、南屏晚鍾、花港觀魚、蘇堤春曉、雙峰插雲、三潭印月。 錢塘江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向東注入杭州灣,流入東海。「錢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在浙江海寧縣的鹽官鎮,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正值錢塘江漲潮之時,屆時天地間驚濤拍岸,景象非常壯觀,全世界只有巴西的亞馬孫河涌潮可以與之媲美。 西湖一景——「湖心平眺」 湖心亭是西湖外湖三島之一,因其位於西湖的中心,故稱湖心亭。湖心亭始建於明朝年間,因年久失修,亭閣曾傾塌,於1953年得以重建。亭閣分為兩層,亭頂用黃色琉璃瓦鋪就,色彩艷麗。在湖心亭周圍的小島上,種滿了垂柳和各種花草,西湖勝景中的「湖心平眺」指的就是這里。
8. 浙江紹興的。想問關於新高一歷史,地理,思想政治要怎麼去自學。有哪些東西要背么。
歷史多看書就對了 當然要有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看上幾遍
我記得我學歷史的時候就是多看書3本書看了估計有十幾遍了 最後老師講課我根本都沒聽
對於重要的東西也是要背的 考試的時候用書上的原話不容易扣分
地理 重在理解 有些定義要背下 比如答題的套路
還有一定要多看地圖 考試的時候出的都不會事書上的 所以把地圖弄熟是很有必要的
呵呵 政治我最在行了 我以前第一次學政治的時候都沒有聽過 學的也不行
後來考試之前 我都是把政治書從前到後全部背下 背了兩遍 政治就拿下了
高考前也是背了3遍 上課的時候就背 老師的課從來沒有聽過 我同桌對我直接都無語了
9. 浙江高中地理地圖要了解到什麼程度 詳細點的說。
中國,你起碼要能熟知全國省份的劃分,每個省的簡稱,大致氣候、地勢等
世界地圖,你起碼要熟悉各大洲、各大洋的位置名稱,主要國家分布等,還有各卷面常見大國的基本情況,比如美國、俄羅斯等國
多看地圖冊,多思考,多歸納,多總結
最難的是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需要先理解,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
內容最多的是在高二,區域地理部分,這部分需要你自己把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知識運用到一個區域之中。
說到底最重要的多練題!
10. 浙江溫州中考,地理應該怎麼復習
你好,地理復習,首先要學會給自己規劃時間,每個時間段要做什麼,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下來,有了目標學習才有方向、才能有條不紊的去完成,提高效率和成績。
其次,提高學習效率。我通過練習「快速閱讀」來激發右腦潛能,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注意力集中的飛躍。
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你的閱讀速度提高5-10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再者,做題練習是檢查你學習、復習掌握情況的最好辦法。
做題的時候要有選擇性,不要漫無目的的見題就做。同時,要重視做題,最好能整理一個易錯題本。考試前期可以做一兩套模擬題,要限定時間,按標準的考試來,培養考試心態。更多具體學習、復習方法可以到貼吧《高效學習法》吧查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