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地理知識點如下:
1、四大洋:地球上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四大洋。其中,太平洋面積最大,北冰洋面積最小。大洋的邊緣是海,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2、從瀕臨的⼤洲和⼤洋看,中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我國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以及台灣東側的太平洋海區,其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4、主要內河航線:長江航線、珠江航線、京杭運河航線、松花江航線等。
5、東北區包括黑、吉、遼三省,位於我國東北部,與朝鮮和俄羅斯兩國接壤,大部分處在中溫帶。
『貳』 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1、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2)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2、荒漠化問題
我國典型的地區: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3、乾旱缺水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華北地區、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產生原因(華北地區):
(1)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2)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4、土壤次生鹽鹼化
我國典型地區: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產生原因:
(1)自然原因:頻繁的旱澇氣候(黃淮海平原);地形低窪;大氣降水少,以灌溉水源為主。
(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渭河平原)。
5、赤潮
我國典型地區: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氣溫高;靜水;靜風;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排入海洋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多;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葯;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的污染了養殖水域。
學科名,見「地理學」。
同「地理學」定義: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徵、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系等,是一門復雜學科體系的總稱,並在各層次學校開設相關課程。
有許多學者把經濟地理從人文地理中分離出來,這樣地理學就分為三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
『叄』 地理七上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地理七上知識點歸納有:
1、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3、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人口稀疏地區是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肆』 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地理知識點有: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7、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溫度、液態水。
10、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11、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12、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17、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影響氣候、影響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月相變化規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星期的由來、朔望兩弦四相。
21、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23、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2003年神州5號。
24、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伍』 高中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高中地理知識主要涉及地圖專題、地球運動專題、大氣專題、水環境、 陸地環境、季節知識專題這幾大單元,每一個單元都包含了很多知識點。在地圖專題裡面,東西半球的劃分以及方向判斷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
高中地理知識主要涉及地圖專題、地球運動專題、大氣專題、水環境、 陸地環境、季節知識專題這幾大單元。在地圖專題裡面,經度是向東度數增大、向西度數增大,緯度向北度數增大、向南度數增大;東西半球的劃分以及方向判斷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
大氣專題裡面,典型的季節現象、每一個半球的氣壓帶、降水、氣象災害都是這一單元中,需要搞清楚的知識點;在大氣專題單元,對流層、平流層的特點、大氣的熱力過程、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的保溫效應、氣溫與天氣、熱力環流、風向以及風的形成等內容都值得關注。
在水環境單元主要包含水迴圈、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河流補給的差別、海水等溫線的判讀、洋流的形成與分布等內容;陸地環境單元需要把握好地球的內部圈層、岩石成因、地質作用、地質構造的類型等內容。季節知識專題關鍵是學習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太陽直射點、北半球的四個重要節氣的內容。
『陸』 初一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初一地理知識點如下: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6、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8、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柒』 初一地理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初一地理知識點歸納有:
1、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
2、自然資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兩類,如:水(土地、生物)資源屬於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
3、曾經對地球形狀的兩種說法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4、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5、太平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深,島嶼也最多。
『捌』 地理知識點有哪些啊
如下:
1、五帶的名稱和范圍、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2、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4、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5、平流層的主要特徵、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6、台風的監測與預報利用氣象衛星確定台風中心位置,估計強度監測移動方向和速度。
7、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東北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風、極地高壓。
8、寒潮的危害、帶來嚴寒、大風、霜凍。對春秋季的農作物危害最大。
9、旱的防禦、改善生態、選擇耐旱作物、開展水利建設、改進耕作制度等。
10、酸雨的成因、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