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是什麼

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9 06:50:27

⑴ 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指什麼請列舉出三位在這一過程中做出貢獻的人物及其成就

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開辟了去美洲的航線。達加馬開辟了去印度的新航線。麥哲倫實現了環球航行

⑵ 16世紀有哪些發明或發現

1501年1月1日至16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16世紀。16世紀是地理大發現、殖民主義發展的一個世紀,同時也是科技走向初步發展,以及文藝進步和教會權威逐漸衰弱的世紀。科學技術16世紀科學開始萌芽,在歐洲, 教會的教條主義受到沖擊。哥白尼發表日心論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繞航行世界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個石油井1536年,黃衷完成《海語》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1547年,馬一龍完成《農說》1549年,明帝國研製出水底雷,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比較歐洲製造及使用水雷早了逾200年。1565年,胡宗憲完成《躊海圖編》,主要記錄中國與日本的海上交通。1580年,戚繼光自製自犯鋼輪火,功能類似地雷1584年朱栽堉完成《律呂精義》1589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完成鐵球實驗。1590年,明帝國研製水底龍王炮成功,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水底龍王炮以牛脬作為雷殼,內里安裝有黑火葯,以香點燃作為引信,憑借燃燒時間來定時引爆水雷。1589~1591年間年伽利略研究物理學和力學。並寫成《論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實質並給出准確的數學表達式1592年程大位完成《演算法統宗》,是最早記載使用珠算計算方法計算平方和立方1593年,伽利略發明了世界最早的空氣溫度計。1595年開普勒研究行星運動。1596年,屠本畯著完成海洋生物主題書《閩中海錯疏》,本著記述明朝福建沿海多種水產動物的形態、生活環境、習性和分布1596年,明朝發明火爆法采礦技術。戰爭與政治16世紀在歐洲馬丁·路德改革教會,創立新教。1494年--1559,義大利戰爭。1521年,明帝國於屯門擊敗葡萄牙殖民者。1524年,德國爆發農民起義。1553年,葡萄牙人獲得了在中國澳門的居住權。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英國 在 伊麗莎白一世 統治下成為歐洲強國。1562年,胡格諾戰爭爆發。十六世紀中葉,戚繼光進行軍事改革。1568年,日本進入安土桃山時代。1568年9月,織田信長並宣揚"天下布武"表明了武力統一天下的決心。之後,他又趁著正親町天皇和足利將軍請他幫助恢復他們在尾張的領地和權力的時候,取得了統一全國的合法地位。占據京都,扶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控制了天皇,挾天子以令諸侯,加快了他統一全國的步伐。1569年7月,波蘭與立陶宛在盧布林重新簽訂聯盟條約,規定兩國有一個共同的議會、共同的選王制和執行一致的對外政策,原來屬於立陶宛的烏克蘭地區直接並入波蘭版圖,史稱盧布林合並。從此兩國正式合並,建立波蘭-立陶宛王國。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張居正改革。十六世紀八十年代。明朝組建了陸軍騎炮兵,也是世界歷史上首支炮騎協同作戰的部隊。1582年6月21日,日本諸侯,織田信長於本能寺被叛將明智光秀包圍,織田信長自殺,史稱本能寺之變。1592年,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企圖征服中國。1598年,明帝國擊敗日本,確定了十六世紀的東亞霸權1598年,亨利四世通過宗教寬容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胡格諾教徒在法國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擔任公職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權利。5月,西班牙同法國議和。胡格諾戰爭自此結束,並使法國的王權得到加強,促使了波旁王朝的建立,法國從此實現中央集權的統治,打破天主教一統天下的局面。十六世紀八十年代,拿騷的莫里斯進行軍事改革。16世紀的天災人禍16世紀內歐洲一再受到鼠疫的摧殘文藝娛樂以及人文思想。十六世紀是文藝復興鼎盛的時期,也是中國啟蒙思想開始的時期,也是中國市井文化達到巔峰的時期。十六世紀,拉伯雷寫成《巨人傳》1511年,著名畫家拉斐爾·桑西完成繪畫《雅典學院》1517年,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完成《湘君湘夫人圖》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518年,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完成《惠山茶會圖》1521年,王陽明成為心學集大成者,並辭官回鄉講學。十六世紀初,王艮提出"格物說",構成他講學傳道的思想基礎,豎起了啟蒙思想的旗幟。十六世紀初,泰州學派掀起新的思潮。1542年,米開朗基羅完成壁畫《末日審判》1543年,陳道復,《山茶水仙圖》1557年,文徵明完成《真賞齋圖》1536年,加爾文出版《基督教原理》十六世紀中葉,李贄的異端學說轟動一時,開始動搖了舊思想絕對統治地位。十六世紀中葉,明帝國掀起了後七子復古運動。十六世紀中葉,哲學家何心隱創立萃和堂,開始嘗試建立空想的社會新秩序。十六世紀中葉,哲學家何心隱著《原學原講》,駁斥張居正禁止講學的政策,並准備"上書闕下",與張居正辯論。十六世紀中葉,第一部以家庭為線索的小說《金瓶梅》成書出版。十六世紀中葉,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成書。1567年,中國第一本現實時事劇,《鳳鳴記》完成。十六世紀末,中國第一本公案小說,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出版。十六世紀末,湯顯祖完成戲劇,《牡丹亭》十六世紀末,莎士比亞完成戲劇,《理查三世》疾病與醫學隨著其他科學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在歐洲醫學也開始科學化。教會不許解剖人體的禁令開始被瓦解環境與自然資源1567年,在中國明朝寧國府太平縣試行痘接種方法來預防天花疾病,後來更加傳入歐洲。1596年,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一部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並翻譯成各國語言,涉及醫學,葯物學,生物學,礦物學,化學,環境與生物,遺傳與變異等諸多科學領域。 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不僅是我國一部葯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⑶ 「地理大發現」開始於哪個世紀又有哪些主要事件

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倫布、達伽馬、卡布拉爾、迪亞士、德萊昂、麥哲倫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新航路的發現

從十五世紀起,葡萄牙人不斷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沿海地區,掠奪當地財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貴族瓦斯哥·達·伽馬奉葡王之命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之後由阿拉伯水手馬季得領航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庫特,次年載著大量香料、絲綢、寶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這是第一次繞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稱之為「新航路的發現」。
新大陸的發現

在葡萄牙組織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也力圖尋求前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1492年8月3日義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即古都塞維爾,今稱塞維利亞)出發,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華特林島),之後又到了古巴島和海地島,並於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羅斯港。此後哥倫布又三次西航,陸續抵達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和南美大陸的一些地區,掠奪了大量白銀和黃金之後返回西班牙。這就是人們所稱謂的「新大陸的發現」。
第一次環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探險隊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東海岸南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即後來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死於此地。其後,麥哲倫的同伴繼續航行,終於到達了「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中的哈馬黑拉島。之後,滿載香料又經小巽他群島,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於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是應封建社會日趨衰落、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代要求,是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與發展對於擴大原料產地、市場以及交換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對世界生產力分布也有重大影響。
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

開創了歐洲主導世界的世紀,但是其主要的誘導動因確是由於原來的傳統東西方經濟交流道路被當時強悍的奧斯曼帝國阻礙而被迫進行的。通常改革都是因為現有的社會形態不能進一步前進成為了桎梏而進行的,這是很有趣的一點。即便是在被紀念的哥倫布也是懷著尋找東方的夢想經過了偶然的巧合才發現了美洲的,他在登陸了古巴後就認為自己到了日本附近。歷史的巧合就是這樣。
同時期亞洲航海發展

中國人進行了世界航海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次壯舉,鄭和下西洋,同樣性質的封建國家的不同性質的航海壯舉產生了不同的後果。當今的中國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假設,如果當年鄭和像西方殖民侵略擴張一樣,那麼當今的中國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⑷ 歷史上地理大發現包括哪三件大事

。「地理大發現」主要指以下幾大事件:
(1)「新航路的發現」。從十五世紀起,葡萄牙人不斷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沿海地區,掠奪當地財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貴族瓦斯哥·達·伽馬奉葡王之命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之後由阿拉伯水手馬季得領航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庫特,次年載著大量香料、絲綢、寶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這是第一次繞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稱之為「新航路的發現」。
(2)「新大陸的發現」。在葡萄牙組織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也力圖尋求前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1492年8月3日義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即古都塞維爾,今稱塞維利亞)出發,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華特林島),之後又到了古巴島和海地島,並於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羅斯港。此後哥倫布又三次西航,陸續抵達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和南美大陸的一些地區,掠奪了大量白銀和黃金之後返回西班牙。這就是人們所稱謂的「新大陸的發現」。
(3)「第一次環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探險隊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東海岸南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即後來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死於此地。其後,麥哲倫的同伴繼續航行,終於到達了「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中的哈馬黑拉島。之後,滿載香料又經小巽他群島,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於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是應封建社會日趨衰落、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代要求,是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與發展對於擴大原料產地、市場以及交換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對世界生產力分布也有重大影響。

⑸ 16世紀有什麼重大發現

1501年1月1日至16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16世紀。16世紀是地理大發現、殖民主義發展的一個世紀,同時也是科技走向初步發展,以及文藝進步和教會權威逐漸衰弱的世紀。

科學技術

16世紀科學開始萌芽,在歐洲, 教會的教條主義受到沖擊。

哥白尼發表日心論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繞航行世界

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個石油井

1536年,黃衷完成《海語》

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

1547年,馬一龍完成《農說》

1549年,明帝國研製出水底雷,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比較歐洲製造及使用水雷早了逾200年。

1565年,胡宗憲完成《躊海圖編》,主要記錄中國與日本的海上交通。

1580年,戚繼光自製自犯鋼輪火,功能類似地雷

1584年朱栽堉完成《律呂精義》

1589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完成鐵球實驗。

1590年,明帝國研製水底龍王炮成功,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水底龍王炮以牛脬作為雷殼,內里安裝有黑火葯,以香點燃作為引信,憑借燃燒時間來定時引爆水雷。

1589~1591年間年伽利略研究物理學和力學。並寫成《論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實質並給出准確的數學表達式

1592年程大位完成《演算法統宗》,是最早記載使用珠算計算方法計算平方和立方

1593年,伽利略發明了世界最早的空氣溫度計。

1595年開普勒研究行星運動。

1596年,屠本畯著完成海洋生物主題書《閩中海錯疏》,本著記述明朝福建沿海多種水產動物的形態、生活環境、習性和分布

1596年,明朝發明火爆法采礦技術。

戰爭與政治

16世紀在歐洲馬丁·路德改革教會,創立新教。

1494年--1559,義大利戰爭。

1521年,明帝國於屯門擊敗葡萄牙殖民者。

1524年,德國爆發農民起義。

1553年,葡萄牙人獲得了在中國澳門的居住權。

十六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英國 在 伊麗莎白一世 統治下成為歐洲強國。

1562年,胡格諾戰爭爆發。

十六世紀中葉,戚繼光進行軍事改革。

1568年,日本進入安土桃山時代。

1568年9月,織田信長並宣揚"天下布武"表明了武力統一天下的決心。之後,他又趁著正親町天皇和足利將軍請他幫助恢復他們在尾張的領地和權力的時候,取得了統一全國的合法地位。占據京都,扶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控制了天皇,挾天子以令諸侯,加快了他統一全國的步伐。

1569年7月,波蘭與立陶宛在盧布林重新簽訂聯盟條約,規定兩國有一個共同的議會、共同的選王制和執行一致的對外政策,原來屬於立陶宛的烏克蘭地區直接並入波蘭版圖,史稱盧布林合並。從此兩國正式合並,建立波蘭-立陶宛王國。

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張居正改革。

十六世紀八十年代。明朝組建了陸軍騎炮兵,也是世界歷史上首支炮騎協同作戰的部隊。

1582年6月21日,日本諸侯,織田信長於本能寺被叛將明智光秀包圍,織田信長自殺,史稱本能寺之變。

1592年,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企圖征服中國。

1598年,明帝國擊敗日本,確定了十六世紀的東亞霸權

1598年,亨利四世通過宗教寬容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胡格諾教徒在法國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擔任公職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權利。5月,西班牙同法國議和。胡格諾戰爭自此結束,並使法國的王權得到加強,促使了波旁王朝的建立,法國從此實現中央集權的統治,打破天主教一統天下的局面。

十六世紀八十年代,拿騷的莫里斯進行軍事改革。

16世紀的天災人禍

16世紀內歐洲一再受到鼠疫的摧殘

文藝娛樂以及人文思想。

十六世紀是文藝復興鼎盛的時期,也是中國啟蒙思想開始的時期,也是中國市井文化達到巔峰的時期。

十六世紀,拉伯雷寫成《巨人傳》

1511年,著名畫家拉斐爾·桑西完成繪畫《雅典學院》

1517年,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完成《湘君湘夫人圖》

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18年,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完成《惠山茶會圖》

1521年,王陽明成為心學集大成者,並辭官回鄉講學。

十六世紀初,王艮提出"格物說",構成他講學傳道的思想基礎,豎起了啟蒙思想的旗幟。

十六世紀初,泰州學派掀起新的思潮。

1542年,米開朗基羅完成壁畫《末日審判》

1543年,陳道復,《山茶水仙圖》

1557年,文徵明完成《真賞齋圖》

1536年,加爾文出版《基督教原理》

十六世紀中葉,李贄的異端學說轟動一時,開始動搖了舊思想絕對統治地位。

十六世紀中葉,明帝國掀起了後七子復古運動。

十六世紀中葉,哲學家何心隱創立萃和堂,開始嘗試建立空想的社會新秩序。

十六世紀中葉,哲學家何心隱著《原學原講》,駁斥張居正禁止講學的政策,並准備"上書闕下",與張居正辯論。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部以家庭為線索的小說《金瓶梅》成書出版。

十六世紀中葉,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成書。

1567年,中國第一本現實時事劇,《鳳鳴記》完成。

十六世紀末,中國第一本公案小說,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出版。

十六世紀末,湯顯祖完成戲劇,《牡丹亭》

十六世紀末,莎士比亞完成戲劇,《理查三世》

疾病與醫學

隨著其他科學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在歐洲醫學也開始科學化。教會不許解剖人體的禁令開始被瓦解

環境與自然資源

1567年,在中國明朝寧國府太平縣試行痘接種方法來預防天花疾病,後來更加傳入歐洲。

1596年,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一部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並翻譯成各國語言,涉及醫學,葯物學,生物學,礦物學,化學,環境與生物,遺傳與變異等諸多科學領域。 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不僅是我國一部葯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⑹ 地理大發現是指什麼事件

15世紀上半葉,約翰內斯·古騰堡整合前人技術發明的鉛字活字印刷術徹底地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歐洲爆發了義大利戰爭,這一系列的沖突波及到了法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英格蘭、蘇格蘭、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及其他的義大利城邦。
共5張
地理大發現
在16世紀,一些宗教學家、哲學家與政治家們試圖從廣度和深度上改變西歐天主教的風俗習慣。這開始於奧斯定會教士馬丁·路德發動的宗教改革運動。對此,反宗教改革者們改革了天主教會,但卻沒有進一步地對其教義施行改革。16世紀下半葉,法國的新教胡格諾派與天主教之間曾爆發過八次戰爭,史稱法國宗教戰爭。到了16世紀末,與文藝復興息息相關的人文主義,已在歐洲的哲學、語言學、知識、藝術和教育領域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准確地說,標志著歐洲文化全球擴張開始的這個時期,顛覆了歐洲千百年來以地心說為主的中世紀世界觀。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重要人物有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米格爾·德塞萬提斯、馬丁·路德、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約翰內斯·開普勒、第谷·布拉赫、若阿基姆·帕蒂尼爾、康坦·馬賽斯、安東尼斯·莫爾、耶羅尼米斯·博斯、伊拉斯謨與老布呂赫爾等。
在17世紀,發生了西班牙逐出摩爾人事件與三十年戰爭。16世紀的文藝復興開啟了通往其後一百年的大門,社會得以擺脫教會灌輸的刻板舊習與強加的苛捐雜稅。
到了18世紀,一大顯著的科技成就是蒸汽機的發明。文化方面出現了網路全書,天文學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這個世紀里,爆發的戰爭有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西班牙、波蘭、奧地利三國相繼爆發的王位繼承戰爭,以及七年戰爭。
此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在18世紀時還發生過一場巨大的災難,一場破壞性的大地震摧毀了整個城市。啟蒙運動是這個世紀的文化主流。

⑺ 地理大發現的內容是什麼

15~17世紀,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飛躍。這些事件被通稱為地理大發現。

發現新大陸後,歐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佔據。荷蘭、英國等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並探險世界其他地區。16世紀,荷蘭的巴倫支為探尋一條由北方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線,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先後發現熊島、斯匹次卑爾根島,並到達新地島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島;17世紀初,英國的哈得遜曾屢次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中國的航路;斯霍特於1616年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蘭的塔斯曼於1642~1643年環航澳大利亞,發現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擴大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並進行了一些有關洋流、風系等的科學考察以及島嶼和陸地的實測工作。到了18世紀,庫克的海洋探險已屬於科學考察的范疇。

⑻ 發現 指的是文藝復興運動.「地理大發現 指的是什麼

14—16世紀,被稱為「人的發現」和「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其中, 「人的發現」指的是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指的是新航路的開辟。
據此請回答下列問題:
(1)文藝復興的先驅是誰?其代表作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早開辟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社會發展有什麼共同影響?
試題答案:
(1)但丁;《神曲》。
(2)哥倫布。
(3)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⑼ 人們常說的地理大發現是指什麼

地理大發現是指15~17世紀,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它是地理學發展史中的重大事件。應該說,任何一個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達地球表面某個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確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間的空間聯系,因而加深人類對地球地理特徵的科學認識,促進了地理學的發展,均可以稱為地理發現。在十五世紀之前,只有南極洲這樣的無人居住的大陸和某些島嶼、海域為人類所未知。而居住著未開化民族的陸地和島嶼,則只對「文明民族」而言是前所未知的。從各文明古國的產生到十五世紀的漫長時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發源地以外的廣大區域已完成了許多發現,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1409年,湮沒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學指南》被譯為拉丁文後,大地球形說廣泛傳播。但是古代學者沒有可能直接驗證地球的形狀,也很少可能精確地測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陸地的分布。15~17世紀,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飛躍。這些事件被通稱為地理大發現。在西歐,葡萄牙首先發起了大規模的航海探險活動。15世紀早期,航海家亨利親王創辦地理研究機構,為取得黃金、象牙和奴隸,組織了多次非洲西岸的探險活動,先後發現了馬德拉島、維德角群島,並從直布羅陀沿非洲西海岸到達幾內亞灣。1473年,葡萄牙船隻駛過赤道,後達到剛果河口;1487年,迪亞斯的探險隊到達非洲南端,發現好望角,並進入印度洋;1497年,以達迦馬為首的船隊沿迪亞斯航線繼續向前,經非洲東岸的莫三比克、肯亞,於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開辟了從大西洋繞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線,從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航路的局面。葡萄牙通過新航路,壟斷了歐洲對東亞、南亞的貿易,成為海上強國。與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統治者也極力從事海外擴張。哥倫布發現美洲,就是這種擴張的最重要收獲。哥倫布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哥倫布的西航計劃得到西班牙國王和王後的支持。1492年,他攜帶著西班牙國王和王後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船隊從帕洛斯港出發,經加那利群島後向西航行,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和古巴、海地等島。但是,哥倫布誤以為巴哈馬群島是印度的轄地,把當地土著居民稱為印第安人,並誤認為古巴是中國的一個省。1493~1496、1498~1500和1502~1504年,哥倫布又進行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航行,先後發現了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牙買加、特立尼達等島嶼,以及由宏都拉斯到巴拿馬的海岸。第三次航行中在帕里亞灣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哥倫布至死也沒意識到,他發現的這些地方並非中國和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後來,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到達美洲,才認識到這是一個新大陸。在人們認識到大西洋西岸的陸地並非亞洲,而是一個新大陸後,人們的地理視野擴大了。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巴爾鮑亞越過巴拿馬地峽,看到了西南面的大海,他把這片海域稱為「南海」(今太平洋)。為了到達亞洲,人們努力尋找溝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峽,或者象好望角那樣的地角。基於這種願望,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開始了新的航海探險活動。麥哲倫曾經參加葡萄牙遠征隊,到過非洲、印度、蘇門答臘、爪哇、班達群島和馬六甲海峽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說。1519年麥哲倫率船隊,從西班牙的桑盧卡爾港出發,經加那利群島,到達南美東岸以後,即沿海南下,在南美大陸和火地島之間,穿過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峽,進入「南海」。起初向西北,後轉向西航。船隊在航行中從未遇到風暴,即把該海域稱為太平洋。1521年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與當地土著人的沖突中被殺。1522年麥哲倫船隊剩下的「維多利亞」號返回桑盧卡爾港,完成環球航行。發現新大陸後,歐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佔據。荷蘭、英國等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並探險世界其他地區。16世紀,荷蘭的巴倫支為探尋一條由北方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線,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先後發現熊島、斯匹次卑爾根島,並到達新地島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島;17世紀初,英國的哈得遜曾屢次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中國的航路;斯霍特於1616年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蘭的塔斯曼於1642~1643年環航澳大利亞,發現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擴大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並進行了一些有關洋流、風系等的科學考察以及島嶼和陸地的實測工作。到了18世紀,庫克的海洋探險已屬於科學考察的范疇。14、15世紀時,歐洲各國已有資本主義萌芽。15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等,迫切要求向海外尋找市場和原料出產地。但是奧斯曼帝國牢固控制了東西方貿易通道,從地中海經埃及出紅海,向印度洋的航路又在阿拉伯人手中。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為了擴展商業和殖民活動,積極鼓勵航海事業,開辟新航路。這是促成地理大發現的主要原因。其次,歐洲商人和航海家對黃金的貪欲是促成地理大發現的另一原因。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位於歐洲突出於大西洋中的地區,地理位置也有利於航海業的發展。地理大發現引起了人們思想上的變革,對地球科學的進步和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都起了很大促進作用。古代學者關於大地球形的猜測,通過地理大發現,特別是環球航行得到了證實,宗教迷信關於地球形狀的種種說法最終被否定;證明了地球上存在著一個統一的世界大洋,海洋與陸地相比較,海洋占據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推動了全球海洋和陸地的考察研究;促進了地球科學的進步,也促進了天文學、航海學、天氣預報學的發展及造船技術等科學技術的近代化過程;促進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和世界市場的出現,開始了殖民掠奪,同時也促進了西歐各國經濟的發展。

⑽ 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西方史學對15~17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航海家和探險家另闢直達東方的新航路,探察當時歐洲人不曾到過的海域和陸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動的通稱。該時期內,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

地理大發現包括一系列歷史事件,主要有
1486年葡萄牙人B.迪亞士發現非洲南端風暴角(即「好望角」);
1492年C.哥倫布航抵美洲;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開辟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
1519~1522年F.de麥哲倫及其船隊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1642~1643年荷蘭人A.J.塔斯曼航行至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等地。

閱讀全文

與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