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突擊高考地理
地理這東西也不能說是完全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理解才是王道。另外試著做一條連結式子,一看到就能想到相關內容,有助於記憶力的發展,祝你高考成功
⑵ 高三怎樣快速提高地理成績
地理的整體空間把握,非常重要,(比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大概分布,可以把七大洲在紙上畫成七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在畫上0、180度經線,赤道,當有經緯度要找具體在哪裡時,可以把0、180度經線,赤道、極點進行分割,比如說要找89E,就在0、180度中間切分,那條就是90度經線,89度就大概在那裡,緯度也一樣把赤道極點中分,再中分...)。
⑶ 還有三個月就要高考了,我的英語和地理一直不好怎麼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
夏芳,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地理教師,北京市中學特級教師。現任北京市學科帶頭人、西城區學科帶頭人、首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市政協委員,曾榮獲「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西城區優秀園丁」、「西城區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西城區時代科技女傑」等榮譽稱號。
最後階段復習要做好四件事
有四件事大家應該關注去做:首先,就是回歸教材的讀書,因為這幾套教材大家都讀過很多遍,但是最後一輪讀書的時候應該有它獨特的特點,怎麼去讀呢?如果讀自然原理方面的書,就是自然地理,主要是關注規律和原理;讀人文地理的教材主要是關注人類活動,比如讀人文地理教材,你讀的時候一定要以單元為結構來讀,比如讀農業,你就想,現在我要看整個農業活動,對於農業活動,首先合上書想,什麼叫農業?農業有什麼特點?都有哪些區位因素影響農業過程?把這些過程落實到不同區域體現出的差異是什麼?這是我們自然會產生的問題。
所以就這些問題再翻開書來看,這樣教材就變成了一個整體的結構,首先你看到的是它的特點是什麼,它的區位要素有哪些並且要記錄下來,然後進行要素的搬家,這么多要素組合在非洲怎麼樣,北美洲怎麼樣。舉了四個典型的例子,都是就發達地區的農業類型,這樣把四大地域類型看一下,把農業的特點和區位要素落實到這些地域類型上來理解這些要素怎麼影響農業生產活動的。這樣讀下來還不夠,還要遷移到中國,中國有哪些地區跟世界的地域類型有相同之處,不同之處,互相有什麼可借鑒的。這樣就讀完了農業活動的單元。其實整個人文地理的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是一種人類活動,特別是讀到選修課下冊的時候,這是這一屆同學新加的一本書,這里涉及到的都是中國的各種活動,因此你讀的時候一定要以活動為核心點切入,比如讀東北地區,看東北地區的黑土地、沼澤地,天然林,你把黑土地作為研究對象,就黑土地的問題人們怎麼用,現在用的怎麼樣,用的不合適的地方將來怎麼用,將來想恢復黑土地的肥力怎麼做。
第二件事就要做歸納,對於自然地理來說就是歸納自然的要素。地形、氣侯、水、土壤、生物。對於人文地理就是歸納區位要素,看都有哪些因素影響某一個要素,比如說自然地理方面,說我歸納了大氣圈的要素是氣侯,影響氣侯的因素有氣溫、降水,於是還要進一步再歸納,又有哪些因素影響氣溫和降水,這樣對這個要素解讀清楚了,對人文地理也是如此。主要是區位要素,農業活動有哪些區位要素影響?工業活動有哪些區位要素影響?歸納出不同的區位要素的影響之後就可以做一些訓練,去達到不同的區域這樣就理解了在這些要素綜合的影響下可以說如何去影響各種人類活動,產生不同的特點。這是進行歸納。
當然除了歸納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還有一些人類的問題和災害也最好歸納一下。有哪些問題,有的環境問題涉及到的就有很多,有哪些災害,氣象、地質災害,以問題、以災害作為一個要素進行歸納。
第三件事是要研究,把一模二模做的所有的模擬考試的卷子,加上近年來的高考試卷,比如去年的高考試卷,你拿出來,因為這些題大家都做過來,這些題拿來之後研究一下,研究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去研究答案,你可以去讀這個答案,讀答案的時候千萬不要總在想答案怎麼對,道理在哪裡,這樣慢慢你的思路靠近答案的道理之後就會對考試有一種感覺,所以去研究經典試題的答案也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第四件事,就是長抓不懈地讀圖。最後這個階段大家仍然不可以忽視,對於讀圖,一類就是每天還要十幾分鍾的讀地圖,包括定區域位置、七大洲、四大洋大概都在什麼地方,這是定位方面的讀圖。再有就是把做過的題當中涉及到的圖,你拿來看一看,因為地圖是地理的工具,任何一道題都會落腳到圖上去分析問題,所以你看是景觀圖還是什麼圖,都做一下歸類,強化你對這些圖的認識。這是非常重要的。
⑷ 高考地理怎麼得高分,逆襲提分看這邊
臨近高考,地理復習更應該講究方法,突出主幹,面向基礎,夯實最主要、最關鍵、參加高考必須具備的地理基礎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
注重對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和相互間的聯系。這是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應試能力,取得地理好成績的決定因素。
一、講究方法,形成地理(dili.chazidian.com)思維方式,學會運用原理、方法和技能來解決新問題。
如復習世界各分區地理時可採用以下方法:首先設計自學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經濟地理特(工業、農業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較全面的復習;其次,思考三點:一是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與相鄰區域的位置關系。二是本區域地形、氣候的特點及分布,並以此為成因,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業特點。三是進行跨區專題比較。如,中亞 的乾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東段東側等地乾旱的成因、特點、比較分析等。通過這一復習過程,使考生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學區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思路上,更為開闊 ;從認識上,更加宏觀;從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學的要求。
二、突出主幹,落實基礎,注意對學科體系的整體把握和相互聯系,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對知識點直接考查。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淡化知識的學習。因為基礎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足夠的知識積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體應用。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 ,可以作如下設計:
第一,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W、120°E)在腦海中形成網狀經緯儀,並想像其自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關系。
第二,在復習大洲、大洋基礎上,十條線穿過的大洲大洋, 地形、氣候區等。在腦海中形成相對的位置關系。如,剛果河流域、亞馬孫河流域,它們所處的地形、氣候、洋流、航運等方面有什麼異同。
第三,在復習區域地理基礎上,十條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電燈,這時腦海中的地球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了。試想,復習到這一程度時,當給你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在腦海中涌現的將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會穩定提高地理得分率。
三、精心練習,以一當十,以不變應萬變。
有的考生可能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掌握得還比較好,但一到實際做題時就束手無策了。最好的方法是在做題過程中認真分析試題已知條件,找出隱含知識,深刻理解題意,明確要求,在從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中求解。
1、尋找適合復習載體,一道題要從知識、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識點)組裝而成,養成發散思維,聯想思維的好習慣。克服定向思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要以一當十,訓練一題,達到訓練十題的效果。
綜合訓練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科重點、主幹內容,針對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聯系,前後聯系。解決問題之後,再回顧解題過程、思考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找到龍的眼睛。
3、我們不能滿足於解題,而要求「佳」,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東西,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上升能力達到根本上的達標。
4、做各區模擬卷,反復訂正。分析解題後要進行經典回放,反思解決了什麼問題?這道題為什麼這樣思考,而不是那樣思考?分析後,要給自己思考時間和空間,再回味、思考、悟化、轉化、活化,再回歸教材、課本。只有這樣,才能穩步提高能力。
四、重視記憶地圖,根據題意提取信息,提高解題技巧。
在現階段復習中,地圖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看。高考題(查字典地理網)很多資料都是以圖的形式給出的,在各種圖中,要特別重視等直線的判讀與應用。如,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和應用,地形剖面圖繪制的方法等。要學會讀懂各種圖,能熟練地從各種圖形資料中獲取有用信息。通過記憶增加空間想像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與定位。自然地理條件的認定,歷史的發展與反思。
總之,善於歸納各種類型試題的解題方法才能在高考中取勝。
綜上所述,在臨近高考的階段,復習時要講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只要方法得當,一定會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⑸ 怎樣在高考90天提高地理成績
1.要注意復習面,面面俱到,切不可因某些知識點高考較少考到,而抱僥幸心理去忽略或繞開它。
2.注意用聯系的觀點去觀察某種地理現象,推理它產生的自然、人文基礎,找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去揚長避短,指導我們生產、生活活動,力求人地協調。
3.適度做練習,做題中要常反思,抓到易錯點,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積累解題經驗,切忌盲目大量做題,以題目來替代知識的系統復習。
4.牢記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獨立去對比、歸納不同區域地理事物的共性,以及某區域內地理事物的獨特個性,挖掘其共性產生的地理基礎個性、獨特地理背景,以研究促記憶、促能力。
5.多向老師、同學請教,多討論,多記錄,多看地圖,讓知識在辯證中、在多看中得到鞏固。令外對於一些主幹知識的復習,考生要准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
⑹ 怎樣快速提高地理成績
文科綜合」中的地理復習策略 一、認識地理學科特點,科學配置復習時間 近年來,地理在高考中中斷了好幾年,現又重新恢復。大多數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誰先進入狀態,誰就佔有優勢,因此,同學們應給予地理學科足夠的重視,根據老師的教學進度和要求認真學習、復習地理,循序漸進地安排復習進度和時間,不能盲目擠占和挪用應屬地理學科的時間,抱突擊完成任務的思想是難以奏效的。 二、夯實基礎,熟練掌握重難點知識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反映。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厚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尤如「空中樓閣」,因此,必須練好基本功。主要做法是:通讀地理教材和課堂筆記,梳理基礎知識,列出主幹知識(基本事實、原理、規律),研究內在聯系,確定重難點,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每課時、每單元各節內容乃至中學地理知識結構),在頭腦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識網路,將課本知識經過思維加工、融匯貫通地進行橫向和縱向整理而獲得正確理解、自由支取和靈活運用的有效知識,這是夯實基礎的關鍵。其中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至應用的過程中,要多思、敢問、善問(可准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熟練掌握重難點(如日照圖、區時、洋流、工業布局、環境污染、西亞、日本、美國、中國政區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並能舉一反三,達到「情況變了」也會用。 三、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常言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當老師針對每部分知識介紹相應的學習方法,如分類歸納法、總結規律法、聯系實際法、圖示法、巧記法等,請同學們注意領悟,多思考「我怎樣學習」,如「如何判斷各種類型的地圖和地理統計圖表,如何從各種資料中進行地理信息的提取、優化信息,如何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和現象,如何進行文字准確、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表述」等等,多總結、摸索適合自己的求實靈活的地理學習方法,理清解題思路,形成准確、簡潔的書面語言,並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文科綜合的命題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學們在夯實基礎、不留知識盲點的同時,要注意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科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就地理能力而言,特別是閱讀分析地理圖表、地理信息處理、地理思維和區域地理分析等能力。如,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學習地理的工具,復習中應及時對各種地圖、圖表運用的特點、規律和方法進行歸納,養成以地理圖表輔助記憶進行思維的習慣,學會圖文互換、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從圖表上准確、全面、有效地提取顯性和隱性的信息,以培養自己的讀圖、析圖、綜合運用地圖能力;在平常學習、復習中需注意進行學科內知識綜合,將不同章節的材料、圖表、知識點進行前後聯系或合並重組,使知識在遷移過程中自然延伸,也注意地理與政治、歷史的交叉點(如三大產業結構、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時空角度交叉)和切入點(如用一些哲學觀點去分析許多重大自然地理事件和人文地理熱點的形成機制和發展趨勢,從點線面入手考查自然環境特點,經濟發展特點及相應城市、地區在歷史時期出現過的重大事件有關人物及歷史意義或從歷史事件入手進行相關地區的地理環境分析),在做每一道跨學科綜合題時,多思考運用不同科目的知識生長出延伸知識,多角度思考並解答,以培養獲取延伸知識、綜合分析能力。 四、關注生活,重視社會熱點和焦點 「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永遠是地理高考試題的主旋律」(張亞南/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地理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有:環境、人口、生態農業、台灣、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建設和百萬移民、北京申奧、中東和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等等,這些是世界和我國正在或已發生的重大事件,大家對這些問題應有一個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用多學科的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當今熱點、焦點,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⑺ 高考快到了,我地理超差,該怎麼突擊復習呢
我是學文科的,高中時數地理最好,可能也和班主任是地理老師有關,不知道你是人文地理還是自然地理不好,自然地理不好的話,你就多做題,學自然地理根學習數學完全是一個道理,這也是地里被稱為「文科中的小理科」的原因。自然地理你要是光碟機看書根本沒什麼大用處的,你就買一些這方面的題,先做,別說你一點也不會,畢竟你也學了一些了,遇到不會得就翻書,不過這方面的題邏輯分析得比較多,要懂得在腦海中構造模型,比如公轉自轉、太陽直射點的位移,你替做多之後自然就形成了思維,這在學地理中是十分重要的,我學地理時有時根據答案就能估計出選項,你做多了自然會,這是學自然地理最快、最好的方法了。而人文地理則不同,我的人文地理沒有自然地理好,因為我從來不背書,別學我,我到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就把老師的參考書借來,把每一張的學習提綱被了一遍,我是學文科的,所以特別是關於中國區域的國土整治,完全需要背,我背過之後就舉得很有幫助,不僅只是記住了,還增加了信心,你也是一下吧,把這些背一下,順便問洗一邊書,你只要堅持一、兩個月就夠了,不需要很長的時間的,只是中途別放棄,我當時只是背了國土整治那一部分,一天一章,只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我背了十天的,那一部分就OK了。你試一下吧,不耽誤時間的。
⑻ 怎樣突擊高中地理跪求!
還是先以課本為主,把課本上的知識弄明白後再去做題。做題要做有難度的題,最好是高考題(不要覺得高一就不要看高考題了)。
我高一是地理也不好,真的,後來地理都在90多分了。我的經驗就是先看書,做難題。用功一點!!!!
⑼ 新高考2021年高三地理怎麼快速提分
高三地理復習方法
1.地理聚合思維法
是指從不同來源,不同方向探索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方法。
如: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通過長期對氣溫、氣壓、風向和濕度等氣候要素的觀察,並仔細觀察冰的初凍、融化以及物候現象等,得出了我國近五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規律。
2.地理逆向思維法
這是以背道常規現象、由結論推原因或條件的思維方式。
如:近年來在青藏高原發現了岩溶地形,這一反常現象怎樣解釋?按青藏高原現在的自然條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過來由果索因,從青藏高原的發展歷史來探尋答案,則問題就解決了。
3.地理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了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藉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
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乾涸說」、「擴展說」三種假設。
4.地理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是指當遇到一個問題,以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的智力活動,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
如:植樹造林有什麼作用?用發散思維就可回答為,森林提供木材,凈化空氣,吸煙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
⑽ 高考最後100天地理怎麼提高
1、地理等文綜學習復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