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角洲形成原因是什麼
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過受水體作用的條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積的結果。河流攜帶大量泥沙注入海洋,如果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較小,再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流速度會急劇降低,造成河流所攜帶的泥沙在河口前沉積;
如果波浪和潮流的侵蝕、搬運作用又較弱,不會帶走過多的河流泥沙,就會導致大量泥沙在河口前不斷沉積、固定,最終便會形成三角洲。
(1)地理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角洲一般的平面形狀呈三角形,指向上游的三角洲起點為頂點,面向海洋的岸線為底邊。但是由於河流水文的差異、河口地質構造運動的不同和海洋水文的作用,三角洲往往呈現多種形態。
尖頭形三角洲:底邊呈向海洋延伸出的尖頭凸出,它是河流以一個主水道八海,泥沙不斷堆積延伸的結果,如長江三角洲。
扇形三角洲:河流在三角洲分散為眾多的河漢和水道,從頂點向海呈放射狀水系,三角洲岸線的底邊成弧形向海推進,如黃河三角洲。
鳥爪形三角洲:河口無強大沿岸流和海潮作用,河流挾帶豐富泥沙,並分成幾股入海,分流水道向海延伸出很長的沙嘴、沙堤,整體如鳥爪,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貳』 三角洲的形成和發育
影響三角洲形成和發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河流的流速、泄水量、搬運泥砂量;②注水和蓄水體的相對密度的大小;③沉積介質作用類型(河流、波浪、潮汐、海流)和強度;④沉積盆地的構造性質,其中包括沉積盆地的穩定性、沉降速度和海水進退等。
三角洲主要是由河流搬運來的泥砂在河口附近堆積而成的,但海水的波浪或潮汐等作用可以使它們遭受沖刷、改造,並使其重新分布。如果河流比較大,搬運來的泥砂多,而海水作用弱,則三角洲迅速發育,並不斷向海方向推進生長;但如果河流小,搬運來的泥砂少,而海水作用又強,則三角洲發育緩慢,甚至不發育三角洲,而是以河口灣環境出現。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水相互作用的結果。例如,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由於該河流源遠流長,而且攜帶來的泥砂量大,再加上墨西哥灣的波浪和潮汐作用較弱,致使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向墨西哥灣延伸達48km,成為世界上罕見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發育過程實質上是分支流河道不斷分叉和向海方向不斷推進的過程(圖7-4)。在河流入海的河口附近,由於海底坡度減緩,水流分散,流速突然降低,大量底負載物質便堆積下來,形成河口沙壩。
圖7-4 分支流的分叉和河口沙壩的形成
(據R.J.Russell,1967;轉引自何鏡宇和孟祥化,1987)
由於河口沙壩的堆積阻截,水流受到阻擋,當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水流勢必向兩側方向沖刷,形成分支流,並在其外側形成新的水下天然堤。
分支流河道再向前發展,又會在兩個分支流河道口出現兩個新分支流河口沙壩,而將分支流河道再度分流,形成次一級分支流河道,並向外擴展。由於這一過程不斷重復發展,三角洲就不斷地向海方向推進,其結果便形成了分支流發育的三角洲平原(圖7-5)。
三角洲在橫向上擴展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決口扇的形成。分支流河道兩邊的天然堤,其高度、寬度及穩定性向下遊方向逐漸減小。因此,三角洲平原分支流河道的天然堤較不發育,易被洪水沖破而形成決口,泥砂便從決口沖出,形成決口扇,使三角洲平原的陸地面積在橫向上不斷擴大。但是,三角洲分支流體系向海方向推進不會無限制地發展下去。當分支流過分擴展時,最終會造成河流改道,從而流入坡度較陡的河道,或者由於決口而使主河流改道,致使原來的三角洲廢棄。當海水入侵時,其上部沉積物受到海水作用的改造,開始了三角洲的破壞時期。與此同時,一個新的三角洲便在其附近又開始生長。有時一個三角洲尚未結束,而另一個三角洲已經開始形成。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主河道也可以回到原來三角洲廢棄的地區,再度產生新的三角洲。總之,上述現象可以多次重復出現,致使各個三角洲之間彼此交錯、相互重疊,形成了復雜的三角洲體系。如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體系是由7個三角洲葉狀體相互交錯疊置而成的(圖7-6)。
圖7-5 三角洲形成和亞環境分布模式圖
(據R.Wicander&J.S.Monroe,1998)
圖7-6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體系,由七個三角洲葉狀體組成
(據F.J.Pettijohn,1972;轉引自孫永傳和李蕙生,1986)
『叄』 。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上遊河道窄水流湍急,夾雜著泥沙沖到下游,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長久以往,便有了三角洲。。。典型案例就是長江三角洲。。
『肆』 三角洲是怎麼形成的,用化學知識解釋。
長江三角洲的形成過程體現了膠體的性質:
當河水和海水混合時,由於他們所含的膠體微粒所帶電荷的性質不同,由於靜電作用,異性電荷相互吸引,導致膠體的顆粒變大,最終沉澱了出來,這個過程叫做聚沉
。
『伍』 三角洲的成因是什麼
三角洲的成因是流水速度下降,流水搬運的泥沙大量沉積而形成的,是流水的的沉積作用和海潮的頂托共同作用的結果。
河口為河流終點,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未流入湖泊的內流河稱為無尾河,可以沒有河口。河口處斷面擴大,水流速度驟減常有大量泥沙沉積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稱為三角洲。三角洲的頂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緣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邊」。
地理特徵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時,因流速減低,所攜帶泥沙大量沉積,逐漸發展成的沖積平原。匯入湖泊、河流而形成的三角洲又叫內陸河流三角洲。而有一些河流直接在陸地上沖積出三角洲,而又未匯入其他水系,這樣的三角洲叫內陸三角洲,是內陸河流三角洲的一種。
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頂部指向上游,底邊為其外緣,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積較大,土層深厚,水網密布,表面平坦,土質肥沃,易有洪澇。
『陸』 三角洲形成原因
三角洲是河流如海(消失)使自身攜帶泥沙沉積而形成;
河流入海處 地勢低平 流蘇減緩 泥沙長時間淤積 在河道形成三角形狀的沙洲 為三角洲;
我國西北部 天山 昆侖山流向沙漠的河流 在山前形成沖擊平原和沖積扇 河流在其後消失 也可以稱之為三角洲;
另外,原有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區 受河流沖刷切割 容易分裂 形成孤立的小島 也可形成三角洲
『柒』 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是什麼
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如下:
當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入海口處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積較大,土層深厚,水網密布,表面平坦,土質肥沃,易有洪澇。
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的條件
三角洲的形成有兩個條件,首先河流中一定有一定的含沙量。砂是三角洲形成的物質基礎。比如黃河含沙量很高,泥沙不斷向黃河三角洲輸送,使得黃河三角洲面積不斷擴大。
其次河口位置要低而平,河道流速慢,河道挾沙能力減弱,泥沙淤積形成三角洲,所以三角洲通常很低而平。另一方面,如果河流含沙量小,河口附近地形落差大,流速快,很難形成河口三角洲,比如非洲的剛果河,那裡沒有明顯的三角洲形成。
『捌』 江河出口處為什麼會形成三角洲(用大學物理化學知識回答)
江河出口處會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江河出口處會形成三角洲是膠體的聚沉現象。在河流的入海處多有三角洲出現,是那些能隨著河水長驅入海泥沙,因它們的顆粒細小能成為膠體狀態懸浮於河水中。
所以沒有在中途墜下,而在與含有許多食鹽、硫酸鎂等電解質的海水相遇時,這些泥沙微粒所帶的負電荷被海水中的陽離子所中和,膠體狀態被破壞,就要結成較大的粒子沉澱下來。
(8)地理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角洲是河-海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以陸源碎屑物質為主形成的近岸堆積體。它由陸上三角洲平原和水下三角洲平原組成。
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條件有:
1、河流一要攜帶足夠量的泥沙;
2、二要河口位於淺水區域,坡度平緩,便於泥沙的沉積;
3、三要海洋動力作用較弱,僅能對其進行改造而不能把沉積在河口的泥沙全部搬運走。
『玖』 長江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什麼
長江三角洲主要成因是流水的堆積作用形成的.
長江三角洲基底為揚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中斷沉降。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中,地殼和海平面頻繁升降,最後一次大海侵結束後,長江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開始在江口發育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