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德國地理環境特徵有哪些

德國地理環境特徵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9 23:49:23

① 德國的環境和社會風貌有哪些特點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並鄰北海和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隔海相望,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萊茵河風光家。邊境線全長3758公里,從最南部的巴伐利亞州奧伯斯特道夫到最北邊濟特島上的里斯特,相距876公里;從東端的薩克森州泰斯特至西端的北萊茵 - 威斯特法倫州塞爾康特距離640公里。全國總面積為357 020平方公里(2003年12月)。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 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為冬季,阿爾卑斯山區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② 英國與德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德國

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德國總人口8267萬,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6人,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它主要是德語(德語),有少量的丹麥人和山梨人。德語被廣泛使用。德國文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18世紀德國文學達到了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是傑出的代表。

自然地理:德國地形多樣,有丘陵、高原、丘陵、美麗的湖畔和廣闊的平原。整個德國地形可分為五個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程隆起帶、西南部中程梯形帶、南部阿爾卑斯山邊疆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

2、英國

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英國總人口為6558萬。官方語言是英語。威爾士語也在北威爾士使用。蓋爾語仍在蘇格蘭西北高地和北愛爾蘭部分地區使用。

大多數居民信奉新教基督教,主要是英國國教(也稱為聖公會,其成員佔英格蘭成年人的60%)和蘇格蘭國教(也稱為長老會,有59萬成人)。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各種宗教信仰在英國中部地區蓬勃發展。

自然地理:英格蘭西北部有許多低矮的山脈和高原,東南部的泰晤士河是英格蘭最大的河流。這七條河是英國最長的河。它有338公里長。它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


(2)德國地理環境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英國氣候特徵:

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攝氏度,最低氣溫不低於-10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為4-7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為13-17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毫米。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 德國的地形特點

德國的地形特點:地勢南高北低。地形類型以山地、平原為主,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德國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

(3)德國地理環境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它周圍有9個鄰國: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為鄰,南邊是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共和國和波蘭接壤。它是東西歐之間和斯堪的納維亞與地中海之間的交通樞紐,其間水、陸、空道路條條通過德國。

作為歐盟和北約的一員,德國被稱為「歐洲的走廊」。最外的邊境點是:北部是濟耳特島.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塞爾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亞州的奧伯斯特道夫,東部是薩克森州的泰斯卡。地形

德國從北到南可劃分為五大地形區:北德低地:北海海岸的低濕地一直延伸至沿海岸高燥地邊緣的海岸。沿波羅的海地區有一-部分是平緩沙灘,一部分是多岩的陡峭海岸。在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是被稱為「荷爾史泰恩的瑞士」的低矮丘陵地。

高燥地、黏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將德國的北部同南部隔開,中萊茵峽谷和黑森窪地是南北交通的天然准線,哈茨山位於德國心臟地區,東邊是重要的森林地帶。

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以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黑森林、奧登森林和施佩薩爾特山。

貫穿德國南北交通最重要的樞紐--萊茵河,在賓根與波昂之間的峽谷流過,穿出萊茵頁岩山區。該山區的高地土壤較貧瘠,人煙稀少。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巴伐利亞高原的-一部份,南部的丘陵、大湖泊,以及遼闊的碎石平原。該地區的典型特徵是沼澤地、圓形山頂式的湖泊丘陵帶。

④ 德國的地理特徵

德國位於歐洲西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並鄰北海和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隔海相望,是歐洲中部鄰國最多的國家。
萊茵河畔
邊境線全長3758公里,從最南部的巴伐利亞州奧伯斯特道夫到最北邊濟特島上的里斯特,相距876公里;從東端的薩克森州泰斯特至西端的北萊茵 - 威斯特法倫州塞爾康特距離640公里。全國總面積為357 020平方公里(2003年12月)。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楚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 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為冬季,阿爾卑斯山區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德國的能源和原材料對進口依賴程度相當高
德國是缺乏原料的國家,主要依靠進口來滿足本國原料和能源的供給。農產品產量能滿足國內需求的一半略強。德國是世界上第五大能源消費國,所需天然能源的 2/3強必須從國外進口,2002年德國石油消費量為1.27億噸,幾乎全部靠進口,天然氣消費量826億立方米,而天然氣產量僅151億立方米。 2002年德國的能源消費結構為:石油38.6%,天然氣22.6%,煤炭25.7%,核能11.3%,水電1.8%。在礦產品方面(如鋼、鋁、鎢、錫、錳、鈦等),對國外的依賴也很大,據統計,在西方採掘工業產品中,德國的消費量約佔10%,而它自己的採掘共有1%。德國除煤炭和鉀鹽資源豐富以外,其他礦產資源或相當缺乏,或完全沒有。現代工業不可缺少的許多原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近幾年,輕紡等日用消費品進口大量增加,尤其是紡織及服裝。

⑤ 德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方面情況

自然:德國全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中歐平原(波德平原),北臨北海、波羅的海,北與丹麥接壤,西鄰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南接瑞士、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東與波蘭、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西俄羅斯)接壤;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北部為北德平原,南部是巴伐利亞高原和阿阿爾卑斯山地,西南部有艾費爾高原,中部是中德山地,東南部是圖林根林山和厄爾士山(克魯什內山);氣候位於溫帶大陸性氣候與溫帶海洋氣候的過渡地帶,屬於溫帶海洋氣候但大陸性顯著;河流眾多,主要有西部的萊茵河,南部的多瑙河,北部的易北河和中部的美茵河。
人文:1.人口:德國人口9000萬,是歐洲的第一人口大國,人口主要分布在萊茵河流域和易北河 流 域及北部的沿海地區,主要民族是日爾曼人,通用德語
2.城市:德國的城市化比較早的國家,城市化程度高,主要城市:首都柏林,北部港口城市漢堡,南部巴伐利亞地區的慕尼黑,汽車城沃爾夫斯堡和斯圖加特,金融中心法蘭克福等
3.經濟:德國經濟總量世界第四(前三:美、中、日)歐洲第一,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主要有以魯爾區為代表的傳統工業區和以南部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區,汽車、鋼鐵、化工、電力、電子、航空等工業在國際上佔有重要地位
4.文化:德國文化發達,以哲學最為突出,著名哲學家:康德、黑格爾、尼采、叔本華、萊布尼茨、費爾巴哈、馬克思;另外德國的文學、音樂、美術、自然科學都相當發達,著名文學家歌德,音樂家巴赫、貝多芬等

⑥ 德國的地理及風俗文化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德意志朕邦共和國的面積為35700平方公里。南北之間的直線最遠相距876公里,東西之間最遠為640公里。德國的地形按照南部的山嶽地帶、中部的丘陵地帶、北部的平原地帶分成三大塊。 它周圍有九個鄰國:北鄰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為鄰,南邊是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共和國和波蘭接壤。這個中心地理位置令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為東西方之間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和地中海地區中轉站的作用更加明顯。 - 歷史文化 日耳曼人(German)是歐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這期間也有一個共和國。1949年5月,宣布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同年1O月,蘇聯佔領區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到了2O世紀8O年代中後期,在東西方關系逐漸緩和的氛圍中,東西德國日益走向統一。 由於德國歷史上曾有過在眾多的小城邦國家, 以至當今德國的許多大都市都仍各自具有鮮明的歷史和地域特色。不同的傳統和人文特色塑造了各富魅力的文化與都市生活, 乃至其餐飲文化和商業傳統。德國的城市文化生活是全包容和豐富多彩的, 無論您喜歡音樂, 戲劇, 歌劇, 音樂劇, 還是舞蹈和繪畫藝術, 這里都能讓您滿足。 - 行政區劃 分為聯邦、州、地區三級,共有 16個州,14808個地區。各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柏林、勃蘭登堡、不來梅、漢堡、黑森、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下薩克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萊茵蘭-法耳茨、薩爾、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圖林根。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是市州。 經濟發展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德國經濟決定整個歐洲經濟。作為西方七個經濟強國之一,德國經濟在歐洲穩坐第一把交椅(等於英、法總和),被稱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其GDP占歐盟的三分之一。在全球貿易中歐洲佔36.9%,而德國本身就佔了歐盟的一半。德國是一個貿易出口型國家。出口值約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1/3,因而擴大出口市場是其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 然而統一給德國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經濟困惑。東部改造給國家帶來的負擔達1000億馬克,以至到1997年不得不從稅收中拿出24%的金額用於償還舊債。巨額的財政負擔使經濟增長乏力,失業人數不斷增加,1997年底失業率為11.4%失業人口約438萬。 人口民族 德國人口有8250萬左右,民族主要由德意志人、丹麥人、吉仆賽人、索布族人組成。走近德國風俗,了解並知道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者訪問的人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總括來說德國人守紀律、守時,講整潔、清靜,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旅遊資源 德國主要的河流有萊茵河 (Rhein)、多瑙河 (Donau)等,主要河道中分著著無數景緻迷人的支流,旅客可乘觀光船游覽,一邊沉醉於沿河的美麗風景,一邊走訪歷史和文化名城,而當中更有不少是世界文化遣產。德國擁有 27 個保護景點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⑦ 德國人文,自然地理特徵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氣溫在5℃以上,生長期較長。常年盛行偏西風,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濕度大。今天的魯爾區指的是Regionalverbands Ruhr (RVR). 由城市波鴻Bochum, 波特洛普Bottrop, 多特蒙德Dortmund, 杜伊斯堡Duisburg, 埃森Essen, 格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 哈根Hagen, 哈姆Hamm, 海爾納Herne, 慕爾海姆(魯爾河旁)Mülheim an der Ruhr, 奧伯豪森Oberhausen 以及雷克靈豪森縣die Kreise Recklinghausen, 烏那縣Unna, 威塞爾縣Wesel 和恩納普-魯爾縣Ennepe-Ruhr-Kreis組成,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
魯爾工業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人。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 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現在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魯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自古就為東西歐往來的「聖路」地帶,也是北歐通向中歐、南歐的捷徑,地處歐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資本主義發展中,又位於歐洲經濟最發達的「金三角」內,西距共同體成員國法、荷、比、盧的工業區很近,北距共同體成員國丹麥以及瑞典南部工業區不遠,東北、南面又鄰近本國下薩克森的經濟重心區漢諾威—沃爾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業區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萊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爾多夫為中心的工業區。便於工業區間以及與歐洲共同體成員國間的貿易往來。
魯爾區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
煤炭地質儲量為2190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3/4,其中經濟可采儲量約220億噸,佔全國90%。魯爾區的煤炭煤質好,煤種全,為優質硬煤田,可煉優質焦炭的肥煤占儲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為3~18%)和硫分(為0.5%~1.5%)都低,發熱量高,其中肥煤的發熱量高達8600大卡/公斤。
水陸交通便利
萊茵河縱貫全區南北,從萊茵河口上溯的7000噸級海輪和8000噸的頂推船隊,可直抵杜伊斯堡港。從杜伊斯堡到荷蘭邊界的萊茵河段,年均運輸量達1億噸,並可通過河口的鹿特丹港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區內還有溝通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條運河網,總長達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個,河道與港口均已標准化,可通行1350噸的歐洲標准貨輪。同時,魯爾區東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經埃姆登港與海外聯系。所以,雖然魯爾區地處內陸,但由於它有著方便的水運條件,特別是萊茵河通海航運,使得它與沿海地區同樣具有廉價運費條件。鐵路運輸與河運同樣發達。區內鐵路密度非常大,營運里程達9850公里,佔全國近1/5,多東西走向,從巴黎通往北歐和東歐的鐵路,由本區穿過,哈根是德國最大的貨運編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是區內及其它工業區聯系的紐帶,從德國西部通往柏林和荷蘭的高速公路均從區內通過。魯爾區公路汽車行駛的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一倍,達每公里55輛。
中心
魯爾區既是生產中心,又是消費中心。以魯爾區為核心,方圓100公里內,是德國最大的消費核心,這里集中了5個50~100萬人和24個10~50萬人的城市。魯爾區生產的70%以上的煤炭和鋼鐵在此范圍內加工、消費。

新型發展戰略

70年代以來,隨著煤炭、鋼鐵等傳統工業的衰退,魯爾區與世界其他老工業區一樣面臨著結構性危機,是魯爾區在德國經濟中心的位置下降,現在其工業產值僅佔全國不足1/6。為此,魯爾區開展了工業政治,首先發展新興工業和輕工業,促進區內經濟結構多樣化;第二,調整區內生產布局,開發原來相對落後的萊茵河左岸和魯爾區北部,與此同時拓展南北向交通網,以利新區開發;第三,大力發展文教科研,推進原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同時整治環境,消除污染。新的結構調整戰略為新時期魯爾區的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1]
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
山西表裡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 山西地形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C,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C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C。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C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地理位置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
地形地貌
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山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圖看,是一個斜長方形,由東北斜向西南,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從地形看,是一個由許多復雜山脈構成的高台地。
山西境內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臨汾、運城、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布著陽泉、壽陽、襄垣、黎城、晉城等小盆地。
主要山脈
山西,山脈很多。山脈延綿起伏,丘陵起伏,溝壑縱橫,雄險巍峨。大部分為山區和丘陵。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長治和運城等盆地。
主要河流
山西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汾河縱貫全省.是省內的主要河流,它發源於寧武縣,全長694公里.是僅次於渭河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桑乾河、滹沱河、漳河也發源於山西,匯入海河水系。母親河黃河(汾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吉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瀉,形成壯觀的壺口瀑布。
氣候特點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自然資源

山西省現有耕地72054719.7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高粱、玉米、豆類和薯類;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州、臨汾和運城等盆地是山西省的主要農作區。近些年,雁門關外生態養殖畜牧業也發展很快,以奶牛養殖為主。
山西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煤、鋁土、鐵等為最。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分布在全省90多個縣(市、區)內。工業以能源、冶金為主,輕工業相對薄弱。

⑧ 德國的自然地理特徵怎樣

位於歐洲中部,北瀕北海和波羅的海,南靠阿爾卑斯山脈,海岸線長達1333公里。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易北河、以及多瑙河。較大的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等。德國地形北低南高,可以分為五個地形區a.南部阿爾卑斯山區和巴伐利亞高原;b.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帶;c.中德山地,北德平原以南,多瑙河以北的中部山地;d.北德平原e.北部的北海沿岸(多沙丘和沼澤)。屬溫帶氣候,但西北部為海洋性氣候。往東、南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年降雨量為400~1000毫米,南部山地有時多些。礦產較貧乏,但媒儲量大,最大煤田在薩克森和下萊茵地區……

⑨ 德國什麼位置,地形,氣候,人種

地理環境


位置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


地形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部低地的特徵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黃土地之間有星羅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則將德國分成南北兩片。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亞丘陵地區和多瑙窪地。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則包括阿爾高伊的阿爾卑斯山、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和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在這些山區散落著風景如畫的湖泊。德國境內有六個山脈。

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


氣候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屬於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經常可以感到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南風的上巴伐利亞和山風刺骨、夏季涼爽、冬季多雪,從而構成自己獨特氣候區的哈爾茨山區。因各地區地理條件的不同,德國最高溫度在攝氏20-30℃之間,最低溫度在1.5-﹣10℃之間。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水文

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

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自然資源

德國自然資源較為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進口。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豐富;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天然氣約5000億立方米。東南部有少量鈾礦。德國森林覆蓋面積為1076.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30%。水域面積86萬公頃,佔全國面積佔2.4%。

2012年德國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賴進口,政府政策為促進節約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國能源來源

(2010)

石油 煤及褐煤 天然氣 核能 水力及風能 其他可再生能源

能源比例 33.7% 22.9% 21.8% 10.8% 2.9% 7.9%

德國履行京都議定書及其他條約以促進生物多樣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資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並支持全球性的永續發展。


行政區劃

德國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市鎮三級,共有16個州,12229個市鎮。各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州、巴伐利亞州、柏林市、勃蘭登堡州、不來梅市、漢堡市、黑森州、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耳茨州、薩爾州、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和圖林根州。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為市州。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德國總人口8110萬 ,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26人,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主要是德國人(德意志人),有少數丹麥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語。 另外有721.4萬名外籍人,占人口總數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萬(2011年底數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網站)。居民中29.2%(2389.6萬人)信奉新教,30.2%(2465.1萬人)信奉羅馬天主教(2012年底數據)。

⑩ 簡介一下德國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10)德國地理環境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德國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氣候特徵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

閱讀全文

與德國地理環境特徵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