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背初一地理的速成方法學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初中地理沒有認真學好,只能到高中再從頭來學。其實我覺得,學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特別密切。學了地理之後,覺得自己長了不少知識。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圖上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別出不同國家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特徵,可以……這些對於懂地理的人來說都只是些皮毛。而對我這個曾經的「地理盲」卻是格外新鮮有趣的。教我們地理的黃國華老師是個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課總能給我們一種特別充實的感覺。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讓知識從耳邊溜走。我們總是不停地聽著、記著,一堂課下來,提綱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我想,幸虧有這番「狂補」,要不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我們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學到呢!?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復習的時候最好是能騰出一塊完整的時間系統地讀。先讀圖。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會比書本還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們的地理位置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因為記地圖有一個特徵,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所以與其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還不如剛開始就認真地記好。通過平時的應用加深印象,省去復習的時間。?
再有就是看書。要理解地記憶。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時候印象就比較深。地理和政治、歷史不同,常識性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但是要記的東西也很多,要捨得花時間,自己想竅門,比如「諧音記憶法」或者「形象記憶」等等。在學自然地理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理科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人文地理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時間里,主要是看提綱和卷子,要特別留意那些能與當前時事聯系起來的內容。比如某個特定的地區,或者是環境污染這一類的問題等等。只要你鑽進去了,就會發現地理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對它感興趣了,還怕學不好嗎??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考綜合科的同學來說,不論是學「X」科中的哪一門,都不要孤立地學,要特別留意這幾科中能互相聯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時事政治題,就可以想想,它發生在什麼地方,與該地方的地理特徵有聯系嗎?該事件是否有什麼歷史淵源?從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麼哲理或政治經濟學原理。養成這種思考的習慣,不久你就可以在這幾科中來去自由了。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建立在你已經掌握好單科知識的基礎上,單科都沒有掌握好,哪裡還能談什麼聯系呢?所以這也就更強調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平時就要注意把知識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著到了考前再突擊,那樣的話有可能會摔得很慘。?
高考是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僅有方法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辛苦努力與積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灑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豐收的一天。從現在就開始准備吧,把你的腳步邁得堅實再堅實些,祝你「笑傲考場」!?
⑵ 咋樣才能在3天內學初中好地理和生物
綜述:在最後的三天內,不要做題,只看課本就可以,把幾本書都看一遍,看仔細些,地圖、知識點、活動題、閱讀材料等,如果有地圖冊,再認真看看。
提高成績的方法:
1、爭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就是積極參與課堂上的所有學習活動。如果一堂課是戲劇,那麼教室里的每個學生都應該在戲劇中扮演一個角色,每個人都應該競爭主角。這里提到的參與主要是指在課堂上參與各種思維活動;我們這里所說的主角主要指大膽發言和參加課堂討論。
2、要時刻帶著問題去思考
這種帶問題聽講座的方法適用於新課、綜合課。上課前你應該仔細預習和閱讀課本,並寫下你不明白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掌握了什麼,以及你還需要了解什麼,這樣聽起課來,目的性會更強,當他們不理解問題時,他們可以認認真真地傾聽。
3、理解細節
俗話說:「會聽聽道道,不會聽聽熱鬧。」 課堂上的聽力也是如此。會聽的學生可以聽到問題的原因和影響。學生必須理解老師告訴他們的每一個重要細節。重要的細節越小,他們能學到的知識就越多。
4、聽與想並重
聽力的目的是理解老師解釋的內容。一些學生不清楚聽課的主和次。結果,他們撿了芝麻、失了西瓜。聽課、聽課主要是聽,聽是主要部分,思考和記憶是次要方面。原則是在思考前仔細傾聽,然後思考,再記筆記。不要只是思考和做筆記,忘記聽講,當然聽中還要想。
5、請有比較分析地聽講
在聽的過程,我們應該比較我們的理解和老師的解釋,看看我們和老師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這種比較,我們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強我們的思考、理解和改進,並發現我們錯誤的原因。
⑶ 如何在三天內背完政治地理生物
你就一天看一本,一遍一遍看對於重點要重點看,三天的話只能用這種方法了,到考的再看一遍應該差不多了,最重要還是在平時的!!
⑷ 怎樣快速記好地理
一、濃縮記憶法
即對學習材料進行提煉、概括、抓知識主要特徵,用簡要的語言高度濃縮,然後再展開記憶。如對於洋流流向,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向,南半球逆時針流向(可濃縮為「反氣旋型洋流」);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逆時針流向(可濃縮為「氣旋型洋流」)。再比如,北半球,1月份大陸上氣溫低,則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海洋上氣溫高,則向高緯凸出;7月份大陸上氣溫高,則等溫線向高緯凸出,海洋上氣溫低,則向低緯凸出。同理,南半球,1月份大陸上氣溫高,則等溫線向高緯凸出,海洋上氣溫低,則向低緯凸出;7月份大陸上氣溫低,則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海洋上氣溫高,則向高緯凸出。等溫線的凸出方向可概括為「高高低低」即:無論南北半球,如果某地氣溫高,則向高緯凸出;某地氣溫低,則向低緯凸出。
二、字頭與諧音記憶法
字頭記憶法即把要記憶知識部分的字頭排列起來記憶,應用時再展開,引出整體內容。這種方法對於記憶需要排列時間或空間位置順序的知識很有幫助。諧音記憶法是將地名、物產、數據等枯燥乏味的內容編成有趣的語言,便於學生想像,達到「記中樂,樂中記」的藝術效果。如俄羅斯西部兩條主要河流自西向東是:伏爾加河、鄂畢河,可以採取這兩種方法,記憶為「富了」。再比如,黑色金屬主要包括鐵、鉻、錳等,可以採用「鐵哥們」諧音記憶;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工業、化學工業、採煤工業、紡織工業和鋼鐵工業,可以記憶為:計(機)劃(化)采訪鋼(一位名人),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可採取諧音:爸爸四十八歲。
三、形象記憶法
即藉助人的形象思維,把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構成某種實物、數字、或幾何圖形,然後再進行記憶。形象記憶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在復習中國政區輪廓時,把各個省區的輪廓歸類為人們熟悉的人和動物形象,如廣東省形似一個象鼻,象鼻延伸的方向是南海,所以稱之為「伸進南海的象鼻」;遼寧省形似一個逗號;廣西形似樹葉;湖南、江西像一對親密無間的伴侶;雲南像開屏的孔雀……。這樣,在談笑之間掌握了知識,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四、比較記憶法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有記憶。比較記憶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從而找出異同點進行歸納。從而獲得感性的地理知識,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它啟發了思維,在比較中了解了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正確得出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關系和聯系,並理清地理事物的發展過程和趨向,這樣提高了認識地理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中國地理中,把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的地理環境,等特點進行綜合比較:秦嶺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溫大於0℃,大於等於10℃積溫4500℃以上,溫度帶是亞熱帶,干濕地區為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水地為主等;而秦嶺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溫小於0℃,大於等於10℃積溫4500℃以下,溫度帶是溫帶,干濕地區為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小於800毫米,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旱田為主等。通過這種方法對比,不僅獲得了完整的、系統的地理知識,而且能融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於一體,達到理解性鞏固。
五、聯想與理解記憶法
1.關系聯想、理解
根據某些地理事物在時間、空間、性質、成因等方面有聯系,可通過聯想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把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如在復習亞馬孫平原時,從同一地理空間聯系,想到亞馬孫河,由於常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全年降水均勻,季節變化小;想到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物種豐富,但是破壞嚴重。再如,根據因果推理式的分析,可推出對流層的三大特徵: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上冷下熱),容易導致大氣的對流運動,大氣對流運動顯著,對流層內又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與雜質,造成復雜而多變的天氣現象。
2.聚散聯想、理解
聚散聯想、理解是指運用聚合思維對一定數量的知識,通過聯想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到一起的記憶方法。這樣,觸類旁通,擴大思路。如地理環境中的循環包括:對於地理環境中的循環,包括地殼物質循環、大氣環流、生物循環、水循環、土壤養分循環;由太陽直射點季節移動引發的季節變化知識點包括: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地球公轉線速度的季節變化、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季節移動、天氣特徵的季節變化、河流流量的季節變化、氣溫水平分布規律的季節變化、洋流流向的季節變化、工農業的季節變化、極端氣溫分布的季節變化、氣壓中心分布的季節變化等。
⑸ 怎樣能在三天之類短時間學好政治歷史地理生物求幫助
看來樓主現在很心焦,至少 沒有清楚稱述是哪個層次的學科學習 這點就能看出來。
三天之內是無法透析多門科目的知識點,哪怕知識點淺顯易懂,熬夜通讀一遍只能留下潛意識的記憶,讓你覺得大體掌握實則似懂非懂。
所以,學習重在積累;所謂臨時抱佛腳和臨陣磨槍也是指的在平時認真學習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對既得知識點的 溫故 和不通透的知識點的 知新 。
現在能做的是選擇復習重點學科,搜集重點考點,學會取捨。不可能全勝只能謀取最好。
⑹ 如何在短時間內把高中地理學好
這世界沒有捷徑,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課本重新認真地學,把知識點都弄清楚,這樣什麼題你都有自己的分析能力了,做題速度也快了;如果你是為了應付考試,一下子提高的話,我有另一個建議給你,把你所有與地理有關的題目拿出來,全部重新做,每一道題,每一個選項都弄得清清楚楚,為什麼考試出這些,因為這些都是考試的重點,出的概率高,把這些都弄明白了,是應付考試比較有效的快速提升方法。不懂的就問比你學得好的同學或者直接向老師請教,最後給你的建議就是,沒有什麼是速成的,自己沉下心來系統學習,弄明白,終身受益的,像我很多地理的東西,現在大學畢業出來工作幾年了,很多原理還記得很清楚。
⑺ 地理怎麼學有什麼速成的辦法
我高中最喜歡的就是地理了,我選的就是地理課。一般我都100分以上的,我現在高2,高考模擬我做了...一百零幾分..我想離高考就要到了,效率就是第一。 問下你有沒有買地圖冊,大本的,高考全部基礎知識(地圖)都有,沒得話可以去借。雪地理不是死記硬背的,要有空間思維。大腦中要有個地球,裡面的經度緯度.氣候類型.洋流.等等....(基礎要扎實) 每一個地圖都要結合起來,這是最重要的,綜合的題目都會這樣,所以記一個地方的時候要很多知識點。 例:非洲 先看緯度經度位子 記住先,再看氣候類型,風向,重要島嶼半島 高原 河 國家 附近的洋流是什麼, 處於什麼板塊,工農業的發展,交通.......很多啦 我都不知道怎麼去說 。總之分為 大氣環境.海洋環境.陸地環境.人類活動.人口和環境的關系. 復習時一個地區先看,東亞,西亞,中亞,...........然後結合上面說的 (綜合起來)就OK了 每一個知識點都到位 學地理就是看地圖的啦 看多點地圖 不會都難.....打字打的累....先這樣吧 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