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地理中劃分陰陽有一套理論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陰是指什麼
陰陽原指日光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我國位於北半球,山水一般呈東西走向,山水相間,山之南與水之北向陽,故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2. 古代地理中什麼叫陰什麼叫陽
山的南邊、水的北邊為「陽」
如:衡陽在衡山的南邊;河陽在黃河的北岸
山的北邊、水的南邊為「陰」
如:山陰在會稽山的北邊;潁陰在潁水的南岸
3. 陰陽地理的解釋及出處
詞義:
「陰陽地理」出自唐代《大唐陰陽書》陰陽指的是陰陽五行,和氣一元論。唐代以後陰陽學從中國消失,古代人發現地上與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成分,含有特定成分的水長期滋養當地的土壤。土壤的礦物成分達到一個特殊比例,會形成異常適合動植物生活的環境。這個特殊土壤,本稱作龍砂。古代人甚至將這樣的土壤入葯治病。古代人通過實踐發現這種特殊土壤極其滋養動植物生長,因此認為可以為人帶來財富等好運,由此引發了古代人根據一些地勢地形及動植物特徵去尋找有龍砂的地區。從而形成了古代稱為「陰陽風水學」的民俗學科宋代時從日本再次傳入中國。但是因為氣一元論資料多為日文古語翻譯和傳播難度大,因此在中國宋代以後陰陽指生人的住宅和死者的墓穴,即陰陽宅,而不指陰陽五行和氣一元論「地理」指風水。「陰陽地理」宋代後合稱就是指陰陽宅風水,簡稱近代風水。
出處:
﹝僧﹞文幼薄能為詩,精陰陽地理。宋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高逸》
詳解:
「 陰陽」 最早見於《詩經》之《公劉》章,如於胥斯原,觀其流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陽,其中更有既景乃岡,相其陰陽句,此句為後世風水稱為陰陽,所典。故俗稱風水師為陰陽先生。古代用木桿即圭表測日影景,以定方向及時令之方法的最早記載。 《詩經》這一美麗的史詩,歷歷如繪地描述了夏末時公劉率周民族由邰遷豳,勤勉勘察山川形勢與水土之宜,辨方正位,規劃營宅,使周之先民得以安居生息的種種活動細節。這一記載,是中國風水始行的最早描述。 後世,有關陰陽的著述頗為豐富,諸如:《周易?系辭》: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說卦》: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劉熙《釋名》:陰者,蔭也,氣在內而奧陰也;陽者,揚也,氣在外而發揚也。 中國祖先通過大量實踐勞動,建立了陰陽這一辯證思維的哲學理論體系,廣泛滲透於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化各個領域中,特別是中國中醫學和風水學,幾乎就是陰陽學說的具體應用。
今天,西方人認為地理是說明:人與地的關系。 在中國古代,地理泛指今人之風水。 地理家或地師是中國古代最早行風水職能的司員。 王充《論衡?自紀篇》: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唐代孔穎達疏雲: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地理。 先秦祖先已悟到:人之行為應遵天道、地道,人應善用天時地利。《周易?系辭上》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意,以類萬物之情。風水家認為伏羲為始祖,肇原於此。 在後續的演變過程中,知天文地理、長於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質地理之義。在實踐中,使地理術論述更趨完善。諸如《禮記?月令》: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管子?形勢解》:上逆天道,下絕地理,故天不予時,地不生財。 中國歷朝歷代,均有冠稱地理的風水著作。
4. 地理方位中,哪為陰,哪為陽
淮陰",":",",故山南水北為陽,山之南與水之北向陽;許慎《說文解字》:"陰,暗也;的地名,如,水南曰陰。"帶有"陰"江陰"在長江之南;在衡山之南。"在華山之北;水北為陽,山南為陽;衡陽",山北曰陰;水北曰陽;水之南,正是體現其地理方位陰陽原指日光向背,"漢陽"在淮水之南:",反之為陰。"轂梁傳·僖公廿八年》,"華陰"。
我國位於北半球,山水一般逞東西走向,山水相間;或"陽",山之北也。"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志》中進一步指出:"山南曰陽,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5. 古代地理中「陰」指什麼「陽」又指什麼
陽是指山南、水(江河)北,陰是指山北、水南。如果記不住,你可以這樣想:陰山以南、長江以北是中國古代的繁華地區,所以是陽;陰山以北、長江以南是古人認為的不開化地區,所以是陰。
6. 陰和陽各指什麼
一、陰字所指的含義有10種解釋,具體如下:
1.月亮:太~。
2.天空有雲不見陽光或星、月:~天。
3.暗。
4.陽光不能直接照到的地方:背~。
5.不露出來的;凹進的。與「陽」相對:~溝。~文。
6.不光明的;詭詐的:~謀。~險。
7.跟死人或鬼神有關的:~間。
8.中國古代哲學概念。與「陽」相對。
9.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華~(地名,在華山之北)。江~(地名,在長江之南)。
10.帶負電的:~極。~離子。
二、陽字所指的含義有9種解釋,具體如下:
1.我國古代哲學認為存在於宇宙間的一切事物中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跟「陰」相對,下
2.太陽;日光:~光。~歷。~坡。朝~。向~。
3.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洛~(在洛河之北)。
4.凸出的:~文。
5.外露的;表面的:~溝。~奉陰違。
7.指屬於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間。~壽。
8.帶正電的:~電。~極。
9.姓。
一、陽相關組詞:
1.陽台[yáng tái]
樓房凸出去的小平台,有欄桿,可以乘涼、曬太陽或遠望。
2.陽面[yáng miàn]
(建築物等)向陽的一面。
3.斜陽[xié yáng]
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4.潯陽[xún yáng]
江名。長江流經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
5.驕陽[jiāo yáng]
強烈的陽光:~似火。
二、陰相關組詞:
1.陰天[yīn tiān]
布滿雲的天空。
2.陰暗[yīn àn]
暗;陰沉:地下室里~而潮濕。天色~。~心理。~的臉色。
3.陰晦[yīn huì]
陰沉;昏暗:天色~。~的臉色。
4.遮陰[zhē yīn]
遮蔽陽光,使陰涼:院子里有幾棵~的樹。
5.陰騭[yīn zhì]
原指暗中使安定。轉指陰德。
7. 古代「陰陽」表示的地理方位是什麼
陰陽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代表方位的概念字。陰都是代表了山之南水之北,而陽則代表山之北水之南。所以在地理上如果出現陰就是指某座山的南面或者是某條河的北面,如果是陽則是某座山的北面或者是某條河的南面
8. 古代地理中劃分陰陽有一套理論,山川河流的「陰 」具體是指什麼
川河流的陰是指山北水南。陰和陽本來指的是陽光的向背,向著陽光的那一面是陽,背著陽光的那一面是陰。於中國是在北半球,很多山水的走向都是東西走向,好多地方的景色都是山水相間,所以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就是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是陰。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想要表達一些地理 方位的時候,我們都會使 用東面西面或者西北面等等這些詞語,來表達大致的方位。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表達方位就不是這種表達法,和現在表達地理方位的方法相比,要稍微復雜一些,古代的時候通常會用陰陽來表示。
江蘇省的江陰市因為地處長江之南,而被稱為江陰。四川省的綿陽市因為地處綿山之南,而被稱為綿陽。咸陽市是秦王朝的都城,位於陝西省中部,九峻山以南、渭河以北,山水俱陽,所以稱作咸陽。
9. 請問,陰和陽是什麼意思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的屬性來劃分,但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種劃分才有實際意義。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面,就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系。 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88.htm
10. 古文中"陰"和"陽"是什麼意思
"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陽」字的本義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引申為太陽、陽光;又引申為溫暖;還引申為明亮。指古代的哲學概念,與「陰」相對。又有外露的」「表面的」的意思。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概念。
(10)地理上的陰和陽正確的解釋是什麼擴展閱讀: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
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思想,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變化關系。五行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