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中表示風的級別和方向的圖標怎麼看
級別:
1--2級:1豎杠1橫
3--4級:1豎杠2橫
5--6級:1豎杠3橫
7--8級:1豎杠4橫
8級以上:1豎杠1三角像個小旗子
風向:風向稈有表示的是風向。如①,表示該地吹7到8級的西南風,風從西南方吹來,吹向東北方向。②表示該地吹7到8級東北風,風從東北吹來,吹向西南。
② 高中地理在圖上畫風向怎麼畫
一、高空的風:先畫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於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然後畫風向,北半球向右偏轉90度,平行於等壓線;南半球向左偏轉90度,平行於等壓線。如下圖
③ 高一必修地理風的受力狀況和風向怎麼畫
近地面的風的畫法如下
第一步,,根據等壓線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
第二步,根據南北半球畫風向。
第三步,根據南北半球畫出地轉偏向力。
第四步,畫出摩擦力。
④ 1至12級風力圖示如何畫
零級無風炊煙上;一級軟風煙稍斜;
二級輕風樹葉響;三級微風樹枝晃;
四級和風灰塵起;五級清風水起波;
六級強風大樹搖;七級疾風步難行;
八級大風樹枝折;九級烈風煙囪毀;
十級狂風樹根拔;十一級暴風陸罕見;
十二級颶風浪滔天。 答案補充 1--2級: 1 豎杠 1 橫
3--4級: 1 豎杠 2 橫
5--6級: 1 豎杠 3 橫
7--8級: 1 豎杠 4 橫
8級以上:1 豎杠 1 三角 像個小旗子
⑤ 如何畫風向高一地理 必修一
在氣壓圈是要畫那一點畫上一條切線,在做這條切線的垂直平分線(虛線),然後根據偏向力畫出弧線,就是風向線了。
⑥ 地理三圈環流俯視圖怎麼畫風向
一、首先需要知道各風帶的分布
二、然後畫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於兩側風帶,由高壓指向低壓;
三、再然後,如果是北半球把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轉30-45度畫風向;如果是南半球,把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左偏轉30-45度畫風向。
OK!
⑦ 高一地理 如何根據水平氣壓梯度力畫地球偏轉力和風向
高壓指向低壓,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風向和水平氣壓梯度力有個夾角就可以。如果是高空,前面2步一樣,風向和等壓線平行。
1、氣壓梯度力的特點是與等壓線相垂直,其方向由高壓指向低壓。
2、氣壓梯度即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一旦氣壓有高、低的差別,就會有種力量使氣壓高處的空氣,往氣壓低的方向流。就像水由高處往低處流一樣,該力的作用形成了風,風速的大小取決於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
(7)地理如何畫風力擴展閱讀:
在不停地旋轉著的地球上,受地轉偏向力作用的不僅是風,一切相對於地面運動著的物體都受到它的作用,不過因為地轉偏向力和物體受到的其他力比較起來極為渺小,不為人們覺察罷了。盡管如此,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以後,地轉偏向力還是在地球上某些地方留下了它的痕跡。
人們發現,沿著水流的方向,在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往往比左岸陡峭;在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比右岸陡峭。這是地轉偏向力存在的一個見證。這種水流對左右岸沖刷作用的差異是微不足道的,但河裡的水日夜奔流,一千年,一萬年,一億年,就會顯現出來的。
⑧ 地理中風向怎麼畫
1、高空的風:先畫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於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然後畫風向,北半球向右偏轉90度,平行於等壓線;南半球向左偏轉90度,平行於等壓線。如圖:
(8)地理如何畫風力擴展閱讀:
風向的表示方法:
1、表示法:
風向是指風的來向。風向的測量單位,用方位來表示。
在中央氣象台的預報中,大屏幕上有符號表示:像個F的樣子,其中「符尾」(向下的豎)表示風向;「符干」(右邊的橫)表示風力的大小,符乾和風力是成正比的。
2、判斷法:
(1)利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判斷。例如在北半球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圖中甲地為高壓中心、乙地為低壓中心,根據風向定義,那麼①地盛行西北風,②地盛行西南風。
(2)利用氣旋和反氣旋圖判斷。例如:
例如在右面的北半球氣旋示意圖中,在判斷風向時,要注意在氣旋的什麼方位。一般在氣旋南方則刮偏西風,在北方刮偏東風;在氣旋西側刮偏北風,在氣旋東側刮偏南風。
(3)利用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來判斷。
(4)利用季風氣候的特徵來判斷。
中國的冬季,主要刮偏北風;夏季,主要刮偏南風。南亞地區的冬季,刮東北風;夏季,刮西南風。
(5)利用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來判斷。
根據氣候的特點,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刮西風,北半球刮西南風,南半球刮西北風。地中海氣候冬季刮西風。
(6)高空中的風平行於等壓線。
⑨ (地理課) 風力等級 咋么用圖表示
在氣象台站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風向北轉南,風力2到3級。這里的「級」是表示風速大小的。風速就是風的前進速度。相鄰兩地間的氣壓差愈大,空氣流動越快,風速越大,風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風力來表示風的大小。風速的單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時多少公里來表示。而發布天氣預報時,大都用得是風力等級。風力的級數是怎樣定出來的呢?一千多年以前的我國唐代,人們除了記載晴陰雨雪等天氣現象之外,也有了對風力大小的測定。唐朝初期還沒有發明測定風速的精確儀器,但那時已能根據風對物體征狀,計算出風的移動速度並訂出風力等級。李淳風的《現象玩占》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動葉十里,鳴條百里,搖枝二百里,落葉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這就是根據風對樹產生的作用來估計風的速度,「動葉十里」就是說樹葉微微飄動,風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鳴條」就是樹葉沙沙作響,這時的風速是日行百里。另外,還根據樹的征狀定出來的一些風級,如《乙已佔》中所說,「一級動葉,二級鳴條,三級搖枝,四級墜葉,五級折小枝,六級折大枝,七級折木,飛沙石,八級拔大樹及根」。這八級風,再加上「無風」、「和風」(風來時清涼,溫和,塵埃不起,叫和風)兩個級,可合十級。這些風的等級與國外傳入的等級相比較,相差不大。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風力等級。兩百多年以前,風力大小仍沒有測量的儀器,也沒有統一規定,各國都按自己的方法來表示。當時英國有一個叫蒲福的人,他仔細觀察了陸地和海洋上各種物體在大小不同的風里的情況,積累了五十年的經驗,才在1805年把風劃成了13個等級。後來,又經過研究補充,才把原來的說明解釋得更清楚了,並且增添了每級風的速度,便成了現在預報風力的「行話」。有些地方還把風力等級的內容編成了歌謠,以便記憶:零級無風炊煙上;一級軟風煙稍斜;二級輕風樹葉響;三級微風樹枝晃;四級和風灰塵起;五級清風水起波;六級強風大樹搖;七級疾風步難行;八級大風樹枝折;九級烈風煙囪毀;十級狂風樹根拔;十一級暴風陸罕見;十二級颶風浪滔天。風在每秒鍾內所移動的距離--風速,其口訣是「從一直到九,乘2各級有」。意思是:從一級到九級風,各級分別乘2,就大致可得出該風的最大速度。譬如一級風的最大速度是每秒2米,2級風是每秒4米,3級風是每秒6米……依此類推。各級風之間還有過渡數字,比如一級風是每秒1-2米,2級風是每秒2-4米,3級風是每秒4-6米,諸此類推。下面是一張風力等級表。風力等級表風力等級海面浪高(米)海面和漁船徵象陸上地面物徵象相當風速(米/秒)一般最高范圍中數*0--平靜靜煙直上0.0~0.2010.10.1有微波煙能表示風向,樹葉略有搖動0.3~1.5120.20.3有小波紋,漁船搖動人面感覺有風,樹葉有微響,旗子開始飄動,高的草和莊稼開始搖動1.6~3.3230.61.0有小浪,漁船漸覺簸動樹葉及小枝搖動不息,旗子展開,高的草和莊稼搖動不息3.4~5.4441.01.5浪頂有些白色泡沫,漁船滿帆時,可使船身傾於一側能吹起地麵灰塵和紙張,樹枝搖動,高的草和莊稼波浪起伏5.5~7.9752.02.5浪頂白色泡沫較多,漁船收去帆之一部樹葉及小枝搖擺,內陸的水面有小波,高的草和莊稼波浪起伏明顯8.0~10.7963.04.0白色泡沫開始被風吹離浪頂,漁船縮帆大部分大樹枝搖動,電線呼呼有聲,撐傘困難,高的草和莊稼不時傾伏於地10.8~13.81274.05.5白色泡沫離開浪頂,被吹成條紋狀全樹搖動,大樹枝彎下來,迎風步行感覺不便13.9~17.11685.57.5白色泡沫被吹成明顯的條紋狀折毀小樹枝,人迎風前行感覺阻力甚力17.2~20.71997.010.0被風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見度減小,機帆船航行困難草房遭受破壞,房瓦被掀起,大樹枝可折斷20.8~24.423109.012.5被風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見度明顯減小,機帆船航行頗危險樹木可被吹倒,一般建築物遭破壞24.5~28.4261111.516.0被風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見度明顯減小,機帆船遇之極危險大樹可被吹例,一般建築物遭嚴重破壞28.5~32.6311214.0-海浪滔天陸上少見,其摧毀力極大>32.6>31其實,在自然界,風力有時是會超過12級的。象強台風中心的風力,或龍卷風的風力,都可能比12級大得多,只是12級以上的大風比較少見,一般就不具體規定級數了。為了更准確的測量風力大小,人們在野外常用輕便風速表測風。這種輕便風速表,一般由感應部分和計數器所組成(見左圖)。感應部分由三個風杯(也有四個風杯)裝於十字架上,風杯在軸承上可以自由轉動,外用小框保護風杯。中軸下部與計數器相接,風杯轉動,也使計數器隨之轉動。所以計數器是記錄風杯轉動的轉數的。計數器通常有兩個或三個記數盤,大指針指示個位和十位數,兩個小記數盤上的指針分別指示百位數和個位數。儀器的下部有一開關(啟動桿),將它推上去,可使計數器與感應部分接合,計數器開始工作。把啟動桿拉下來計數器則與感應部分離開,計數器停止工作。當儀器置於高處,用手直接開動不便時,可用小繩連接開關。觀測時拉動小繩即可啟閉。輕便風速表一般安置在四周開闊、無高大障礙物的地方,表身垂直。觀測前關閉開關,記下指針的示數。等一兩分鍾後,打開開關,同時開動秒錶記錄時間。此時,觀測員迅速離開風速表,站在儀器的下風方向。開動儀器後將近100秒鍾時,觀測員迅速走近儀器,在正100秒時關閉開關,記下第二次指針示數。根據前後兩次讀數算出其差數,此差數表示風速表指針在觀測時間內所走的刻度數,記入記錄表內。將此差數除以觀測時間,就得出風速表每秒鍾內所走的刻度數,取一位小數。再根據每秒所走的刻度數,從該風速表的檢定證上查出平均風速(單位:米/秒),取一位小數。最好連續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以消除儀器本身及人為的誤差。有些輕便的測風器,除具有上面講的風速表的構造性能外,還在